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管理 > 保险公司的盈余管理

保险公司的盈余管理

发布时间:2021-07-22 17:04:08

❶ 上司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有哪些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使用,但国内外学者都发现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以2006年至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选用了业绩考核期前、最后一个可行权或解锁期两个时间节点,通过前后对比研究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是否存在更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影响股权激励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因素研究上,本文针对股权激励计划中所特有的股权激励方式、行权时长及业绩考核指标的多样性三个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实行股权激励后存在更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形式均会促使管理层产生盈余管理倾向,但限制性股票方式还存在业绩考核期前负向盈余管理的行为;在确定业绩考核指标时,兼用多种业绩指标能有效规避盈余管理现象的产生;行权时长的增加会给管理层盈余管理造成了困难,从而达到抑制管理层在后阶段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分析股权激励的长期有效性,以对监管层对股权激励盈余管理的监督提供一些政策性意见。本文还通过对股权激励方式、行权时长、业绩考核指标这三个股权激励方案中的内容,考察其设计方案对股权激励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以对上市公司今后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提供一些更有效、合理的改进措施。

❷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方式

一、企业为什么进行盈余管理:
1、资本市场需要
由于会计信息被广泛地应用来进行股票估价,盈余信息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因而促使管理当局操纵盈利以试图影响短期股价业绩。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显示出一个稳定增长的每股盈利额,以此刺激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抬高股票价格,从而在急需追加资本时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股票发行的气氛。另外,为了获得上市、配股、增资扩股及发行债券资格,避免ST、PT等,企业也会有较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如蒋义宏教授对部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案例研究后认为,上市公司财务包装的利益动机主要有三点: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为获得配股资格;为避免连续3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有经验研究表明,我国存在明显的10%现象,即在ROE10%这一临界点和损益临界点左右时盈余管理的动机最强烈。
2、契约原因
会计数据是被用来监控和规范公司与其他众多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契约。报酬契约用来协调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人的动力,贷款契约是用来限制管理当局以牺牲贷款人利益为代价而使股东获益的行为。这些契约产生了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因为对报酬委员会和信贷者而言,要识别(undo)盈余管理的代价甚大,这体现了实证会计中的分红计划假设和债务契约假设。分红计划假设的含义是指,“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施分红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更有可能把报告盈利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因为现在的报酬计划有较大部分是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如果报酬委员会使用某一特定公式制定红利计划而不参照会计程序的变动对红利做出调整,则红利的存在会驱使管理人员通过程序变动在某些年份提高盈利,而在其他年份降低盈利。至于是提高还是降低,取决于实际盈利是低于目标、介于目标与上限之间,还是高于上限。债务契约假设(又叫负债权益比率假设)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比率愈高,企业的经理人员便愈有可能选择将报告盈利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期的会计程序”。企业与债权人往往签定有契约对企业进行限制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如对分发股利的限制、对增加债务的限制、对营运资本的保持等,而负债权益比率是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管理当局为了能获取贷款,在其财务报告数字接近限制性条款时,便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使负债权益比率等在限定的范围内。
3、政治成本动机或称管制动机
其理论依据在于政治成本假设。所谓政治成本假设,也叫规模假设,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它的管理人员就愈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够将当期盈利延续到下期的会计程序”,这是由于大企业的政治成本高于小企业。所得税是企业所承担的政治成本要素之一,企业规模愈大,所得税税率往往愈高,即使税率不变,高盈利企业的税基高也要交更多的税。因此,为避免高额所得税,管理人员有进行盈余管理降低本期盈利的动机。此外,政府行业管制、收费管制、反垄断都会诱使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以降低政治成本,避免制裁,寻求政府的帮助或保护。如Jones发现美国国内企业为了减少国外同行的竞争,取得进口救济(importrelief),往往在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进口救济调查时通过盈余管理低报利润,以显示受到了进口的伤害。在我国,一些盈利企业为了少交税,更是不择手段地低报利润。

二、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
(1)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变更。前文已述,根据分红假设和债务契约假设,管理人员有选用增加当期盈利的会计程序的动机;根据规模假设,则有选用减少当期报告盈利的会计程序的动机。对于一份报告如何同时满足三方面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权衡。一般说来,若某企业存在以盈利为基础的分红计划或其负债权益比率较高,则更有可能选用高报盈利的会计程序;企业规模越大则越有可能选用低报盈利的会计程序。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虚报利润,往往选择那些可提高当期盈余的方法。会计方法变更除由于会计准则变迁、采用新方法更能公允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正当理由外,其目的往往是为了操纵利润。
(2)通过改变交易时间来调节利润。指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来提高当期盈余;或反之,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以降低当期盈余。如随着计算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IBM将发出商品作为销售,以支撑日益下滑的收入。
(3)改变应计项目的金额,如乱提乱摊费用、利用或有事项、一次冲销大量重组费用等来调节利润。
(4)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如在年底虚构未发生的销售、退货交易,利用资产评估虚增资产等。
(5)利用关联方交易。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实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为了达到取得配股资格,避免被ST、PT、摘牌下市,实现预定的盈利指标,以及其他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每到年末,关联交易便大大增加。
(6)利用资产重组,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

❸ 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

  1. 注销巨额资产。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企业注销巨额资产,把未来的费用列支在当期,这样,以后各期的收益有可能上升,未来的盈利就有了保障。根据分红计划假设,如果企业的净收益低于奖金计划规定的盈余下限,其经营者为了在未来提高盈利以获得高奖金,也会注销巨额资产。

2.收益最小化。

出于政治成本动机和监管动机的企业,其收益最小化的盈余管理行为较多。例如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将应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予以费用化等。

3.收益最大化。

当企业的净收益处于奖金计划规定的盈余下限与上限之间时(分红计划假设)、当企业面临违反借款合同时(债务契约假设)、企业具有资本市场动机时,管理当局都会采取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例如费用资本化,存货改用先进先出法,与关联方进行交易等。

4.利润平滑。

举借长期借款的企业管理当局,为降低违约风险而子滑债务契约中规定的财务比率(债务契约假设);管理当局是风险厌恶型等都会采取利润平滑的会计政策。

❹ 常见的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四种:

1。注销巨额资产。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企业注销巨额资产,把未来的费用列支在当期,这样,以后各期的收益有可能上升,未来的盈利就有了保障。根据分红计划假设,如果企业的净收益低于奖金计划规定的盈余下限,其经营者为了在未来提高盈利以获得高奖金,也会注销巨额资产。
2。收益最小化。出于政治成本动机和监管动机的企业,其收益最小化的盈余管理行为较多。例如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将应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予以费用化等。

3。收益最大化。当企业的净收益处于奖金计划规定的盈余下限与上限之间时(分红计划假设)、当企业面临违反借款合同时(债务契约假设)、企业具有资本市场动机时,管理当局都会采取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例如费用资本化,存货改用先进先出法,与关联方进行交易等。

4。利润平滑。举借长期借款的企业管理当局,为降低违约风险而子滑债务契约中规定的财务比率(债务契约假设);管理当局是风险厌恶型等都会采取利润平滑的会计政策。

❺ 哪位高手给我讲解一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谢谢!

太多了.不好意思.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即会计收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 於杂�喙芾肀局实陌盐铡5谌���喙芾淼姆椒ㄊ窃贕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目的
对盈余管理目的的剖析可以从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其具体目的两个层次来了解。
1.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
毫无疑问,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因此,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建立,"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
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它使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迅速向股东的目标靠拢;另一方面,它又使管理者更积极地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报酬最大化、更多晋升机会等。为此,管理者就有动因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净利润。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概率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净利润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在计算报告利润时就会尽量去除超过上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利润得不到奖金。只有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这才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机。此外,管理者在卸任之前通常会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调增报告利润,以获取最后一次高额奖金。同样,业绩较差的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将到时,为防止或推迟被解雇,也会利用盈余管理来粉饰真实业绩。但是,一旦管理者的变动得到确定,管理者便可能降低当期利润,以增加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在实行承包制的企业中,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的可能性更大。
管理者报酬与会计利润挂钩的制度原本是用来消除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但实施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非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最终的结果是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2. 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
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在实施盈余管理过程中又会有一些具体目的。与其终极目的不同的是,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是以促进企业发展为中介,以达到公司规模扩张之后管理者报酬的增加、在职消费层次的提高以及政治前途的发展等终极目的的实现。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筹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
二是避税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三是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如微软公司就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指控。
四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目的。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这些都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否则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三、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与防范
1. 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
一是多种形式的"利润储存器"。有些企业用不切实际的假设去估计诸如退货、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或有事项的准备,这样,企业就可在业绩良好时多计提准备,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准备,以调节利润。
二是操纵收入的确认时间。如为了虚增利润,在销售完成之前、货物起运之前,或在客户还有权取消定货或推迟购货之前,就确认收入。当为了少计利润时就做相反的操作。
三是滥用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认为,对微不足道的项目则不值得对其进行精确计量和报告。有些企业以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为借口,编造会计数据,从而达到粉饰财务业绩的目的。
四是巨额冲销。有些企业为了保证未来盈利水平,采取巨额冲销的手法。例如,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夸大重组费用,以隐瞒利润。而当重组企业未来盈利不足时,这些虚列的费用,即隐瞒的利润,就会变成重组企业的收入。有些兼并公司,尤其是那些通过发行股票实施兼并的公司,在兼并时确认一大笔研究开发费用,或预提大量经营费用,形成巨额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就可以调节利润。
2.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是完善会计规范。首先要求公司在改变会计方法和原则时,应尽可能详细地披露其改变对利润的影响,包括增加财务报表附表,详细列示所有调整项目。其次坚决反对以重要性为借口,为故意虚报业绩开脱责任。再次对收入确认提出严格要求,特别要避免收入的提前确认。
二是加强审计监控。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明确对被兼并公司研究开发费的审计原则,对公司兼并中有关巨额冲销、资产重组以及收入确认等事项的规则应加以补充、完善。外部审计师必须把信息的完整性放在首位,不允许以追求效率而忽视效果的审计方法取代完整的审计程序。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将那些重组过程中预提费用、进行巨额冲销的公司,列入重点核查范围。发现问题应进行严厉的处理,加大惩罚力度。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加强正确引导,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建立起公允、合法、一贯地进行会计盈余报告的理念。

❻ 盈余管理手段有哪些

从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两类: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前者是通过会计手段实现的,而后者则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实现的。
(一)会计手段
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主要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只影响不涉及现金流量的应计项目(应计项目是权责发生制的结果),而不影响各期实际的现金流量,所以又可称为应计项目管理。这些通常只影响会计盈余在各期的分布,而不影响各期的会计盈余总额。
(1)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由于各公司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某些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其中一种,并且规定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应遵循一贯性原则,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但由于公司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直接影响当期盈余,因而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如根据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降低折旧费的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而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增加折旧费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再如根据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物价上涨时期,当公司需要提高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降低销售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当公司需要降低当期盈余时,会选用能够相对提高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法。
(2)利用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会计人员在对某些不确定性交易或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时,需要根据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由于会计估计具有主观性,因而人们很难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进行准确评判。众所周知,会计估计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当期盈余,因而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成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需要估计折旧年限和净残值。这使得公司在经营业绩差时延长折旧年限和高估净残值,而在经营业绩好时缩短折旧年限和低估净残值。再如公司利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应根据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其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委托贷款、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并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相应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由于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需要根据判断和估计确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空间。公司可在业绩好时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而在业绩差时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平滑利润。

(二)安排真实交易

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者通过构造具体交易并控制交易发生时间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既影响各期盈余,也影响各期实际的现金流量。并且通常不会增加公司价值,反而在某些非正常的情况下还会损害公司价值。以下对一些主要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1)负债转为股东权益。公司的资金按来源可划分为债务资金和股东权益资金。根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企业在计算利润时,扣除了债务资金的成本(利息),却不考虑股东权益资金的成本(股利)。同时,公司负债的利息必须按期支付,而股利却可以不支付。因此,当公司经营业绩差时,通过与债权人协商,将债权人的债权转为股权,可减少财务费用开支和现金流出,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2)股票回购。在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股票价格包含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因此,当公司公布的业绩没有达到证券分析师的预期时,股票价格将大幅下跌。每股收益是证券分析师预测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当公司管理者预计公司每股收益水平达不到证券分析师的预期时,为防止股票价格大幅下跌,可通过股票回购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规模,以提高每股收益水平,从而达到或超过证券分析师的预期。国外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公司通过股票回购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我国以前不允许公司回购股票,2006年修订后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定条件下可回购股票。因此,股票回购是否会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新手段。
(3)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酌量性费用是指费用开支水平可由公司管理者决定的费用项目,如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维修费等。这些费用开支通常是面向未来的开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甚微。当公司经营业绩差,面临亏损或业绩滑坡时,管理者为提高公司当期的经营业绩,可以减少当期的酌量性费用开支。国外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很多公司通过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进行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手段虽然可使公司短期利润增加,却削弱了公司长期发展的能力,损害了公司价值。
(4)增加产量。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生产产品的成本由企业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耗费构成,具体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机器设备折旧费、维修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办公费等。在这些生产耗费中,有些费用属于固定费用,当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固定费用总额不变。因此,当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会下降,并直接导致相同销量的销售成本下降,使利润水平上升。由此可见,在销量无法增加时,仅通过提高产量即可增加利润。但通过增加产量进行盈余管理对公司有害无益。因为公司增加的产量转变为存货,占用了公司资金,降低了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过多的存货还可能面临由于产品过时或毁损而减值的风险。
(5)资产处置。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子公司、经营部门或其他长期资产和投资的所有权有偿让渡给第三方,并以此获取现金或其他有价证券的行为。当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时,可通过转让持有的无形资产、已经增值的有价证券或某个经营部门等获取收益,使利润达到预期水平。
(6)放宽信用政策或给予销售折扣。公司在临近年末时,看到当年经营业绩不佳,可能会通过放宽信用政策或给予销售折扣促进销售,以改善经营业绩。放宽信用政策包括延长客户的付款期、向信用不佳的客户赊销商品等。销售折扣则主要是通过价格优惠吸引客户大量购买。这种年末的促销活动,会暂时性提高公司利润水平,但是会损害公司长期利益。放宽信用政策会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而销售折扣促使客户年末大量购货,会导致下一年购货量减少。另外,如果销售折扣后价格再复原,客户的购买意愿可能下降,因为销售折扣使客户对公司商品降价形成预期,会等到下次降价时再购买。
(7)关联方交易。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关联方交易的类型通常包括购销商品、购销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提供资金、租赁、代理、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存在大量的关联方,因此,关联方交易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如在关联方之间购销商品时,上市公司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关联方将自己的优质资产租赁给上市公司经营,收取较低的租赁费,或者租赁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向上市公司支付较高的租赁费;上市公司将持有的劣质股权转让给关联单位;上市公司将劣质资产或股权与关联单位的优质资产或股权进行置换;上市公司向关联方提供贷款并收取高额利息等。

望采纳,谢谢!

❼ 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会计方面的论文哪个比较好写

提供一些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
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
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
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
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
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
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
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
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28.盈余管理研究
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31.论绿色会计
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
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
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
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
44.试论会计监管
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
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52.XX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
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
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
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
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
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
3.论杠杆收购
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
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
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
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
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
23.债转股问题研究
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
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
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
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
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
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
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
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
40.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
42.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
43.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4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三、审计方面
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
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7.审计质量控制
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11.论审计风险防范
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19.试论审计抽样
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四、电算化会计类
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2.电算化系统审计
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
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
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
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
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
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
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
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
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
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
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
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
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
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
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
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
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
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
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
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
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阅读全文

与保险公司的盈余管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