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宗教学的研究状况如何
一、“九五”期间本学科建设概况
“六五”至“九五”二十年间,我国宗教学学科建设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梯队,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发表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论文,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宗教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二十年来的进步是很大的,成绩是显著的。宗教学科研机构已成为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制定宗教政策和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咨询单位。这表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在20世纪末已基本建立。
“九五”期间是我国宗教学学科建设承前启后、奠定21世纪宗教学研究方向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本学科的研究状况总结起来有如下四个主要方面:
1.对各大宗教的历史、经典、教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宗教现实问题调查研究方面亦取得了不少成果;“八五”转“九五”及“九五”的重大课题也大多结题。
2.各大宗教都不同程度的加强了与港澳台及国外的学术交流和相互的实地考察,这对我国的宗教学研究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我国的宗教和宗教学研究均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对我国宗教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学科领域的开拓,也有着重要的贡献和积极的影响。
3.宗教学研究为党政部门的政策决策提供咨询,为解决现实的宗教问题提供专业支持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八五”规划中曾指出“高教系统广大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师,是一支学科齐全、人数众多、地域广阔,有科研能力的重要科研力量,但多半是自发的、分散的,经费不足”,这一状况,“九五”以来有了很大改进。“九五”期间全国许多高校纷纷增设宗教学研究的系、所,宗教学的硕士点继续增多,博士点亦有所增加。特别是教育部建立了宗教学学科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如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等,为21世纪我国宗教学研究腾飞创造了良好软环境。但如何围绕这些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组织、团结高教系统的同行师生齐心协力完成国家的重大课题,还有待于今后创造性地发挥高校人才辈出的优势。
2. 我现在在考研,报考社科院宗教学,想问你那有中国宗教通史的电子版吗,我多谢
可以去咸鱼看看 应该有卖的 也可以去报考院校的贴吧看看
3. 请谈谈社科院、北大、人大、复旦的宗教学
你要考博啊,宗教学全国最好的是四川大学。
社科院 人大 北大也不错
复旦实力稍次一点,但也只是毕竟而言。也是名校。
具体考试的话 你要和导师先联系,必须要承认 考博很多时候不是考实力 导师说要你 你基本就可以了。 所以一定要联系!
联系后专业方面老师会告诉你怎么做。
剩下的就是英语 考博英语 北大题目和托福类似 按托福复习即可。别的学校不清楚 应该差不多吧
呵呵加油哈
4. 怎么国家社科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称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于1991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National Planning Office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负责管理。
1991年6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立。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国家社科基金,组织评审立项、中期管理、成果验收、宣传推介等工作。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设有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1986年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样,是我国在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
国家社科基金设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管理学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以及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已形成包括重大项目、年度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六个类别的立项资助体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还注重扶植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
5. 社会科学类课题有哪些
社会科学是对科学的分类的一种,是相对自然科学而言的.就象文科和理科的划分.社会科学包括哪些科目,其实也很复杂,到现在还没准确的定义,各人见解也有不同.它以研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为主要对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的不同学科不断细化和深化还有边际化.如政治学可以再划分到政治学原理和政治伦理.它也可以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产生新的学科.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参考资料:
6. 西方宗教史
《基督教千问》红旗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西方宗教主要就是基督教了,这个《千问》直截了当,没什么废话。问题都是设计好的,所以也很系统,并不凌乱。
便于快速入门,可读性较强。
7. 甘满堂的文章
1
甘满堂
简介
甘满堂,男,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
甘满堂
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校聘以科研为主关键岗二级(2010-2012),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劳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研究。[1]
2主要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福建地方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唐文基教授,研究方向为“福建社会经济史研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结构研究”,师从李强教授,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合作导师林志扬教授)从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兼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顾问。
“2007年暑期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课程班”,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时间:2007年7月23—8月3日。
“第七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课程”,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社会学理论研究所、(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2010年7月28日—8月6日。
3主持的研究课题
1、2000年9月—2002年11月,主持省教育厅课题:《新时期城市社区理论与福州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之研究》,经费0.3万元。
2、2003. 9.—2004.6,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文化教育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3T054。
3、2003.9—2004.9,主持福州大学人才基金项目课题:《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经费1.5万元。
4、2004.2—2004.10,主持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福建省“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经费2.0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4009。
5、2004年12月—2005年6月,主持福建省委专项课题“建设‘和谐福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子课题:《福建省建设和谐社会的现状与基础》,此课题后列入福建省科技厅2005年重大软科学课题。
6、2005年6月—2008年6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经费6.5万元,项目批准编号:05CSH005。2009年3月结题鉴定,等级为“良好”。
7、2006年7月—2007年7月,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加强福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6B113。
8、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2008年终身教育研究课题”《构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实践案例研究》(一般项目)负责人。
9、2009年7月,《员工乡土社会网对民营企业管理影响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5批二等资助(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申请),经费3万。
10、2009年8月,《当代闽台农村宗教信仰比较研究》获得2009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B106。
11、2009年10—2010年6月,主持《泉州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升研究》,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经费4万元。
12、闽侯县“上街南屿南通”、“青口尚干祥谦”、“甘蔗荆溪竹岐”三镇组团区域发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闽侯县发改局委托。
13、2010.11—2012.12,主持“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 Case Stud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Southeast China”,(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CRCS),经费2.5万美元。
14、2011年7月—2013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的社会政策研究》,经费15万元,项目编号为:11BSH011。
15、2011年6月30日-7月2日,主持第八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灵性资本与社会公益。
16、2012年7-8月,受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委托,开展福建省“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
17、2012年11月-12月,受中国人民大学委托,在福州市、长乐市等地开展“城乡居民互助与志愿服务”调查。
4获奖情况
学术成果类
1.论文《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论文《“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获得2009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专著《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获得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个人荣誉类
1.2007年10月,家庭获得福州市委文明办组织的福州市第二届读书月“十大书香门第”的称号。
2.2009年获福建省委宣传部、人事厅、社科联组织评选的福建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提名奖。
3.2009年获得福州大学第五届“十佳青年教职工”称号。
5教学改革项目
1、校级教改课题《福州大学两课教学网站建设》(第一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00年9月立项2002年9月结题)项目负责人。
2、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第三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2004年2月立项。
3、校级精品课程《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4年12月。 4、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应用社会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5年11月。5、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第五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8年6月。
6、校级精品课程《文化人类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10月。 [1]
6著作情况
1.《中华姓氏通史·孙姓》,20万字,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22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
3、《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42万字,海风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
7发表的学术论文
(一)学术期刊论文
1.《市场经济需要经济伦理》,《社会》2000年第9期。
2.《加入WTO后的中国贫困问题》,《发展研究》2000年第11期。
3.《对城市外来农民工街头非正规就业现象的剖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8期。
4.《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本文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6.《清代闽西客家商人》,《客家》2001年第1期。
7.《明清时期的徽商与福建》,《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8.《宗教·民间信仰·村庙信仰》,《福建宗教》2002年第6期。
9.《网络时代的信息霸权与网络文化殖民主义》,《开放导报》2002年第9期。
10.《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福州市社区调查为中心》,《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
11.《网络社会的社会控制》,《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
12.《解读客家传统村落社会——读刘大可著〈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
13.《“议行分设”与业主委员会发展前景》,《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7期。
14.《永定县高陂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东南学术》2003年增刊。
15.《创建节水型社会的社会学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6.《“数字小区”与业主网络“虚拟家园”》,《现代物业》2004年第2期。
17.《闽侯傅筑泰山庙迎神赛会调查》,《民俗研究》2004年第2期。
18.《大学生与六合彩——以福州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青年研究》2004年第3期。
19.《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0.《城市小区物业管理自治的发展前景与实践困境》,《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1.《城市小区物业自治的实践困境与出路》,《中国房地产》2004年第10期。
22.《社会学“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3.《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福建的基础与现状》,《福建理论学习》2005年第5期。
24.《茶村纪事》,《农业考古》2005年第2期。
25.《构建和谐福建的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政策建议》,《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6.《福建沿海非法移民发生机制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0期。
27.《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8.《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
29.《福建村庙酬神演戏与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0.《岗位安全与城市户籍——当前城市农民工社会性需求的三大层次及应对措施》,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1.《对地下六合彩误区的社会统计学分析》,《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7期。
32.《循环经济与环保型社会构建——基于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8期。
33.《化解民工欠薪那些路可行》,《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2期。
34.《同在蓝天下的渴望——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4期。
35.《福建村庙文化》,《福建宗教》2007年第1期。
36.《闽北茶神张三公》,《农业考古》2007年第2期。
37.《从偷电到私吞水费潜逃》,《现代物业》2007年第6期。
38.《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与村级治理——以福建乡村调查为例》,《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39.《情牵故土?功能主义——林耀华的福州乡村研究》,《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0.《闽侯县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体验》,《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4期。
41.《科学发展观与福建社会建设实践》,《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
4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
43.《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模式》,《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
44.《传统饮食商业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湾农业探索》2007年第4期。
45.《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从城中村到城郊村》,《福建论坛》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摘。
46.《农村劳动力升级转移与流出地社会经济激发式发展——以福建省沙县依托沙县小吃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7.《乡村草根组织与社区公共生活》,《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8.《台湾民间信仰与农村社区生活》,《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
49.《台湾发展“有机茶”的经验与福建茶叶品质提升之路》,《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
50.《社会资本与县域经济发展》,《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期.
51.《“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国教师》2009年第8期.
52.《“差生”:外来工子弟正在被“污名化”——对公办学校外来工子弟学生形象的实证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53.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稳定与农民增收》,《台湾农业探索》2009年第4期。
54.《走近上街天主教村落社区》,《福建宗教》2009年第5期。
55.《灵验与感恩——汉民族宗教体验的互动模式》,《民俗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
56.《让广大市民成为城市拆迁改造的受益者》,《学习月刊》2010年第1期。
57.《福州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第二作者),《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58.《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福建论坛》(CSSCI)2010年第2期。
59.《福州“小小区” 自管之路》,《现代物业》2010年第2-3期。
60.《海外侨民与侨乡村级社区可持续发展―以福州长安村为例》《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0年第3期。
61.《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综合竞争力》2010年第5期。
62.《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对东南沿海农村抗争性集体行动的一种解释框架》,《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63.《工荒:高离职率与无声的抗争——对当前农民工群体阶级意识的考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64.《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宗教与世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内刊)2010年第6期。
(二)文集论文
1.《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调查报告》,康晓光、洪大用等著《NGO扶贫形式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
2.《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吕良弼主编《五缘文化力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前期招标课题研究报告》,福建省发展与改委员会编《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05年。
4.《农村民主建设调查(上)》,载王碧秀主编《科学和谐发展》,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
5.《社会互动集体行动社会运动》,载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6.Folk Relig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s ,Religious Experiences in China, Oct-2007,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7.《海峡西岸城市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08)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
8.《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载《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4月。
9.《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海外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载李其荣主编《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3月。
10.《风险社会》,李斌主编《社会学概论》(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11.《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载福建省宗教研究会编《宗教缘·两岸情——加强新形势下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研讨会》,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三)报纸论文
1.《关注城市农民工的贫困问题》,《中国改革报》2002年7月1日。
2.《城市农民工贫困与保障问题之对策》,《中国社会报》2004年2月12日。
3.《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4月8日。
4.《村民集体致富需要好干部》,《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5月31日。
5.《第三届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综述》,《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7月26日。6.《转型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建议》,《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10月11日。
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8.《民工欠薪问题的制度化解决之道》(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2月6日。
9.《多方并举破解“工荒”》(专家视线),《福建日报》 2006年3月3日。10.《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4月24日。
11.《构筑农村宜居环境》(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5月22日。
12.《增强保障为农解忧》(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6月26日。
13.《发展村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9月11日。
14.《重视乡村老年协会的作用》(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11月13日。
15.《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年9月1日。
16.《建立健全物业自治机构》,《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12-15。
(四)中国社会经济史论文(2000年以前学术论文)
1.《以茶制夷-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中止对英国贸易之目的》,《农业考古》1996年第2期。
2.《漫话明清福建商帮》,《炎黄纵横》1997年第3期。
3.《明清福建民间溺杀女婴习俗形成原因及影响》,《福建史志》1997年第4期。
4.《明清福建商人在国内活动探略》,《福建论坛》1998年第2期。
5、《悄然兴起的福建高校饮茶风》,《农业考古》1997年第2期
6、《在麦当劳喝茶》,《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
5.《闽海豪商蒲寿庚》,《福建乡土》1998年第2期。
6.《清代中国茶叶外销口岸及运输路线的变迁》,《农业考古》1998年第4期。
7.《清代福建地痞无赖与福建社会》,《福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8.《说榕》,《福建乡土》1999年第3期
9、《周恩来与福建事变》《福建党史月刊》98年增刊。
10.《简论郑成功的情报工作的特色》,《郑成功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1、《元代建宁喊山造茶诗赏析》,《农业考古》1999年第4期 [1]
8教学改革论文
1.《浅谈我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0年第2期。
2.《“道德重整”与高校“两课”教学》,《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
3、《创建“金色阳光”网站,推进两课教学改革》,《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1年第1期。
4、《做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督导》,《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2期。
5、《多校区大学新区校园生活归属感研究——以福州地区大学城为例》,《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4期。
6、《建设适应东南强校发展目标的校园文化》,《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7年第4期。
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简介
1991年6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立。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国家社科基金,组织评审立项、中期管理、成果验收、宣传推介等工作。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设有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1986年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样,是我国在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
国家社科基金设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管理学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以及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已形成包括重大项目、年度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六个类别的立项资助体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还注重扶植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
9. 国家社基金中中哲学类课题是基础研究吗
是的。
哲学属于基础类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设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管理学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以及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已形成包括重大项目、年度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六个类别的立项资助体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还注重扶植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
10. 关于中国社科院宗教学系研究生的问题
感兴趣就自己读经,在生活中体验佛教精神。去那种地方,不是变成官僚就是变成愤世嫉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