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华北电力大学的学术科研
重点实验室与研究基地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 序号科研平台名称 平台级别 1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2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3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4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5电站设备状态检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6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7电力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8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9热电生产过程污染物监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1低品位能源多相流动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2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3工业过程测控新技术与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4电力信息技术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15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16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17河北省发电过程仿真与优化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省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2001-2010年,承担国家“863项 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79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3项;授权专利171项,2009年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到3.35亿元。以徐进良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获得批准,崔翔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的“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的基础问题研究”973计划项目获得立项,标志着华北电力大学在重点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经费总额达4.07亿元,比2009年增长21.61%,其中,纵向项目经费为1.16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5.32%。在所承担的各类国家级科技项目当中,获得纵向立项资助项目3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50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4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4项(16个国家重大专项中,该校已参与其中4个,总经费突破3000万元)。
2010年,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大学与社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华北电力大学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9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发明专利204项,实用新型85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本年度共获得授权专利158项,授权及申请专利数均有大幅度提高;科技论文三大检索总量1626篇,检索总量排名及高水平论文被引用次数稳步上升;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全校举办学术报告会167场次,资助27位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00-2014年,学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在前列,工程学进入ESI国际前1%行列。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截至2010年底,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图书馆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6万平方米,各类阅览座位3580余个,其中电子阅览室座位629个。全校纸质文献达180万册。全馆电子文献资源丰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40余个,内容覆盖了本校各学科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以电力科学技术为主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现代电力》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协会和北京联合华一电气信息技术研究所协办的科技期刊。
《电力科学与工程》教育部主管、华北电力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
《中国电力教育》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电力行业教育期刊。
B. 华北电力大学是名校吗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千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1万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并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大电力央企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现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九家单位。
六十年以来,学校承载着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推进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方针,抓紧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十一大学院,59个本科专业。拥有“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1个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环境/生态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积极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5人,国家“千人计划”6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6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7人,3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支团队列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学校现有7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高效洁净燃煤发电技术、核电技术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果,现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28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十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33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4项。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在前列。
学校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80余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单位”称号;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40多个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与合作伙伴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开展了学生交流、科研合作、专家互访等项目。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承担国家外交任务,承办商务部、科技部多个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同德国黑森州--中国促进中心共同建立了中欧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同蒙古建立了中国—蒙古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方向中方牵头院校,积极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各项工作,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智库;在美国建立的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是北美最大的孔子学院;举办多种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与国外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2+2”联合培养等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C. 华北电力大学的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在北京原校址成立了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92年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与新组建的北京动力经济学院一体化办学。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电力部党组决定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河北省保定市,分设北京部分,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了“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专家验收。2003年3月由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同时设立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各发电集团公司组成的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
建校以来,我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勉励,为电力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在电力系统及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经、管、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特色,面向社会服务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目前,学校下设研究生院(筹)、电气工程学院等16个学院和建筑工程系;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项目工作站、7个博士点专业、29个硕士点专业、有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47个本科专业、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全校共有教职工近27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61人,在编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教授214人,副教授421人。学校占地近1300亩,建筑总面积近7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近2亿元,图书馆藏书111万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3万5千余人,其中研究生4000多人,本专科生21000多人,成人在校生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近百人。
学校坚持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适应社会与经济改革和发展为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不断完善学分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博得电力企业及其它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一次签约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年年上升,2004年达到24%,在近三年举行的国际性、全国性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共有138人获国际级、国家级奖励。
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工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了丰硕成果。“九五”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高科技“攀登B”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奖励基金(含霍英东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70余项,承担了国家电力公司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100多项,完成了大批产学合作的技术开发与咨询服务项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申请授权专利2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8500余篇,被三大检索工具(SCI、EI、ISTP)收录1200余篇。学校科学技术期刊有《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电力科学与工程》、《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现代电力》、《电力高等教育》、《电力档案》、《中国电力教育》等。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形成了若干控股和参股高新技术产业,与若干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合作,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基地。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被北京市认定为北京市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与国际著名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培养的有效途径,先后和欧、美、澳、日、韩、俄和香港地区的30余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设了“1+1”双硕士和EMBA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项目,形成了教育、科研和人才交流互相促进的国际合作教育办学模式;学校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国家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
D. 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招生
过几年有望改名<中国电力大学>,将进一步提高其地位>
华电首页 :http://www.ncepu.e.cn/
招生就业:http://www.ncepu.e.cn/zsxx.asp
学校概况:http://www.ncepu.e.cn/xxgkindex.asp
本科生招生 :http://www.ncepu.e.cn/news_show.asp?column_cat_id=33&column_cat_father_id=7&strFile=zsxx.asp
北京招生;http://www.ncepu.e.cn/qianyi/getstudent/default.asp
录取统计 :http://www.ncepu.e.cn/qianyi/getstudent/luqu.asp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董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后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
学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并与高等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学校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项目工作站、14个博士点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及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46个硕士点专业、53个本科专业、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有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现占地1138亩,建筑总面积7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9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近2亿元,图书馆藏书113万册。
全校共有教职工2798人,在编专任教师1378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64人,正教授232人,副教授421人。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现有各类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678人,本专科生18058人,成人在校生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此外,以学校为主创办的科技学院(独立学院)有在校生3240人。建校47年来,学校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相应领域的优秀拔尖人才,成为我国电力行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电力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以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主的电力相关学科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学校大力加强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扩建和改建了一批专业基础和基础实验室,具备了承接大型、高水平研究项目的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近年来根据合理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建设平台的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优先发展电力学科、动力学科、管理工程学科的同时,积极扶植人文学科,全力推进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拓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新型洁净能源学科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需求,积极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各专业中增加了新技术、新成果课程,在主干专业方面构建了以“四模块”(基本实验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仿真教学模块、校外工程实践教学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博得电力企业及其它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中共获70余项奖励。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九五”以来,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150多项,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5项;申请专利30余项,年科研经费达1.5亿元。学校先进的仿真技术在用于“神舟”四号、五号、六号航天员培训的“固定基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的研制中得到了应用,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兴办了特色鲜明的科技园,2003年初,被认定为北京市十所大学科技园之一,已经成为大学与社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学校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EMBA、“1+1”双硕士、本硕连读和本科教学等不同层次的国际办学项目,与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实现了相关课程的相互认证,就教育、科研和人才交流达成了合作意向,学校聘请语言专家和外国专家的层次和数量年年上升,各方之间开始实现互派留学生、互派高级访问学者的日常化,学校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国家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成为国家第二批17所高校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之一,向国际化办学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形成了两地办学的格局,学校根据两地相距较近、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的实际情况,坚持并不断探索、完善独具特色的异地办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独具特色的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的发展道路,实施了学科专业和院系布局调整,成立了12个跨地域的学院,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学科建设基地,减少了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重复,实现了学校资源的优化重组,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为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整合集成资源,促进学科融合,加强统筹管理,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校部于2005年9月变更为设在北京。校部变更后,学校将继续保持两地办学格局,深化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北京在人才吸引、国际合作、信息交流、校际往来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多方面合作,扩大社会影响,推进学校快速发展。
面对新形势,学校确立了“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把我校初步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的发展目标,到2008年,也就是建校50周年时,力争使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中的一所强校;然后,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知名大学。
E. 华北电力大学属于985、211吗
华北电力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简称华电(NCEPU),是教育部直属、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国电力高校联盟、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发起单位。
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5)华北电力大学创新基金项目扩展阅读:
华北电力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961人,有专职教师180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1%,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有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7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华北电力大学
F.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的工业工程怎么样
华北电力大学
学校概况
华北电力大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在北京原校址成立了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92年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与新组建的北京动力经济学院一体化办学。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电力部党组决定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河北省保定市,分设北京部分,两地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了“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专家验收。2003年3月由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同时设立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各发电集团公司组成的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
建校以来,我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勉励,为电力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在电力系统及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经、管、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特色,面向社会服务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目前,学校下设研究生院(筹)、电气工程学院等16个学院和建筑工程系;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项目工作站、7个博士点专业、29个硕士点专业、有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47个本科专业、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全校共有教职工近27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61人,在编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教授214人,副教授421人。学校占地近1300亩,建筑总面积近7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近2亿元,图书馆藏书111万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3万5千余人,其中研究生4000多人,本专科生21000多人,成人在校生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近百人。
学校坚持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适应社会与经济改革和发展为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不断完善学分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博得电力企业及其它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一次签约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年年上升,2004年达到24%,在近三年举行的国际性、全国性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共有138人获国际级、国家级奖励。
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工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了丰硕成果。“九五”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高科技“攀登B”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奖励基金(含霍英东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70余项,承担了国家电力公司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100多项,完成了大批产学合作的技术开发与咨询服务项目,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申请授权专利2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8500余篇,被三大检索工具(SCI、EI、ISTP)收录1200余篇。学校科学技术期刊有《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电力科学与工程》、《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现代电力》、《电力高等教育》、《电力档案》、《中国电力教育》等。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形成了若干控股和参股高新技术产业,与若干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合作,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基地。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被北京市认定为北京市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与国际著名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培养的有效途径,先后和欧、美、澳、日、韩、俄和香港地区的30余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设了“1+1”双硕士和EMBA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项目,形成了教育、科研和人才交流互相促进的国际合作教育办学模式;学校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国家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
近年来,学校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把我校初步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到2008年,也就是建校50周年时,争取使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中的一所强校;然后,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知名大学。
G.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大创项目为什么没有证书和编号
是不是当年大创的小组编号。教务处的网址上有当年申请的表格,前面有编号。填写大创项目研究日志的时候,第一页也有项目编号。可以问问项目负责人。
H. 华北电力大学是985还是211
华北电力大学既是985,也是211。
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NCEPU),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与国家电网等七家电力央企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华北电力大学等九家单位组成的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 、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8)华北电力大学创新基金项目扩展阅读
华北电力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961人,有专职教师180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1%,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
截至2016年3月,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99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97%。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为1669人,比例达到92.6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有1010人,比例达到56.08%。
I. 华北电力大学专业
女生本身从事工科就有劣势!
但是不是绝对的!我班的女同学均在重点电网工作!
分人把!是千里马就一定会遇到伯乐!
J. 华北电力大学 计算机专业 怎么样
华电计算机的复试都是具有公平性、透明性的,复试中每一个科目的得分都会最后在官网上公布出来,对外校考生没有任何的歧视,能不能考上全靠个人能力。华电计算机的复试历年来都是比较平稳,不会过分难为人的,一般都是注重基础概念、原理的考察。
先总结下2020年的复试情况:
北京校区专硕中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是分开排名的,所以报名的运气成分很大,2020年软件工程专硕报名人数很多,参加复试的人47人,最后只要13人,比例达到了3.6;计算机技术参加复试的有144人,录取60人,比例是2.4;计算机学硕参加复试的有53人,录取40人,比例是1.3。
保定校区专硕中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是一起归到电子信息排名的,和北京不一样。
2020年学硕和专硕参加复试的合计174人(因为复试成绩单就没有区分开学硕专硕),最后录取了107人,机会还是蛮大的,今年改考408,估计上岸的机会又大一些。
总之,只要过了复试线的分数线(尤其是北京专硕,因为调剂的机会也不大),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对得起这一年自己的付出,都应该尽量尝试去复试。
一、复试时间
北京校区和保定校区往年是3 月22—3 月27(国家线出来一周以后复试,肯定要提前准备)
2020年因为疫情推迟为线上复试是五月中旬。
二、复试参考书
北京校区: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王珊,萨师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第五版,白中英,科学出版社,2013
不管你是什么专业还是学硕专硕,复试笔试科目是: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二选一。
每年选数据库的人能占到90%吧,以前没学过计组的还是别选计组了。
保定校区: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王珊,萨师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去年考的计算机网络(18-20),今年改成了数据库(17之前也考的数据库,也可以找到之前的数据库复试真题)
三、复试内容(北京&保定一样)
笔试: 120分。大纲上都有题型介绍,2020年是线上开卷复试(因此为了防止今年还是线上复试,一定要准备好纸质参考资料,不能用电子设备)。
面试:100 分 。分为专业面试,综合面试,英语面试三部分。
英语:30 分,主要是口语问答,最好准备个英语自我介绍(2.3分钟)。
华电录取分方法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