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刘光溪:城乡统筹中三农金融服务瓶颈突破与创新
城乡统筹中三农金融服务瓶颈突破与创新
—关于建立健全基层民生金融服务体系几点思考
云南省金融办党组书记 主任 刘光溪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聚焦“三农”经济。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针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南。可以说,“三农”兴,中国经济兴,“三农”强,则中国经济强。“三农”经济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三农”经济发展需要“三农”金融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深受高度集中高度垄断金融体制的影响,“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始终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难以满足“三农”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三农”经济难以突破的瓶颈,进一步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提升,“三农”问题依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障碍。重新认识、理解“三农”金融服务的内涵,构建适应“三农”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一项长期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
一、以“三农”金融服务助推城乡统筹全面发展
“三农”金融服务长期薄弱,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导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难以实现均衡发展,二元经济结构并没发生实质性改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金融服务问题,“三农”问题很难实现突破,城乡统筹发展就难以实现。
(一)“三农”金融服务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之间内涵关系
“三农”金融服务概念与传统意义上普遍使用的金融服务“三农”或金融支持“三农”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主要区别在于谁是主体、谁是核心、谁是出发点和归宿点。金融服务“三农”强调的是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和核心,一切以金融机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和维护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服务“三农”仅仅是金融机构获取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三农”金融服务强调以“三农”为主体和核心,一切以“三农”金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凸显了“三农”金融的重要性。简而言之,“三农”金融服务就是要想“三农”所想、急“三农”所急,以“三农”服务为根本,千方百计为“三农”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三农”金融服务的提出既是一个重大理念上的突破、转向与创新,也是我们对当前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而提出来的重要概念,这一新思维为如何建设农村金融服务找准了方向,有利于“三农”问题症结的根本破解,具有历史的、宏观的、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二)以“三农”金融服务全面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多地注重于在农村内部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它单元之间的有机关联,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结果,中央惠农政策如沐春风,但“三农”问题依旧、城乡失衡依旧。“三农”问题必须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城乡居民统筹发展中逐步解决,才能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农民致富奔小康。“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是思维方式的重大调整。城乡统筹发展跳出“三农”抓“三农”,突破了把“三农”问题与社会其它单元人为割裂的思维定势,校正了把“三农”作为一个孤立系统单独研究处理的政策取向,把“三农”问题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农”金融服务体系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它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外生型正规金融机构,也包括农村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微型半正规金融机构,还包括各种地下银行、影子银行等内生型民间金融机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较好解决了长期以来城乡金融割据、农村基层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严重失衡、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足所造成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差异,树立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思维,通过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制度与政策等一系列创新,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互动促进、城市金融与农村相互协调,促进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制、转轨与转变,破解农村金融发展难题,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真正把金融服务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化“三农”、带“三农”、服务“三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现行“三农”金融服务相关政策措施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深受大一统金融体制的影响,主要是外来的、外生型金融服务模式。随着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和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我国金融资源进一步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留下大量金融服务空白,农村金融资源缺乏进一步加剧。为了弥补农村金融资源不足,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金融发展政策措施。
(一)中央积极出台农村金融政策
从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出台关于“三农”经济发展指导性意见,这说明了“三农”问题复杂性,也展现了中央从战略高度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与决心。从相关政策支持“三农”重点与难点来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三农”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更具体的要求,这种要求从宏观、体制方面逐渐向微观、机制方面转变,向具体政策要求转变,向惠农民生转变,政策措施越来越明确、实在。从深层次上看,是一种自上而下放权让利改革,行政性、政策性空间越来越大,民间性、自发性的农村基层金融组织开始受到普遍关注。
(二)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支持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弥补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网点不足,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手段,提高其支付服务能力。吸收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批准设立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中心,拓宽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渠道,增强结算功能;推行代理制,鼓励商业银行代理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业务,广泛吸收农村信用社加入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业务,拓宽业务范围;协调各地农村信用联社加快开发和健全省内农村信用社通汇系统,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提供良好的金融基础服务。一系列支付结算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农村与农民能够真正享受与城市结算汇兑一样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对人们金融意识、意念产生了重要积极影响。
(三)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建立小微型金融机构,成为“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在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和内蒙古5个省区试点,主要以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重点,为农户、个体经营者和微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2008年,银监会正式发文允许设立“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培育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民营资本规范发展,起到了较好示范作用。2006年年底,银监会发布《关于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意见》,允许金融领域对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可以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四)实行有差别金融监管政策
为了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农村和设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人民银行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有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村信用社给予利率优惠和再贷款支持;发行央行专项票据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和弥补历年亏损;改革扶贫贴息贷款方式等等。银监会积极试点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新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出台农村资金互助社减税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对小额农户贷款利息免征营业税,农村信用社获得减收营业税率优惠,实现了城乡金融机构在税收上的差异优惠政策。2012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监管政策。
三、我国“三农”金融服务存在瓶颈约束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发展迅速,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三农”发展的融资难题,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还很薄弱,主要是自上而下的金融体制改革,是典型外生供给型的金融支持“三农”经济服务模式,与“三农”经济内生型金融服务需求相距甚远,对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瓶颈制约。
(一)政策扶持不到位
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势区域,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经济发家庭经营为基础,农户数量庞大,居住分散,农户之间的结构性差别和地区差别大,城乡差距突出。农户收入水平低,单笔存贷款规模小,农户贷款缺乏必要的担保与抵押品,生产和经济“靠天吃饭”,这些问题决定了“三农”的“三弱”问题不可能完全靠市场手段解决,也不可能完全靠现行的农村金融机构来解决。同时,中央与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需求大,存在巨额缺口,仅靠市场化的金融手段难以解决。“三农”金融服务必须与财政、税收等手段相结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国家支农经济金融政策的功效。
(二)金融服务主体单一难以满足快速增长需求
我国县级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但是大多分布集中在县城,只有农信社在乡镇一级设立了分支机构。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三农”对金融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需要大量基层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支持,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转换。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整体资本充足率较低,经营规模较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而产生的资金需求。
(三)“三农”信贷政策约束强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支农商业银行受到风险防范与商业化经营的约束,导致农村信贷受到手续复杂、门槛过高、办贷效率较低、风险抵补太弱等诸多因素制约,无法向弱势领域、弱势行业、弱势群体倾斜。为了控制信贷风险,正规金融机构要求农户信贷必须提供抵押担保,由于土地、林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要进行进一步改革存在诸多难度,这无疑增加了农户信贷资金可得性的难度。结果,涉农信贷产品不仅单一而且融资成本过高,主要以零售业务为主,农村资金需求尚未形成规模,并且存在金融资源配置错位、错配的现象,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及还款能力不匹配。
(四)“三农”金融服务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单一,信贷风险相对较大,利润较少,相应影响到信贷产品提供方式。同一笔贷款、同等额度的利润、同样资金的组织,下级分支机构同上级比较,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与成本,出现“多贷不如少贷、拿不准的不如不贷”等“惧贷”倾向。结果,农村基层银行面临贷款权利上收、上移、上沉等问题,信贷考核机制过于苛刻,正向激励不足而约束有余,严重影响了基层银行高管及信贷人员的营销积极性,消极的“惜贷”思维在“审慎”观念前就先入为主,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不尽科学合理。
(五)“三农”金融机构服务受到限制
我国“三农”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外来供给型服务机构,难以真正发挥支持“三农”经济的作用。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主要任务是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和强农惠农政策,并不对农村经济提供小额、分散的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作为服务农村经济的商业性银行,2007年,中央对农业银行确立了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要求农业银行强化“三农”市场定位和责任。2009年,银监会要求农业银行建立适应“三农”金融服务的事业部管理机制。2010年,人民银行等部委要求农业银行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三农”金融服务行政化目标相冲突,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并没有强化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支持,而是对大部分乡镇营业网点进行大规模撤并,造成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缺失加剧。邮政储蓄银行主要对农村地区提供汇兑业务,只提供有限的农业贷款。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商业化运作金融机构,既要承担国家政策性农贷制度的职能,又要实行市场化运营,始终游离于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
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并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和县级城市,除农村资金互助社外,小贷公司、村镇银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风险防范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放缓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程。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商业性保险不太愿意进入农村,使得农业保险覆盖面低,保费额度小,农业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缺失致使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
四、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主要举措与经验启示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二元经济导致二元金融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实体经济成为金融服务的薄弱领域,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内生型“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举措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农村金融制度,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全国划分为12 个农业信贷区,在每一个信贷区成立一家联邦土地银行和中间信贷银行,分别通过国民农业贷款协会和生产信贷协会形成全国性的农业服务网络,提供中期或者短期的动产抵押农业贷款。农业重振管理局、商业信贷公司、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优惠信贷资金。政策农业保险体系,对所有农场主提供保险。储蓄贷款协会、小企业管理局等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小额资金。多层次、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融通资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法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由法国土地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大众银行、法国互助信贷联合银行、农业互助保险社等构成,形成了相对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合作社与互助社性质金融机构占据主体地位。法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具有垂直管理和运作、国有和民营相结合、中央与地方分层发展的特点。
日本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建立相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协是一种农业合作协同组织,主要采用农林中央金库、基层农协以及农业信用联合会 (信农联)三级组织结构,农民以自愿、自主登记的方式加入,协会遍布整个日本的农村。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际合作银行以及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向农民提供长期、低息的农业贷款。农业共济协会、渔业共济协会分别提供农业、渔业方面政策性保险。日本农村金融逐渐形成了以农协会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公库和农业保险为补充金融体系,它们共同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农民收入稳定。
印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商业银行、地区农村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土地开发银行等,各金融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合作,较好地满足了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同层次金融需求。政策性银行承担推进商业金融机构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撑和引导职能。合作性金融机构由初级信贷合作社、中心合作银行、邦合作银行三级组成,主要向农民提供中短期贷款。土地开发银行向农民发放小型灌溉设施贷款、土壤改良、林果业种植等方面中长期贷款。国有大商业银行在各项政策引导下,利用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
孟加拉国注重发展小额信贷,其目标是传统金融业务不能覆盖但有强烈金融服务需求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无抵押和无担保的信用贷款,目的在于使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
(二)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与借鉴
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业经济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促发展、互融共进的关系,成为推动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转变的关键。一是构建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并存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满足农村金融服务多样化需求,推动“三农”经济发展。二是坚持合作制原则,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在组织机构、民主管理改革和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三是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满足不同层次金融服务需求。四是高度重视政策性金融引导和开发作用,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五是充分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形成银行资金与保险结合聚集效应。
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我国“三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是我们应立足于国内农村金融需求新变化和新特点,加快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与培育,最终建立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非正规金融并存,主体多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二是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和合作制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不变原则改革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还原合作制本来面目,使之成为农村金融的支柱。农村合作金融在业务运作上引入市场机制,改进合作金融的微观经营机制,提高合作金融运行效率;在政策上加强政府扶持,强化有效监管,使之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独立发展的主力军。三是加强政府财政资金对农村金融机构扶持引导力度,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四是健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引导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五是大力推广发展小额信贷,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阳光雨露”。
五、我国“三农”金融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多层次“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为“三化”化“三农”、带“三农”、服务“三农”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形成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民间金融相结合金融服务体系,培育竞争适度、开放有序、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构建“覆盖全市、功能完善、协调配合、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监管有力”的多层次、多形式金融市场,形成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共同参与金融聚集效应,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明确赋予县级政府对“三农”金融服务管理权
“三农”金融服务具有很强的内生性,鉴于目前我国“三农”金融服务是典型外生供给型金融服务体系,与“三农”经济联系不大,难以满足“三农”经济多样化、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一是国家赋予省市县三级政府创办小微金融机构权利,建立适合“三农”经济发展的小微金融机构。二是赋予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小微、草根型金融机构创办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三是赋予县级政府更多金融调控权和监管权,督导地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指导其加强自律性管理、防范和处置金融案件、维护良好信用环境,这样才能解决执法与维稳的关系问题。四是建立中央、省、县三级金融监管体系,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监管链过长的问题,县级政府对小微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填补地方金融监管缺失,与中央监管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合理地引导民间资金投向更多实体经济,促进地方新兴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着力新型金融机构建设
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先导、合作性金融为主体、商业性和民间性金融为两翼的“鹰型”发展战略,树立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目标。一是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性金融相结合,通过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紧密合作,形成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二是引入和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主体,适度增强金融市场竞争,使政府资本、银行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都能投入到“三农”中来。三是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适当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促使地下金融浮出水面,真正发挥农村民间潜藏着巨大的金融资源,从根本上激发出民间金融的爆发力,使之成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四是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积极组建村镇银行,促进农村多元商业性金融的合理竞争;引导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有效抑制农村资金外流;多途径支持农村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五是鼓励正常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承认其合法性,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
(三)创新农村金融机制,激发“三农”金融服务活力
实行“鹰型”农村金融发展战略,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创新农村金融品种和金融服务方式,推动现有金融创新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积极探索“六位一体”(农村信用社+担保机构+保险机构+财政+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支农信贷服务模式,形成金融机构联动机制。二是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满足农户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民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环境。三是积极推进信用担保制度改革,重点在农户宅基地和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农户或集体林权、矿权、土地流转等方面做文章、想办法,以解决农村抵押物的范围太窄、价值太小的问题。四是健全农业保险间接补偿机制,降低系统性农村金融经营风险。五是通过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外部担保的经济补偿机制、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巨灾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农村金融的政策性经济补偿,对“三农”贷款不良贷款或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四)创新农村金融政策,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发展
创新农村金融政策是推进“三农”金融服务的关键。一是实施优惠政策激励,促进各项政策及时落实,积极完善配套措施,在地方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完善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考核奖励机制,每年对投入进行统计考评,突出加大对“三农”贷款的单项考核奖励力度,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支农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农村金融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财政贴息力度,改进贴息方式,发挥贴息政策、补贴政策、减免税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各路资金投入“三农”领域。三是加大财政转移支出中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比重。加大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利率补贴政策,建立农贷资金合理的配套机制。四是建立以财政、税收、货币和监管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化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为农村资金回流创造条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涉农业务。
(五)探索实施“三农”金融服务综合配套改革
农村金融服务综合配套改革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和保障。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房屋产权确权,激活农村潜在的巨额金融资产,为农户进行抵押贷款提供最大价值的金融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户对生产发展的资金需要。二是向社会公开发行或私募方式设立各类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信贷产品为主的业务,充分挖掘信贷资源,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与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三农”金融需求。四是建立城市金融帮扶农村金融的机制,在信贷资金上、人员素质培训上进行支持。在乡镇行政村设立“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室,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触角的延伸,协助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
(六)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外部保障机制。一是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尽快推进各地适合“三农”金融发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机制。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法制建设,针对农村金融发展实际,制定出台《农村金融法》,修改《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促进农村金融规范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三是充分运用财政与税收两个杠杆,全方位加大投入,改善“三农”发展的物资基础和社会环境。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并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夯实农村金融发展的产业基础。五是鼓励、允许和支持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探索建立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
Ⅱ 刘光溪三农金融服务的瓶颈与突破
城乡统筹中三农金融服务瓶颈突破与创新
—关于建立健全基层民生金融服务体系几点思考
云南省金融办党组书记 主任 刘光溪 2015 中国金融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聚焦“三农”经济。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针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南。可以说,“三农”兴,中国经济兴,“三农”强,则中国经济强。“三农”经济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三农”经济发展需要“三农”金融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深受高度集中高度垄断金融体制的影响,“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始终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难以满足“三农”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三农”经济难以突破的瓶颈,进一步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提升,“三农”问题依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障碍。重新认识、理解“三农”金融服务的内涵,构建适应“三农”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一项长期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
一、以“三农”金融服务助推城乡统筹全面发展
“三农”金融服务长期薄弱,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导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难以实现均衡发展,二元经济结构并没发生实质性改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金融服务问题,“三农”问题很难实现突破,城乡统筹发展就难以实现。
(一)“三农”金融服务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之间内涵关系
“三农”金融服务概念与传统意义上普遍使用的金融服务“三农”或金融支持“三农”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主要区别在于谁是主体、谁是核心、谁是出发点和归宿点。金融服务“三农”强调的是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和核心,一切以金融机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和维护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服务“三农”仅仅是金融机构获取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三农”金融服务强调以“三农”为主体和核心,一切以“三农”金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凸显了“三农”金融的重要性。简而言之,“三农”金融服务就是要想“三农”所想、急“三农”所急,以“三农”服务为根本,千方百计为“三农”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三农”金融服务的提出既是一个重大理念上的突破、转向与创新,也是我们对当前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而提出来的重要概念,这一新思维为如何建设农村金融服务找准了方向,有利于“三农”问题症结的根本破解,具有历史的、宏观的、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二)以“三农”金融服务全面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多地注重于在农村内部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它单元之间的有机关联,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结果,中央惠农政策如沐春风,但“三农”问题依旧、城乡失衡依旧。“三农”问题必须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城乡居民统筹发展中逐步解决,才能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农民致富奔小康。“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是思维方式的重大调整。城乡统筹发展跳出“三农”抓“三农”,突破了把“三农”问题与社会其它单元人为割裂的思维定势,校正了把“三农”作为一个孤立系统单独研究处理的政策取向,把“三农”问题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需要“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农”金融服务体系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它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外生型正规金融机构,也包括农村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微型半正规金融机构,还包括各种地下银行、影子银行等内生型民间金融机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较好解决了长期以来城乡金融割据、农村基层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严重失衡、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足所造成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差异,树立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思维,通过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制度与政策等一系列创新,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互动促进、城市金融与农村相互协调,促进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制、转轨与转变,破解农村金融发展难题,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真正把金融服务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化“三农”、带“三农”、服务“三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现行“三农”金融服务相关政策措施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深受大一统金融体制的影响,主要是外来的、外生型金融服务模式。随着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和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我国金融资源进一步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留下大量金融服务空白,农村金融资源缺乏进一步加剧。为了弥补农村金融资源不足,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金融发展政策措施。
(一)中央积极出台农村金融政策
从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出台关于“三农”经济发展指导性意见,这说明了“三农”问题复杂性,也展现了中央从战略高度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与决心。从相关政策支持“三农”重点与难点来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三农”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更具体的要求,这种要求从宏观、体制方面逐渐向微观、机制方面转变,向具体政策要求转变,向惠农民生转变,政策措施越来越明确、实在。从深层次上看,是一种自上而下放权让利改革,行政性、政策性空间越来越大,民间性、自发性的农村基层金融组织开始受到普遍关注。
(二)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支持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弥补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网点不足,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手段,提高其支付服务能力。吸收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批准设立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中心,拓宽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渠道,增强结算功能;推行代理制,鼓励商业银行代理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业务,广泛吸收农村信用社加入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业务,拓宽业务范围;协调各地农村信用联社加快开发和健全省内农村信用社通汇系统,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提供良好的金融基础服务。一系列支付结算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农村与农民能够真正享受与城市结算汇兑一样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对人们金融意识、意念产生了重要积极影响。
(三)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建立小微型金融机构,成为“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在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和内蒙古5个省区试点,主要以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重点,为农户、个体经营者和微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2008年,银监会正式发文允许设立“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培育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民营资本规范发展,起到了较好示范作用。2006年年底,银监会发布《关于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意见》,允许金融领域对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可以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四)实行有差别金融监管政策
为了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农村和设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人民银行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有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村信用社给予利率优惠和再贷款支持;发行央行专项票据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和弥补历年亏损;改革扶贫贴息贷款方式等等。银监会积极试点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新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出台农村资金互助社减税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对小额农户贷款利息免征营业税,农村信用社获得减收营业税率优惠,实现了城乡金融机构在税收上的差异优惠政策。2012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监管政策。
三、我国“三农”金融服务存在瓶颈约束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发展迅速,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三农”发展的融资难题,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还很薄弱,主要是自上而下的金融体制改革,是典型外生供给型的金融支持“三农”经济服务模式,与“三农”经济内生型金融服务需求相距甚远,对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瓶颈制约。
(一)政策扶持不到位
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势区域,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经济发家庭经营为基础,农户数量庞大,居住分散,农户之间的结构性差别和地区差别大,城乡差距突出。农户收入水平低,单笔存贷款规模小,农户贷款缺乏必要的担保与抵押品,生产和经济“靠天吃饭”,这些问题决定了“三农”的“三弱”问题不可能完全靠市场手段解决,也不可能完全靠现行的农村金融机构来解决。同时,中央与地方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需求大,存在巨额缺口,仅靠市场化的金融手段难以解决。“三农”金融服务必须与财政、税收等手段相结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国家支农经济金融政策的功效。
(二)金融服务主体单一难以满足快速增长需求
我国县级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但是大多分布集中在县城,只有农信社在乡镇一级设立了分支机构。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三农”对金融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需要大量基层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支持,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转换。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整体资本充足率较低,经营规模较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而产生的资金需求。
(三)“三农”信贷政策约束强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支农商业银行受到风险防范与商业化经营的约束,导致农村信贷受到手续复杂、门槛过高、办贷效率较低、风险抵补太弱等诸多因素制约,无法向弱势领域、弱势行业、弱势群体倾斜。为了控制信贷风险,正规金融机构要求农户信贷必须提供抵押担保,由于土地、林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要进行进一步改革存在诸多难度,这无疑增加了农户信贷资金可得性的难度。结果,涉农信贷产品不仅单一而且融资成本过高,主要以零售业务为主,农村资金需求尚未形成规模,并且存在金融资源配置错位、错配的现象,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及还款能力不匹配。
(四)“三农”金融服务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单一,信贷风险相对较大,利润较少,相应影响到信贷产品提供方式。同一笔贷款、同等额度的利润、同样资金的组织,下级分支机构同上级比较,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与成本,出现“多贷不如少贷、拿不准的不如不贷”等“惧贷”倾向。结果,农村基层银行面临贷款权利上收、上移、上沉等问题,信贷考核机制过于苛刻,正向激励不足而约束有余,严重影响了基层银行高管及信贷人员的营销积极性,消极的“惜贷”思维在“审慎”观念前就先入为主,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不尽科学合理。
(五)“三农”金融机构服务受到限制
我国“三农”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外来供给型服务机构,难以真正发挥支持“三农”经济的作用。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主要任务是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和强农惠农政策,并不对农村经济提供小额、分散的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作为服务农村经济的商业性银行,2007年,中央对农业银行确立了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要求农业银行强化“三农”市场定位和责任。2009年,银监会要求农业银行建立适应“三农”金融服务的事业部管理机制。2010年,人民银行等部委要求农业银行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三农”金融服务行政化目标相冲突,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并没有强化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支持,而是对大部分乡镇营业网点进行大规模撤并,造成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缺失加剧。邮政储蓄银行主要对农村地区提供汇兑业务,只提供有限的农业贷款。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商业化运作金融机构,既要承担国家政策性农贷制度的职能,又要实行市场化运营,始终游离于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
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并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和县级城市,除农村资金互助社外,小贷公司、村镇银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风险防范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放缓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程。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商业性保险不太愿意进入农村,使得农业保险覆盖面低,保费额度小,农业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缺失致使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
四、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主要举措与经验启示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二元经济导致二元金融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实体经济成为金融服务的薄弱领域,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内生型“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举措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农村金融制度,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全国划分为12 个农业信贷区,在每一个信贷区成立一家联邦土地银行和中间信贷银行,分别通过国民农业贷款协会和生产信贷协会形成全国性的农业服务网络,提供中期或者短期的动产抵押农业贷款。农业重振管理局、商业信贷公司、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优惠信贷资金。政策农业保险体系,对所有农场主提供保险。储蓄贷款协会、小企业管理局等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小额资金。多层次、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融通资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法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由法国土地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大众银行、法国互助信贷联合银行、农业互助保险社等构成,形成了相对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合作社与互助社性质金融机构占据主体地位。法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具有垂直管理和运作、国有和民营相结合、中央与地方分层发展的特点。
日本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建立相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协是一种农业合作协同组织,主要采用农林中央金库、基层农协以及农业信用联合会 (信农联)三级组织结构,农民以自愿、自主登记的方式加入,协会遍布整个日本的农村。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际合作银行以及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向农民提供长期、低息的农业贷款。农业共济协会、渔业共济协会分别提供农业、渔业方面政策性保险。日本农村金融逐渐形成了以农协会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公库和农业保险为补充金融体系,它们共同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农民收入稳定。
印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商业银行、地区农村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土地开发银行等,各金融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合作,较好地满足了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同层次金融需求。政策性银行承担推进商业金融机构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撑和引导职能。合作性金融机构由初级信贷合作社、中心合作银行、邦合作银行三级组成,主要向农民提供中短期贷款。土地开发银行向农民发放小型灌溉设施贷款、土壤改良、林果业种植等方面中长期贷款。国有大商业银行在各项政策引导下,利用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
孟加拉国注重发展小额信贷,其目标是传统金融业务不能覆盖但有强烈金融服务需求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无抵押和无担保的信用贷款,目的在于使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
(二)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与借鉴
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业经济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促发展、互融共进的关系,成为推动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转变的关键。一是构建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并存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满足农村金融服务多样化需求,推动“三农”经济发展。二是坚持合作制原则,推动农村合作金融在组织机构、民主管理改革和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三是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满足不同层次金融服务需求。四是高度重视政策性金融引导和开发作用,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五是充分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形成银行资金与保险结合聚集效应。
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我国“三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是我们应立足于国内农村金融需求新变化和新特点,加快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与培育,最终建立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非正规金融并存,主体多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二是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和合作制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不变原则改革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还原合作制本来面目,使之成为农村金融的支柱。农村合作金融在业务运作上引入市场机制,改进合作金融的微观经营机制,提高合作金融运行效率;在政策上加强政府扶持,强化有效监管,使之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独立发展的主力军。三是加强政府财政资金对农村金融机构扶持引导力度,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四是健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引导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五是大力推广发展小额信贷,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阳光雨露”。
五、我国“三农”金融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多层次“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为“三化”化“三农”、带“三农”、服务“三农”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形成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民间金融相结合金融服务体系,培育竞争适度、开放有序、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构建“覆盖全市、功能完善、协调配合、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监管有力”的多层次、多形式金融市场,形成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共同参与金融聚集效应,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明确赋予县级政府对“三农”金融服务管理权
“三农”金融服务具有很强的内生性,鉴于目前我国“三农”金融服务是典型外生供给型金融服务体系,与“三农”经济联系不大,难以满足“三农”经济多样化、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一是国家赋予省市县三级政府创办小微金融机构权利,建立适合“三农”经济发展的小微金融机构。二是赋予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小微、草根型金融机构创办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三是赋予县级政府更多金融调控权和监管权,督导地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指导其加强自律性管理、防范和处置金融案件、维护良好信用环境,这样才能解决执法与维稳的关系问题。四是建立中央、省、县三级金融监管体系,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监管链过长的问题,县级政府对小微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填补地方金融监管缺失,与中央监管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合理地引导民间资金投向更多实体经济,促进地方新兴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着力新型金融机构建设
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先导、合作性金融为主体、商业性和民间性金融为两翼的“鹰型”发展战略,树立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目标。一是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性金融相结合,通过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紧密合作,形成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二是引入和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主体,适度增强金融市场竞争,使政府资本、银行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都能投入到“三农”中来。三是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适当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促使地下金融浮出水面,真正发挥农村民间潜藏着巨大的金融资源,从根本上激发出民间金融的爆发力,使之成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四是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积极组建村镇银行,促进农村多元商业性金融的合理竞争;引导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有效抑制农村资金外流;多途径支持农村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五是鼓励正常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承认其合法性,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
(三)创新农村金融机制,激发“三农”金融服务活力
实行“鹰型”农村金融发展战略,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创新农村金融品种和金融服务方式,推动现有金融创新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积极探索“六位一体”(农村信用社+担保机构+保险机构+财政+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支农信贷服务模式,形成金融机构联动机制。二是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满足农户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民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环境。三是积极推进信用担保制度改革,重点在农户宅基地和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农户或集体林权、矿权、土地流转等方面做文章、想办法,以解决农村抵押物的范围太窄、价值太小的问题。四是健全农业保险间接补偿机制,降低系统性农村金融经营风险。五是通过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外部担保的经济补偿机制、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巨灾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农村金融的政策性经济补偿,对“三农”贷款不良贷款或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四)创新农村金融政策,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发展
创新农村金融政策是推进“三农”金融服务的关键。一是实施优惠政策激励,促进各项政策及时落实,积极完善配套措施,在地方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完善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考核奖励机制,每年对投入进行统计考评,突出加大对“三农”贷款的单项考核奖励力度,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支农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农村金融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财政贴息力度,改进贴息方式,发挥贴息政策、补贴政策、减免税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各路资金投入“三农”领域。三是加大财政转移支出中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比重。加大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利率补贴政策,建立农贷资金合理的配套机制。四是建立以财政、税收、货币和监管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化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为农村资金回流创造条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涉农业务。
(五)探索实施“三农”金融服务综合配套改革
农村金融服务综合配套改革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和保障。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房屋产权确权,激活农村潜在的巨额金融资产,为农户进行抵押贷款提供最大价值的金融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户对生产发展的资金需要。二是向社会公开发行或私募方式设立各类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信贷产品为主的业务,充分挖掘信贷资源,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与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三农”金融需求。四是建立城市金融帮扶农村金融的机制,在信贷资金上、人员素质培训上进行支持。在乡镇行政村设立“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室,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触角的延伸,协助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
(六)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外部保障机制。一是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尽快推进各地适合“三农”金融发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机制。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法制建设,针对农村金融发展实际,制定出台《农村金融法》,修改《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促进农村金融规范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三是充分运用财政与税收两个杠杆,全方位加大投入,改善“三农”发展的物资基础和社会环境。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并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夯实农村金融发展的产业基础。五是鼓励、允许和支持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探索建立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
Ⅲ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
公司与国际一流的美国B&W、GE、AES、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德国WULFF、Siemens、伦敦亚洲基金(LAC,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AIM公开上市)、摩根大通(CCMP)等公司以及国内200多个市县政府、10多个省林业厅,包括越南、印尼等多个国家在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凯迪系列公司专业团队遍布全国各地,并转战东南亚和非洲部分国家,与全球技术实力卓著的企业或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多个全球著名的金融银团,网络覆盖超过百万家企业。
1、德国沃尔夫公司,干法脱硫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公司。
2、美国巴威公司,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公司。
3、美国巴威公司, SCR烟气脱硝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公司。
4、法国阿尔斯通公司, NID半干法脱硫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公司。
5、美国玛苏莱公司,湿式氨法脱硫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公司。
6、英国亚洲伦敦基金,业务遍及全球的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AIM公开上市的公司。
7、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业务遍及全球的国际投资基金巨头摩根大通在亚洲的产业投资基金。
8、Ins产业基金,业务遍及全球的国际知名产业基金。
9、湖北省林业局,国家林业系统致力于木本生物能源开发的先行机构。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林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湖北三荒低产林地的能源林基地建设。
10、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球第四大商业银行。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3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支持。凯迪将全力在生物能源及相关产业领域发展,充分发挥中国银行提供的国内外金融、产业链延伸、债务动态管理、现金管理、财务、保险等方面服务的功能。
11、陕西省林业局,国家林业系统致力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及生物能源开发的先行机构。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省林业局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陕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及生物能源林基地建设。
12、西门子公司, 电力设备制造技术全球领先的德国公司 。
Ⅳ “国家环资委”是个什么委
一个屡屡成为地方政府座上宾,动辄开列数十亿中央预算外资金采购计划,并四处承诺国家示范工程的组织,却在民政系统查无名称,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环保部:“我们只听说过人大环资委、政协环资委,国家环资委这样的机构,还真的没听过。”
发改委:“是纯粹市场运作的商业行为,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财政部:“公共财政资金不具盈利性,更不可能收保证金。(像这样的)节能改造项目,不可能由民间组织负责。”
“10个省会城市、50个地级市、100个县的推广应用,80亿的财政预算外资金,纳入中央政府指定采购产品目录,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项目试点地区,十二五绿色照明节改工程”,回忆起5个月前“国家环资委”的初次亮相,LED照明企业主们依然感慨“出手不凡”。
这项宣称“报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财政部同意”的庞大项目背后,是一家“国字号”打头的机构——“中国环资与节能体制创新工作委员会”(下文简称为环资工委),机构负责人叫何学民,他同时亦拥有另一个公开身份——“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项目投资事业委员会主任”(下文简称为国家环资委主任)。
几年来,这位多料身份的中年男子,频频以“国家环资委主任何学民”的名头,成为许多地方党政领导的座上宾。而诸如“国家环资委主任指导工作”的新闻亦总是显眼地位于地方新闻版面的重要位置。
只消简单网络搜索,就会发现这个神秘的“国家环资委”考察的地方已经遍及大江南北。这些考察并非只是漫无目的的走马观花。借助“国字号”机构的权威,何学民和他背后的“国家环资委”,尝试着从地方政府承接绿色项目。而对地方官员,他承诺回报的,则是各色“国家级”绿色荣誉和一系列补贴政策。
被他接见过的很多地方官以为,“何主任”就是中央部门的要员,是神通广大的能人:他交友广泛,饭桌上总不乏国家部委的朋友;每次来地方考察,总有几位老领导陪同;更凸显权威性的是,“国家环资委”竟能与国家发改委的部分司局在同一幢楼里办公,甚至借用国家发改委的会议室。
不过现在,这位“国家环资委”主任主导的“绿色生意”遇到了麻烦。2012年7月以来,LED行业网站阿拉丁照明网,以连续报道的形式,集聚了疑点——其宣称的上述80亿元的财政采购计划,只是一个臆造的商业项目,而无论是“国家环资委”还是“环资工委”——这些与地方政府互动频繁的“国字号”机构,竟从未获得过民政部批复。“我们怀疑这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企业主们投诉说。
审视之下,漏洞正百出。企业主们发现——“环资工委”委托了一家神州中能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负责采购,而代表企业签署合同的却都是主任何学民;“环资工委”说要严格审查采购合同,但却对产品批次、价格不太关心,只念着让企业赶紧缴纳高比例的保证金。而即使缴纳了数以百万计的保证金,一些企业也迟迟无法收到合同约定的订单和预付款。
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个常识问题,“公共财政资金不具盈利性,更不可能收保证金。”财政部新闻办回复南方周末记者时说,“(像这样的)节能改造项目,只会由发改委、财政部的相关司局负责实施,不可能由民间组织负责。”
“我们只听说过人大环资委、政协环资委,国家环资委这样的机构,还真的没听过。”环保部新闻办的一位官员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咨询时直言。
究竟这个“国家环资委”是个什么委?何以头顶国字号光环,行走数年而声名日隆?
部委配楼里蹊跷预审会
他们所初次接触的“环资工委”,其架构完全仿照国家机关而设。
何学民(南方周末资料图片)
直到2012年2月21日,主任何学民在广州以“国家环资工委”的名义举办“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项目试点地区——‘十二五’绿色照明节改示范工程发布会”,高调推出80亿巨额采购计划时,到场的人们还深信不疑。
而极个别企业主流露出的疑虑也在接下来北京召开的所谓“预审会议”后,被彻底打消了。
3月6日下午的“示范工程”首批参选企业资格预审会上,发改委中配楼的三层大会议室座无虚席。“当时来了一百多家企业。”一位参会者回忆说,参会的,还包括富士康、华硕、证通电子等知名企业。
“开会前统一集中,统一乘车前往,开会不准在会议室外拍照,也不准随意走动。”
在预审会上,许多企业第一次见到了何学民。“他拿着材料汇编照本宣科地宣读,做派像极了官员。”一位与会企业主回忆说。
何止是像极了官员,会议能在发改委会议室开,“环资工委”的办公地点中商大厦,又正是国家发改委部分机构办公所在地,“很容易让人以为他是国家发改委直属机构的官员。”
更重要的,他们所初次接触的“环资工委”,其架构完全仿照国家机关而设。“国家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项目指导中心、国家级低碳经济项目投资开发中心,政策研究室、规划发展处、科技信息处、项目投资处”等共“七个业务处室、四个中心”,设立的职位则包括处长、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助理、政研室主任等。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何学民主任再度为企业描绘了“80亿中央财政预算外资金、400万盏LED高效道路照明产品”的美丽蓝图。
为了证明示范地区和项目的真实存在性,第二天的答疑会上,他更拿出了一大叠地方申请成为绿色示范地区的申请书以及“环资工委”的批复。在会上,何宣称,“神州中能的账户已经收到17个亿的地方资金。”
而最先分享这块大蛋糕的,将是评审确定的首批15家参选企业。
子虚乌有的80亿项目
“如果没有拿到一份地方签的合同、没有汇入的财政资金,这就是骗局。”
“国家环资委”主任何学民喜欢到企业指导工作。 (南方周末资料图片)
没有企业不想从里面分得一杯羹。中国的LED产业,在爆棚似的投资后,正进入最残酷的竞争期。
要求匿名的广州某LED企业副总经理李较(化名)承认,在参加完预审会议后,他们显得有些心急。4月9日,清明刚过。急于了解评审进展的李较,就联系了环资工委的一位“处长”。电话里,这位“处长”跟她玩起了心理游戏。“他们暗示我,入围名单没问题,但想多争取订单,就要多来北京找主任活动活动。”
“他们演得太像了。”李较感慨地说,这样的暗示,“以前的经验,只有机关才会有。”
不过,接下来的事有些蹊跷。4月10日,当李较陪着领导连夜赶到北京,还没来得及“活动”,她就得知了已经入围的消息,“4月11日入围,4月12日他就直接把合同盖了章给我,要跟我们签合同,还问我带章没有。”
这样的神速颠覆了李较既往接项目的经历,尤其心中对国家机关程序繁琐的印象——在过去,公司承接过欧盟、美国、日本、包括广东等地的多个项目,却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好事。“当时我报了25元每只的高价,本想给他们还价空间,但他们最后也照单全收、只字未提。”
按照合同15%比例的要求,李较的公司随后缴纳了300万元的保证金。发往内蒙古四地的5000盏LED订单很快来了,但约定的预付款却没了影子。
“我们催了四五次,预付款一直没有收到,他每次都反悔。”李较说,何学民的理由是,神州中能公司账上的钱属专款专用,要接受财政部一位处长的监督。“因为中央机关的审计,公司的账户被财政部冻结”。
但南方周末记者辗转找到这位财政部的处长求证,这位处长说,他和何学民仅吃过一次饭,从无任何业务上的往来。
李较跟同行们交流后才发现,在首批入选的15家参选企业中,有同样遭遇的至少还有交了100万元保证金的江西靓凯光电公司,而当初的参选评审看似十分严格,但“一些没有入选的企业,最后也受邀签约,一签就是上亿元的合同”。
公司决定通过体制内的朋友了解项目的真假,“一查,我们才知道,财政部根本没有这样的资金安排,而这个机构的采购,跟国家发改委也没有关系。”李较说。
事后,李较才知道,使用发改委的会议室,也并不意味着什么。“发改委旗下有很多下属机构,只要通过相关领导协调,报经发改委办公厅批准,很多机构都能租用。”而何学民恰恰有着另外的一层身份,“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体制创新委员会主任”,正是发改委隶属的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二级挂靠机构。
“我们请教了法律顾问,如果没有拿到一份地方签的合同、没有汇入的财政资金,这就是骗局。”李较说,多次催款无效后,公司发出了最后的通牒,“如果截至6月1日仍不还,就报案,并到他说的示范地区举报,召开记者会”。
何学民最后退还了保证金。但在和李较的对话录音中,他依然强调项目的真实性,“你到财政部去问,到发改委去问,我说的话有没有问题。”
国家级试点基地,民间造?
“国务院刚刚开了会决定才20多亿,哪来80个亿这么多。”
时时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挂在嘴边,正是这个“国家环资委”行走江湖的一项必杀技。
在曾经的门户网站上,“环资工委”自称“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国家民政部登记核准注册的非营利事业(社团)单位”,“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的委托”,主要负责创建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项目试点地区、实施国家级绿色能源重大项目工程示范基地、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节能技术和产品、筹建绿色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等相关工作。
而它声称“负责协调”的机构,则包括“财政、科技、环保、工信、住建、商务、国土、水利、农业、林业、质监等有关部委(局),并会同相关中央直属企业、国家级协会、科研单位及各省、市、区有关部门”。
但面对南方周末记者的问询,发改委和财政部均否认“环资工委”所称80亿元采购项目的存在。“他是纯粹市场运作的商业行为,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2012年7月11日,主管相关领域的发改委环资司人士答复南方周末记者时称,“我们(如果有项目)也都是通过正规渠道发布消息,国务院刚刚开了会决定才20多亿,哪来80个亿这么多。”
有趣的是,开设经年的环资工委网站,现在已经关闭了。虽然何学民解释称,“这是因为委员会没有通过民政部的变更手续,暂时性地关闭”,但更多的人怀疑,这是遭到阿拉丁照明网等行业网站和涉事企业质疑后的心虚之举。
何学民主任迄今能查实的真实身份是“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体制创新委员会”主任,这是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下的二级机构。该协会设备工程服务办公室主任魏景林承认,2010年11月,协会“为适应市场需要”,依托神州中能公司,任命何学民为协会下属的“体制创新委员会”主任。“他能力很强,公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挺不错。”或许是因为它的合法名称太不起眼,又缺乏“环境、节能”之类的产业热词,“从那时起,他们就想更名,但民政部一直没批。”
“但这最多算挂靠性质,严格意义上不算我们协会本身的人,人事上也并无关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都是协会发展经济所需。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何学民坚持使用的“中国环资与节能体制创新工作委员会”,实际上从未获得民政部的更名批准。从法律意义上而言,这其实就是一个违规的机构。
而对于另一重“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项目投资事业委员会”(简称国家环资委),何学民和魏景林则宣称,这是以前与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合作成立的内设机构,“后来他们的机构撤销了,工作还要继续,就并到这了”。
但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办公室主任韩佳庆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协会从未设立过任何二级和专业委员会。他回忆说,何学民确曾接触过协会想建立二级协会,但协会从一开始就予以拒绝,后来更曾发声明澄清。
夫妻档主持的中间生意
“公司平时的业务,都由何学民负责,其主要骨干都是亲戚。”
2012年7月18日,何学民终于答应面对南方周末记者,他在南方周末记者追问后承认,此前他一直宣传的“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项目试点地区”,“不是国家政府行政批复,也未经国家政府部门主管部门批准”。
而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国家“环资工委”和神州中能公司的合作,更像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查阅工商资料得知,神州中能公司,由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人持股,7名股东,不乏1981、1982年出生者,“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代持的人。”来自工商部门的人士分析说。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来自上海的孔虹。而孔虹正是何学民的妻子。“公司平时的业务,都由何学民负责,其主要骨干都是亲戚,而工作人员中也不乏官员朋友的子女。”知情者说。
“国家环资委跟地方政府签订合同拿来订单,神州中能再跟企业签约下单,签约的都是何学民。中间的猫腻不言自明。”知情者说。克扣货款在何学民这成了常事。
和何学民合作4年的高邮市新生电器厂总经理林杏生,曾被授予国家环资委(扬州)生产基地的牌子,他说现在深受其害。“他们政府拿到单,就让我们往内蒙古发货,发了货就一直拖着不付款,只有继续做,才能拿到早几年的货款。”
“我们等着有人管,但没地方去说。”林杏生说。看着眼花缭乱的“国字号”头衔,摸不清底细,他对自己能否成功维权颇感悲观。
除了最常用的“国家环资委”或“环资工委”,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到,何学民还使用过的名称,包括“中国绿色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等称呼,他的职务,都是主任。
但这些机构,均未在主管民间组织的民政部登记过。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档案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分支机构的名称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打上一级协会的全称,这在使用上有明确的规定。”——不这么用,显属违规。
主任何学民其人
“他几乎每次出去考察,身边都有一两位国家机关的退休老领导或者干部。”
但冒点风险,戴上“国字号”的帽子,无疑让何学民受用无穷。在山西太原、南京江宁、昭通绥江等地与当地党政领导见面时,他都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礼遇。
“更具迷惑的是,他几乎每次出去考察,身边都有一两位国家机关的退休老领导或者干部。”一位知情者说。
14岁就当兵,转业后一直在黑龙江宾县商业部门任职的何学民,交际能力非凡。2006年,几经周折后,他由宾县工信局下海,来到了北京。
跟何接触过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嘴上经常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和老领导的名字。“说起来,都是哥们、老朋友,一些部委的现任领导都不在眼里。”
“他就是以一种官方、政府部门的身份出现。”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办公室主管焦明晖,曾参与何学民组织的项目考察。
但何学民更擅长的是移花接木的手段。有家企业的老总,跟着他去地方考察,走得多了,没半年就在考察团名单中变成了“神州中能”的人。而“他身边的官员有时也要打点折扣”。
2011年4月,“国家环资委”主任何学民曾带队考察甘肃的贫困县两当县,这次陪同考察的就有“国家能源局周篁处长”。
周篁此前曾是国家能源局农村能源处长,此前曾承担过绿色能源示范县的部分工作。但负责该项工作的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周篁早就离开我们这,下海好几年了。”何学民推广的所谓“绿色能源示范项目”,跟该司毫无关系。
2009年,宁海县科技局副局长徐茂通曾接待过何学民一行,回忆印象时说“何会说大话”。“他们通过视察的企业,说来了位科技部的老领导,我们就去陪了下。”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何学民说能为企业争取到科技项目。“我觉得他说了大话。”徐茂通说,科技政策体系不比其它,申报管理评审都很规范,专家组都实行异地交叉回避。即使是部里,也不能一个部门搞掂。果然,此事再无下文。
草原上的常务副主任
“你们有事就找领导吧,他们之间的事,他们更清楚。”
不过,何学民提及最多的,是内蒙古。内蒙古的确是“国家环资委”最为活跃的地方。自从2010年以来,何学民多次“率团考察”内蒙古各地,足迹几乎遍及草原。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何学民甚至在呼和浩特设立了“国家环资委驻呼和浩特工作站”。
和以往一样,何学民依然走的是老干部路线。这次,他选择合作的,是由多位退休干部组成的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2011年的春夏之交,正是在该会领导的陪同下,何学民从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一直考察到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2011年6月,两家机构更召集了多个地方政府的官员,在北京召开项目对接会议。
考察换来的回报不低。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的一位领导承认,2010年以来,何学民与促进会合作,在兴安盟扎赉特旗、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承揽了多个绿色照明、生物质能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
何学民承认,在乌审旗,他已做完了两个LED路灯的节能改造项目,而此前,乌审旗曾拨款数千万,想与其合作开展生物质能项目。“现在因为政策和技术的原因,没有再继续。”
曾陪同何学民考察的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王振勇,则拒绝向南方周末记者澄清协会与何学民之间的关系,“你们有事就找领导吧,他们之间的事,他们更清楚。”
国家级贫困县扎赉特旗,是何学民考察最频,也是收获最丰的地方。“扎赉特旗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聘他为常务副主任,当地政府的文件我们都收到了。”魏景林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说。
扎赉特旗绰尔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外联系的张民在接受咨询时承认,何学民确实是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但与何学民有过多次接触的扎赉特旗委书记马焕龙,在接受南方周末咨询时,拒绝回答有关何学民的任何问题,他一边否认,一边匆匆挂断了电话,此后再未接通。
不过何学民的反应,则有些反复。7月17日下午,当南方周末记者初次电话何学民,希望询问有关扎赉特旗等事时,他匆匆挂断了电话,“你们是文艺团体,我不回答任何问题”。
4分钟后,他又打来了电话,欲言又止。“我只接受官方媒体的采访。”或许是因为听了朋友的劝告,7月18日早上,他在结束采访后恢复了以往的热情,“不管报道如何,我真诚地邀请你来北京做客,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Ⅳ 绿色小习惯
环境保护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三)2006年11月30日 星期四 08:4380 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和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合编的 《’95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报告》,报告了我国水环境的状况:全国各大江河 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 突出。据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 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类的占32%,三类的占29%,属于四五类的占39%,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大中城市的 下游河段普遍受大肠菌群 污染;城市地面水污染普 遍严重,并呈恶化趋势; 在统计的136条流经城市 的河流中,符合地面水二 类标准的有18条,三类的 有13条,四类的有37条, 五类的有17条,超五类的 有51条;影响城市河流水 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 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 氧量、总汞等。你不妨留心 了解一下家乡的水体分布 和污染状况,并告诫周围 的人,以增加大家的环境 危机意识
--------------------------------------------------------------------------------
81 支持环保募捐
我们在享受 现代文明所带来的 丰富、舒适、方便的 生活条件时,也遭受 着我们自己制造的 污染的折磨。改变现 实需要我们每个人 的努力。发达的欧美 国家也曾经历过严 重污染的时期,他们 治理污染的成功经 验中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公众参与。公众 参与的形式是多样的,你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亲身到一线去做志愿者, 但你可以其它形式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环保社团和 组织已经活跃起来,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如植树、观鸟、保护濒危动物、 提倡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行环保宣传等,他们的活动影响着公众 意识和政府行为,带动着社会舆论,对推动绿色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然而,大部分环保社团是公益性的,他们的很多活动受到经济因素制 约。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支援, 如支持环保募捐,购买公益拍卖品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相信随着越 来越多的人支持环保活动,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82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印度圣雄甘地说过:“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 贪婪。”一个美国人一生中的总需求是一个印度人的60倍,一个美国人一 生中使用的汽油超过一个卢旺达人使用的汽油的1000倍,若全世界的人 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则人类需要20个地球。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似乎是 无止境的,我们不应该把拥有多少住房、开多好的汽车作为幸福的标准, 不应该盲目消费,不应该浪费。也许正是由于现代人的虚荣心,才给我们 的生存空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只是一个千疮 百孔的地球,那我们就真的要遗臭万年了。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简朴生 活,又怎能要 求别人简朴 呢?所以我们 应该把简朴和 适度作为生活 的新时尚,让 人们都来追求 这种时尚,而 不是去盲目攀 比享乐和浪 费,用新的消 费和生存观念 来减轻我们对 环境的压力。
83 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具有环保特点的绿色产业意 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自里约环境 与发展大会以来,人们日益认识到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商业 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本质的改变。 因此,生产环保用品、绿色产品以及 生产过程无生态危害的产业便成为 未来几十年的一个最重要的投资领 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据悉,我 国对环保产业的投资给予越来越多 的优惠政策,如“零税率”和各种费 用的减免等。从基金业发展方向与 有关动态来看,环保产业投资基金 的成立也是大势所趋。这样,像垃圾 处理这样的环保产业由于既享受免 税或关税等优惠,又有政府的补贴, 加之还有发电收益和消费者的支持, 故能确保其经济效益,其它环保产 业也是如此。向环境上合理的经济转变对企业界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 战。不顾变化的事实,拒绝学会以一种生态上更合理的方式生产的企业会 发现他们将无利可图。所以从长远来看,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是既有 利于绿色事业又有利于个人回报的投资选择。
84 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在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等环保纪 念日,世界各地都要组织一些清理垃圾的活动。活动规模往往很大,一个 城市动辄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参加。咱们中国这几年也有人组织类似的活 动,规模和反响也越来越大。利用环保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教育民众是 善义之举,但对于具有一定环境意识的人来说,组织环保义务劳动则未必 非要选择日期,你可以在你认为有必要的任何时候,约上几个好朋友,到 你所在的社区或你家乡附近的某些公共区域,捡捡垃圾,把公共设施擦洗 干净等,让家乡因而光彩重生。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劳动创造世界, 创造人,也创造清洁和美。请注视一下我们的双手,要知道,它们可以让 这世界变得更美好,也可以把这个世界的美好破坏掉,关键在于你用什么 意识支配它。
85 避免旅游污染
某校同学组织秋游,午餐时大家围坐在草地上有说有笑有吃,人走 后遍地垃圾被风吹得到处跑。吃完用完的废弃物随手乱扔,破坏了大自然 的美丽景观,散落到河流、土地中还会产生污染。乱扔垃圾的人自私自利, 只图自己方便,殊不知随手扔掉垃圾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 的形象,会被看成一个缺乏责任感和道德修养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在 清洁的环境中过有尊严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责任爱护我们的环境。几年 前,一位美国少年到长白山旅游,他背着一个大包,边走边把捡到的垃圾 往包里放,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我们外出或旅游或野餐时,不但不应 该留下垃圾,而且还应该捡捡地上的垃圾。手脏了,衣服脏了,环境却清 洁了。亲自捡垃圾还能体会到扔垃圾容易,捡起来难,会使我们更珍惜美 好的环境。
--------------------------------------------------------------------------------
86 参与环保宣传
积极的环保宣传和环境教育对于改善环境、促进环境保护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指 出:“环境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该议程建议“将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合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意识并推广 培训”。目前在中国,人们对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还相当贫 乏。由于中国特殊的资源、环境、人口状况,环保宣传和教育更显得重要。 通过积极的环保宣传,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环境破坏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 重要性,进而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并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的相互依 赖性,增强每一个人的责任感并使其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支持可持续发 展的知识和技能。
87 做环保志愿者
也许你认为关心环保、投入环保只是政府或环保团体的事,与你无 关,那你就错了。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 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你也许会说,自己不是环保专业,不懂环保知识, 职业也和环保无关。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你愿意,来做环保志愿者吧! 你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参加环保宣传、义务帮助环保组织工作,参加 公益活动如筹款、植树等等,你可以有很多选择。做环保志愿者在许多国 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报道,美国18岁以上的公民中有49%做 过义务工作,每人平均每周义务工作4.2小时,相当于创造了2000亿美 元的价值。我国也逐渐有了环保志愿者,如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志愿守护大 雁,“自然之友”组织北京会员到沙漠义务植树等。国外很多大公司在录 用人才时,特别注意应征者是否参加环保公益活动。以此判断其责任感和 敬业精神。爱护环境,改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
88 认识草原危机
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曾造福于世世代代的人们——为畜牧业提供资 源、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然而,现实的草原状况却令人担忧。 我国现有草地3.9亿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草地 仅0.33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草地质量不高,低产草地占 61.6%,全国难以利用的草地约占总面积的5.57%;生产能力低下,分别为 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草地生产能力的1/10、 1/20和1/80;退化严重, 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含沙化、碱化)的 达1.3亿公顷,并且以每 年200万公顷的速率递 增。北方和西部牧区退化 草地已达7000多万公 顷,约占牧区草地总面积 的30%。造成这种危机的 原因有过度载畜、过度放 牧、气候干旱以及人为破 坏,如搂发菜、挖药材、开 矿和采樵等。我们应该积 极宣传草地资源的危机, 拒绝消费发菜等对草原 生态造成破坏的产品,制 止破坏行为,从科技角度 提高草场的利用率。
89 认识荒漠化
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导致荒漠化的原 因除了气候变化外,主要是由于人类的非可持续发展行为,如过度耕作、 过度放牧、毁林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荒漠化降低了土地对气候变化的自 我调节能力,生产力严重退化,不利于动植物生存,而且容易引起风沙、 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 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已经超过现 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更为严重 是:我国的荒漠化面积正以每 年210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递 增,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 的土地。据统计,我国受荒漠 化危害的人口近4个亿,农田 1500万公顷,草地1亿公顷 以及数以千计的水利工程和铁 路、公路交通设施等。从这些 枯燥的数字中反映出的是惊人 的严酷现实。每年的6月17日 为“世界荒漠化日”。让我们共 同努力,开展绿化种植,进行 防风固沙,减少毁林开荒、过 度利用等现象,遏制荒漠化的 蔓延。
90 认识、保护森林
森林对于人类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森林提供了供人和动物呼吸 的氧气,吸收工业和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森林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 避免水土流失;森林减低风速、吸附尘埃,吸收硫化物等有毒气体;城市 绿化带消纳噪音,降低噪声污染;森林是地球上生命最为活跃的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重要地区。然而,森林正在迅速消失。如果失去森林,地球生态 系统就会崩溃,人类就将无法生存。我国现有森林1.34亿公倾,居世界第 5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居世界第104 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树 比重大,约占全国林场面积的71%,人工林中的中幼龄树比重高达87%;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西南、东南、东北 多,西北、华北少;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乱砍盗伐屡禁不 止;森林灾害频繁, 如虫害、风沙等。我 们离不开森林,让 我们认识到现实的 严峻,从重复利用 纸张、拒绝使用方 便筷开始,保护我 们的森林。
--------------------------------------------------------------------------------
91 认识、保护海洋
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海水。大海带给我们丰富的水产资源,天 然的化学资源,航运、旅游资源,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 等资源,潮汐、温差等洁净能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海洋世界。然 而,我们的海洋却面临着严重的来自人类的破坏。人们把大海当垃圾场, 把陆地垃圾投入海洋;冶金、石油、化工、造纸等企业向海洋中排放污水, 造成严重污染。比如我国渤海湾有大面积的海水已经成为没有任何生物的 死海;海上连年发生赤潮,使渔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近海海泥中和生物 体内富含铅、锌、汞、镉,铜等重金属元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存环 境;人类的过度捕捞,还造成了严重的渔业资源匮乏,鱼越来越少、越捕 越少、越捕越小。这些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拯救海洋即拯救人类。生活 在海边的读者可以调查一下你周围向海洋排污的现象,观察一下被海水冲 上岸的垃圾,向老人询问渔业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在了解海洋的基础上去 关心和保护海洋。
92 爱护古树名木
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在参观 北京天坛公园时,曾经对着公园里 的柏树群大发感慨:“以美国的科 技实力,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 很容易地复制出你们的寰丘和祈年 殿。但复制这些古树,却必须用上 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古树名木 是一种活着的文物,是自然遗产, 还是活的基因载体。研究古树名木 对了解古代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 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每个省 份都分布有数不胜数的古树名木。 这些历尽沧桑的大树,是我们中华 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和象征,也是 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体现。为了保 护古树名木,各地先后出台了地方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并为古树名木 建立了“户籍”和档案。你如果想 了解家乡附近某一棵古树名木的详 细情况,可以向当地林业或园林部 门去打听一下。你一定会因此而为 家乡骄傲。
93 保护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文物古迹的保护是环境保护工 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被破坏或走私出境,文 物古迹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文物古迹保护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一 样,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由于个人行动使文物古迹免遭被毁厄运的例子 并不罕见。爱护文物古迹,首先要了解文物古迹的价值。建议你先从了解 身边的文物古迹入 手,列出它们的分 布表,最好再画出 分布图,然后查阅 有关资料或向专家 请教,弄清楚它们 的特点和珍贵之处。 在此基础上,你可 以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向周围的人广 泛宣传,与朋友们 组成保护小组,向 文物古迹保护主管 部门申请担任志愿 者等等,来保护你 身边的这些宝贝。
94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现在,我们很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美丽如画的环境,然而他们也曾经 历过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时期,是环境意识、法律和社会公德及公众的监督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才取得了今日的环境保护成就。在美国的高速公 路旁,你经常可以见到倒下的大树,偶尔还可以发现被撞死的动物,但是 绝对没有人将其弄回家去,否 则将被起诉和惩罚。在新加坡 更是以法律和公众监督来制约 破坏环境的行为。我国也制定 了很多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 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噪音控 制防治法》等,以制裁破坏环境 的不良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 是环境破坏的直接受害者,我 们应该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当你发现有偷猎野生动物、向 河流排放污水、滥砍乱伐等等 行为时,应及时向执法部门举 报,并通报给新闻单位,让社会 舆论对其进行谴责。只有我们 共同参与,才能建设出具有美 好生态环境的生存空间。
95 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媒体在环境方面主要报道的是国家的环境政 策,政府在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 日益突出,中国的媒体也开始更全面、更深入地报道环境问题。电台、电 视台上涌现出一批报道环境的节目(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 “环境周刊”、“环保时刻”、“绿色时空”;北京电视台的“走向大自然”(现 已改名为“绿色行动”)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报纸则有:《中国环境报》、《中 国绿色时报》、《中国青年报》(《绿》)、《科技日报》(《绿色周刊》)等等。 据调查,1996年中国有70家报纸报道了1.7万条有关环境的文章,占1996 年全部报纸新闻报道总量的1.01%,几乎是1995年同类报道的2倍。近两 三年来,有关环境的报道激增,请多关往这些报道并积极宣传这些内容, 以唤起更多人的环境意识。
--------------------------------------------------------------------------------
96 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环境的恶化,人均粮食供应和海产品供应日益下 降。据联合国的有关估计,发展中国家有9亿人不能得到维持常规水平的 体力活动所需的能量;发展中国家36%的学龄前儿童没有达到其体重标 准。现在每年所增加的9000万人口的食物需求只能通过减少原有人口的 消费水平而得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增加人口的关键问题已不再是“为 了使晚年没有忧虑或进行耕种,我该要多少孩子?”而是转变成为“我所 拥有孩子的数目将会如何影响孩子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他们将要生存于其中 的整个世界的未来”。人口的恶性膨胀是地球最大的灾难之一,它将危及 整个人类的生存。尤其是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资源相对匮乏,更难承受 人口过重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规劝超生者,少生孩子。
97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朋友,你知道吗,每 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4 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25日 是中国土地日,7月11日是 世界人口日,10月4日是世 界动物日……在这些日子来 临之际,我们都要不失时机 地撰写文章、制作节目或召 集活动,甚至在传统的清明 节也组织青少年为灭绝的动 物扫墓。这是唤起人们环境 意识的重要时机。我们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既 是环境破坏的制造者,也是 环境破坏的受害者,更可以是环境破坏的抵制者和改变者。在湿地日,我 们告诉大家长江发大水的原因之一便是湿地被围垦缩减;在地球日我们说 这颗迄今所知宇宙中惟一有生命的星球需要善待;在土地日和人口日我们 提醒人们这样一组鲜明的数字:中国可耕种土地每年缩减1500万亩,中 国人口每年暴增1500万人;在动物日我们重申如果有一天所有笼中困 兽都得以回到它们祖先生活的地方,这一天便是动物的节日;如果所有野 生动物都因失去生存空间而消亡,这一天就是人类的末日。
98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我们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 安逸,然而也承受着现代化带来的恶果——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 坏……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构成如此严重的威胁,所以 如何长久地生存在我们的地球上,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何做好环境 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探讨的问题。据说联合国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开 会,会议主题千差万别,但都不同程度上关系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然而,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平不一样,对环保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局 限,我们应该经常性地阅读有关书籍和报刊,增加对于环保的认识,同时 尽可能地把书籍和报刊借给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环保。这样 环保才能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成为一种潮流,才能转化成人们的行动。 一些绿色经典著作,如《寂静的春天》、《我们的国家公园》等图书,对人 们的环保意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了众多人的环保观念。所以我 们应该多读此类著作,同时向更多的人推荐。
99 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 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 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前所 未有的破坏和污染,给 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 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 人类的身体健康,避免 受污染食品的侵害,无 污染、安全、优质、富 含营养的绿色食品应运 而生。我国的环境标志 制度从绿色食品开始。 绿色食品的产地必须符 合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必须按照特定的生产操 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工, 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产品及包装经检 验、监测必须符合特定的标准,并且经过专门机构认证。绿色食品是在特 定环境里,按照特定要求生产加工、使用特定标识的食品,又称生态食品。 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由阳光和蓓蕾的图案组成,这一标志象征着良好的环 境和盎然的生机。“来自最佳生态环境,带来最强生命活力”——已逐渐 为公众所熟知的这两句广告词,便是对绿色食品标志的最好解释。
100 认识环保标志
绿色是生命的 颜色,代表着充满生 机的大自然,公众习 惯上把与大自然相协 调的产品称为绿色产 品。绿色产品需要由 权威国家机构来审 查、认证,并且颁发 特别设计的环境标志 (也称绿色标志),所 以又称“环境标志产 品”。各国设计了不 同的标志图形,绿色 标志风靡全球。它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不仅要考虑质量和价格,还应当 考虑有关的环境问题。如果大家都有意识地选择和购买绿色产品,就可以 促使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 绿色标志可以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让消费者参与对环境问题的监督。 1993年8月,我国正式确定了环境标志图形,它由青山、绿水、太阳和十 个环组成,其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 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与环 境的“环”同字,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环境标志图形的确定,为环境商标保护提供了可能。
http://hi..com/hzblog/blog/item/532c930233c5c40f4afb5122.html
Ⅵ 如何理解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口市政府投资项目BT 融资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BT(建设 - 移交)的投资和融资建设模式(以下简称BT模式)是更加成熟和访问的方式来建立一个投资和融资,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国内许多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从这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许多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在相同的时间,但是,由于国内政策,管理规范,配套不完善,BT模式在实践中,有许多问题,主要是在未知的审批权限的范围是明确的,按照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不确定性,规避招标或不按规定招标中,一些项目的旗帜下,BT的旗号从事施工方垫资施工,甚至个别业主承包商的贷款担保,BT模式的管理是不明确的。
“非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签订建造合同,根据财政部,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四部委,正确区分BT为了进一步规范BT投融资模式管理,投融资模式不符合基本建设和施工单位,政府最近出台的“通知”,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主要用于BT模式实施的范围和条件,审批程序,权利和义务的当事人,招投标,回购条件和程序以及监督和管理的六个建议的规管措施。
国务院关于改革的决定的投资系统,因为城市的投资和融资系统实施继续以深化,在转移的基本特点的融资 - 建设 - BT(建设 - 移交)投资和融资模式(以下简称BT模式)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采纳,并动员非政府资金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促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实施BT模式是时间不长,经验少,在广泛的范围不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监管不力和管理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BT模式项目管理,是目前事项通知如下:
严格的应用的范围和条件,实施BT模式融资建设我们的能力。政府投资项目,实施BT模式的城市和地区(县)人民的政府的决定,通过一个授权项目业主,通过招标,以选择的投资和融资(以下简称金融家),通过的金融家的BT模式项目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建设项目的设立项目业主。的融资必须作为一个项目的自有资金和长期融资的能力建设保护,反担保的,不得从事的项目,项目业主回购资金来源未来利益由政府部门批准后,根据该合同由项目业主支付的回购价格,回购计划,该项目的完成。
采用BT模式应量力而行??,项目必须符合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县),属于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福利,基础项目,并纳入政府的财政资源(包括政府投资的主要金融)的动态平衡,以确保项目回购的资金来支付,杜绝拖欠工程款的原则,项目总投资为政府采取BT模式超过5000万元,该项目完成后两年左右,完成了回购。
二,规范BT模式项目的审批,并改善决策,实施BT模式项目的决策机制,必须按照重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BT融资可行性研究的要求,以提高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 BT模式实施该项目,项目业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BT融资建设方案,结合批准设专章。 BT融资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BT融资建设的内容,范围,数量,融资者应具备条件和能力,权利和义务的当事人;项目资金,质量,进度监控措施;回购条件和程序;项目建设成本分析;回购的资金来源,根据政府资金的建设计划,BT融资建设项目在设区的市级(县)人民的批量审批权限的动态平衡。总投资200万元,市政府投资基本建设程序批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建委和管理部门,市政府批准,总投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区(县发展和改革部)级政府投资项目的BT融资建设计划由区(县)结合的融资,建设和项目管理部门批准,包括批准通过,政府的回购资金困难和大型工程项目报区(县)。未经批准的项目可能不使用BT模式。项目业主BT融资建设项目组织批准的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变,确实需要改变,必须提交经原审批部门同意。
规范工程承包行为,严格BT模式项目招标制度,严格实行招投标制。金融家们所做需要实现的邀请招标或不招标通过招标,项目业主应选择BT融资建设方案应当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的依据。投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合明确的批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投资预算的批准后,应进行招标选择金融家。项目业主融资能力,融资,建设和管理能力和业绩信誉严格的要求。的BT合同总价款的,其余的建设资金提供中期和长期贷款承诺书或省级以上金融机构发行的不少于35%的资金投资项目的自有资金。独立的法人,分别有不同的融资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承接建设项目融资,财团协议的签署,内容和工作的承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BT合同的价格必须控制在批准的预算,以清除组成合同的总价格列表建筑和安装成本,融资融资的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并进入总价格,但由项目业主掌握数额的钱,建筑和安装成本,融资成本,融资融资一般是固定总价的实施。
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招标依法。项目的勘察,设计和监督工作由项目业主组织,金融机构参与项目建设,重要设备,材料采购招标举办的金融家业主参与该项目的投标。
合理保证的权利和义务,并明确各方责任的合同。应该是明确的BT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项目业主和金融家。项目负责人做项目的前期工作的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和移民安置,监督该融资资金的到位,建设管理的初步设计完成前,总施工进度的审查,组织回购工作。
融资项目建设管理应该成立一个项目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项目公司的成立并没有改变融资项目业主的义务。金融家们提出的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来源的资金分配给项目公司专户存储在一个特殊的帐户,组织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项目管理,负责组织项目竣工验收数据归档和传输;负责质量缺陷责任期,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商保修工作的管理,涉及各类保险的投保建设工程以及完成合同的其他事项。融资及项目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内容
资金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政府的投资项目,并完成合同施工。项目的规模,功能,标准的设计变更必须由项目业主批准同意,重大设计变更也应履行的审批程序。由项目业主在建设程序处理,的金融家或项目公司目前的管理联合声明所要求的。
融资和项目公司全部或部分的合同内容,不得转包,不得让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垫资建设。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项目业主不得提供融资担保的融资及项目公司。双方当事人不得利用BT模式项目作为抵押品融资方
制定合理的回购条件和程序,以确保项目的正常切换。项目业主制定合理的回购支付条件,特别是确定根据政府资金余额为建设项目支付回购期间预留不低于5%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保证金的质量。回购期不得在工程质量保修期的结束。
项目完成后,项目业主和金融家购回按照合同逐项核实认定的条件。需要中介机构的结论,这个结论应该共同委托代理制,委托方法和委托机构应在合同中明确表示。项目竣工验收,符合回购条件的,双方应签订一份回购备忘录,项目进入回购期。回购备忘录报审批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备案。
项目业主应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的金融家,回购条件,不得随意变更,默认情况下,扣除或预扣合同应付的,要加强管理或优化设计和养护资金融资或项目公司,项目业主应根据应支付的合同的约定。该项目不能达到回购条件的,项目业主不得购回该组织由金融家整改,直至符合回购条件。整改仍然不符合回购条件,双方应出售在合同中约定的方式。
六,完善管理措施,加强监督和指导发展和改革,财政,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审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实施BT模式,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指导,检查,评估,审计,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政府投资项目动态平衡计划,发展和改革部门与金融部门一起准备,财务人员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项目业主做好建设行业管理部门引导项目业主和项目公司施工程序,施工招标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BT合同的执行,并协调相关的问题。 BT模式融资跟踪监督制度,跟踪审计资金的使用由财政部门,整个过程中,及时评估项目的建设成本和财务风险的金融中介机构委托的建立。
BT模式合同双方应严格遵守规定的州级和市级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的筛选和考试。项目业主和他们的工作人员在项目实施违法违纪的责任在于双方有关部门调查。在城市其他BT模式项目建设的竞争中,金融家违规行为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处罚,五年内不得参与。为了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市场秩序,更好的发挥BT模式的积极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