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一是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偿付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整个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也会影响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规定,产险和寿险业务必须分业经营,一家公司不得同时经营产寿险业务。这项规定有效防止了该风险的发生。
二是内控管理薄弱的风险。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印鉴管理、单证管理、信息技术等,是保险公司风险防范的重要关口,是极易产生风险和违法违规现象的地方。这些重要的风险控制点必须作为内控检查的重要内容。
三是定价不合理的风险。定价风险包括产品的价格定得较低的低价风险;保险企业将产品价格定得较高的高价风险以及价格变动引发的风险,例如,降价行为会引发竞争对手的恶性价格战,提价会使消费者转向买竞争对手产品进而导致顾客流失等。
B.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摘要: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规避财务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制定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防范措施,做到趋利避害,是企业财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摘要: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规避财务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制定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防范措施,做到趋利避害,是企业财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分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二)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成因。企业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四)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成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频发,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五)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六)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七)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措施
1、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各企业应遵循经济规律,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正本清源,综合治理,走严格管理,规范经营之路;建立健全适合市场要求的约束机制,减少行政干预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创造前提条件。
2、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4、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5、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种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忌主观臆断。
6、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清内部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会计方法
1、改进企业财务报告,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外部相关利益主体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企业向外界披露了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虽然暂时可能使得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定,但企业一旦获得了自身发展不需要的资金或是无法承担还债义务的借款,将很大程度上打乱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使企业或是盲目进行投资,或是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都将加大企业将来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能够对外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则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财务环境,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在平稳状态下进行,减少财务风险。
2、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强化会计制度约束。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市场风险而言的。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虚假的会计信息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加大市场风险,而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经济主体,其财务风险水平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稳定财务运行、降低财务风险十分重要。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很高,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可以使决策者对以往企业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而且会导致企业未来的决策偏离经济规律,给企业造成巨大财务风险隐患。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出发,尽量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4、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完善会计控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有效地会计控制可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5、稳健主义的应用。稳健主义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而采用的一项修正惯例。它的具体要求是通过选用稳妥的会计处理方法使报表反映的资料不会过分乐观,由此引导报表使用者在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决策时谨慎从事,防止决策失误。稳健主义是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减少会计信息中包含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的一种防护措施,有利于企业规避或转移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稳健主义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被随意应用,但由于其在防范财务风险方面的作用,因而在会计实务中较为广泛的应用。
总之,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扬长避短,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动态的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其抗御风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C. 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完善关联财务职责;二是健全内控财务制度;三是规范财务风险意识。
1、完善关联财务职责
当前, 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旗(县)级供电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性障碍。
公司本部与基层所(站)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主业与多经关联单位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有效落实。
2、健全内控财务制度
内控制度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
一是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存货呆滞积压,无法变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电力技术更新快,淘汰存货无法利用;
二是在不考虑用户欠费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对外债权往往小于外部债务,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三是受市场信用环境制约,企业面临的呆坏账损失风险加大;有的单位工程规模及成本控制不严,寅吃卯粮,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3、规范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划清主业与多经在资产、机构、人员以及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界线,改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
其次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业务关系,重点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联交易,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
在设备采购、委托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业务中,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在促进多经企业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防范了本企业的财务风险。
来自国有企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盲目决策造成的风险。有些企业负责人个人说了算,一拍脑袋就投资十几亿元,投资失误后造成了国有资本难以挽回的损失浪费。
二是做假账造成的风险。有些企业诚信缺失,虚报利润,做假账,往往导致严重的企业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要重点防范上述两方面风险。要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实行严格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要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努力确保财务的真实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经验交流大会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召开。会上,50家国有企业获得了“2012内部审计领军企业”称号,36家国内企业获得了“2012内部审计示范企业”称号。
D. 保险公司风险隐患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
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保险与风险相生相伴,警惕风险、发现风险、管好风险是保险的职责。要履行好职责,保险业应回归保险保障主业,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在行业发展和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保监会近日发出警示,当前保险业存在偿付能力不足风险、流动性风险、公司管控不到位风险和外部传递风险等四大突出风险,防范形势复杂而严峻。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业正处于退保和满期给付高峰期,将持续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出压力,少数经营激进的公司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而个别公司治理失效、管控无力,极易成为风险爆发点。
风险起于乱象。去年以来,个别保险机构片面追求规模和利润,出现非理性举牌、与一致行动人非友好投资、激进经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险业长期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其缺乏对金融规律、保险规律和保险资金运用规律的正确认识。
陈文辉认为,一些机构忘记本源、偏离主业,盲目搞多元化、全牌照,热衷于跑马圈地挣快钱,导致主业不主、副业不副,有的甚至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还有的甚至通过多种方式规避监管,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出现大的风险。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致力于发展保障业务,在市场上精耕细作的保险机构,虽然保费增速不快,但“含金量”更高,后劲儿更足;而个别成立不久的保险机构企图通过销售大量高风险高收益理财型产品迅速做大规模,实现“弯道超车”,从风险管理者变成风险制造者,遭到监管重击,“翻车”在所难免。
还有一些保险机构本末倒置,重投资、轻保障,在人才、制度及运作机制上仍处于基础建设阶段,还难以充分应对不同投资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只看重收益率,什么都想投,什么都敢保,成为风险的最后接棒者。
有专家表示,保险业走得太快,已到了谨慎防范风险的时候,忽视风险管理能力建设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对保险业来说,风险保障功能始终是“立业之本”,是其他行业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也是行业价值灵魂所在。保险业的发展不能走捷径,更不能“跑偏”,种好自己的田就是要回归保障主业。
E. 结合监管规定,在投诉处理环节,保险公司如何防范经营管理风险
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应立足于“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及其有限理性这一基本事实,通过监管和自我约束,减少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一)严格承保与核保管理
1.建立科学的核保规则。保险公司应建立保险险种的规则和险种的行政管理规则。关于保险产品的核保规则,就是要充分意识到保险公司制定的保险产品的特征,并据此特征对不同的保险产品进行不同的核保。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保险产品核保时的特殊要求、保险产品适用人群的特点、产品销售的区域界限等。关于险种的行政管理的规则应包括:保费支付方式及形式、保单传递时间、反要约要求、合理处理签单、申请日、生效日、核保程序等。核保行政工作是否完善,工作是否仔细,影响到风险承保和经营活动,良好的核保行政规则的制定和遵循可以减少保险双方纠纷的发生.鉴于上述两方面的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核保规则,制定核保纪律,提高核保人素质,并配套行政管理系统,使核保工作落到实处。
2.承保前选择和承保后选择双管齐下。前者解决如何选择新业务问题,也就是通常说的“校保与承保”。在这一过程中,保险公司核保人员一方面要告诫代理人员对投保人作初步的取舍,另一方面,校保人必须充分掌握资料和信息,对代理人初步筛选的投保人做出承保决定。当投保人被核保人员认为是“标准风险”时,则以标准费率签发保单,而当投保人比“标准风险”高或低时,则按统一的核保标准规范费率或微调幅度,给予相应的费率配套调整.承保后选择,主要是解决如何淘汰旧业务的问题.这是很多保险公司常常忽略的。
(二)合理定价保险产品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在定价保险产品时根据以往的数据和经验,考虑预期经营成本和预计损失等因素及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双方利益,应做到充分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充分性,也就是公司厘定的费率能保证保险公司的保费收人大于赔款和给付支出,使公司有利可图;合理性,是指费率对广大投保人而言,是合理的,在投保人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也可与同行的类似险种费率进行比较;公平性,是指保险公司对风险程度高的投保人出立的保单费率就较高,而对风险程度小的投保人收取的费率就相应较低。
(三)建立科学的保险投资组合
在当前的保险环境下,保险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防范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成了保险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犹太人的投资心得“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防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同项目的组合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获益的重要保证,也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业聚集的大量资金到底如何运作才能使其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并保证安全性?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展,运作空间增大,可以使保险资金寻求较好的投资机会,并能做好各种投资组合,降低资金运作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努力使保险资金的投资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性”的有机统一。
(四)防范巨灾风险,建立利率波动准备金
应对巨灾风险的一种方法是提取总准备金。为了保证保险业务经营的稳定性和组织经济补偿的需要,保险公司从每年利润分配后的余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总准备金,并逐笔积累,以应付巨灾发生时弥补亏损之用。严格来讲,总准备金是非人寿保险领域的准备金之一,是构成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内容。在非人寿保险业务中,财产保险的保险费是根据保险公司承担风险的总量及在确定时期内保险标的发生损失的期望值来计算的。一般情况下可满足保险金支付的需要,并可略有节余。但由于损失的发生在年度间不平衡,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个别年份可能超越损失期望,使保险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由此,保险公司应该在日常盈余中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未来发生巨灾时支付使用,从而切实保证自身的偿付能力,最终实现保护广大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再保险是应对巨灾风险的有一种有效方式。随着保险的深入发展和保险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已越来越倾向于在自己承保能力范围内承保巨灾风险,然后再进行再保险以防范巨灾风险,达到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
(五)以法治“诈”,降低理赔风险
对于道德风险的防范,笔者在这里主要探讨针对欺诈风险所应采取的措施。保险欺诈的道德危险主要存在于保险关系中被保险人一方,在这方面,保险公司实际上处于被动地位。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欺诈已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令保险公司备感困扰,也使保险业本身面临尴尬的境地。因此,应以法治“诈”,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保险欺诈行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若保险欺诈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无论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都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六)建立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模式
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保险双方在权力义务的获得和履行的时间上存在着不对等性,所以,保险公司一旦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偿付能力不足,将对被保险人的利益产生威胁。对此,世界各国都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严格的监管,我国当然也不例外,应运用各种法规,严格要求保险公司确保其经营的稳健性。
F. 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1、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2、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
3、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 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反映资产获利能力的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偿债能力的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经 济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
4、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5、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
拓展资料:
财务风险是包含有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和股东收益的可变 性。随债务、租赁和优先股筹资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比重的提高,企业支出的固定费用将会增加,结果使企业丧失现金偿付能力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方面涉及股东可能得到的收益的相对离差。总之,企业的财务风险包含了股东未来收益的可变性和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这两方面都同企业的经营风险,即预期营业收益离差直接相关。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主要表现有:
(1)无力偿还债务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如果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公司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公司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信誉程度,甚至还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
(2)利率变动风险。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的影响,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3)再筹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参考资料:网络--财务风险
G.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
(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如研究赊销账款的情况,确定回收办法,加速资金回笼。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
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然使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财务预警机制。总体财务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让企业经营者掌握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预先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部门财务预警机制,即以企业主要经营部门分别确定检查要点,设立相应的预警线,如对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营销部门的销售费用、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等设定警戒值,侦查企业财务运营可能失衡的地方,及时进行必要的改进。部门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帮助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寻求财务问题产生的源头,而且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从短期看,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4、加强资金管理
(1)、合理调动使用资金。防范财务风险,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根据企业自身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收支活动,使企业能保证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并且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筹措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
(2)、细化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在赊销商品之前应该确立信用政策,同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控制好日常管理,有利于确保信用政策的全面落实。日常管理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限额管理制度。信用额度是指企业给予某客户赊购商品的最高额度,是根据客户的经济实力和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大小决定的,这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水平;第二,做好账龄分析。这样有助于明确目前的收账重点和程序,从而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第三,加强对坏账的管理。严格审批坏账损失,防止各种弊端的发生,积极参与客户破产善后事宜,尽量减少损失,仍然要关注逾期未收回的已作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
5、实施债务重组
在债务人陷入财务困难时,债务人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拖延,等到债权人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甚至宣告破产;二是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的收益减轻负担,获取生存发展的空间。而债权人同样有两种选择:一是强制执行债权直至债务人宣告破产;二是接受或提出债务重组。而债权人愿意与债务人进行资产重组不外乎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最大限度地收回债权,企业发生财务困难不能按既定条件全额偿还所欠债务,但是债务人可能有能力按较低的条件来还债。对于债权人而言,即使从债务人方面所收到的资产的价值比应收回的债权的价值小有时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样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回债权。二是缓解债务人暂时财务困难并不意味着没有改善财务状况的希望,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有可能对债务人造成较大的冲击,致使债务人原本是暂时的财务困难滑向永久财务困难的境地。一旦债务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债权人只能按比例享有个别追偿价值,有可能所得的清算价值只占原有债务价值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具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债权人采取的立即求偿措施损害的不仅是债务人,也包括债权人本身。所以,当企业发生严重亏损,陷入债务困境并处于破产清算边界时,企业应尽力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对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各方面都有利的债务重组计划,包括豁免部分债务、降低债息率等等。
比如,我国对国有企业实施的“债转股”计划,即将国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债券转化为企业的股权,就是一种典型的债务重组方式。通过债转股,债权人将原有的债务转化为企业自有资金的组成部分,增强企业的自身资本实力。在股份制企业的改造重组中,利用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筹资还债,在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后,使其投资者成为企业的股东。债务重组的实施可以减少企业的债务筹资风险,为企业减压,增强活力,而且对于债权人而言,债务重组可能会使债权人的权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债权人的破产风险,因此只要债务重组的损失不超过企业直接破产造成的权益损失,债务重组的实施就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利的。
6、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而决策机制是指决策权力的形成、规范和规定,它包括企业的决策机构、决策内容和决策机制等。公司制企业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包括: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作为所有者,在财务上享有对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以及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投票权,享有公司剩余索取权。董事会作为公司最高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利,对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方案决定权;对公司的年度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公司增减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具有制定权;有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方案的拟定权;对公司财务经理人员的任免权等。公司董事会与财务经理人员是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公司财务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权限范围内财务经理有权对日常财务经营活动,包括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拟定公司具体财务制度等进行决策,其他人不得随意干预,同时董事会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监督。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H. 财务部在保险公司的作用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财务部门对一个公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公司所有项目起到事实监控作用,财务部门属公司最高决策人,法人直接领导,新公司的组建首先不可缺少的就是财务系统。
1、财务部门可对第一年的盈亏情况进行评估,对下一年的风险进行预测,新项目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
2、通过进行数据分析能够把握好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管理有重大作用,如薪资、保险、福利等都要通过财务来核算。设立财务部能够更好的把握公司的资金流动。
3、国家对纳税要求非常严谨,只要开了公司就有某些税种等着你去交,财务部门可以进行税控管理,有经验的会计还能合理避税,减少公司开支。
4、公司领导通过对财务部提交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可以看出公司的经营成果,和弊端,为公司更好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决定。投资者通过这些报表来看这个公司的发展状况,从而做出投资决定。
5、财务系统的强化和明确对公司个人工作能力和个人效益情况可联系在一起,可一加强公司中单体工作人员对业务的自强和创新能力,使公司的资金使用率和个人创效益率提高,总体来提高资金对公司的效益。
I.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怎么做
一、强化风险意识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强化风险意识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只有强化风险意识,才能及时发现风险、积极防范风险、有效应对风险。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也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领导干部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
强化风险意识,关键是要有底线思维。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对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就要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人民群众中获取化解风险的力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只有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无惧风险和挑战,战胜一切困难。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化解风险,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三、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就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比如,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就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等评估力量的作用,科学研判风险的等级,为化解风险做科学准备。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就要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力量参与风险防范化解。
要通过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对风险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风险的发生诱因与事前防范、风险的事中演进与有效控制、风险的化解与事后治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
(9)保险公司财务部防范重大风险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面临的风险挑战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正是因为我们党充分预见到改革开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保证改革开放事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和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