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如何发展转型
长期以来,银行面向广大中小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以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为主,涉嫌刚性兑付,成为此次监管整治的重点。而投资者也已经适应了这种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已形成较为牢固的投资习惯。扭转客户习惯,让客户群体慢慢接受净值型产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宣传了很久的打破刚兑,很难以违约的形式来实现投资者教育,主要是顾忌于社会影响。可能的路径,或将是慢慢增加净值型产品面市,同时逐步收缩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发行,到期不再续做。同时,净值型产品的推出,也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先以低风险品种为主,减少净值波动,让传统理财客户容易适应。在新规的过渡期内,《意见》允许发行老产品接续资产,则可以让老产品慢慢变成“过渡型产品”,即虽不完全符合《意见》要求,仍然持有部分非标债权,且期限错配,但在持仓中渐渐增加标准化证券的比例,逐步达到新规要求。
通过这种方法,刚兑的预期收益率型产品逐步退出市场,以此来实现打破刚兑。同时,让客户逐步接受净值型产品,最终逐步实现新老产品平稳过渡。
B. 银行理财被要求净值化转型,到底什么是净值化
就目前来说,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都已经开始向净值型产品转变,到2020年底,要求全部转化为净值型理财产品,那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很多投资者都比较恐慌,觉得银行理财也不保险了。
其实,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都不是很高,本金发生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小,特别适合那些稳健型的投资者,那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净值型的产品和之前的产品有什么区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发行了一款理财产品,没有了预期收益率,只有过去历史上的平均收益率,比如是5%,那么,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投资收益率达到了7%,那银行只能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客户就能拿到将近7%的收益率;如果市场行情不好呢?投资收益率只有1%,那么投资者就只能拿到将近1%的收益率,如果投资亏损了5%呢,那么投资者不仅拿不到收益,本金还会亏掉5%。
经过对比之后,相信大家对于净值型的理财产品,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它与预期收益型的区别,那么相对而言,净值型的理财产品比普通的理财产品风险要高一些,并且投资损失和收益都由投资者承担。
好了,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想学习更多金融知识,请点击关注!
C. 银行理财监管细则落地转型迎来阵痛吗
银行理财新规和资管新规细则“出炉”,明确了相关监管要求。但对投资者来说,将有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达不到此前公布的预期收益率水平,可能会不得不承担投资产品表现不佳导致的亏损,需要尽快适应理财市场新的变化。
中国工商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高翀对记者表示,银行理财新规和资管新规细则“出炉”,明确了相关监管要求,尤其是细化了过渡期的安排,消除了市场不确定性,也为业务转型指明了方向。在他看来,银行业要在保持相关业务规模稳定的前提下,实现相关业务和产品的成功转型。
显然这并不容易。北京高华证券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在过去两个月里,由于监管新规细则不明,一些银行在发行合规的新理财产品或清理现有理财产品时遇到了困难。因而,债市和股市都在短期内经历了挤出压力。
平安证券分析师陈骁认为,严监管切中了银行理财业务整改的3大焦点——资金池、非标和净值化管理,在相关业务调整真正取得成效前,表外业务收缩的阵痛期仍将延续。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趋势看,非标产品规模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不过由于开放了公募理财产品渠道,使得非标调整的压力得到一定缓解,对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起到正面作用。此外,理财产品的分级问题得到进一步确定,商业银行不得发行分级产品,相关业务会进一步规范。
D. 资管新规下,理财产品为什么都要改为净值型
作出这一规定的原因在于,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需要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而明晰风险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只有净值化管理才能最及时的反映资产收益以及风险。而且,理财产品本身就是具有风险性的,其本质是银行作为管理人收取相应管理费、客户作为委托人自担风险以及收益,而刚兑完全打破了这种本质,所以遭到淘汰也是必然现象。
E. 银行理财如何走好转型之路
未来银行理财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转型,:
一是投研转型。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宏观经济、各类政策的研究优势,提升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研能力,构建以研究为基础、多个专业投资团队并行的“宏观+中观+微观”全方位投研联动体系,加强对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
二是风控转型。坚持前中后台分离,优化调整部门的组织架构,重塑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中台,强化独立风控中台的机制作用,筑牢理财投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投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道防线。
三是产品转型。要打造净值型产品体系,使之顺应监管、业内领先、客户满意、收益稳定、具备工行特色。要把“类基金”产品作为长期转型目标,部署固收类、混合类和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四大产品线,树立行业转型标杆。
四是销售转型。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为导向,重塑理财产品销售体系以适应净值化转型要求。同时加快合格投资者培育,夯实客户基础,坚持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多层次做好市场与投资者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F. 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怎么转型净值化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已体现在监管新规要求之中。但还是存在不少业务逻辑上的现实问题,使净值化转型之路较为艰难。
首先,尽快试点净值型资管产品,有条件的银行可以在过渡期内按照新规要求推出产品,并开展相应的营销推广活动。条件不完全具备的,也可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现有产品中的标准化证券的比例,使产品逐步接近新规要求。
其次,尽快推进科技系统、估值体系、投研团队、营销团队等必要的技术支撑的建设。比如租用所需系统或引入投顾服务,以实现资管业务的经济运营,服务自身客户。
G. 目前,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什么问题风险
资管新规实施满月。在“破刚兑”“净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银行“保本”理财发行量、收益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向净值化转型效果还未充分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净值化转型仍存在资产估值、投资者教育等诸多障碍待突破。当前,一些银行已开始在产品方面作出尝试性准备,但市场仍在等待理财产品监管细则落地,作为资管新规配套细则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将适时发布。
银行理财市场的变与不变
资管新规中部分条款对银行理财业务影响巨大。4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从发行数量、平均期限和预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现明显变化。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自3月开始骤降,4月环比减少20.42%至10846款。进入5月后,产品发行数量持续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938款,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减少317款。
资管新规下保本理财将逐渐淡出市场,目前保本理财呈现明显下降趋势。4月保本理财发行量占比为33.15%,与之前相比差别不大,但5月以来保本理财发行量有所收缩,占比持续下滑。某城商行客户经理表示:“我们会向客户强调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间保本理财仍会继续发售,但在销售过程中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按照约定收益给予客户。但与去年相比,预期收益率下降得明显,产品并不是特别好卖。
2017-2018年4月中国银行理财发行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购买理财的渠道也逐渐由线下向线上转移。手机银行和网银正成为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的主要渠道,占比达到62.46%。在和银行业内人士的访谈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加大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资源的投入。
H.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在即,可能引起什么变化
未来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循规转型为净值型。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可能会引起几个变化:
1.投资人投资习惯的改变 目前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保本保收益阶段,对市场上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并且大多数净值型产品也具有保本保收益的特性。未来即使投资者逐渐接受银行理财非保本的特性,怎样吸引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并非是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可能是个等待结决的问题。
2.系统建设的变化
目前18家全国性银行中,17家已发行了净值型产品,在系统建设层面基本不存在障碍。而中小银行中,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极少,所以,想要在短期内搭建系统,压力来说相对较大。
3.估值方式的变化指导意见中要求采用公允价值原则进行产品估值,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构成相对复杂,部分资产较难计算公允价值。未来此部分资产沿用成本摊余法的可能性变大。
I. 银行理财被要求向净值化转型,何为净值化
净值型理财产品:类似开放式基金,无预期收益,无投资期限,可在开放日按净值申购或赎回。产品的盈利与亏损按净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