①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下属系部
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86年,隶属于原建筑与结构工程系。1993年改为本科五年制,1994年隶属于原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发展为建筑学系。2002年成为学校直属系。2005年并入新成立的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历经20年的发展,已汇集了海内外知名大学及著名设计院的诸多教授及兼职教授来院授课,已形成了一只治学严谨、勇于探索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近年来建筑学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在全国建筑设计大赛及陕西省土建专业毕业设计中获奖。在研和完成的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6项。2005年11月,建筑学系与中国建筑学会、亚洲都市环境学会联合主办了“2005亚洲都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科学历旨在培养掌握建筑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建筑技术、经济与法规等相关知识,具备从事各类建筑设计及群体规划的能力,能够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教育与研究等领域从事有关建筑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经济等同时在学习期间还有大量的美术、测绘、设计等实践实习环节。
研究生学历旨在培养加强对人类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把握,树立建筑与环境的整合思维理念,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职业建筑师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具有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建筑理论、建筑创作与研究、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传统建筑设计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计划与设计方法等。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传统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绿色建筑学、建筑计划与设计方法、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创建于1907年,是国内创建最早、实力最强的土木工程系之一,后发展成为土木工程学院,成为交通大学四大学院之一。在百年发展历程中,造就了一大批如张光斗院士、 周镜院士、孙钧院士、赵国藩院士、刘建航院士等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以及林同炎、杨裕球等国际著名结构师。
五十年代国家院校调整时,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被调整到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兄弟院校当中。1984年西安交通大学恢复重建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隶属于建筑与结构工程系。1994年改名为建筑工程系,1999年更名为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专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拥有了一支在学历、年龄、学术、层次结构上相当好的师资和科研队伍。
本科学历旨在培养能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项目管理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工程测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房屋结构、地下结构、桥梁结构、道路勘察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组织与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同时,在学习期间,还有严格的地质实习、测量实习、施工实习以及力学、材料、结构试验及土工试验等实践实习环节。
研究生学历旨在培养能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治学严谨,学风良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动态和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实验技能和生产实践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结构稳定性理论、高等结构动力学、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非线性分析、高等土力学、土动力学、应用数学基础等。主要研究方向:新型材料与新型结构体系、结构物的可靠性评估、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研究、古建筑的结构性能与保护技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岩土材料性能的研究。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创建于1985年,历经20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拥有一支在学历、年龄、学术层次和结构上搭配合理的教师和科研队伍。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863项目、973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横向科研课题三十余项,论文发表200余篇,专利4项,出版专著7部,教师出国合作研究、讲学及参加国际会议10多人次,5人获得美国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容闳科技教育奖,多人担任国际、国内学术团体理事及学术期刊编委。迄今为止,已培养本科生七百多名,硕士研究生六十多名,博士生十余名。
本科学历旨在培养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掌握动力工程及土木工程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建筑环境与设备的专业知识、能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从事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建筑环境学、供热工程、制冷原理与设备、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建筑设备自动控制、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同时,在学习期间,还有大量的金工、生产实习,工程、科研训练等实践实习环节。
研究生学历旨在培养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流体力学、高能传热学、高等工程热力学、数值传热学、高等燃烧学、非电量电测技术、环境工程化学基础、流体力学的近代进展、燃烧学的近代进展、工程热力学的近代进展、振动力学等。研究的主要方向:制冷领域的节能与环保、制冷机械工作过程及可靠性、热力系统节能与控制、传热传质强化技术与数值模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建筑物理环境分析与绿色建筑技术。
目前,专业主要从事的科研方向有:制冷与空调技术的节能技术、地板采暖技术、建筑能量分析与模拟、建筑外环境与室内空气品质、建筑物理环境分析与绿色建筑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系于2006年4月成立,目前正在建设阶段。中国科学院安芷生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为该学科双聘院士。根据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签署的合作协议,该所5名研究员(2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已经聘为该系实质性兼职教授,将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
环境科学与技术系依托于2个研究平台,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环境科学,分别是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研究中心”、 “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由教育部、科学院以及科技部联合资助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平台“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投入运行。上述中心的成立及运行为发展环境科学与技术学科提供条件,其基础是本科生的培养。
本学科旨在围绕人居环境科学这一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发展具有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特色的环境科学专业及学科。主要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环境污染控制与生物治理的基本知识、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环境规划或管理的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化、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干学科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包括环境工程,环境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系统监测,环境工程设计等。在学习期间还有化学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化工原理试验、环境监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大量的科研、实践环节。
②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下属系部
产业与贸易经济系现有教师 22人(其中外聘教师 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 13 人,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产业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贸易经济学士学位授予权,培养产业经济学博士、硕士和贸易经济学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建有软硬件设施一流的西安交通大学战略产业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实验中心和中国能源研究所等教学和研究平台。
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专业以知名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冯根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SSCI杂志和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已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企业理论、战略产业发展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表现出众,已有多人成长为学界、政界和企业界的精英。
贸易经济本科专业旨在培养通晓现代中外贸易经济发展理论与实务,拥有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娴熟的外语工具处理贸易实务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复合型商业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贸经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 金融系设立于1978年。1988年金融学专业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直属院校重点专业;200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高校本科名牌专业。金融系现有教师30名:教授7名,副教授1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8名,具有国外留学、访问学者25人。
金融专业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金融MBA、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金融学方向。现有金融理论、金融投资、国际金融、保险与精算、金融工程五个教研室。开设的主要金融学专业课程:金融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公司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金融监管学、政策性金融、金融制度比较、信托与租赁、投资项目评估、国际金融实务、投资银行学、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国际结算、银行会计等。
现设有投融资研究中心、金融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保险精算中心、金融工程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项目23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教学奖、教材奖22项。获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金融学》《金融监管学》《公司金融学》《证券投资学》《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商业银行营销学》。
金融学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具备金融基础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了解国内外金融法规,理解国家金融政策,具备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专门人才;金融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金融研究的主要方法,了解金融理论发展的国内外前沿动态,能够独立从事金融分析和研究,具备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业务经营和部门管理的高级人才;金融学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熟悉国内外金融理论最新发展,密切跟踪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的研究动态,对金融改革非常敏锐,具有对经济和金融的综合研究能力,胜任在金融机构管理、在科研部门研究、在高等院校教研的高等级创新型人才。 统计系创建于1950年,现有教师16人,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博士点。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系主任为吴诣民教授,支部书记为邢公奇副教授。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几代教职工的辛勤耕耘,统计系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两个专业(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三个办学层次(本科、硕士、博士),四个研究方向(计量经济模型与应用、经济信息分析与决策、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经济计量分析及应用)。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统计学专业全国排名第6位,数量经济学专业全国学排名第6位)的学科。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学数量化趋势的凸显,统计作为方法论支持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各界对统计的重视前所未有,为适应社会需要,统计专业提出了“强化数理方法、突出经济统计特色的办学思路”,以“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素养,坚实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具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为培养目标。以期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数据搜集、处理分析,经济检测与预警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统计系的课程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了科学化和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统计系的各位教授、副教授都能坚持承担本科生的教学任,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拿起课本能懂,放下课本会用”。统计系成立至今,已培养了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他们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独特的才能,很多人已成为其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科学研究领域,统计系教师长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我国企业生命周期分析”、“经济函数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专著及教材40余部,先后有10余人次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软科学和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涌现了一批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学者。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现有教师20人,其中正副教授12人,讲师8人。系下设三个教研室、三个教研中心。三个教研室是:国际经济教研室、国际贸易学教研室、经营与实务教研室;三个教研中心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研中心、跨国公司竞争与战略研究中心以及区域经济学教研中心。我系办学层次齐全,在长期保持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育高质量的基础上,目前还拥有国际贸易学与区域经济学两个博士点与硕士点。目前这两个学科已形成了有一定影响、老中青相结合的学科梯队。近年来,相继承担了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与教材10余部,获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国家教委、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各1项。国际贸易学与区域经济学两学科的发展及其特色具体如下:
国际贸易学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国际贸易学科成立于1985年,199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后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成立独立的国际贸易学硕士、博士点。是我国少数几个最早成立国际贸易学专业并招收硕士生与博士生的专业之一。200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被陕西省授予名牌专业称号。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特色为:强调国际贸易领域里的重大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研究的密切结合,研究在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及其战略、风险管理、网络经济、环境政策等重大问题方面,已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2)跨国公司竞争与战略研究,特色为:强调将跨国公司发展的前沿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践问题研究相结合,研究在跨国零售企业一体化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一批标志性的学术成果;(3)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与风险投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特色为:在信用风险管理和创业经济、风险投资等方面已形成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
区域经济学专业:本学科创建于1994年,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硕士点,2000年设立博士点,同年设立区域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曾获“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985”学科建设等项目资助,总建设经费近100万元。本专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形成三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主要从理论高度研究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结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调控。此方向主要在开放经济下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分析、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图研究、广义梯度理论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标志性成果。(2)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的承载力以及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结合。此方向主要在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标志性学术成果。(3)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规划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及其管理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侧重于研究城市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等重大问题,因而本研究方向具有系统性、重点性与区域性的研究特色。 银行信息管理系(以下简称银管系)成立于1986年,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特别是金融信息化对金融管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从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专业为“金融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为金融信息化和金融工程,博士研究生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立“金融信息化”、“可疑金融交易识别”、“金融数据挖掘”、“网络金融”等专业方向。银管系是我国在金融信息化领域唯一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专业教学系。
“银管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
“金融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经济学、现代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旨在培养通晓经济和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管理和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掌握金融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门人才。其特色在于理工与人文学结合,经济与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
银管系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金融信息化开展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金融信息化攻关项目“金融电子化标准化总体规范”,并获中国金融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金融信息化科技攻关项目“银行会计电算化总体规范”;主持国家“十五”金融信息化攻关项目“金融技术风险监管研究”;参与人民银行信息化重点项目“金融博士”多媒体系统;主持人民银行重点科研项目“银行会计核算教学软件系统”和“面向对象方法的新一代银行会计核算系统”。除此之外,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十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出版了一批在我国金融信息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现代化银行信息系统概论》、《电子化银行信息系统原理》、《中国国家金融网络(CNFN)总体研究》、《电子化银行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金融电子化系统标准总体规范》、《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电子化银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金融电子化概论》、《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网络金融》等。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培养了一批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在国内对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银管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加大量实践学时外,还鼓励学生参加有利于培养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自2006年起连续参加“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每年都有1至3个代表队创入决赛,曾获得二、三等奖10项,学生们在竞赛中表现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为学校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电子商务系成立于2000年4月,下设电子商务综合、电子商务经管、电子商务技术三个教研室,拥有“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要实验室”。是教育部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秘书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国际电子商务中国中心、陕西省电子商务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已同美国、芬兰、日本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活动,并与国内多家企业如阿里巴巴、96128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目前电子商务系共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占教师人数的67%;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梯队优化、素质优良、具有丰富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
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是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首批设立的院校之一。教学层次齐全,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专业特色鲜明、体现了文理结合,多学科综合与交叉,实行主辅修制、拓宽专业口径,已构建起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十年来,在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下、在全系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承担与完成了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由《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大学评价》中,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连续多年被评为A++专业。2004年10月我系电子商务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名牌专业”;2004年10月电子商务实验室被陕西省科技厅授于“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要实验室”;2007年电子商务专业为被陕西省批准为“陕西省特色专业”;2007年由我系李琪教授负责的“电子商务概论”获得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2009年由我系作为主要研究成员(排名第2)合作完成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我系学生在《第一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获得特等奖、2010年我系学生在《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由获得了特等奖(2名);2010年12月11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首届“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 系主任: 张倩肖 教授 党支部书记: 李春米 副教授
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系成立于1994年,一直承担着经济与金融学院及学校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经济学系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师20 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经济学系教师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国家级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作为主持人承担了7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
目前经济学系拥有理论经济学硕士一级学科,有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两个硕士点,下设环境、资源产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过渡问题研究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等多学科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定位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在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倡导先进性和科学性互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互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充分反映21世纪对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已有多人到英国、美国的一流大学进修访学,为经济学的科研、教学搭建了很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我们主要培养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适合从事综合经济管理、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理论研究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相对于应用经济学科,它更侧重于对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经济学系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主要是政府管理部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工商企业、中外咨询机构等。 系主任: 邓晓兰教授 党支部书记: 王俊霞 副教授
财政系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建系较早的系部之一,已经有50年的历史。该系设有西北地区唯一的财政学博士点。目前已经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现有专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7名。另外,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财政系外聘兼职教授9名。近十年来财政学科长足发展,一支以财政研究方向邓晓兰博士生导师和税收研究方向李香菊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财政学学科队伍已经形成。2000年以来,主持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改革》、《当代经济科学》等专业权威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项多项。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建世界一流知名大学的目标,财政学学科发展坚持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本科生主要招生方向为财政学(含税收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分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学术型涵盖财政政策与制度、公共投融资、税收理论与实务三个研究方向,应用型主要招收税务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目前招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制度。
财政学(含税收学)本科与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经济学理论基础,知悉财政管理政策与税法制度,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财政、税务、投资等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以及金融、工商企业等相关经济管理领域从事财税管理、企业税收筹划、财务管理、财政税收研究工作、具备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有:公共经济学、财政学、政府预算、公共债务、政府采购、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国际税收、税务管理与稽查、税收筹划、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国有资产管理、项目评估与投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
③ 西安交通大学王牌专业
西交大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都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这些专业的实力都是全国拔尖的,是学校名符其实的王牌专业
产业经济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固体力学、法医学、外科学(泌尿外)、核能科学与工程、生理学、计算数学是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也值得考虑的
④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下属系部
工程力学系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下设的力学专业始办于1957。1962年成立振动测试基地。1981年成为首批力学博士点,1998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1年和2006年固体力学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专业为陕西省“省级名牌专业”和“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
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8名(博导7名),副教授2名,高工1名,工程师1名。 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或者即将具有博士学位。该系的多位教授都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研究经历;并且在国内多个学会组织内任职;以及担任多个专业杂志的编委。
该系科研课题较多,科研经费充足,既有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面上和重点资助课题,也有大量来自于工矿企业的横向课题。2006年来,该系教师及研究生每年都有10多篇高水平论文在国际杂志上发表;并且多次参加国际与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曾经获得省部级奖多项,国家专利多项。
工程力学专业现按照学硕连读班招生,新生入学后前两年按工学(1)学科大类进行通识类和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学习;第三年完成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第七学期对分流后的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本科生按本科培养计划继续进行培养,而学硕连读的学生按学硕连读培养计划进行。
该系现阶段可在力学全部二级学科方向上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部分优秀硕士生可按“硕博连读培养方案”进行博士阶段的培养。硕士毕业生可从事机械、动力、材料、航空航天等与力学相关的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以及高层次技术管理工作。2006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有航天(如航天一院、四院)、航空(如试飞院、西飞、哈飞、沈飞、江西直升机所)、国防(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力(如电力热工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石油(如石油钢材所)、能源动力(如东方锅炉、东方汽轮机、哈尔滨锅炉)、汽车(如江淮汽车)等关键行业的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和企业;部分毕业生选择国内工科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出国深造、从事科研或就职。本专业毕业生有的已成为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德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的知名教授或副教授,有的还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等职务。截止2007年,本专业共培养本科生1386人,硕士研究生371人,博士研究生138人。国际力学大师J. W. Hutchinson教授对我系的评价是“中国最好的力学系”。
唐照千奖学金等多个种类的奖学金均面向本专业的各类研究生,用于奖励以优异成绩进入本专业的新生和保送生,以及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本科专业:工程力学
硕士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 空天工程系成立于 2005 年 7 月 1 日,2005年开始招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同年获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第一届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生毕业,2007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2008年第一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毕业。2009年获批建设教育部新型飞行器服役环境预示分中心,2010年获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经过空天工程系成立的短短几年时间,通过人才引进、校内补充等途径,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年轻有为的教学、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 40 岁。 空天工程系现有教师 16名,其中教授 6名,副教授6 名,讲师4名。教师中有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一人,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研究经历,其中具有国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人。现学院承担有国防“ 973”课题,国家 “ 973” 项目子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联合资助项目等科研任务。教师及研究生每年都有 10 余篇学术论文在国际或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并参加国际与国内高层次学术研讨会议。
空天工程系现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飞行器环境工程、气动与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强度与健康监检测、飞行器动力装备与运行安全保障、飞行器先进制导与控制。
本科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硕士专业:飞行器设计 在力学学科办学的基础上,航天航空学院创办了科学计算与结构设计系,负责新设专业《工程与结构分析》的办学。其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依托于力学国家一级学科,是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现阶段社会高级CAE人才不足的状况,《工程与结构分析》专业旨在拓宽力学人才的适用性,以体现力学 + CAE的“上手快”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计算机模拟为手段,培养从事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重大工程与结构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除要求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力学理论外,着重培养学生科学计算、结构设计及其服役安全预测分析、软件应用及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等计算机辅助工程的能力。本系建有功能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教学基础实验室,以及可供教学科研使用的高性能计算集群,配备通用和自主开发的建模、分析、设计等软件工具,在软硬件上充分保障该专业的办学和科研需求。
本系作为力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全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主讲专业课程的教师均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授,与国外学术交流活跃。现主要科研方向有:多场环境下大规模结构耦合响应数值模拟,结构优化设计,材料/结构跨尺度分析,无网格分析方法、扩展有限元方法、复合材料结构冲击性能等。承担国家973、国防973、86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校企合作等项目近20项。
《工程与结构分析》专业为四年本科学制,授工学学士学位。优秀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推荐进入硕士阶段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后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优秀硕士生可按“硕博连读培养方案”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培养。毕业生可在机械、能源动力、航天航空、核工程、材料、土木、兵器等领域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内相关部门从事分析、设计、以及高层次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可出国深造。
本系的专业除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奖学金外,还设有“唐照千奖学金”以及中美联合“计算力学与控制研究所”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以优异成绩进入本专业的新生和保送生,以及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本科专业:工程与结构分析
硕士专业:力学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力学一级学科
⑤ 王波的科研成果
1984年留校任教后一直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作为第三完成人和子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基金项目及横向课题多项。获国家发明四等奖(第三发明人)一项,国家医药局“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大成果表彰奖一项(第三完成人),国家科技成果奖一项(第三完成人),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第二完成人)。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或作为主要作者编写教材三部。
⑥ 西安交通大学有哪些国家重点学科
西安交大的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代码 国家重点学科名称 代码 国家重点学科名称
0802 机械工程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0102 计算数学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71003 生理学
0808 电气工程 080102 固体力学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00105 法医学
1202 工商管理 100210 外科学(泌尿外)
⑦ 西安交大的博士年薪能拿多少
这个当然和专业有关,还有给个人能力和研究机构的能力有关,不过一般年薪在15w-100w不等。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古都西安,是国家“七五 ”、“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常青藤盟校(九校联盟,C9)、“111计划”重要成员,“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2011计划“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肇始于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校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
截至2015年1月,学校设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98.94万平方米,各类建筑总面积203.85万平方米。有26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
院。有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学位授权
点。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0项,已建成3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基地,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共有8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0682人,其中研究生14697人。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拥有27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155个省(部)级二级重点学科。25个博士后流动站。
2005年至2010年,学校重大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共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6项,
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军工973计划)项目1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成果获奖成绩斐然,“十五”以来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
其中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排名全国高校第二位;教育部科学技术奖60余项,其中一等奖25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159项,其中一等奖28项。
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发表的SCI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五。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相继成立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安交大—东汽研究院等合作机构,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2000年至2013年,该校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项目1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89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200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至2013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6篇,并有40篇获提名奖。
2005年,西安交大SCI论文790篇;EI1295篇,排名全国第十七;ISTP544篇,全国排名第七。
2012年,西安交大3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截至2012年,西安交大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6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40篇
2012年,西安交大ESI论文7632篇,排名全国第20位。
⑧ 袁晓玲的科研项目
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跨国流动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在中
国的应用》,批准号:05BJL057,经费:8万元;主持人,正在完成阶段。
2004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大开发中实施农业产品标准化专利战略,提高区域
经济创新能力》,批准号:04D026Z,经费1.2万元;第二完成人,正在进行。
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教改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经费1.5万元,主持
人,正在进行。
2002年,陕西省“十五”规划项目:陕西省市场化程度及其深化改革研究,主持人,
已完成。
2001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规模随机优化问题有效求解算法研究,2万元,
第二完成人,已完成。
2003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走小城镇整理与大都市圈并举之路,提高陕西城镇化水平
研究, 第二完成人,已完成。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改进的拟牛顿法、理论及应用,第二完成人,15万元,
已完成。
2002年,西安交大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分析,主持人,0.5万元,已完成。
2000年,陕西省省政府研究项目:西部大开发中陕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2万元,
第三完成人,已完成。
2000年,西安市软科学基金项目:西安社区建设研究,执行主持人,5万元,已完成。
2005年,西安市高新产业开发区项目:西安高新产业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研究。已完成。主
要参加者。
2000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落研究,2万元,已完成。
⑨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的项目成果
实验室是国际上较早开展SF6及其混合气体放电特性研究的单位之一,主要研究了SF6及其混合气体的气体放电参数测量、沿面放电特性、快速暂态过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电介质理论研究方面,集中研究了绝缘系统的树枝化和空间电荷效应。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建立了液体和固体空间电荷测量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绝缘系统中空间电荷效应的研究工作。电树枝现象是实验室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本实验室教授提出了固体击穿的低密度区理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抑制XLPE电缆绝缘中树枝化和提高击穿强度的方法。将空间电荷效应和电介质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填充和增强的聚合物材料中的界面效应,提出界面空间电荷积聚的动力学模型。实验室在电气功能材料和特殊绝缘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研制的超高压氧化锌避雷器元件、500kV并联陶瓷电容器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发的阻燃绝缘电缆料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目前正在开展纳米电工功能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特别注意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绝缘研究中的应用,开发了电力设备绝缘结构优化设计软件、电力系统电器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各种信号分析和处理技术研究电力设备故障诊断和寿命评估技术,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电力公司的支持。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委基金项目,在高聚物预击穿的低密度区理论、复合绝缘系统界面介电现象、自动控温加热电缆、SF6及其混合气体的绝缘特性、电力设备故障放电在线检测与绝缘诊断技术、多种局部放电检测技术、高压陶瓷电容器、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成套电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及电力系统谐波抑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近十项。实验室成立以来,培养了博士后3名、博士80余名、硕士240余名,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