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是2018-07-31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合肥市包河区锦绣大道与黑龙江路交口(滨湖金融小镇)。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100MA2RXWQM8Y,企业法人许斌,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投资顾问、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吸收存款、融资担保、代客理财等金融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贰』 如何建好农开项目库
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与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逐步实现项目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在更大范围内择优选项,提高选项透明度,实现开发效益最大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与管理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笔者谈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理解项目库建管必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搞好项目建设的基础。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以后项目是否能按照设计要求建成,实现预期效益。同时,有无项目库也是每年上级检查验收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每年由于项目计划下达相对较晚,要求上报的时间相对很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一般不足3个月,要在较短时间内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实做细,完成高水平的设计,避免临时拼凑项目,减少和避免由于前期工作仓促所造成的决策失误,并在短时间内高质量上报项目的有效办法,就是建立项目库,作为满足农业综合开发连续不断进行选项而设立的一项有效的管理制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就是在做好开发规划的基础上,择优储备项目,择优筛选和逐级上报,使申报立项工作规范化、经常化。 二、按项目类别建库
依据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政策,在制定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及阶段性开发方案的基础上,农发机构应建立土地治理项目库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库。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治理;产业化经营项目按产业特点分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和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按财政投资规模分包括产业化重点龙头项目和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在建立产业化经营项目库的同时应积极响应国家正在推行的投资参股经营工作精神,再建立投资参股项目库,投资参股项目库设置应在坚持投资参股经营项目和法人单位入库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项目法人单位总资产规模、固定资产规模、年销售收入等主要指标,采取设定不同标准的方式,分类设库。三、严格审核项目入库条件
项目库建立的基本程序:总体规划、申请入库、提交建议书、专家评审、入库上报。根据入库项目类别特点,围绕各类项目建设基本要求,以领导重视程度、群众参与程度和先行启动程度为重要依据,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行选择项目。选择入库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由具体的法人单位承担;二是必须遵循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三是立足当地资源,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将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益;四是实行分级设置,自下而上逐级入库;五是入库项目资料必须完整,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立项要件、证明材料和图纸等;六是对拟入库项目,要按照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符合条件后方可存入项目库。 四、项目库坚持动态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应把项目库管理作为部门日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库内项目,必须严格控制项目入库数量,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所有项目应该编制项目概念书,立卡建档,实行专人管理,以便及时掌握项目发展情况。入库项目情况如有重大变化,应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书面通知上级库进行调整、更新有关资料,为项目实施提供准确依据。同时根据上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在项目向上级申报入库后,及时充实新的项目,保证各级项目库内项目资源能满足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需要。 五、严格项目出库管理
项目出库,一是立项实施出库,对已立项实施的项目自然出库,并从各级项目库中予以删除;二是更新淘汰出库,凡上报未被立项实施的项目,一律淘汰出库,出库后的项目,符合立项条件的,可重新申请入库;三是向其他部门推荐立项出库,对于项目库资源应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项目,多方吸引资金,促进更多的项目立项实施,发挥更大效益。四是凡未按规定程序入库的项目,一律不得立项实施,但仍需要继续扶持的项目,可重新申报。
总之,对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管理,我们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管理知识,严格项目准入制度,规范项目入库材料格式,及时更新和调整库内项目,充分利用好项目库资源,使项目库灵活有效运转,充分发挥作用。
『叁』 农业项目补贴怎么申报
您好,农业项目申报规模比较大。建议找专业的咨询公司办理。在科技厅网站是可以找到的。也可以联系省农经委。
以江苏省为例:
产业集聚发展载体和基地建设。原则上由产业集聚发展载体和基地建设或管理单位申报,其中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由所在市、县(市)农业部门整体一次申报、分两年实施。要求:产业集聚发展载体是经国家及省相关主管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开放型农业园区(基地)以及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优先支持2015年新认定、未享受过省补资金的产业集聚发展载体和基地。以前年度享受过财政补助的建设内容,不得重复申报。
三、资金分配和补助办法
(一)资金分配办法。考虑新增设施农业面积、大中型规模养殖量、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等因素,结合2015年省级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农业现代化考核情况和扶贫倾斜需要,综合测算并切块下达各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规模(详见附件2)。
(二)项目补助办法。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类实行差异化补助方式和标准。
1、“菜篮子”产品设施化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装备省级改造项目,鼓励实行先建后补。省补资金原则上不超过总投资的1/3,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补助比例可适当提高。其中:“菜篮子”产品设施化生产项目,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装备升级改造项目,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50万元。
2、农产品(农资)电子商务、农业“走出去”发展引导和产业集聚发展载体和基地建设项目,鼓励实行以奖代补。其中:农产品网上规模营销奖励项目的具体补助办法由各地自行制定;农产品(农资)电子商务项目(不含农产品网上规模营销奖励项目),单个项目补助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农业“走出去”发展引导项目,对投资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进行奖补,原则上按照不超过总投资的10%,单个主体补助50-150万元;产业集聚发展载体和基地建设项目,单个项目补助50-200万元,具体按照《产业集聚发展载体和基地最高奖补标准》(见附表1)执行,其中: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项目补助资金按县分1-2年整体安排,单个示范点补助标准不超过40万元。
3、农产品(农资)展销推介项目,实行定额补助。省补资金原则上不超过总投入的1/2,单场活动补助40-120万元,具体按照《省级优质农产品(农资)最高补助标准》
(农业项目申报@八戒科技服务)
『肆』 如何申请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
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据武汉市财政局武汉市农业局关于印发《武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武财农[2014]234号)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指南。
一、扶持对象
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扶持对象为在本市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原则上注册成立时间满3年以上,属于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二、扶持范围
2015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扶持重点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农产品加工和循环农业项目,包括蔬菜、畜牧、水产、林果茶、健康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循环农业方面主要包括生物有机肥生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食用菌生产等节能环保生产性项目建设。
三、扶持方式、标准
(一)扶持方式
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以借用的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项目借用期一般为三年,合同约定期内免收资金占用费。
(二)扶持标准
拟扶持项目原则上借用额度不超过项目生产性建设投资额的30%,单个项目最高借用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四、立项条件
(一)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2、项目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市场潜力较大,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预期效益好;有较好的还款能力。
3、建设方案先进科学,产品技术和工艺路线合理。
4、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
(二)项目建设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2014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低于70%,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
2、企业资产优良,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建设项目必须在2015年内完工投产。其中,新建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生产性建设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原则上生产性建设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
3、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企业不欠税、不欠员工工资、不欠社会统筹保险金。
4、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财务管理规范,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5、与农民以多种形式,形成联结紧密、科学合理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实施的项目一般应直接带动农户200户以上,加工项目所需原料的以本市农产品为主。
五、相关要求
(一)申报程序和时间要求
1、项目单位须向所在区农业局财政局申报,市直企业直接向市农业局申报。
2、项目于2015年2月15日前申报。各区收到企业申报材料后,区农业局和区财政局联合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真实性初审评估,提出本区申报意见,并在2月15日前联合行文向市农业局和市财政局申报。
3、同一项目单位同一年度只能申报一类扶持项目。被各级财税、审计、监察等部门检查发现存在较大问题或有不良诚信记录的项目单位不得申报项目。
4、越级申报、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二)需提供的相关材料
项目申报单位须提供项目申报书(格式附后)和有相关资质单位出具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以及下列相关附件等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
2、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文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3、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文件或已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4、土地、规划、环境、节能等必要文件;
5、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6、与本市农民建立利益联结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其他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和各区农业部门要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与完整。如发现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将按省纪委、省农业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预防腐败局联合印发的《湖北省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廉政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的通知(鄂农规[2012]4号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2、本项目申报指南可在市农业信息网站下载。
武汉市农业局 武汉市财政局
2015年2月4日
『伍』 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程序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政策指导文件求指教!!
关于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3.06.14 来源:
转变财政扶持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现就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相关情况做如下介绍:
一、 基金基本情况
(一)基金设立背景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为创新财政支持金融支农方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2011年5月,财政部提出“设立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方案”上报国务院,同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财政部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三家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基金,2012年,财政部牵头完成相关发起工作,同年12月份完成首期出资(财政部代表中央财政出资10亿,其他三家金融机构各出资10亿,基金首期规模40亿),12月18日基金完成工商注册正式设立。
(二)基金组织结构
1、决策及执行层:由“财政部+农发行+中信集团+中国信达”成立股东会,实行基金董事会负责制,下设基金董事会秘书处为执行机构;
2、管理及运作层:由基金聘任农发行担任基金托管人,负责基金资产的保管监督责任,聘任信达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资产的管理运作。
(三)基金目标范围
1、投资目标。实现政策导向与市场经营有机结合,通过市场化经营,重点投资于成长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村发展项目,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三农”。
2、投资范围。为体现国家对农业领域的政策扶持,基金坚持“安全、稳健”的投资理念,以价值型投资为主,追求长期增值,采取多轮次组合投资方法,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投资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流通等重点农村服务企业、农业和农村配套服务与建设项目,以及农业保险公司、涉农担保公司等,采取二级市场退出的方式实现短期收益,同时也进行少量非股权投资。
3、投资方式。主要为四种方式,一是以股权投资形式投资,二是农业保险,三是涉农担保,四是少量非股权投资,且后三种方式均以第一种方式为前提,即基金对投资的企业均需有股权(30%以内的小股权),不控股。
(四)基金项目申报
由于基金成立时间较短,目前采取地方(市级财政部门组织)直接向基金董事会秘书处申报和地方通过省级财政部门(农业处)向基金董事会秘书处申报两种方式。
二、基金模式分析
1、基金设立依据2010年中央1号文件,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因此,完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2、由政府财政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整合各方优势,等比募集首期基金(即扩大了基金规模,同时避免违背政府财政资金控股造成政企不分的原则,也避免政府财政资金占小股份收益减少的投资回报原则),实行市场化运行,因此,完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3、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注重对行业成长性的挖掘和企业基本面的把握,通过向被投资企业提供资金、经营管理咨询、资本市场融资等一条龙服务,深化挖掘农业产业化投资价值,获得稳定投资回报实现自身商业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与生命力。
4、通过投资推动农业产业化,引导市场和金融资本投入三农,深入挖掘农业产业投资价值,拓宽农业产业融资渠道,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解决农业企业发展资金缺乏的制约瓶颈,因此,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三、建议
(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现实,探索发展具有合肥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为创新发展合肥特色现代农业增添新的引擎。
(二)改变思路,转变以往财政资金扶持农业发展“以奖代补、重予轻效、事后奖补、各处开花”的传统模式,转而向以:树立多予不如少取的指导思想,发挥金融手段和财税杠杆作用,突出重点行业扶持,把握发展关键阶段,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政策实施绩效评估,夯实合肥农业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合肥现代农业产业规模。
(三)继续关注此次基金考察的丰润公司项目申报进展,跟踪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加强与基金的联系,引入基金业务为我市农业发展服务。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设置“好评”,谢谢!)
『陆』 安徽省近年来有哪些农业扶持政策
农牧发[20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精神,进一步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肉类、禽蛋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畜牧业发展对于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生产方式落后,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宗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全社会对于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来,在中央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生猪和蛋鸡规模化比重分别达60%和76.9%,已成为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来源。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仍然面临规模养殖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不高、粪污处理压力大等问题的挑战。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二、指导思想与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5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三、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规划布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规划,列入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兼顾与全国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相结合,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种植业布局规划相衔接。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区要把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养殖作为主推方向,牧区要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建设。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综合考虑当地饲草料资源条件、土地粪污消纳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认真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规模生产格局。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要求,确保规模养殖用地;按照《草原法》有关规定,把人工饲草料用地纳入草原建设保护利用规划,确保牧区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人工饲草料用地。四、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围绕重点环节,着力于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推广,达到“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养殖场选址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实现生产规范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各地要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快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步伐,着力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五、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模养殖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产业上下游才能贯通,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才更加牢固。近年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要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鼓励产区和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畜产品购销协议;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并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畜产品的品牌创建,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六、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一些地方畜禽养殖污染势头加剧。2007年畜禽粪污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达到1268.3万吨,占全国COD总排放量的41.9%。各地要坚持一手抓畜牧业发展,一手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抓紧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规划,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把畜禽养殖废弃物防治作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处理工艺,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厂),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各地在抓好畜禽粪污治理的同时,要按有关规定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七、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有效途径。2010年起,我部将启动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以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为重点,在主产区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至全国,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发挥标准化示范场在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安全高效饲料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各有关省区要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的示范创建工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宣传发动,积极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成立创建专家组,加强对参与创建单位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切实组织好评审验收工作,确保创建活动公正、公平、公开,验收达标的养殖场授予“农业部生猪(或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各地要加强对标准化示范场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创建成效。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推广。八、切实加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抓手。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中之重,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做到发展有思路、建设有重点、考核有指标。国家扶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政策资金优先向示范场倾斜。各地要落实好生猪、奶牛标准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等方式进行粪污处理,提高畜禽粪污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意义,推广各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成功经验,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增强广大养殖场户的标准化意识。发挥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科研院所、产业技术体系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优势,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训与指导,提高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细化目标任务,切实抓好组织落实,全力推进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新的跨越。
『柒』 如何查找安徽省科技厅、合肥市科技局发布的科技项目(指南)
科技局的职责主要职责:
(一)执行国家,省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城市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开发或开发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学习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的科学和技术系统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全市科技系统的工作,以促进城市的科学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三)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和承包商的一天到一天的工作。指导县,区,市有关部门。负责对县,区,市科技进步评估,并通过科学和教育的城市,在依法行政责任制考核。
(D),以确定城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优先发展领域的重大布局,组织编制和实施城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科技兴市介质,和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五)组织申报国家,省科学和技术规划,组织和实施的第一个市政融资“技术推广和科技发展基金,以支持各类科技攻关项目,负责管理的科学化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研究措施,多渠道增加科学和技术的投资,并促进科技风险投资机制的形成。
(VI)是负责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鉴定,审查工作,负责对区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批准工作,加紧努力,支持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促进城市建立科技创新的主体。高科技
(g)在与民政部门一起负责审查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集中管理的生产率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技术承包农村工作,培育技术中介组织,提高科学和技术服务体系。
(H)科学和技术法规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集中管理的科学和技术成果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保密技术文件,并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协助相关部门研究的科学和技术人员的配置,角色扮演措施。
(九)负责城市的科学和技术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国际和国内科学和技术的交流,在科学和技术信息的收集,做好,做好科学和技术咨询附属机构的重大项目,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负责准备各种科技项目指南,指导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让。
(J),以支持在审判中的重点企业,科研基地的技术研发中心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k)是负责科技统计,科技信息工作,做好教育,再教育工作的科学和技术干部和各种科学水平和技术培训,科普工作计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科普工作。
(十二)承办商晋中市委,市政府,省分配工作由科学技术部,承包商分配通过科学和教育的城市工作委员会。
『捌』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 实施方案
这是我们省的实施方案,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作下参与吧!
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现就整合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提出以下方案:
一、整合原则
(一)分步推进。整合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充分调动各方支农积极性,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益,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和资金分配格局下,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办法分步推进资金整合工作。
(二)突出重点。
现有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渠道繁多,资金流量大小不一,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需有所侧重,重点突破。首先从农林水气支出增量资金、农业部门管理使用的存量支农资金、财政部门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粮食风险基金以及用于农村的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入手进行整合,确保取得成效。
(三)存量调整与增量集中相结合。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存量部分和增量部分同时进行整合,集中财力用于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农项目。在有关涉农部门支出存量中,已经安排用于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农项目的,维持现有规模不变。同时,加大部门内部统筹安排力度,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归并支出项目。在保证农林水支出法定增长的同时,对其新增支出除人员经费增支外,其余资金不再分散安排到相关部门。
(四)加强政府宏观指导与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相结合。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明确财政支农工作目标和资金投入重点。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合理配置财政支农资金,保证政府确定目标的有效实施。
二、具体整合方案
(一)财政支农资金增量整合方案。2005年省级农林水支出预算总量56617万元,重点支持江淮分水岭综合开发治理、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优势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建设,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支持防汛、岁修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其中新增支出剔除人员经费增支外,可供集中安排使用的资金共2700万元,加上存量资金安排2950万元,合计5650万元,集中用于以下重点支农项目:“阳光工程”2500万元,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1400万元,农产品进超市工程400万元,生态效益林补偿资金85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补助资金500万元。
(二)省农委财政支农资金存量整合方案。紧紧围绕培育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和《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合理归并现有项目,将原有的近100个项目整合为八大类。2005年省级预算安排省农委项目支出存量资金11262万元,其中安排: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2320万元,优势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174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建设1800万元,农业防灾及保护体系建设925万元,农产品信息及质量安全体系建设890万元,农业监督管理体系建设185万元,其他2402万元。
(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粮食风险基金整合方案。2005年省级预算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9600万元,比上年增加3600万元。一是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总量的50%左右,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开发扶持力度,重点用于21个县的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二是集中70%左右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围绕全省农业十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扶持20家左右带动力强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继续选取1—2家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实行参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在粮食风险基金使用安排上,2005年继续扩大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补贴资金总额将达到8.65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85亿元,补贴资金占粮食风险基金总额的比例达到50%。增加的粮食直接补贴主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通过调整,全省平均补贴水平由每亩11.3元增加到14.2元,农民人均增加补贴收入3.7元。
三、组织保障和工作程序
省政府成立整合省级财政支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负责研究拟定财政支农总体目标、投入重点和整合省级财政支农资金的建议方案,报经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后,督促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四、整合后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原则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是省委、省政府用于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建设资金。为充分发挥整合后的省级财政支农资金综合效益,其使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项目带动。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合理安排项目。以项目确定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计划,主要集中用于牵动性强的农业项目。
(二)明确职责。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等有关涉农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参与制定规划,对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提出意见报省级财政支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三)统筹安排。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