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赚钱"的养老社区 保险公司为何竞相涌入
“保险行业对养老社区青睐有加。”“如果想要很快实现盈利,养老产业不是一门好生意。”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上,参会嘉宾表示,尽管目前大多数养老社区处于亏损阶段,但仍吸引着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养老服务能够赋能和反哺保险产品和营销,搭建保险增量业务的新赛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的20年间,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了8.4个百分点。
随着社会各界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关注,近年来“保险 养老”也成为了人身险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型保险公司纷纷以重资产、轻资产模式发力养老社区,希望进一步打通养老服务与保险保障,创新保险与养老相互赋能的新商业模式。
在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表示,要辩证来看人口老龄化现象,追求健康长寿是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医学进步、生活方式改变的结果。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区域差异大、应对任务重等特点。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到本世纪末所有国家都会进入老龄化,这是人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王建军说。
为了应对老龄化现象,国家在顶层设计上正在发力,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目前,我国养老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从2007年开始,陆续有保险机构通过重资产、轻资产等模式加入养老社区的建设与运营。“目前,市场上已有约13家保险机构投资的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为全国20余省市提供的床位数量超过8万张。”大家保险集团董事长何肖锋表示,这发挥了商业保险的催化剂和黏合剂作用,促进了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重资产模式主要是险企使用自有资金直接参与养老地产的建设和运营中。早期进入养老产业的保险公司,大多是采取重资产模式入局,但这也考验着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动性、战略定力和运营能力。近年来,轻资产或者轻重并举的模式也受到保险公司的青睐。保险公司用较少的资金撬动了更大规模的养老服务供给,以更多的专业护理和运营服务来加持养老社区。此外,还有一些保险公司与股东单位协同,以纯轻资产的模式布局养老社区。
清华大学教授周燕珉表示,保险企业做养老运营能够盈利的并不多,还处于爬坡期,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提升是一个慢热的过程。
有参会嘉宾表示,由于我国险企布局养老社区仍处于初期阶段,在运营模式上收入来源包括入门费、会员卡、月费和其他服务费用,通过给予满足条件的保险客户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优先入住的权限和部分折扣优惠的形式,来实现和保险业务的联动。
“当前,束缚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的,还不是盈利性,而是在于资本投入的充足性和持续投入的容忍度。保险公司参与养老行业,是源于其资金属性与养老行业有着较强的匹配度,与保险主业能够形成更好的产业协同。‘保险 养老’正成为头部险企业务发展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向,通过养老服务赋能和反哺保险产品和保险营销,开辟延续发展、整合营销的新赛道。”上述参会嘉宾说。
围绕保险机构融入养老产业的发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邢炜表示,保险机构要发挥保险的账户管理优势、精算优势、销售优势,着眼长期发展,建立一个操作规范、经营稳健、竞争有序的养老体系,营造保险行业积极参与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的氛围。
(责任编辑:沈晔)
② 为促进商业保险参与投资设立医疗,体检机构,养老地产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如果说你这样的经济基础,当然有这个必要的。\r\n\r\n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社保的相关实质,比如社保交多少,可以领多少等切身利益,这个数据谁也不知道,因为交,和领都是活的,每年都在变化。\r\n\r\n其次,社保是保,而不包,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r\n分析一下:毕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家推出社保的目的是解决将来每个人的养老,医疗问题,体现社会主义的均化原则,而不是拉大差距,进而制造矛盾,所以就算交得再多,都规定了上限。 \r\n\r\n因此本人建议你:如果说想提高养老品质,在购买社保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购买一定的商保作为补充比较好。
③ 养老地产和保险资金结合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有什么合作方式
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认为,养老地产主要是由保险资金和房地产开发商这两种投资商在负责开发,养老地产的前景非常看好。养老地产这个产品特征不像住宅地产投资周期短、利润那么高,相对来讲养老地产是一个长线投资、长期回报产品。目前,住宅地产的波动性非常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养老地产的稳定性就比较好,而且由于养老地产具有社会功能性,政府不太可能去打压这个产业。从投资商的角度来讲,把短线、中线、长线产品配置好,优化投资组合和增强收益的稳定性都是非常有用的。我个人认为,2010年之后的几年,养老地产都将是开发热点。
此外您还可以参考:
《山合水易谈新兴养老养生地产》
《未来旅游养老地产发展前景见好》
《银发经济与养老地产》
参考资料: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④ 养老问题怎么办
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养老服务新思路保障发展
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布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急速老龄化的阶段,2017年底,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2.4亿,占总人口的17.3%,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近1.6亿,占11.4%。预计2015年到203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一千万左右,与之对应的是,我国的养老产业刚刚起步。
尽管中国老年健康服务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市场空间正在逐渐打开。事实上,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棘手问题,而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进入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
为了使得养老更加多样化,近日,一大批保险公司也正在加紧步伐进军养老产业。例如,太平人寿与宁波星健兰亭签署了合作协议,以轻资产的模式引入旗下第三家优质养老社区。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持续加码养老产业的保险公司不仅仅只有太平人寿。太平洋保险集团也将加快养老产业布局发力大个险+养老投资+养老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
一开始,主要是民营企业典型的如泰康人寿在做养老产业,国企的步伐相对滞后,现在的形势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大举加入。
该业内人士还认为,虽然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从模式上来看大体是对先行者的模仿,但具体做法上各家也存在差异化。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中央政府的扶持鼓励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并投资养老社区等养老项目,也使得整个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其业态也日益丰富多彩,从养老产业细分行业来看,养老产业可以分为养老护理、养老院、日间托老、居家养老、医疗养老、专科医院、老年公寓、养老用品、医疗用品、老年文体娱乐活动等。
从产业发展的经济角度来看,老龄化也为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老年人消费潜力约为7.6万亿-9.5万亿,农村老年人消费潜力约为1.6万亿-2.0万亿,全部老年人消费潜力将达到9.2万亿-11.5万亿。占GDP比重为10.8%-13.6%。预测到十三五期间的年均符合增速预计将达17.2%左右,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养老服务新思路
为应对老龄化,当前,全国各地也在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例如,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工商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广州市养老服务企业登记管理的通知》不仅对养老服务企业登记管理、经验范围等作出规定,还明确了养老服务企业依法享受的税费优惠、产业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事实上,广州的做法重在为养老市场进一步放宽门槛。不过,从养老模式来看,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为“9073”,也就是老龄人口90%为居家养老、7%为社区养老和3%为机构养老。
当前,社会化养老有着明显的不足。为了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我国各地政府近年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积累了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在经济发达的江苏地区,南京市开始出现了抱团养老,互联网+虚拟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院等养老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并不适合全部老人,且其运行机制还需要改良、人才缺口亟须不足。
不管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适老辅具能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又能降低机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最终达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破解中国式养老困局。应对人口老龄化,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好养老保障和服务问题,特别是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新思路:实施两轮驱动,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三大体系”,追求在有效监管下的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强化“四大支撑”,夯实养老服务发展的长远基础及创新“五大机制”,确保养老服务发展行稳致远。
⑤ 中国平安养老院的入围资格
敬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又称养老院。
中国平安借助互联网,搭建“平安好医生”移动医疗平台,提供家庭医生、消费型医疗等服务。截至2017年底,平安好医生人工智能辅助自有医疗团队的医疗人员888名,日均在线咨询量37万次。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各路资本纷纷逐鹿养老健康市场。保险资金周期长、规模大、稳定性强,与养老健康产业有天然契合点。一直以来,保险业投资养老健康产业的意愿都比较强烈。
另一方面,国家连续出台各项涉及养老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更是推动险资在相关领域大手笔投入的关键。
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保险业支持重大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和保险业风险保障的独特优势,支持包括养老、医疗、健康在内的民生工程和重大工程建设。
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医疗、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支持保险资金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增加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促进保险业和养老产业共同发展。”
“目前保险业已经成为投资养老、健康产业的重要力量。”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介绍,截至2017年末,国内共有8家保险机构在国内18个省区投资30个养老社区项目,占地面积1150万平方米,实际投资金额299亿元,设计床位数43435个。多个养老社区项目已进入运营阶段。
除了直接投资兴建养老社区,不少机构还以股权基金、收购等方式涉足养老产业。
保监会将进一步研究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健康服务业的具体政策,支持保险机构根据主业发展规划和投资规模,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养老、健康服务业投资模式;
支持保险机构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和养老运营商合作,通过股权方式,共同发起设立养老服务企业和健康管理机构,构建以养老社区为依托的养老、医疗、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相衔接的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养老产业投资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5)保险公司布局养老地产管理办法扩展阅读:
中国平安总投资170亿元、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的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落地浙江桐乡。该项目分为南(高桥)北(乌镇)两个板块,其中高桥板块总占地面积约28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该板块毗邻高桥高铁站;乌镇板块总占地面积约1200亩,建筑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
中国平安旗下不动产公司负责人透露,桐乡是其在长三角养老产业投资上的首个布点,除辐射长三角地区外,平安未来拟在环渤海、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岛进行养老产业布局,形成规模及连锁效应。
在盈利模式上,平安的选择是“租赁+出售”,通过整合商业、旅游、度假、医疗、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全龄化、一站式养生养老产业的综合平台。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打破寿险产品种类高度集中的现状;寻求新的投资产品;寻求具有长期稳定现金流回报的投资机会以及满足客户真正的保险需求。尽管险企投资养老产业的前景广阔,不过,目前保险资金进入养老地产开发尚需跨越部分制度屏障。
按照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不动产项目,应当明确定位,核清资产边界,不得自行开发建设投资项目;不得以分拆形式销售养老项目产权;不得利用销售养老项目产权获得销售收入;不得将保险资金挪作他用。
不过,平安桐乡“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项目资金来自于集团的自有资金,在政策上不存在障碍。同时,平安不动产公司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会考虑吸引各方资金来共同参与相关项目开发。业内人士认为,养老不动产项目对于促进地方积极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随着部分养老项目的落地,其带动效应将逐步呈现。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保险系”养老院,难进吗?
⑥ 补充养老保险管理办法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一)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水平的确定各国政府通常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同时,政府也对享受优惠政策的补充养老保险水平给予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推动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中国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同时限制补充养老保险的水平,以避免企业借此逃避国家的税收。
整个养老保障的目标是保障退休者能够维持其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一般来说,养老金替代率达到80%左右即可保障退休者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为60%,因此,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应限定为20%以内。据专家测算,假定工资增长率等于投资回报率,要达到20%的替代率,所需要的缴费率为5%~8%.因此,可以将中国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补充水平确定为:缴费率上限为5%~8%,养老金替代率上限为20%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目前的基本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在80%以上。由于地区间不平衡,一部分地区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在80%以下(有的甚至接近60%),尚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补充养老保险的水平应根据当地实际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来确定(80%—实际替代率=补充养老金替代率);对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高于80%的地区,基本上没有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空间,这些地区首先要做的是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而不是发展补充养老保险。
(二)补充养老保险的管理形式在国外,补充养老保险的具体管理形式虽多种多样,但比较普遍的是独立的养老金基金会。养老金基金会由一家企业或多家企业(或一个行业、一个地区)联合组建,基金会的管理是独立的,与发起的企业完全分开。基金会的独立性能够避免发起企业对养老基金的管理运作进行干预;多个企业或一个行业、一个地区联合组建又能够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这两个优点是养老金基金会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国不妨考虑建立独立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承担管理补充养老保险的职责。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基金会的层次:规模较大、资金管理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大企业、企业集团可以单独建立补充养老金基金会,但基金会及其基金的管理都要与企业管理、企业经营性资金的管理分离开来;内部差异比较小、相互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可以考虑由行业工会发起建立统一的行业补充养老金基金会;发展比较均衡的地区可以由地方工会组织地区性补充养老金基金会;而那些规模小、承担风险能力弱的企业可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通过工会)建立跨企业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多样化的管理层次既维护了企业的自愿选择权,也便于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企业的实际情况。目前社会保险机构管理的补充养老保险应该尽快分离出来,交给企业选择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来管理。
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应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由补充养老金基金会委托具有基金投资经验的机构,如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投资公司等。政府要对受委托的投资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并制定有关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规则;补充养老金基金会则行使委托者的权利,对受委托的投资机构进行监督。
(三)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补充养老保险没有政府财政兜底,必须自己承担风险。因此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至关重要,既要提高投资效率,又要保证基金安全。目前,按有关政策规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不能进行市场化投资,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比较强调基金安全而不太注重效率。在国外,补充养老保险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是吸引职工积极参加的重要因素。不讲求效率,补充养老保险就没有生命力。因此,首先应该将补充养老保险从社会保险机构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来管理,基金投资运营再委托给专业性的投资机构来承担,实行市场化管理;其次,逐步放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准予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限度内进入资本市场。近几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很快,投资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市场中的投资工具也不断增加,应该说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当然,为了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政府一方面要采用先试点、后逐步推进的办法,尽量减少养老基金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和养老基金投资本身具有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要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适用于中国的各类金融工具的投资比例,并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补充养老保险的筹资和待遇支付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为其职工建立的,企业必须缴费。不过,应该鼓励职工参与缴费。美国的401K计划(职业年金计划的一种形式)规定,只有雇员缴费,雇主才须按一定比例配合缴费。这种配合机制促进了401K计划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在目前企业不愿意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情况下,通过雇员缴费促使企业配合缴费也是推动中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手段。至于政府,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之外,不承担缴费责任,也不承担弥补补充养老保险财务赤字的责任。
目前,中国的补充养老保险全部实行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待遇采用缴费确定型支付方式,即根据职工的工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企业缴费分解到每个职工的个人账户中,养老金待遇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来确定。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就企业方面来说,企业不承担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企业无需向职工承诺将来退休时有确定的养老金待遇;就职工个人来说,采用个人账户方式,便于职工流动时将其养老金权利随同转移。个人账户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个人账户完全的可转移性使得企业通过这种方式留住职工的作用大为降低,不利于调动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风险由职工承担,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投资的成败,将会导致职工补充养老金待遇的不确定。权衡利弊,目前的这种个人账户模式应该坚持,个人账户应成为中国补充养老保险的主导模式,其缺点也要通过政策规范和加强管理来加以控制和缩小。当然,根据补充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财和多样化特征,也应该允许企业建立完全企业出资、待遇确定型的补充养老保险,允许一些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建立这种待遇稳定的补充养老保险。在国外,大型企业往往通过建立待遇确定的补充养老保险作为职工稳定的福利,借此鼓励职工长期留在企业。
(五)补充养老保险的转移在国外,职工必须满足一定的工作年限,才能获得完全的补充养老金权利,其补充养老保险才能随同职工的流动全部转移;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年限,则不能转移或只能部分转移。限制职工补充养老金权利获得和转移间接地表明:补充养老保险既具有职工“延迟收入”(推迟到退休时才能支付的收入)的特性,也具有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企业福利”的特性。这种延迟收入和企业福利的双重特性决定了职工的补充养老金权利是不完全的。不过,获得养老金权利的工作年限要求限制了职工的流动,这又与各国保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产生矛盾。部分国家已经采取措施,逐步缩短工作年限要求。如加拿大准备将工作年限由10年缩短为2年;荷兰已将工作年限由1972年前的5年缩短为1年;美国也将工作年限由10年缩短为5年。就中国来说,目前,为了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可规定相对较长的工作年限(如4~5年)要求,更多地体现其企业福利的特性;在将来,随着补充养老保险较为普遍地建立,再逐步将工作年限要求降至1~2年(即职工工作满1~2年,就可以完全转移其补充养老金权利),更多地体现其职工延迟收入的特性。另外,在职工未达到规定的工作年限就发生流动时,应该规定职工可以部分享受补充养老金权利。
(六)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手段。有些国家的自愿性补充养老保险之所以达到较高的覆盖水平(如英国、美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目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中国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只能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奖励福利基金,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不过,在少数地区,地方政府则作出了相对灵活的规定。如福建省规定,补充养老保险费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5%的部分可以列入成本;江苏、湖北、广东等地也作出了将部分补充养老保险缴费税前列支的规定。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尽快作出全国性规定:最高允许5%~8%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费享受免税优惠政策,各地根据现有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来确定具体的补充养老保险的免税费率;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收益同样享受免税待遇。至于发放的补充养老金,则应计入交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基数。
(七)补充养老保险的监控为了促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需要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行有力的监控。中国可参照英国的做法,在制定有关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成立国家补充养老保险监督委员会(成员由企业代表、工会代表、有关专家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代表等共同组成,办公室可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具体承担政府对补充养老保险的监督职能。国家补充养老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确定为: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方案进行认定;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监控;对各地有关补充养老保险的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接受有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投诉,并对违反有关法规和政策的事件进行调查、纠正和处罚。在政府的监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应成立由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联合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所参加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进行直接监督,维护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保护自身利益。
⑦ 为何要积极布局养老社区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失能化形势日渐严峻。数据显示,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其中有约4000万老人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失智老人。
在政策暖风之下,保险机构加速发展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疾病防治、院前急救、心理疏导、康复治疗、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多家保险机构将“大健康”列为重点战略,加速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产业建设。
事实上,险企在养老社区布局方面,除了有泰康人寿、中国人寿、合众人寿等为代表的重资产自建机构型养老社区模式,还有以太保、新华等为代表的“轻资产”养老公寓模式,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提供养老服务。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相关机构共投资29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海南等东部沿海的18个省区,占地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金额678.2亿元,床位数超过4万个。
希望养老社区可以建成更多!
⑧ 国外保险公司进入养老产业的案例
你好,我给您说一下世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吧,如下:
1、投保资助型: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特征:企业和个人投保,国家资助。覆盖范围是工薪劳动者。养老保险体系多层次。法制性与强制性。
2、全民福利型:
代表国家: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
特征: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多层次。国家税收和企业缴费。累进税制与高税收。
3、强制储蓄型:
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
特征:建立个人账户,进行完全积累。强调个人责任,互助共济性差。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
现阶段,国外的保险公司并没有大规模进军国内。因为对于中国加入WYO做出的承诺,我国国内保险业受保护发展10年,之后,开放国外市场。估计明年就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