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申报社科课题是社科研究人员最基础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业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是就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一定要大胆地学,否则就不会走路。通俗地说,不会做课题申报,就像无米下锅一样。一个科研人员总不能一辈子等着、靠着别人去申报课题获得立项后,把自己加入课题组作为成员之一来承担课题,而应该学会自己单独申报课题,当课题负责人,自己主持一个科研课题。因此,学会如何申报科研课题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对如何申报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每年课题指南公布后,要认真研读课题指南,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
题目不要过大、过长。申报课题不要追热门题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较强研究力量“大撞车”。选题时要考虑所选的相关题目资料占有是否充分,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是否有实力、有基础,研究队伍构成是否符合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长的题目不要申报。处理好“自定”题目与“指南题目”的关系。选题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题目,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所熟悉的领域缩小一些范围,可以将“指南”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评委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
课题指南覆盖26个学科,题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这就需要突出我们的特点,我们有什么特点?所谓特点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优长学科。以广西为例,经济、社会、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从中找到适合的选题,申报命中率就会高一些。从多年来年,广西申报课题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类课题。从所申报的课题来看,1984~2007年申报立项的9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8个是与“民族”有关的,当然不一定在“民族问题”学科申报,有的是在社会学学科申报,如《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库区矿区和谐社会研究》;有的是中国历史,如2007年申报立项的《南海丝绸之路与中国-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从这两个课题看,地方性――库区矿区、南海丝绸之路,在广西、在西南是比较有特点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区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和人口,地域广阔,中国――东盟跨境民族经济文化丰富多彩;优长学科――研究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中国-东盟壮泰族群,这些领域我们在全国是处于比较优长的。
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
选题要考虑好所申报的选题有没有前期成果,这个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评委容易通过,如果没有前期成果,论证再好,评委担心你花费的时间太多,一两年拿不出成果来。所以这个也要考虑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前期成果怎么办?这就需要组合好课题组成员,找一些有过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师,甚至是院外的老师来合作,借助的他的成果来增强课题前期成果的份量。这种申报课题、组合课题组成员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师学习的过程。
四是选题要有时代感。
一句话,选题要与时俱进,跟上国内外形势,不能落后于形势。
五是贴近理论前沿。
即跟踪学术前沿,这方面的选题比较有价值,因而容易入围。如指南这两年突出“南海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生态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论问题。
六是选题要有全国性意义。
不能只有本地区意义,或局部意义。当然类似西南地区的范围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国、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项。
七是与自己研究领域紧密相关。
最好从自己研究的大领域中派生出来若干个子课题作为选题,使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领军学者。
② 有国家社科基金,可以申报国家自然的青年项目吗
王中王(站内联系TA)不可以。明确规定了的。xia001cn(站内联系TA)查出来会受处罚westfield(站内联系TA)那么多人说不可以,我就奇怪了
只有管理学部单独有一条规定,国家社科基金主持者不能申报管理学部,也就是G打头的。
除了管理学部之外的其余学部都可以申报
但是一般说来,报国家社科基金的人也只能在管理学部里申请,其他学部都不对口zsnow33(站内联系TA)是这么回事,别的部不影响,也不应该影响,比如你有一个国基,在新规则下第二年还可以再申请一个,我是这么理解自科的。不知对不对
那么多人说不可以,我就奇怪了
只有管理学部单独有一条规定,国家社科基金主持者不能申报管理学部,也就是G打头的。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需明确!
③ 申请国家社科基金还能不能申请教育部思政专项
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可以 申报资格 1.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④ 评审专家谈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申报社科课题是社科研究人员最基础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业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是就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一定要大胆地学,否则就不会走路。通俗地说,不会做课题申报,就像无米下锅一样。一个科研人员总不能一辈子等着、靠着别人去申报课题获得立项后,把自己加入课题组作为成员之一来承担课题,而应该学会自己单独申报课题,当课题负责人,自己主持一个科研课题。因此,学会如何申报科研课题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对如何申报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每年课题指南公布后,要认真研读课题指南,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
题目不要过大、过长。申报课题不要追热门题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较强研究力量“大撞车”。选题时要考虑所选的相关题目资料占有是否充分,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是否有实力、有基础,研究队伍构成是否符合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长的题目不要申报。处理好“自定”题目与“指南题目”的关系。选题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题目,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所熟悉的领域缩小一些范围,可以将“指南”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评委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
课题指南覆盖26个学科,题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这就需要突出我们的特点,我们有什么特点?所谓特点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优长学科。以广西为例,经济、社会、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从中找到适合的选题,申报命中率就会高一些。从多年来年,广西申报课题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类课题。从所申报的课题来看,1984~2007年申报立项的9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8个是与“民族”有关的,当然不一定在“民族问题”学科申报,有的是在社会学学科申报,如《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库区矿区和谐社会研究》;有的是中国历史,如2007年申报立项的《南海丝绸之路与中国-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从这两个课题看,地方性――库区矿区、南海丝绸之路,在广西、在西南是比较有特点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区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和人口,地域广阔,中国――东盟跨境民族经济文化丰富多彩;优长学科――研究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中国-东盟壮泰族群,这些领域我们在全国是处于比较优长的。
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
选题要考虑好所申报的选题有没有前期成果,这个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评委容易通过,如果没有前期成果,论证再好,评委担心你花费的时间太多,一两年拿不出成果来。所以这个也要考虑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前期成果怎么办?这就需要组合好课题组成员,找一些有过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师,甚至是院外的老师来合作,借助的他的成果来增强课题前期成果的份量。这种申报课题、组合课题组成员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师学习的过程。
四是选题要有时代感。
一句话,选题要与时俱进,跟上国内外形势,不能落后于形势。
五是贴近理论前沿。
即跟踪学术前沿,这方面的选题比较有价值,因而容易入围。如指南这两年突出“南海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生态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论问题。
六是选题要有全国性意义。
不能只有本地区意义,或局部意义。当然类似西南地区的范围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国、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项。
七是与自己研究领域紧密相关。
最好从自己研究的大领域中派生出来若干个子课题作为选题,使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领军学者
⑤ 课题申请为什么难
评审过程不公加剧申请难度 公磊(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人文社科课题申请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可申请项目较少。总数远落后于理工类的课题项目。二是课题限制较多。人文社科课题多侧重某一学科领域,专业性强,受众面窄,能参与申请的教师不多。三是受众面宽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课题竞争激烈。国家社科基金等全国性综合社科项目的申请人数众多,青年学者或教师很难申请成功。 此外,虽然课题申请过程设置了匿名评审、会议评审等诸多环节,但评审过程中的不公平因素依然难以完全避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课题申请的难度。例如,课题申请人与评审专家的熟识程度会影响到评审结果。更有甚者,某些课题申请人会主动找匿名评审专家寻求关照。这类现象恐怕还需通过加强内部监管、完善评审流程来加以解决。 政策倾斜影响地方院校申请 何振(湘潭大学社科处处长、公共管理学教授) 国家级社科项目的申请,总体来说是公平公正的,资助的课题都是反映国内一流研究水平、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处于某一领域领先地位的优秀课题。但申请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项目数量少、资助率低、竞争激烈。近两年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率约为10%,前几年则只有7%—8%,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率则高达20%—30%。 对地方院校来说,竞争就更激烈了。与部属高校特别是“985”高校相比,地方院校的指标很少。例如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的两个部属高校——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指标都在20个以上,而湖南省其他所有一本院校加在一起也才只有12个。这些省属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政策向部属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倾斜,加剧了地方院校课题申请的难度。 地方院校应从一般项目入手 刘钊(长春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 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对课题质量把关严格,申请困难理所当然。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在评审中增加了会审程序。会审专家是来自各重点高校的知名学者,对那些缺少知名学者的地方院校来说,难上加难。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院校要想突破课题申报难关,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充分了解申报流程。国家社科基金总体上有导向性,申报填表也很有讲究。其次,应重视选题工作,在校内先进行选题论证,请专家进行指导。再次,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质量人才,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最后,应重点关注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获得科研立项对地方院校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有助于在增加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同时,提高院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课题评审应减少人为因素 陈志强(青岛大学科研处副研究员) 课题资源有限,僧多粥少是普遍现象。但人文社科课题评审缺少评价标准也是造成课题申请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时候,评审专家都是凭主观印象打分,不可避免地将人为因素加入其中。每到课题申请前,评委就成为个人、学校和相关机构追逐的热点。可见,要想让人文社科课题的评审更为公正,就必须设定更为公正合理的程序,减少人为因素。 依个人观点,人文社科课题的评审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吸收更多相关专业的专家成为评委;设定更为合理的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评审结束后及时给申请人反馈,告知落选原因,以便申请人全面了解评审情况。 特约点评 四位老师所言不无道理。
⑥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注意什么呀请贵人指点
有人
⑦ 承担了国家社科子项目可以申报一般国家社科项目吗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发布了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不限项且没有课题指南。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尚未公布,预计将继续实行限项申报。
为统筹做好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现对相关工作做出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9月5日前):明确意向。各单位对具有申报资格的人员进行摸底清查,针对性进行组织动员,填写《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教育部一般项目申报意向调查表》,确定本单位教育部一般项目预评审方案并上报文科办(电子版发送到工作邮箱);
2.第二阶段(9月11日-9月18日):专家论证。各单位组织同行专家进行预评审及修改工作,申请者根据专家预评建议修改申报书;
3.第三阶段(9月19日-9月23日):系统申报。申请人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项目申报系统”上传提交《申请评审书》定稿电子版,完成网上申报;
4.第四阶段(9月24日):提交材料。申请人提交纸质版一式两份(A4纸双面打印)按照要求签名后报送文科办。
理工科学院及其它单位的教师可直接发送《调查表》至工作邮箱,可以参与相关社科类学科的申请书论证会。
承担过我校国家社科基金校内培育项目的教师必须申报。
⑧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没结项 能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吗
你说的都正确。今年只能报2013年的项目了,9月左右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