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评审专家谈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申报社科课题是社科研究人员最基础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业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是就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一定要大胆地学,否则就不会走路。通俗地说,不会做课题申报,就像无米下锅一样。一个科研人员总不能一辈子等着、靠着别人去申报课题获得立项后,把自己加入课题组作为成员之一来承担课题,而应该学会自己单独申报课题,当课题负责人,自己主持一个科研课题。因此,学会如何申报科研课题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对如何申报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每年课题指南公布后,要认真研读课题指南,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
题目不要过大、过长。申报课题不要追热门题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较强研究力量“大撞车”。选题时要考虑所选的相关题目资料占有是否充分,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是否有实力、有基础,研究队伍构成是否符合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长的题目不要申报。处理好“自定”题目与“指南题目”的关系。选题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题目,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所熟悉的领域缩小一些范围,可以将“指南”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评委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
课题指南覆盖26个学科,题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这就需要突出我们的特点,我们有什么特点?所谓特点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优长学科。以广西为例,经济、社会、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从中找到适合的选题,申报命中率就会高一些。从多年来年,广西申报课题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类课题。从所申报的课题来看,1984~2007年申报立项的9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8个是与“民族”有关的,当然不一定在“民族问题”学科申报,有的是在社会学学科申报,如《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库区矿区和谐社会研究》;有的是中国历史,如2007年申报立项的《南海丝绸之路与中国-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从这两个课题看,地方性――库区矿区、南海丝绸之路,在广西、在西南是比较有特点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区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和人口,地域广阔,中国――东盟跨境民族经济文化丰富多彩;优长学科――研究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中国-东盟壮泰族群,这些领域我们在全国是处于比较优长的。
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
选题要考虑好所申报的选题有没有前期成果,这个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评委容易通过,如果没有前期成果,论证再好,评委担心你花费的时间太多,一两年拿不出成果来。所以这个也要考虑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前期成果怎么办?这就需要组合好课题组成员,找一些有过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师,甚至是院外的老师来合作,借助的他的成果来增强课题前期成果的份量。这种申报课题、组合课题组成员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师学习的过程。
四是选题要有时代感。
一句话,选题要与时俱进,跟上国内外形势,不能落后于形势。
五是贴近理论前沿。
即跟踪学术前沿,这方面的选题比较有价值,因而容易入围。如指南这两年突出“南海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生态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论问题。
六是选题要有全国性意义。
不能只有本地区意义,或局部意义。当然类似西南地区的范围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国、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项。
七是与自己研究领域紧密相关。
最好从自己研究的大领域中派生出来若干个子课题作为选题,使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领军学者
Ⅱ 蔡孝箴教授谈如何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一)要在写好申请书上下功夫 从2003年度开始,对各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将普遍采取新的评审方式,即先进行通讯初评,根据统一的评估体系对申请课题及其设计论证进行评估;经过筛选以后,对入围课题进行会议评审,即对入围课题论证作进一步分析比较,并通过申请书了解申请人的学术背景和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与能力,综合考虑能否立项。从2002年度在哲学、中国文学、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四个学科组进行试点的情况看,经过通讯初评入围课题数大约只占申请数的1/3;而经过会议评审立项课题数又大约只占入围数的1/3。两个阶段的评审,决定取舍的唯一依据便是申请书水平的高低。因此,下大功夫提高申请书的水平,包括选题及其设计论证的水平,就成为争取入围和立项的关键所在。 (二)选好题目 我想以今年经济理论学科的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今年,经济理论学科批准了78个题目立项(包括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58项、青年项目12项)。从立项题目和课题指南的关系来看,根据我个人的粗略分析,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立项题目与课题指南完全一样。属于此类的有12项,约占立项总数的15.4%。第二种情况:立项题目不脱离课题指南,但只是着重研究其中的某一个问题。例如,课题指南是《工业化、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研究》,立项题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工业化、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研究》。又例如,课题指南是《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立项题目是《农民收入问题研究----提高农民收入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还例如,课题指南是《西方经济学最新发展研究》,立项题目是《西方经济学最新发展(制度与演化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属于此类的有62项,约占立项总数的79.5%,这表明,在不脱离课题指南的前提下,选题的空间和自由度是很大的。同时,单就题目本身看,此类立项选题,具有三个特点和优点:一是开拓创新,即选题提出的是前人未曾研究或很少研究的问题;二是意义重大,即选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三是重点突出,利于深入。第三种情况:立项选题是课题指南所没有的。属于此类的有4项,约占立项总数的5.1%。这4项中,3项是中国经济史方面的,1项是民族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的,由于它们的选题及设计论证均优,其立项可以看成是特例,是对课题指南的补充。 上述第一、第二两种情况尤其是第二种情况,在经济理论以外的其他学科可能具有程度不同的普遍性,可供选题参考。 (三)最最重要的是提高设计论证水平 1、 关于研究现状的论证 我认为,对选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论证,应能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熟悉该领域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研究工作。包括:提出了哪些问题,如何研究这些问题,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等等。第二,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包括:对已提出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和完善;形成的理论、观点或对策是否正确或是否深入;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有没有尚未被提出研究的新问题,等等。第三,在上述基础上,准确把握研究工作的新起点和突破点。 无论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把握研究动态都是不可或缺的起始性和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研究工作开拓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重要前提。所以,对申请书的这一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写好。 在我看过的许多申请书中,研究现状的论证往往是比较薄弱的部分。比较常见的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对相关的研究状况不甚了解或很不了解。譬如,明明是已经有人做过的重要研究工作,申请书里却没有反映;或者,本来是已经被别人提出过研究过的问题,却被武断地说成是从来不曾被提出过研究过的问题,意在表明他是首创者。二是虽然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但往往只是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或观点加以资料汇编式的归纳和罗列,缺少分析与判断。这样,自然就很难准确地找到新的起点和突破点,也很难使人相信他要做的研究工作是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的。 2、 关于选题的设计论证 这一部分的论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主要内容、重点、预期突破点、难点等方面的内容。我体会,这一部分的论证,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够以宽广的眼界,敏锐的目光及时发现社会变革与发展中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以前瞻的思考、战略的思维,探索和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使研究工作紧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使理论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所以,在设计论证中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观念。如果在基础研究中不能站在理论和学术前沿,不能提出比较重要的新观点,或者在应用研究中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措施,是不可能被立项的。 3、 关于学术背景 在申请书中,这一部分除了包括申请人及其合作者的简历以外,主要的是他们近期做过的和正在做的相关研究工作、他们的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他们的研究工作条件。我体会对这一部分评审的目的,在于判断申请人是否具备高质量完成选题研究工作的能力、水平和条件。 根据多年来我从看申请书中发现的问题,我以为树立实事求是的好学风十分重要。一是填写的人员状况、研究工作状况、研究成果状况等等务必真实,不可含混不清,更不可弄虚作假;二是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能力和水平的评价,务必恰如其分,不可言过其实,自我吹嘘。 (蔡孝箴是我国著名的城市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Ⅲ 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申报社科课题是社科研究人员最基础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业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是就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一定要大胆地学,否则就不会走路。通俗地说,不会做课题申报,就像无米下锅一样。一个科研人员总不能一辈子等着、靠着别人去申报课题获得立项后,把自己加入课题组作为成员之一来承担课题,而应该学会自己单独申报课题,当课题负责人,自己主持一个科研课题。因此,学会如何申报科研课题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对如何申报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每年课题指南公布后,要认真研读课题指南,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
题目不要过大、过长。申报课题不要追热门题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较强研究力量“大撞车”。选题时要考虑所选的相关题目资料占有是否充分,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是否有实力、有基础,研究队伍构成是否符合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长的题目不要申报。处理好“自定”题目与“指南题目”的关系。选题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题目,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所熟悉的领域缩小一些范围,可以将“指南”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评委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
课题指南覆盖26个学科,题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这就需要突出我们的特点,我们有什么特点?所谓特点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优长学科。以广西为例,经济、社会、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从中找到适合的选题,申报命中率就会高一些。从多年来年,广西申报课题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类课题。从所申报的课题来看,1984~2007年申报立项的9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8个是与“民族”有关的,当然不一定在“民族问题”学科申报,有的是在社会学学科申报,如《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库区矿区和谐社会研究》;有的是中国历史,如2007年申报立项的《南海丝绸之路与中国-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从这两个课题看,地方性――库区矿区、南海丝绸之路,在广西、在西南是比较有特点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区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和人口,地域广阔,中国――东盟跨境民族经济文化丰富多彩;优长学科――研究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中国-东盟壮泰族群,这些领域我们在全国是处于比较优长的。
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
选题要考虑好所申报的选题有没有前期成果,这个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评委容易通过,如果没有前期成果,论证再好,评委担心你花费的时间太多,一两年拿不出成果来。所以这个也要考虑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前期成果怎么办?这就需要组合好课题组成员,找一些有过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师,甚至是院外的老师来合作,借助的他的成果来增强课题前期成果的份量。这种申报课题、组合课题组成员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师学习的过程。
四是选题要有时代感。
一句话,选题要与时俱进,跟上国内外形势,不能落后于形势。
五是贴近理论前沿。
即跟踪学术前沿,这方面的选题比较有价值,因而容易入围。如指南这两年突出“南海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生态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论问题。
六是选题要有全国性意义。
不能只有本地区意义,或局部意义。当然类似西南地区的范围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国、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项。
七是与自己研究领域紧密相关。
最好从自己研究的大领域中派生出来若干个子课题作为选题,使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领军学者。
Ⅳ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注意什么呀请贵人指点
有人
Ⅳ 承担了国家社科子项目可以申报一般国家社科项目吗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发布了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不限项且没有课题指南。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尚未公布,预计将继续实行限项申报。
为统筹做好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现对相关工作做出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9月5日前):明确意向。各单位对具有申报资格的人员进行摸底清查,针对性进行组织动员,填写《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教育部一般项目申报意向调查表》,确定本单位教育部一般项目预评审方案并上报文科办(电子版发送到工作邮箱);
2.第二阶段(9月11日-9月18日):专家论证。各单位组织同行专家进行预评审及修改工作,申请者根据专家预评建议修改申报书;
3.第三阶段(9月19日-9月23日):系统申报。申请人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上传提交《申请评审书》定稿电子版,完成网上申报;
4.第四阶段(9月24日):提交材料。申请人提交纸质版一式两份(A4纸双面打印)按照要求签名后报送文科办。
理工科学院及其它单位的教师可直接发送《调查表》至工作邮箱,可以参与相关社科类学科的申请书论证会。
承担过我校国家社科基金校内培育项目的教师必须申报。
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立项到在研到最后的结题一般要多久
社科基金项目从立项到研发最后结题一般需要一年左右。
Ⅶ 硕士研究生可以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吗
可以参加这个项目,但是不能够作为申请人。申请人要求至少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