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实现财政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研究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事关财政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把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一、充分认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段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它的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一件一件容易的事情发展而来的,解难事必须从容易的事抓起;天下的大事都是由一件一件细小的事情组成的,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财政管理作为财政部门的日常工作,贯穿于制定实施财政政策、编制执行财政预算的全过程,要做好财政工作,必须着眼于细处,完备于细节,才能切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把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岗责一致、权责对等、奖罚分明的工作规范、岗责体系和评价机制。科学化、精细化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则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将科学管理的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体现管理的精确性和细致化。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财政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利益杠杆,作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作为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服务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必须切实履行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公平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财政管理必须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为财政履职尽责提供保障,使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政府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企业管理中要求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结果控制等,公共管理都适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作为当前被普遍认可和采用的管理模式,其注重成本管理、注重过程控制、注重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其将精确、细致、严谨的要求贯穿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程序设计,其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的广泛运用,都决定了它是既适合于企业管理,也适合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管理模式。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益,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日益庞大的收支规模,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考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央和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民本民生的财政政策,财政的分配领域和服务对象发生了明显变化。分配领域由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向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转变。服务对象由主要面向部门和企业向面向全社会、面向千家万户转变,服务的对象和层级明显增加,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迫切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求,使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细和高效,直接服务百姓,服务民生。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应对危机挑战、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经济疲软的局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涉及面广,力度大,既立足现实,促进当前经济复苏,又着眼长远,注重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财政作为政府的重要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与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关系紧密。无论是财政部门直接落实的相关政策,还是配合有关部门共同落实的措施,都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推进,都需要有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来保障实施效果。可以说,越是经济财政形势复杂的时期,越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时期,越要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全面把握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省财政管理工作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财政管理活动,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财政监督,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既相互制衡又有机衔接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现代财政管理理念,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突出依法理财。法律法规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依据。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二、是注重流程设计。科学的管理流程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
三、是完善岗责体系。岗责一致、权责对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根据财政管理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科学设置工作岗位,界定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规范,各岗位之间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调配合、“无缝衔接”。
四、是加强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要根据岗责体系的要求,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体现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上来。
五、是健全工作制度。配套制度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严格执行已有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规范,使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六、是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财政管理各环节畅通、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完善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财政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既要立足当前,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形势,确立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完善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当前条件下,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全面把握并深入推进“五个结合”:
(一)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紧紧抓住预算编制这个“龙头”。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当前,要逐步解决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预算体系不完整、预算编制不精细、预算约束力不强、透明度不高的问题,以全面提高预算管理的完整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为目标,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二)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强化财政监督相结合。财政监督既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保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得到全面落实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推进监督关口前移,促进监督和管理的有机融合。通过开展部门预算编制抽查、重大支出项目评审及政策调研等工作,强化事前监控。
(三)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科学、高效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理财水平和促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当前,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兼容性不足、数据共享度不高、数据重复录入、重复报送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积极构建覆盖所有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业务、财政资金的互联互通、优化共享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包含财政管理基础信息、财政收支运行数据以及外部相关信息的大型数据中心,全面记录财政资金、资产运行情况,实现财政经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为我们的决策分析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四)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工作相结合。“千层之台,始于垒土”,财政基础管理工作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支撑。重视财政基础管理工作,不断丰富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基础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了一定地提升。加强“两基”建设,将“基础建设,基层建设”作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抓手,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基础管理抓起,扎扎实实,务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推向深入。
(五)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人是财政管理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深入推进并全面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举措,关键在人。当前,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际相结合,深入推进财政系统文化建设,以先进的财政文化塑造人;加强财政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以建立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涵盖机关工作规程、政务运转流程、行政效能建设、干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规范运转的工作秩序。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事关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事关财政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② 怎样才能做到依法、依规地进行投融资和理财等财务活动
中小企业要切实从观念上和方法上抛弃理财中的误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和改进消除理财误区:
(1)加强对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理财知识的更新,重视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 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很久了,财务知识也进行了不断地更新,但是财务职业似乎只是一门手艺;企业和财务人员又不注重后续教育,造成财务人员学习不够,知识更新不够,整体素质较差,头脑中还是计划经济的那种多要钱、多筹资金,忽视资金管理的观念,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理财的要求。 而且对我国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方法也产生巨大挑战,理财中的误区逐步显露出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财方法,进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2)“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即满足企业资金流动所需又不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现金持有量。 从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匹配管理看,是不可能完全实现数量和时间上的匹配,而达到理想状态。 现实中在某一时点上,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结果会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入大于出,产生现金盈余;二是出大于入,产生现金短缺。显然,产生现金短缺会导致支付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 而现金盈余则会导致机会成本的增加,或者丧失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无论企业以多快的速度将盈余投入使用,总会有时差,因此正常情况下任何企业都会形成一定量的现金库存。 对于企业会有一定的“剩余”资金,作为企业负责人,要很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稳定投资”规划。做一些民间投资或民间房产抵押贷款等高收益的投资。获取15%的年利息,来保证你的净货币的保值的目的。民间投资要谨慎,但的确是升值比较快的办法,也是抗击通货膨胀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3)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尤其是融资困难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针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商业银行进一步强化了信贷管理,上收信贷审批权限。股份制改造强化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内部核算,导致减缓了信贷投放,使资金不能及时得到运用,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却刺激了民间金融的形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形成一套完善的合法的流程。民间金融主要用于民间投资,民间金融是民间投资的主要资本流入渠道,从而要求民间金融的高效率。虽然民间金融及时有效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但仍需谨慎操作。
(4)财务管理人员在理财中,要根据本企业生产规模、行业性质、经营特点及管理水平,及时、准确分析各种资本成本。 在充分考虑财务杠杆作用的情况下,合理确定权益性资本和债权性资本额度,力争达到或接近最佳资本结构,以使资本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切不可顾此失彼,片面地扩大权益性资本或债权性资本。 特别是在进行项目投资上,要充分考虑其未来成本、机会成本等相关成本,进行科学、准确、真实的论证。切不可为争项目,高估利润,高估项目现金净流量。
(5)企业在搞好销售预测、生产预测的基础上,要综合平衡,制定出企业各级各部门都可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最佳财务预测。 财务部门应根据财务预测的数据,进行有计划的筹集和使用资金。这样有利于财务部门发挥其在筹集资金上的主动性、计划性,克服财务人员为了防止工作被动,追求增大资金量和大量存放现金资产的弊端。同时可以避免企业在资金使用上的盲目性,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要记住,使用任何资金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③ 如何实施资金精细化管理
一、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公司承揽到工程后,总部要抓好材料的采购计划、采购工作及使用过程的精细化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运作中,首先,由公司工程预算科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精细地编制材料计划,工程处预算员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其次,供应科参考造价信息,进行材料价格的市场调查,货比三家,同质比价,同价比质,并通过合理采购实现“零库存”,确保采购工作的精细化。第三,在材料的使用方面,从材料的收发、保管、使用、考核等各个环节入手,具体到项目的每个施工环节、每个工作岗位及每个工作人员。二、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公司接到施工图纸后,要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行策划,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并编制详实、可操作的项目质量计划。工程处下属项目部负责人要组织技术员、施工员等做好图纸自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工作。在图纸会审时要掌握设计意图、技术难点,指出图纸的错误及遗漏,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做好工程的检验工作。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场后,由技术员、质量员等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并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工程施工前,要根据图纸和设计要求,做好技术交底,使劳务队伍掌握设计意图、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巡检,确保落实。对工程质量要从每道工序施工抓起,做到干前有交底,干中有检查,干后有评定。工程竣工后,应成立回访维修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定期进行回访。如发现质量问题需维修时,应及时组织人员进场。三、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其根本目的在于精益求精,准确、准时提供资金使用的来龙去脉,为公司整体精细化管理法的实施提供良好平台。1.制定《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法》,规定资金结算中心岗位标准,明晰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责和业务开展程序,规范公司资金的结算行为。在日常营运资金管理上,实行三统一制度,即“统一在规定银行开户,统一进行贷款业务,统一进行公司内部资金结算”。2.制定完善《流动资金管理法》、《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法》、《管理费用开支控制法》及与之相关的实施细则。对各工程处、车间、部室预算资金的来源和支付进行分类审定,将开支分别划分为工资、税金、劳保统筹、电费、材料、备件、上级供物资、零星费用、专项资金等,针对不同性质的开支采取不同的限额、定额拨付方法,既能确保资金的及时到位,又能监控其合理、有效使用。3.实行资金报告制度。根据现有条件设计资金结算中心的各项数据报表,准确、及时、真实地反映资金使用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4.建立和完善资金效益管理的考核机制。促使各工程处、车间、部室管理目标与公司整体目标的一致。资金结算中心对各工程处、车间、部室等进出资金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对资金的流向、使用根据资金结算中心章程进行审查,并核对相应的计划、合同,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使各工程处、车间、部室等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公司的监控之下,从而增强资金结算中心的核心地位。在月底、季底和年底,公司按照签订的内部经营考核指标对各工程处、车间、部室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四、资产的精细化管理1.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及时清查核对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新增固定资产及时填写卡片、入账。对闲置未用,且没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填写处置表,报上级部门审批,按程序处置。年终做好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2.机电设备、小型器具的精细化管理。机电设备、小型器具是公司的重要财产,由资产科负责全公司的设备管理,对设备的购置、验收、运行、报废全面负责。完善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主要包括:设备型号、规格及性能参数、设备运行主要数据记录、设备检修记录、设备改造更新记录、设备故障与事故记录、设备主要图纸和随机资料。各工程处、车间、部室等需用设备,须提前写出设备需用计划,由资产科给予配置。各部门按需用计划批复自购的设备器具,其购回后要将实物交资产科验证,连同说明书、合格证一并交资产科建账存档。机电设备的出售,须经公司领导的同意,报上级固定资产处批准后方可进行。3.施工用料具和各种工器具的精细化管理。公司所有施工用料具、工器具的计划、购置、租赁、报废由资产科统一管理,各部门需用时须提前向资产科上报使用计划,资产科按计划给予配置,各部门需在三日内租走,否则视为不再使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自行购置和外租施工用料具等,特殊情况由资产科按需用计划统一外租,租赁费用每月结算一次。外单位及个人租用施工用料具、工器具的,须到资产科签订租赁协议并交纳料、器具原值的100%押金,每月结算一次租金。当月不结算者按当月租金的30%收取滞纳金。料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害按其程度由资产科收取修理费,丢失按其原值收取赔偿费。所有内部单位的租赁费、修理费、赔偿费由资产科出具手续,财务科直接进使用单位的成本。通过在各个环节实施精细管理,可以规范业务流程,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④ 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是各级各部门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效。
(一)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但从省巡视组、审计、纪检等监督检查情况看,仍有部分地区和单位无视财经纪律和法规,财务管理混乱,会计账务失真,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滥发津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正常的财经秩序。只有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约束,筑牢防线,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遏制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二)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是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为推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构建厉行节约制度体系,明确相关公务支出标准。这些制度是新形势下规范各项支出行为的根本依据和重要遵循,只有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格执行财务规定,坚决维护各项财经制度的刚性约束,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从源头上规范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
(三)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是深化财税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推进预算管理、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政府采购等财税改革和预决算公开工作。这是规范支出、阻塞管理漏洞的重要措施,只有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经方针、政策,遵守财政财务制度,执行财政改革措施和相关配套制度,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依法理财取得成效。
二、抓好源头治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与执行
预算编制与执行是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基础和前提。各区(市)、各部门要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严格预算执行,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切实抓好源头治理工作。
(一)深化综合预算改革。严格预算编制管理,预算编制要体现依法治国方针,强化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将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各项收入安排支出,严格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强化预算观念、细化预算科目、硬化预算约束,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套取预算资金,严禁以任何形式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或者私分非税收入,严禁将应收缴的非税收入直接抵顶支出。
(二)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严格遵守各项财经制度规定,通过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项目滚动管理数据库、非税收入管理数据库,准确掌握各项基础数据信息,按照相关支出标准编制预算,做到应编尽编,编实编细;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要求,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增强预算约束力,强化预算编制信息与预算执行环节的衔接与控制。
(三)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财政资金支付、清算过程,重点监控违规转款、超额提取现金,不按预算规定用途挤占挪用资金等行为,并及时对发生的预警问题进行判断、调查、通报和处理,健全完善预警高效、反馈迅速、纠偏及时、控制有力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三、加强刚性约束,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
维护预算的刚性约束是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把财经纪律、支出标准的刚性约束作为高压线,严把支出关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和规范使用。
(一)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的支出实行审计监督和部门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强化监督与预算编制执行的衔接,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厉行节约有关要求,从严从紧编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将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车运行维护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全部纳入预算,并单独列示,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执行中不得随意突破预算,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按照《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4〕40号)要求,各级各部门原则上不再购置一般公务用车。
(二)严格执行支出标准。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枣庄市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细则的通知》以及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差旅、出国以及公务用车等管理办法或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有关规定,强化预算硬约束,严禁列支超预算、无预算、超范围、超标准的费用,切实维护财务制度的支出刚性。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支出审核责任制,把好资金使用、票据管理和支出审批关。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函、审批和清单制度,不得报销无公函的公务接待费用,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严禁以会议、培训名义进行公款宴请、公款旅游活动,公务活动用餐费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会议定点制度。
(三)强化工资津补贴管理。严格按照财政供养人员实名制和国家工资津补贴政策要求,健全完善人事、编制、财政、监察四部门联合共管人员信息机制,推进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系统与人事信息系统数据共建共享工作,如实反映人员信息和经费预算,严禁超编制、超标准申报人员经费预算,严禁以虚报人数、吃空饷等方式冒用财政资金。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规定的津补贴发放范围和标准,不得违反规定自行新设项目或者继续发放已经明令取消的津贴补贴,不得超过规定标准、范围发放津贴补贴。凡申请调整区(市)级机关津贴补贴的区(市),严格执行“先核查后审批”制度,各区(市)对乡镇(街道)也要加强管理。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正常增长机制,继续落实好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集中统发工资制度,切实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四)增强财经法纪观念。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财务工作第一责任人,财务负责人是本部门财务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视财经纪律为高压线,像抓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一样抓财经纪律执行,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审计和财务工作的通知》(枣政室[2012]2号)和涉及领导干部的有关党纪、法规,充分认识遵守和维护财经纪律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切实加强对本部门财务工作的领导,慎用手中的权力,坚决防止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财务人员要带头学习、熟练掌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依法依规办理会计事项,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四、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
改革是破解支出管理难题的有效手段。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强化监管措施,加强资金的动态监管和过程控制,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安全高效。
(一)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健全公务卡制度,实行公务卡消费支出动态监控和通报制度。对公务支出,除按规定实行银行转账或者使用现金外,全部实行公务卡结算,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健全完善公务支出监管新机制。
(二)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预算信息公开监督体系,将预算信息公开纳入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预决算公开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除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须保密的内容和事项外,全部按要求落实好公开任务。进一步细化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向社会公开。探索推行公示制,以适当方式公开单位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经费总额,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支出金额,培训的项目、内容、人数、经费,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结果等情况。
(三)积极推进县级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试点。财政部门要加快推进试点地区县级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试点工作,按照《山东省县级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试点方案》(鲁财行〔2013〕48号)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试点单位公务接待经费预算、公务接待制度和公务接待支出明细,并密切关注群众舆论,做好意见收集、整改、反馈等工作,深入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公开工作稳步进行。通过推进试点工作,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完善单位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加大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力度,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四)扎实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按照财政部、审计署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切实抓住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以防范风险为目标,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单位内部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内部控制对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全方面控制,实现加强财政管理与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衔接。各级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内控规范绩效考评办法》,建立单位自评、主管部门评价、财政部门评价“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审计部门要将单位内控建设列入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检查范围,提高《内控规范》实施的执行力。
五、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制度落实
制度建设是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纪纪律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构建符合厉行节约要求的支出标准体系,确保在制度建设、培训、宣传、执行上不留死角。
(一)构建制度体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关于加强厉行节约制度建设的通知》(鲁财办〔2014〕14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责任务,抓紧完成本地区、本部门“6+1”项制度建设任务,使公务支出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实现依靠制度规范支出,尽快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
(二)加强制度宣传。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厉行节约制度体系的宣传力度,要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的沟通,做好制度宣传和解读工作,加强对部门主要负责人、财务、人事负责人以及社会大众的宣传,使各项厉行节约制度、各项财经纪律深入人心,继续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厉行节约制度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制度培训。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各项政策的培训和解读,使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各项制度、政策的背景和内容,充分认识厉行节约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为推进各项制度执行与贯彻落实奠定基础。
六、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惩戒问责力度
强化监管、实施问责是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推进预决算公开,自觉接受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和社会大众的监督。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财务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根据中央统一部署,通过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治理,重点关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滥发津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对有具体举报线索、社会反映比较集中、日常监管发现问题比较多的部门和单位,要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不听招呼、顶风而上、公然违规违纪的典型案件,查实一起、剖析一起、通报一起,充分发挥警示、威慑和教育作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零容忍”,严格依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扭转财经秩序混乱的状况,促进部门、单位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务管理,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⑤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之间有什么关系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三者有什么关系(区别与联系)?结合高中知识区别: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⑥ 采购行为规范化管理,体现了依法理财的要求.对吗
采购行为规范化管理,体现了依法理财的要求,是对的。
采购行为规范化管理,体现了依法理财的要求,有利于依法理财水平的提高。
政府采购 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完善、合理的政府采购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因而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