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交易平台 > 印度股票交易制度有哪些

印度股票交易制度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3-22 18:45:45

股票交易制度的类型有哪些

1、股票T+1交易制度:
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不能卖出,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当天卖出股票的资金当天无法取出,第二个交易日才能取出;
2、从交易时间的连续特点划分,有定期交易系统和连续交易系统:
在定期交易系统中,成交的时点是不连续的。在连续交易系统中,并非意味着交易一定是连续的,而是指在营业时间里订单匹配可以连续不断的进行;
3、从交易价格的决定特点划分,有指令驱动系统和报价系统。
指令驱动系统是一种竞价市场,证券交易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买方订单和卖方订单共同驱动。报价驱动系统是一种连续交易商市场,或称“做市商市场”。证券交易的买价和卖价都由做市场给出,做市商将根据市场的买卖力量和自身情况进行证券的双向报价,投资者之间并不能直接成交,而是从做市商手中买进证券或向做市商卖出证券。

⑵ 怎么买印度股票

方法一,就是直接到印度开设户头并参与印度股票直接投资。

但是这个得有个前提,也就是你本人要到印度或者有朋友在印度,而且买卖也很频繁的话还是挺费时的。

方法二就是通过互联网,直接在印度的券商那进行网上买股,这个其实需要的仅仅是发现平台,一个不错的选择方案。

方法三,可以考虑香港那边,作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委托香港方面进行投资也是可行的,只是手续费一般比较高。

以上就是笔者给您建议的三个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考虑时间成本或者交易成本。

总之,购买不同投资标的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只要经过核算感觉合理都可以投资,否则不建议投资。

⑶ 印度证券交易所和孟买证券交易所交易品种的区别

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 (NSE)是一个位于印度孟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2年11月,是印度第一大证券交易所,按照交易量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NSE 由一系打印度主要的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中介mutually-owned,但作为单独实体经营运作,拥有所有权。2005年,NSE VSAT终端总数2799,覆盖印度超过超过320个城。2006年3月,NSE市场股本总额438077亿印度卢比,成为南亚第二大股票市场.

⑷ 怎样投资印度股市

印度股市的参与凭证制度
所谓参与凭证,是指通过注册投资印度股市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在购买印度股票后,据此向其客户发行的、表明客户对标的股票拥有所有权的一种衍生品。
近年来,印度股票市场不断向更开放的领域迈进,政府允许并鼓励境外投资银行参与股市。作为外资最直接的投资渠道,股票型基金可以直接进入印度股市,“参与凭证”则容许海外投资者以买卖衍生品的方式投资印度股市,这种交易行为是外资法人机构最赚钱的途径之一。获得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的外资机构有权向海外投资者发行“参与凭证”,这样他们就可以避开印度证交会繁琐的登记注册程序,以匿名的方式让国际对冲基金等在投资印度股市时不至暴露身份,其价值随相关联的正股价格波动,进而更快捷、更方便地投资印度股市;同时,这种交易方式的费率也较低。因此,外国投资者对“参与凭证”自然情有独钟,外资在印度股市上有一半以上的投资便是通过“参与凭证”进行的。
参与凭证的设立带来外资大规模涌入印度。
2007年10月16日,印度证交会向外国投资者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准备采取措施限制海外投资者投资印度股市的比例。印度证交会将限制外资购买参与凭证,并且外资机构投资者及分账机构不能再发行或更新他们已发行的参与凭证,并将外国机构投资者发行参与凭证的规模严格限制在其监管资产的40%以下。投资“参与凭证”的投资者将被要求在监管当局注册、登记,同时必须在18个月内终止现有的参与凭证。

⑸ 印度股市一共有多少只股票

印度全国共有23个股票交易体系,最主要的是孟买股票交易所(Bombay Stock Exchange,英文缩写BSE)和印度国家股票交易所(National Stock Exchange,英文缩写NSE)。国家证券交易所在2005年的交易量,仅次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孟买股票交易所作为印度的第二大市场,2005年的成交量在全球排名第五位。不过一直以来,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指的则是孟买股票交易所,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

1995年,孟买股票交易所实现了全部股票交易在线进行、电脑操作。目前,有6000多家公司在孟买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活跃的公司达2500家,这使孟买股票交易所堪称印度资本市场的门户。

⑹ 印度股市有退市制度吗

有的,目前主流的交易所就 伦敦,纽约,法兰克福,东京而我所提及的主流都有。 印度学习英国的制度肯定有

⑺ 印度股票有涨跌停吗

香港股票是没有涨跌停限制的港股是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国内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国内的股票有同时在国内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香港证券交易的历史,可追溯到年,但直至年香港经纪协会设立,香港才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股票市场。年至年间,香港设立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加上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四间交易所鼎足而立的局面。在年至年短短的年间,香港有家公司上市,年底上市公司数量达到家。年月日四间交易所合并成香港联合交易所。四间交易所于年月日收市后全部停业,全部业务转移至联交所。

⑻ 印度的基本经济制度

印度在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与转型前一直实行的是一种混合经济体制,实际上,印度是最早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混合经济体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印度早期的经济体制里,公私营经济并立,国营经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印度独立后混合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来看,私营经济成分不断扩大,市场化趋势日益加强。
一、混合经济体制确立时期(1947~1965)
1947年11月,印度国大党全国委员 会就声称“我们的目的应当是逐渐形成一种使行政效率和个人自由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逐渐形成一个实行最大限度生产而不发生私人垄断资本集中和财富集中的、使城乡经济保持适当平衡的经济结构。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可以替代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私 有制经济和集权国家的严密控制”,主张走“ 第三条道路”。与此同时, 国大党全国委员会还指定了一个以尼赫鲁为首的经济规划委员会,该委员会建议“国防工业、关键工业以及公用事业中的新建企业必须实行公有”。
1948年4月,印度政府根据上述建议公布了一项工业政策决议,规定印度要实行公私营部门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决议将工业分成四类:第一类为武器弹药、原子能和铁路运输等,由国家垄断;第二类为煤、钢、飞机、造船、电讯设备等,新建企业只能由国家经营;第三类为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管理的工业,包括盐、汽车、机床、有 色金属、化肥、水泥等;第四类为以上三类没有包括的工业,均向私营企业开放。决议还规定,在必要时,政府有权将第二、三类工业中的私营企业收归国有。
1950年10月,印度政府又颁布了工业发展和管理法,规定除资产在10万卢比和工人在100名以下的小企业外,新企业的建立和原有企业的扩建必须向中央政府申请许可证。以上政策法规的建立,初步形成了印度混合经济的雏形。
1955年1月,印度国大党阿瓦迪年会在尼赫鲁主持下通过了一项“关于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决议,进一步奠定了印度混合经济体制的政治基础。该决议宣称印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福利国家和社会主义经济”,提出国家必须在计划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特别是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作用:(1)创办和经营提供各种服务的大型工 程, 如电力、运输等;(2)对各种资源、社会目标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的控制;(3)保持战略性控制,防止私人垄断,维持劳工和生产标准, 以避免工业发展中的无政府状态;(4)对基本的和宏观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管理。这项决议实际上是主张国家通过发展计划和政策控制整个国民经济,把私营经济 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据此,1956年4月,印度政府颁布了新的工业政策决议,进一步扩大了公营经济的范围。该决议将所有工业部门分成三类。第一类包括武器弹药、原子能及其原料、钢铁及其铸锻件、重型机械和电机、电讯设备、煤、沥青和矿物油、重要矿产的开采和加工、航空和铁路运输、飞机、 造船、电报电话、发电和输电等。这类工业完全由政府负责上产和经营,私营企业只有经过政府同意才能兴建或扩建,而且只能限于自身需要或作为副产品。第二类工业包括机床、化肥、合成橡胶、基本化工产品、重要药品、特种钢和工具钢、海运和公路运输等,以公营为主,同时允许私人经营,作为公营的补充,但在必要时政府将其收归国有。除此之外的工业部门属第三类,完全向私营企业开放。从此,这项新的工业政策决议和1951年的工业许可证制度成了印度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混合经济体制发展时期(1966~1979)
1966年英·甘地就任总理后,继承和发展了尼赫鲁“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基本思想。这一时期印度混合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取大规模国有化措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1967年6月,英· 甘地在国大党召开的全国委员会上提出了“十点经济纲领”,主要内容包括对银行实行控制,普通保险业国有化,扩大国营进出口贸易,加强公共分配系统,制止垄 断和经济权力的集中,进一步实行土地改革和规定最低工资等。1975年7月,英· 甘地政府又颁布了“二十点经济纲领”,主张消除贫困,并对采煤、炼油和石油销售业等进行国有化。上述纲领的颁布使印度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了大规模 的国有化浪潮。1969年7月,政府颁布了国有化法令,其后议会通过了《1969年公司银行法》,将占全国贷款56%的14家私营大银行收归国有,从而国营银行控制了全国银行存款的83%、贷款的84%和分支行总数的82%。1971年进一步将64家本国和外国普通保险公司收归国有。在70年代,英· 甘地政府还将石油、煤炭和1/3的纺织业收归国有。此外,公营企业还进入汽车制造和旅馆业,在粮食、糖、食油和化肥等主要商品的批发贸易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经过这些国有化措施,公营经济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制高点。
二是放宽对公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促进二者相互渗透。1967年 政府放宽了工业许可证的限制,取消了42种工业生产许可证,该政策规定基础工业、关键工业和对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除了按1956年政策决议规定由公营部门经营的项目外,均向私人资本和外国公司开放,同时还允许公私合营。新的工业许可证政策扩大了国营企业投资范围,使之可以向消费品投资,同时也使大财团得以进入核心工业部门。因此,这一政策使公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由板块式的结合转向了有机的结合,改变了混合经济的基础。
三是经济的福利性质加强。政府不仅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进行控制,还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多万家“平价店”控制了各种生活必需品的零售活动,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了严重制约。
三、经济自由化时期(1980~1990)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银行将贷款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相联系的做法,促使印度在80年代悄悄地进行了一场旨在使经济朝自由化方向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运动。
1980年英· 甘地度执政后,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1) 放松对私人垄断资本和外资的限制。1980年的工业政策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放松了1956年工业政策决议对私营企业的约束,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大财团向铝、机床、药品、化学、电力和重型电力设备等工业投资;允许私营企业在5年内自动扩大生产能力50%;无需政府批准的工业由15种增加到34种;对面向出口和需要很多开发设备的企业,,即使属于垄断范围也允许它们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允许私营企业兼并病态的公营企业。1982年4月又向私营部门开放煤炭制品、 高压钢管、橡胶、印刷等5种工业。1983年5月还将化肥、新闻纸、水泥、计算机、电子元件、炼铁等行业列入可以自动扩大生产能力和建立新企业的范围。与此同时,还允许外国私人投资进入采煤、石油勘探、炼油、石油化工、煤气、火电站、水电站、化肥、钢铁和机械等行业。
(2)改善国营企业管理,扩大企业自主权,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减少国家干预和对国营企业的补贴。成立国营企业管理局监督管理国营企业,并成立专门小组对长期亏损的企业进行整顿。
(3)放宽对进出口贸易的直接控制,实行进口替代和促进出口相结合的对外贸易政策。给出口厂商进口原料、设备和技术的方便,并规定出口生产不受工业许可证政策的限制。
1985年拉· 甘地任总理后,采取了更加激进的、以经济调整和改革为内容的新经济政策。针对印度经济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和管理机构臃肿腐化的现象,拉· 甘地采取各种措施放松经济管制,提高私营企业的作用,以及通过放松进口管制把竞争机制引进国内市场。这一时期的经济调整与改革仍然主要是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的:
(1)进一步放松对私人资本和外资的控制,允许这些资本进入更多的工业部门。1985~1986年度,印度政府宣布特种钢等25种工业投资不需要许可证,垄断企业和外资合营企业,只要不是向保留给小企业的工业投资,也可以享受此规定。1985年6月宣布82种基础药材取消许可证,垄 断企业和外资合营企业须经政府特别批准的27种工业有22种采用一般许可证。1986年1月,政府又宣布28种工业产品的生产多样化无需重新申请许可证,并把垄断企业的资产限额由2亿卢比提高到10亿卢比。1989年进一步将生铁、肥皂、电子元件等83类产品列为私人资本可以自由进入的领域,取消许可证管制。
(2)进一步改革国营企业,引进竞争观念。首先,改革国营企业董事会,规定除财政部官员可以继续留在董事会外,政府部长不能再兼任董事长或董事,企业负责人需聘请专业人才担任。其次,扩大企业自主权。1988年印度在较大范围内试行了《谅解备忘录》办法,即由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谈 判确定企业经营目标,记入“谅解备忘录”,然后据此考察企业实绩,视完成情况予以奖惩。这种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责、权、利关系。
(3)继续执行进口替代与促进出口相结合的战略,除对出口生产在财政等方面给予优惠外,还规定为扩大出口而新建企业或扩大原有生产能力不需要申请许可证。政府还加强了工业与贸易的协调,如向出口工业按国际市场价格供应钢、橡胶、铝等原材料。
印度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自由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首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GDP增长率从1965~1980年的3.6%上升到1980~1988年的5.2%,其中工业生产从4.2%上升到7.6%。其次,进出口贸易大幅度上升,出口和进口增长率分别从1965~1980年的3.7%和1.6%上升到1980~1988年的4.7%和5.4%。最后,通货膨胀状态并没有因为经济自由化而恶化,年平均通胀率1965~1980年为7.5%,1980~1988年为7.4%,稳中略降。
当然,印度80年代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几十年来一直实行的以公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混合经济体制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因此与这种体制直接相关的弊端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
(1)在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官商勾结,“寻租”和地下经济活动盛行,腐败行为弥漫全社会。(2)公营企业效益低,病态企业大量存在。据印度议会公布的材料,1979年病态企业为2.07万家,1985年达11.96万家,拖欠银行贷款从110亿卢比增加到427.03亿卢比。据估计,80%的病态企业是计划错误、管理不善和贪污浪费造成的。(3)经济福利化现象非常严重。在中央预算总支出中各项补贴支出不断上升,1980~1981年度为191.2亿卢比,1989~1990年度上升到827.2亿卢比,增长了3.3倍。(4)公营范围过于广泛,而政府财力又非常有限,结果一方面迫使政府向银行大量借款和举借外债,直接加剧了通货膨胀态势,另一方一面又限制了私人资本向基础产业投资,造成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尤其是煤、石油和电力等基础产业滞后,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商品供给能力的增长。(5)价格管制和价格双轨制依然存在,一部分商品的生产、流通或价格仍然处于政府的行政控制之下,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竞争性的国内市场。(6)贫富悬殊扩大,两极分化加剧。庞大的济贫计划消耗了政府相当大的财力、物力。
所有这些弊端产生的后果是:一、直接恶化了财政、金融和国际收支状况;二、收入大量跑漏,“黑钱”数剧增,收入分配失控;三、增加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本,形成了“高成本经济”。
四、经济改革时期(1991~ )
1991年拉奥政府上台后,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改革,从此印度经济进入了转型时期。印度政府对其长期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进行了结构性改变,主要体现在:
(1)改变混合经济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印度政府大幅度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总体上自由但又不放弃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新体制,同时把半封闭的经济转变为开放的市场经济。具体做法是整顿国营经济 部门,削减公营企业经济的规模,对长期亏损的公营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将一些公营企业的股份向经济团体和个人出售,促其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增强竞争 能力,使公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取消对公营企业的保护性政策;允许私人开办银行,提高国有银行在股市出售股资的比率,使银行在市场经济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2)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外资,促使经济向国际化转轨。拉奥政府执政以来,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实行新 的外资管理政策,把外资在印度所占企业股份的最高限额由原来的40%提高到51%;简化外资企业的审批手续;成立专门机构,协助外商到印度直接投资;逐步 废除进口许可证制度,颁布新的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公司税与关税;开放外汇交易市场,宣布降低卢比汇率,使卢比逐步成为可兑换货币。为更好地利用外资,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从以贷款为主转变为以直接投资为主,并鼓励外资优先投入电力、通信、运输、电子等基础工业设施与高技术领域;在给予外资优惠待遇 方面,注意防止对本国企业产生消极影响,避免出现不公平竞争。印度政府还大幅度削减关税。
(3)加速金融和财政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市场化的需要。印度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一直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为了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在财政上开源节流,精简政府机构,减少行政开支,并出售了31家国营企业20%的股票,收入约300亿卢比,批准16家国营企业发行债券605.8亿卢比。政府将上市公司的公司税由51.75%降到46%;公司投资的长期资本增值税由40%降到30%。印度政府通过改革间接税体制,将中央的产品税和邦的销售税合并为邦的增值税或实行中央和邦的两级增值税。印度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减少政府对银行系统的干预,促进合理竞争,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印度政府调整银行管理机构,在印度储备银行内部成立了独立的金融监督局,负 责信贷管理、分类资产管理;通过转移银行间的欠债,对银行进行彻底的整顿,同时逐渐降低政策性优惠贷款的比重;修改邦银行法,简化印度邦银行股东的注册手续,允许印度国营银行股票上市筹资,股票可转让49%。
印度经济改革存在的问题:
首先,印度的经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的重点放在只有600万人口的工业部门,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6亿农民(1991年)几乎没有从改革中受益。虽然各种经济指标有所上升,但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普通群众没有从改革中得到较大的实惠,对改革怨声载道,不少政府官员和政治家也表示失望和不满,经济改革尚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其次,国内动乱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政治因素。激烈的教派冲突和一些邦的政局不稳使地方党同执政党之间在某些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发生摩擦和冲突,影响中央政府对改革的推进。反对党的不同主张也成为改革的制约因索。印度人民党主张“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反对“经济文化入侵”,在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间题上坚决抵制,致使几个电力开发项目遭到非议。各党派的政治分歧可能会影响到改革政策的连续性。
最后,经济体制上的弊端给改革带来了消极影响。对大量流入的外资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政策和机制,国内货币市场遭受冲击,增加了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和债务负担。截至2009年,印度的外债余额已经2513.84亿美元,负债率为20.39%,中央政府公共债务余额达319713.5亿卢比,占GDP的比重高 达53.6%,加上邦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在60%左右,每年仅支付的债务利息就占国家全部净收入的54%左右。

阅读全文

与印度股票交易制度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