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瑞士银行发行虚拟货币了吗可以投资吗
北京时间9月5日凌晨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瑞士银行正致力于开发一种虚拟货币原型,希望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在未来使用这种货币作为主流金融市场交易的结算手段。
但瑞士银行正在开发的这种“公用结算币”(settlement coin)与数字货币比特币(bitcoin)有所不同,这种货币将与真实世界的货币和央行账户联系到一起。
这种虚拟货币将被用于对机构金融平台上的交易提供支持,这些平台基于所谓的“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technology)而被建立起来,类似于比特币赖以完成交易的所谓“已分配分类账”(distributed ledger)。
举例来说,瑞士银行可能会拥有自己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台以发行债券,而另一家银行则可能拥有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股票交易平台,但这两个平台都可使用同样的“公用结算币”来进行结算。
与真实货币不同,这种虚拟货币所使用的“已分配分类账”将由互联网上的一个计算机网络进行验证,而并非由中央化当局验证。“已分配分类账”首次被使用的结果是创造出了比特币,这是一种与洗钱和在线毒品市场联系到了一起的虚拟货币,但全球范围内正有越来越多的合法业务和新兴的金融服务创业公司正开始使用这种货币。
在过去18个月时间里,区块链技术日益被主流金融机构视为一种突破性的交易和和结算方式,将可被用于股票和债券等真实世界的金融工具的交易和结算。
瑞士银行正在与伦敦创业公司Clearmatics联手开发这种数字货币,这家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软件,可对金融交易进行清算和结算。瑞士银行高管表示,高管并不计划单靠自己发行这种数字货币,而是希望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如资产管理公司、监管机构以及票据交换所和交易所等市场结构提供者——合作来打造一种全行业产品。
B. 发放60亿债券还不够,又打算打包出售5G技术,为什么华为要这样
华为的资金状况一直都非常良好,从已经发布的数据来看,华为所拥有的货币资金高达2497.31亿元,同时华为2019年上半年营收同样也高达3965.38亿元,并不存在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实际上,发行债券是一家公司开始考虑抵御风险的开始,况且低成本的融资利率比去银行贷款还要低,何乐而不为呢。以华为现在的发展状况来说,发行债券购买的人一定不会少。
很多人看见任正非做出这种决定都会觉地不可思议,毕竟现在的5G技术,华为完全称得上世界第一,不好好将技术攥到自己的手里,反而决定出售实在让人惊讶。但是从任正非的采访内容中可以看到,华为现在的格局真的比三星和现在库克手里的苹果要大的多。他在采访的中明确说到,我们希望西方能缩短往前走的平台路径,所以许可其他公司完整拿到我们的技术。
C. 几何+发布!吉利开放造车平台,全球首个科技出行创意共享站来了
本文编辑:
写在前面:
本文系车则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车则”,请勿侵权
在5月10日第四个中国品牌日,几何汽车通过云直播的方式,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科技出行创意共享站——几何+。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
01?什么是几何+
几何汽车是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首个高端纯电品牌,开放、共享是根植于几何汽车的基因。几何+是几何汽车2020年推出的重磅互联网平台,呈现出完全开放的平台特征,被誉为是全球首个科技出行创意共享站。
注:几何+,全球首个科技出行创意共享站包含:“技术开放站”、“社群分享站”和“创意孵化站”
简单地来说,作为几何汽车的车主,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只有汽车产品经理才能够接触的,包含汽车研发、生产、制造在内的各个环节。
而其中的技术挑战,将会有吉利控股集团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源、全球顶尖的造车生态链作为背书,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在技术的“上传下载”间参与汽车研发、生产、制造。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
科技领域上。目前已经有全球30余家科技出行领域领先的生态合作伙伴:网络、高德、AVL、英伟达、TI、大陆、采埃孚、德赛西威、维宁尔、博世等。
研发领域上。全国数十个行业权威机构及头部媒体: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顶尖院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交通分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英人工智能协会、36氪、极客公园等行业机构和头部科技媒体。还有数十家汽车类自媒体。
创投领域上。10余个科技出行互联网头部创投公司:英诺天使基金、启迪之星、中建投资本、高鹄资本、清控银杏、厚同瑞吉、沃途资本、GLY吉安资本等。
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个全球顶级的科技出行伙伴、行业权威、媒体高知、各圈层创客、用户第一时间入驻到几何+。
作为技术、研发等支持,吉利几何全力还原用户的所需所想。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在云发布会上表示:
“几何汽车以技术的开放开源,推动和实施几何白科技战略,致力于把几何汽车打造成一个有趣的互联网纯电品牌。作为几何白科技战略的落地平台,几何+将汇聚生态伙伴、产学研专家、产业上下游、创投圈大咖、创意人才等,汲取万千用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汽车更有趣,让人类出行生活更精彩。”
几何的这一项举措,在汽车行业内,可以被视为一项“不可能”的尝试,打破了汽车企业和用户的边界、主机厂和供应商的边界......堪称汽车领域的一次【开源革命】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
直播现场,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冯擎峰还发布了“1亿元创投计划”,几何将携手10余家科技创投公司,为几何+带来首批梦想助力资金。此外,几何还将筛选优秀的创客人才,培育技术人才,并携手高校,为几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02?目前可实现的技术场景有哪些
几何+将在第三季度上线运营几何+APP、小程序、PC等平台入口,入驻几何+的每一个ID,均可通过利用吉利全球领先技术、产品、生态等丰富资源。
几何+将为用户开放包括无人驾驶、智能网联、三电技术、工业设计在内的技术场景:
无人驾驶:开放无人驾驶开发平台,其中包括数据平台、硬件平台、线控平台、传感器信号等核心数据及接口。开放基于中国路况的千万公里路试数据、高达1亿公里验证数据,截至目前,数据总量已经突破40PB。
智能网联:开放近百项技术资源,包括智能语音、娱乐系统、人机交互、车身状态数据、媒体中心等。
三电技术:开放数十项控制数据,包括驾驶模式、远程充电、预约出行等,让用户可体验到定制化的功能和性能。比如驾驶模式上,普通用户可选“菜单”上的舒适、经济、运动等模式;针对第三方开发者或者发烧友,准备了“自助餐菜单”,免费开放油门MAP图,他们可以DIY更多模式。
工业设计:开放颜色、材质、改装、周边等,用户可以在几何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各类改装件、汽车周边衍生品等,将自己的创意在汽车产品上进行定制化开发和生产。几何也将和全球知名生活、服饰潮牌、家居生活、数码科技公司等广泛合作、共创几何“严选”。
03?该平台首款开发产品是什么
几何品牌首款纯电SUV——几何C,将成为几何+计划首款开放产品。
据先期流露的信息来看,几何C将搭载吉利旗下最新智能网联技术的车型,将成为全球首款量产无人驾驶纯电SUV。
几何C来自吉利纯电专属GE2.0全新科技平台,采用行业领先的ITCS3.0电池智能温控系统、热泵系统、车身轻量化等技术,有效提升车辆真实续航里程,在低温环境下能使续航里程提升20%左右。
在智能网联方面,几何C应用吉利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搭载吉利自主研发的“智感循迹无人驾驶系统“,能在室外、室内多场景开启100%自主泊车功能,这也是几何首款拥有此项技术的量产新车。
几何C无人驾驶技术按照L4级标准开发,它将开放底层数据,成为几何+开放计划的首台款量产车型。截止目前,几何+平台上启动了几何C无人驾驶技术开放赛,简而言之,作为几何+平台用户,你甚至可以参与几何C辅助驾驶的研发: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
“技术的开源,就是在解锁不同的视角,不同人生的想象力。几何不仅是一个汽车品牌,更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愉悦有趣的生活方式。几何+这个创意共享站,一定会因为彻底的开放,激发有趣生活创作者的热情和参与感,期待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创科技出行的新未来。”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
2020年,是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协同、跨界融合的时代。几何汽车重塑造车逻辑,选择开放,选择跨界融合,让更多的人参与造车的各个创新环节,是极为大胆,也是极为先进的。
如果你有一个造车梦,不妨去几何+看看,这将成为你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D. 中国航空技术出口总公司发行的债券,产生的金融资产是谁的金融资产
中国航空技术出口总公司发行的债券,产生的金融资产是购买债券人的金融资产。
E. 全球平台组织的GP技术领域
GlobalPlatform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标准化的基础架构, 加快安全应用程序及其关联资源的部署,如数据和密钥,同时保护安全应用程序及其关联资源免受软件方面的攻击。GlobalPlatform通过发布和推进相关技术标准来实现这一目标,着重 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单元(SE)GlobalPlatform卡片技术规范支持防篡改芯片的技术实现和多应用管理,如智能卡和多种安全单元(SIM卡,SD卡和嵌入式安全单元)。支持在智能卡和移动设 备上部署近场支付业务, 身份,医疗,交通等应用。
2. 可信执行环境(TEE)GlobalPlatform制定了可信执行环境的标准, 可信执行环境是一个驻留在所连接设备的主处理器上的安全区域,以确保在可信执行环境中的敏感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保护;支持智能设备产业利益相关方的核心需求,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设备制造商。这种技术的发展对移动钱包,近场支付实现,内容保护和自带设备办公(BYOD)等技术实现至关重要。
3. 系统消息(System Messaging)GlobalPlatform系统消息制定了来自金融、移动近场通信、政府和交通等部门的市场参与者如何将他们的后端系统连接到安全单元、可信执行环境以及安全应用程序产业环境中的其他成员。这是通过定义“谁”负责“什么”以及约定统一的语言(消息)来实现的。根据GlobalPlatform的定义,消息可以通过移动网络使用无线传输(OTA),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云环境来实现。通过此项技术,用以实现可信业务管理,发卡和个人化安全芯片以及可信执行环境(TEE)技术。
GlobalPlatform已发布端到端的业务部署技术框架,此规范将整个解决方案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版图,同时满足不同的市场领域的特定技术需求。
根据Eurosmart的研究证实,2012年智能卡安全芯片出货量超过了70亿片, 其中26亿片部署基于GlobalPlatform卡片规范。
GlobalPlatform的技术规范已经被全球金融、移动/电信、政府和交通部门广泛采用,并进一步为市场融合和创新的跨行业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来自全球各行业的GlobalPlatform会员合作共同完成规范制定工作。
GlobalPlatform与一系列的行业协会有密切联系,包括: 与NFC论坛,SD协会和可信计算组织(Trusted Computing Group)的技术联络 在移动产业领域,与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的合作 在政府/ ID伙伴关系方面,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合作 在支付领域,与EMVco和欧洲支付委员会(European Payments Council)的合作 参见所有 GlobalPlatform相关的产业关系.
为了保证产品能够符合GlobalPlatform所定义的特定市场配置的功能要求,并且一旦进入市场能够如期运行,GlobalPlatform针对安全芯片和设备的严格的一致性测试程序进行管理,维护以及演进做出规划。除了建立产品在市场的稳定性和信心之外,这套程序还能保证产品在应用上长期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目前,GlobalPlatform的主要工作重心在: 鉴于越来越多的安全应用承载在移动终端上,GlobalPlatform支持移动业务开发者社区(Mobile Services Community)。包括致力于建立安全单元(SE)和可信执行环境(TEE)的标准;在移动业务领域,同时定义了用于利益相关方的后台系统间的消息规范。 针对政府对市民以及政府对雇员环境下,GlobalPlatform服务于政府全球化业务部署 在标准化的安全的端对端的基础架构中,GlobalPlatform通过使用可信执行环境(TEE)或安全单元(SE)技术完成企业或政府相关解决方案的部署,确保用户自带设备办公的安全; 应市场环境要求以及各国制定的强制规则的要求,GlobalPlatform进一步增强卡片规范对隐私信保护的支持。 支持并推动了未来安全芯片技术对互联网协议环境的集成。例如一个连接在云平台下的设备以及物联网通信领域中,GlobalPlatform的物联网标准化活动旨在提供更多的安全以及保护隐私的相关技术。 针对优质内容提供者对保护其在智能连接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的服务需求,GlobalPlatform正在进行可信执行环境(TEE)标准化的工作,不难想象,内容管理和数字版权保护的需求是采用可信执行环境(TEE)技术的巨大推动力。
F. HOTC热度币是什么
HOTC热度币是基于热度链发行的代币,热度链是HOTchainFoundation(基金会)全力打造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球文体娱乐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致力于实现全球文体娱乐产业数字资产化、证券化、透明化、公平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将市场要素达到最优化配置,它为全球分布式文体娱乐产业提供了一个集成的解决方案。
HOTC热度币是和版权关联的,给版权提供保护,现在对版权的保护越来越严了。数字货币在全球发展的历史较短,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官方或者民间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扩张资料
区块链技术的现状
目前,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在不断的增加中,很多国家和企业对于区块链的认知也是不同的,有些是积极在发展区块链技术,但是有些还在不断的探索中,毕竟现在区块链技术还停留在早期的阶段,自身的泡沫还没有褪去,所以希望更多的企业可以推进区块链的快速发展。
尽管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的非常迅猛,但是区块链依然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实体经济落地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改进,并且在合法化以及监管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2018年,对于区块链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未来可期。
纵观全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去中心化是非常明显的一种优势,其次就是信任机制以及不可篡改等优点,区块链技术作为具有颠覆性的创新科技,既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又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何时才能实现区块链技术普及,让我们拭目以待。
G. 国内面向全球的那个技术创新平台叫什么来着,哪位大神知道给说下呗!
今后五年,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首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服务业比重达到78%以上,“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摘自201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北京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对首都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强,中关村[-0.19% 资金 研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正在加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1、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
2012年,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63.4亿元, 同比增长约13.5%,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9%
2、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数、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员比例
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32.2万人,比上年增加8.6%
3、专利授权量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012年,北京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92305件和50511件,分别增长18.4%和23.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52720件和20140件,增长17%和26.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5件。
4、科技论文数及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
2012年,北京市共发表国内科技论文68750篇,论文被引次数366326次,论文发表数、被引次数均居我国第一位。
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
2012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39.2亿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与上年持平。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
1、重大项目
2012年度,北京市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140项,占全国38.3%;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569项,占全国34.8%;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56项,占全国34.5%。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目前已整合了首都地区615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3.64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设备价值达186亿元。
截至2013年11月,北京市累计认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技研发机构近1300余家,其中企业牵头组建的超过70%;推动成立产业技术联盟超过150家,成员单位8700家,其中70%为企业。
3、开放合作与人才引进
目前,北京市科委已授牌45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2年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企业代表携600多项技术来京寻求合作机会。
4、政策保障
2012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首都创新体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首都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各类孵化机构数量达到150家,其中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机构达到8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机构达到45家。
三、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2年,北京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90.5亿元,是2008年的1.5倍。去年上半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总产值3541.1亿元,同比增长28.9%,占全市四成以上。
目前北京市共有科技型企业近24万户,占北京市企业总数的30%,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累计8024家,占全国的25%。
2013年前三季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总收入1.9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9.9%。
2、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
北京市先后组织开展了“乳制品、果品、豆制品、蛋品、果蔬、食用菌加工科技创新和应用”,使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大见成效。
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发出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技术和产品。
超高压果品加工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全面提升加工水平。通过建设三条超高压技术果品生产线,实现了果品新型加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苹果、大桃、梨加工率达10%以上,新增产值7000万元。
豆制品加工设备研究及工艺创新为打破国外垄断地位奠定基础,对大豆蛋白的生理、生化性质研究取得成功,提高了豆腐的出品率20%至40%。
果蔬、食用菌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房山区果蔬、食用菌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课题,生产出新型果蔬膨化干燥产品,实现了新技术的研发及设备改造升级,使产品营养成分含量达到了80%,含油量控制在了5%—7%之间,保质期达到了12个月。
3、民生科技领域
与环保部、科技部联合实施“首都蓝天行动”,针对大气环境改善,启动实施16项重点任务,重点采取10项措施。
推广轨道交通关键核心技术、“公交城市”建设综合技术研究应用与示范,为公共交通出行提供科技支撑。
面向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构建“基础研究探索—前沿技术布局—临床特色研究—重大疾病防治攻关”的全过程科技创新链条。
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临床样本资源库——北京生物银行;推动100余项诊疗技术和标准规范在全市800多家(次)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推广应用。
4、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
2012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2458.5亿元,占全国的38.2%,技术交易额增长率突破60%,创5年来新高,技术合同成交额、技术交易额均突破2000亿元,技术交易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2%。
5、每万元GDP能耗
截至2013年3月,北京万元GDP能耗是0.44吨标煤,指标在全国领先;水耗是21.5立方米。5年来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25%和32%。
-- 猴岛游戏论坛为您解答
H. 小米集团拟发行12亿美元债券,小米的债券值得购买吗
我认为小米公司的债券是值得购买的,小米公司拥有着非常强的实力,而且一段时间以来都是处于盈利的状态的,在未来是有偿还债务的能力的。
这个市场对于小米公司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小米公司的产品能够得到市场的欢迎,从这些方面就已经可以说明小米集团在社会当中拥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并且所有产品的性价比都是很高的。
小米集团处于盈利的状态。之所以推荐购买小米集团的债券,是因为小米集团目前处于盈利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时间了。小米集团的业务是非常广泛的,除了手机之外还有周边的配套电子产品,这些都能够为小米集团带来更多的利润。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米公司在未来肯定是能够偿还自己所发行的债券的,之所以会发现这些,是因为目前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的支持。小米集团是一家非常靠谱的公司,而且对于创新是非常重视的,小米集团在未来将会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
I. 请问债券分析人员都看哪些专业的网站
围绕对冲基金的三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否导致高风险,特别是是否引发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要不要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以及如何加强监管?
虽然对冲基金早已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但国内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的报告分三部分:一是介绍对冲基金的概况,揭开对冲基金神秘的面纱;二是分析对冲基金是否一定导致金融风险,是否导致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三是介绍是否要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的讨论。
一、对冲基金概况
1、什么是对冲基金(定义和特点)
能说出对冲基金的许多别名,如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但要说清对冲基金是什么并非易事。9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多种大型金融工具书,如《新国际金融辞海》(刘鸿儒主编,1994年)、《国际金融全书》(王传纶等主编,1993年),选入了“对冲(hedging)”、“基金(fund)”、“套利(arbitrage)”、“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条目,却没有“对冲基金”的条目,说明直到90年代中期,虽然对冲基金的一些相关术语早已进入,对冲基金却还闻所未闻。
国外对对冲基金的理解也颇为混乱不一,试列举一些最新的研究文献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如下。IMF的定义是“对冲基金是私人投资组合,常离岸设立,以充分利用税收和管制的好处”。美国第一家提供对冲基金商业数据的机构Mar/Hedge的定义是 “采取奖励性的佣金(通常占15—25%),并至少满足以下各标准中的一个:基金投资于多种资产;只做多头的基金一定利用杠杆效应;或者基金在其投资组合内运用各种套利技术。”美国另一家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将对冲基金概括为:“采取私人投资合伙公司或离岸基金的形式,按业绩提取佣金、运用不同的投资策略。”著名的美国先锋对冲基金国际顾问公司VHFA的定义是 “采取私人合伙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主要投资于公开发行的证券或金融衍生品。”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向美国国会就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问题作证时给出了一个对冲基金的间接定义。他说,LTCM是一家对冲基金,或者说是一家通过将客户限定于少数十分老练而富裕个体的组织安排以避开管制,并追求大量金融工具投资和交易运用下的高回报率的共同基金 。
根据以上定义,尤其是格林斯潘的间接定义,我们认为,对冲基金并非 “天外来客”,实质仍不外乎是一种共同基金,只不过组织安排较为特殊,投资者(包括私人和机构)较少,打个形象的比方,它就像是“富人投资俱乐部”,相比之下普通共同基金便是“大众投资俱乐部”。由于对冲基金特殊的组织安排,它得以钻现行法律的空子,不受监管并可不受约束地利用一切金融工具以获取高回报,从而衍化出与普通的共同基金的诸多区别开来。
有人认为,对冲基金的关键是应用杠杆,并投资于衍生工具。但实际上正如IMF所指出的,另外一些投资者也参与对冲基金完全相同的操作,如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自营业务部门持仓、买卖衍生品并以与对冲基金相同的方式变动它们的资产组合。许多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大学捐款参与一些相同的操作并且名列对冲基金的最重要投资者。此外,从一个细分的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和债务是它们的资本的好几倍这个意义上看,商业银行也在运用杠杆。
通过对文献的解读,试将对冲基金与一般共同基金作如下对比(表1),从中可清楚地看出对冲基金的特点,进而确切把握究竟什么是对冲基金。
表1 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特征比较
对冲基金 共同基金
投资者人数 严格限制 美国证券法规定:以个人名义参加,最近两年里个人年收入至少在20万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义参加,夫妇俩最近两年的收入至少在30万美元以上;如以机构名义参加,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1996年作出新的规定:参与者由100人扩大到了500人。参与者的条件是个人必须拥有价值5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证券。 无限制
操作 不限制 投资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伙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灵活运用各种投资技术,包括卖空、衍生证券的交易和杠杆 限制
监管 不监管 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和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曾规定不足100投资者的机构在成立时不需要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等金融主管部门登记,并可免于管制的规定。因为投资者对象主要是少数十分老练而富裕的个体,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严格监管 因为投资者是普通大众,许多人缺乏对市场的必要了解,出于避免大众风险、保护弱小者以及保证社会安全的考虑,实行严格监管。
筹资方式 私募 证券法规定它在吸引顾客时不得利用任何传媒做广告,投资者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参与:依据在上流社会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直接认识某个对冲基金的管理者;通过别的基金转入;由投资银行、证券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特别介绍。 公募 公开大做广告以招徕客户
能否离岸设立 通常设立离岸基金 好处:避开美国法律的投资人数限制和避税。通常设在税收避难所如处女岛(Virgin Island)、巴哈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鳄鱼岛(Cayman Island)、都柏林(Dublin)和卢森堡(Luxembourg),这些地方的税收微乎其微。MAR于1996年11月统计的对冲基金管理的680亿美元中,有317亿美元投资于离岸对冲基金。这表明离岸对冲基金是对冲基金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WHFA统计,如果不把“基金的基金”计算在内,离岸基金管理的资产几乎是在岸基金的两倍。 不能离岸设立
信息披露程度 信息不公开,不用披露财务及资产状况 信息公开
经理人员报酬 佣金+提成 获得所管理资产的1%-2%的固定管理费,加上年利润的5%-25%的奖励。 一般为固定工资
经理能否参股 可以参股 不参股
投资者抽资有无规定 有限制 大多基金要求股东若抽资必须提前告知:提前通知的时间从30天之前到3年之前不定。 无限制或限制少
可否贷款交易 可以自有资产作抵押贷款交易 不可以贷款交易
规模大小 规模小 全球资产大约为3000亿。 规模大 全球资产超过7万亿
业绩 较优 1990年1月至1998年8月间年平均回报率为17%,远高于一般的股票投资或在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中的投资(同期内华尔街标准-普尔500家股票的年平均增长率仅12%)。据透露,一些经营较好的对冲基金每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0-50%。 相比要逊色
2、什么是“对冲(hedging)”,为什么要对冲?
“对冲”又被译作“套期保值”、“护盘”、“扶盘”、“顶险”、“对冲”、“套头交易”等。早期的对冲是指“通过在期货市场做一手与现货市场商品种类、数量相同,但交易部位相反之合约交易来抵消现货市场交易中所存价格风险的交易方式”(刘鸿儒主编,1995)。早期的对冲为的是真正的保值,曾用于农产品市场和外汇市场 。套期保值者(hedger)一般都是实际生产者和消费者,或拥有商品将来出售者,或将来需要购进商品者,或拥有债权将来要收款者,或负人债务将来要偿还者,等等。这些人都面临着因商品价格和货币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对冲是为回避风险而做的一种金融操作,目的是把暴露的风险用期货或期权等形式回避掉(转嫁出去),从而使自己的资产组合中没有敞口风险。比如,一家法国出口商知道自己在三个月后要出口一批汽车到美国,将收到100万美元,但他不知道三个月以后美元对法郎的汇率是多少,如果美元大跌,他将蒙受损失。为避免风险,可以采取在期货市场上卖空同等数额的美元(三个月以后交款),即锁定汇率,从而避免汇率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对冲既可以卖空,又可以买空。如果你已经拥有一种资产并准备将来把它卖掉,你就可以用卖空这种资产来锁定价格。如果你将来要买一种资产,并担心这种资产涨价,你就可以现在就买这种资产的期货。由于这里问题的实质是期货价格与将来到期时现货价格之差,所以谁也不会真正交割这种资产,所要交割的就是期货价格与到期时现货价格之差。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该资产的买卖是买空与卖空。
那么什么是对冲基金的“对冲“?不妨举出对冲基金的鼻祖Jones的例子。Jones悟出对冲是一种市场中性的战略,通过对低估证券做多头和对其它做空头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将投资资本放大倍数,并使得有限的资源可以进行大笔买卖。当时,市场上广泛运用的两种投资工具是卖空和杠杆效应。Jones将这两种投资工具组合在一起,创立了一个新的投资体系。他将股票投资中的风险分为两类:来自个股选择的风险和来自整个市场的风险,并试图将这两种风险分隔开。他将一部分资产用来维持一篮子的被卖空的股票,以此作为冲销市场总体水平下降的手段。在将市场风险控制到一定限度的前提下,同时利用杠杆效应来放大他从个股选择中获得的利润,策略是,买进特定的股票作多头,再卖空另外一些股票。通过买进那些“价值低估”的股票并卖空那些“价值高估”的股票,就可以期望不论市场的行情如何,都可从中获得利润。因此,Jones基金的投资组合被分割成性质相反的两部分:一部分股票在市场看涨时获利,另一部分则在市场下跌时获利。这就是“对冲基金”的“对冲”手法。尽管Jones认为股票选择比看准市场时机更为重要,他还是根据他对市场行情的预测增加或减少投资组合的净敞口风险。由于股价的长期走势是上涨的,Jones投资总的说来是“净多头”。
加入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权以后会怎么样?不妨再举个例子。如果某公司股票的现价为150元,估计月底可升值至170元。传统的做法是投资该公司股票,付出150元,一旦获利20元,则利润与成本的比例为13.3%。但如果用期权,可以仅用每股5元(现股价)的保证金买入某公司本月市场价为150元的认购期权,如果月底该公司的股价升至170元,每股帐面可赚20元,减去保证金所付出的5元,净赚15元(为简便计,未算手续费),即以每股5元的成本获利15元,利润与成本的比率为300%,如果当初用150元去作期权投资,这时赚的就不是20元,而是惊人的4500元了。
可见,如果适当地运用衍生工具,只需以较低成本就可以获取较多利润,就象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在远离支点的作用点以较小的力举起十分靠近支点的重物。金融学家将之称为杠杆效应。这种情况下,假如说不是为了避险(也就是实际上不对冲),而纯粹是作市场的方向,并且运用杠杆来进行赌注,一旦做对了,当然能获暴利,不过风险也极大,一旦失手损失也呈杠杆效应放大。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用自有资金22亿美元作抵押,贷款1250亿美元,其总资产1200多亿美元,它所持有的金融产品涉及的各种有价证券的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杠杆倍数达56.8,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风险就可遭灭顶之灾。
3、对冲基金类别(Strategy Defined)
Mar/Hedge根据基金经理的报告将对冲基金分为8类:
1、宏观(Macro)基金:根据股价、外汇及利率所反映出来的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操作。
2、全球(Global)基金:投资于新兴市场或世界上的某些特定地区,虽然也像宏观基金那样根据某一特殊市场的走势进行操作,但更偏向选择单个市场上行情看涨的股票,也不像宏观基金那样对指数衍生品感兴趣;
3、多头(Long Only)基金:传统的权益基金,其运作结构与对冲基金相类似,即采取奖励性佣金及运用杠杆。
4、市场中性(Market-neutral)基金:通过多头和空头的对冲操作来减少市场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的投资哲学与早期对冲基金(如Jones基金)最为接近。这一类基金包括可转换套利基金;对股票和期指套利的基金;或者根据债券市场的收益曲线操作的基金等;
5、部门(Sectoral)对冲基金:投资于各种各样的行业,主要包括:保健业、金融服务业、食品饮料业、媒体通讯业、自然资源业、石油天然气业、房地产业、技术、运输及公用事业等;
6、专事卖空(dedicated short sales)基金:从经纪人处借入他们判断为“价值高估”的证券并在市场上抛售,以期在将来以更低的价格购回还给经纪人。投资者常为那些希望对传统的只有多头的投资组合进行套期保值,或希望在熊市时持有头寸的投资者;
7、重大事件驱动(Event-driven)基金:投资主旨是利用那些被看作是特殊情况的事件。包括不幸(distressed)证券基金,风险套利基金等。
8、基金的基金(Funds of funds):向各个对冲基金分配投资组合,有时用杠杆效应。
美国先锋对冲基金研究公司(1998)则将对冲基金分为15类:
1、 可转换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基金:指购买可转换证券(通常是可转换债券)的资产组合,并通过卖空标的普通股对股票的风险进行对冲操作。
2、 不幸证券(Distressed Securities)基金:投资于并可能卖空已经或预期会受不好环境影响的公司证券。包括重组、破产、萧条的买卖和其它公司重构等。基金经理人运用标准普尔卖出期权(put Option)或卖出期权溢价(put option spread ) 进行市场对冲。
3、 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基金:投资于发展中或“新兴”国家的公司证券或国家债券。主要是做多头。
4、 权益对冲(Equity Hedge)基金:对一些股票做多头,并随时卖空另外一些股票或/和股指期权。
5、 权益市场中性基金(Equity Market Neutral):利用相关的权益证券间的定价无效谋求利润,通过多头和空头操作组合降低市场敞口风险(Exposure)。
6、 不对冲权益基金(Equity Non-Hedge):尽管基金有能力用短卖股票和/或股指期权进行对冲操作,但主要是对股票做多头。这类基金被称为“股票的采撷者”。
7、 重大事件驱动型基金(Event-Driven):也被称作“公司生命周期”投资。该基金投资于重大交易事件造成的机会,如并购、破产重组、资产重组和股票回购等。
8、 固定收入(Fixed Income:)基金:指投资于固定收入证券的基金。包括套利型基金、可转换债券基金、多元化基金、高收益基金、抵押背书基金等。
9、宏观基金(Macro):指在宏观和金融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直接对股市、利率、外汇和实物的预期价格移动进行大笔的方向性的不对冲的买卖。
10、市场时机基金(market timing):买入呈上升趋势的投资品,卖出呈下滑趋势的投资品。该基金主要是在共同基金和货币市场之间进行买卖。
11、合并套利基金(Merger Arbitrage):有时也称为风险套利,包括投资于事件驱动环境如杠杆性的收购,合并和敌意收购。
12、相对价值套利基金(Relative Value Arbitrage):试图利用各种投资品如股票、债券、期权和期货之间的定价差异来获利。
13、部门(Sector)基金:投资于各个行业的基金。
14、空头基金(Short Selling):包括出售不属于卖主的证券,是一种用来利用预期价格下跌的技术。
15、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在基金的多个经理人或管理帐户之间进行投资。该战略涉及经理人的多元资产组合,目标是显著降低单个经理人投资的风险或风险波动。
尽管有以上许多种对冲基金的类别,但一般说来,主要是两大类。
一是宏观(Macro)对冲基金,最著名的就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很多人都以为宏观对冲基金是最凶恶的基金,风险最大,其实宏观对冲基金的风险并非最大,一般只使用4-7倍的杠杆。虽然宏观对冲基金追求投资战略的多元化,但这类基金仍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A、利用各国宏观的不稳定。寻找宏观经济变量偏离稳定值并当这些变量不稳定时,其资产价格以及相关的利润会剧烈波动的国家。这类基金会承担相当的风险,以期有可观的回报。
B、经理人尤其愿意进行那些损失大笔资本的风险显著为零的投资。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投资者判断泰铢将贬值,虽然无法准确预料具体贬值的日期,但可断定不会升值,因此敢放胆投资。
C、当筹资的成本较低时,最有可能大量买入。便宜的筹资使它们即使对事件的时期不确定时也敢于大量买入并持仓。
D、经理人对流动性市场很感兴趣。在流动市场上它们可以以低成本做大笔的交易。而在新兴市场,有限的流动性和有限的可交易规模对宏观对冲基金和其他试图建仓的投资者造成一定的约束。新兴市场对与离岸同行有业务往来的国内银行进行资本控制或限制使得对冲基金很难操纵市场。由于在较小的、缺乏流动性的市场,无法匿名投资,经理人还担心会被当作政府或中央银行交易的对立方。
另一类是相对价值(Relative Value)基金,它对密切相关的证券(如国库券和债券)的相对价格进行投资,与宏观对冲基金不一样,一般不太冒市场波动的风险。但由于相关证券之间的价差通常很小,不用杠杆效应的话就不能赚取高额利润,因此相对价值基金比宏观对冲基金更倾向于用高杠杆,因而风险也更大。最著名的相对价值基金就是LTCM。LTCM的总裁梅里韦瑟相信“各类债券间的差异自然生灭论”,即在市场作用下,债券间不合理的差异最终会消弥,因此如果洞察先机,就可利用其中的差异获利。但债券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小,要赚钱就必须冒险用高杠杆。LTCM在欧洲债市一直赌“在欧元推出之前,欧盟各国间债券利息差额将逐渐缩小”,因为德国和意大利是第一批欧元国成员,希腊也于今年5月宣布加入单一欧币联盟,于是LTCM大量持有意大利、希腊国债以及丹麦按揭债券的多仓,同时也持有大量德国国债的空仓。与此同时,在美国债市,LTCM的套利组合是购入按揭债券和卖出美国国债。1998年8月14日俄罗斯政府下令停止国债交易,导致新兴市场债券大跌,大量外资逃离并将德国和美国的优质债市视为安全岛。于是德、美两国国债在股市面临回调的刺激下,价格屡创新高,同时新兴市场债市则暴跌,德、美国债与其他债券的利息差额拉大。1998年年1至8月,意大利10年期债息较德国10年期债息高出值A1的波动基本保持在0.20-0.32厘之间;俄罗斯暂停国债交易后,A1值迅速变大,更在8月底创出0.57厘的11月来新高;进入9月,A1变化反复,但始终在0.45厘上的高位;9月28日更是报收0.47厘,A1的增高意味着LTCM“买意大利和希腊国债,卖德国国债”的投资组合失败了(希腊国债亏损同理于意大利国债);同时持有的大量俄国国债因为停止交易而成为废纸;丹麦按揭债券自然也难逃跌势。在美国,市债交易异常火爆,国债息减价增。自1998年8月1日后,市场利率较10年期美国国债利息高出值A2大幅攀升;8月21日,美国股市大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掉512点。同时,美国公司债券的抛压同国债强劲的买盘形成鲜明对比,国债的利息被推到29年来低位,LTCM逃离持有的美国国债空仓被“逼空”。因此,LTCM在欧美债券市场上的债券投资组合上多空两头巨损,9月末,公司资产净值下降78%,仅余5亿美元,濒临破产的边缘。
3、 对冲基金的历史与现状
(1)创始阶段:1949-1966年
对冲基金的鼻祖是Alfred Winslow Jones。琼斯最初是一个社会学家,后来成为一个记者,再后来成为基金经理人。1949年Jones任职于《财富》杂志期间,受命调查市场分析的技术方法并撰写文章。结果无师自通,几乎在一夜之间从一个新手成为一个精通者,并在文章发表两个月前,建立起一家合伙的投资公司。公司带有后来的对冲基金的经典特征,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对冲基金。存在一个奖励佣金制和把他自己的资本投入基金,向一般经理人员支付的薪水占所实现利润的20%。此外,Jones在随后的十年里还创建了一套模拟指标。
Jones公司起初是一家普通合伙公司,后来则改为有限合伙公司,其运作保持着秘密状态,业绩良好。
(2)初步发展和变化阶段:1966-1968年
1966年《财富》的另一位记者Carol Loomis发现了业绩不凡的Jones基金,撰文盛赞 “Jones是无人能比的”。该文详细描述了Jones基金的结构和激励方式,以及jones在后来几年创建的模拟指标,并列出Jones基金的回报率-酬金净额,发现大大超过了一些经营最成功的共同基金。例如,它过去五年的回报率比诚信趋势(Fidelity Trend )基金高出44%,过去10年的回报率则比Dreyfas基金高87%。这导致了对冲基金数目大增,虽然并不知道在随后几年中所建立的基金的准确数字,但根据SEC的一项调查,截至1968年底成立的215家投资合伙公司中有140家是对冲基金,其中大多数是在当年成立的。
虽然对冲基金的迅速成长与强劲的股票市场同步,但一些基金经理发现通过卖空来对冲投资组合不仅难度大、耗时,且成本高昂。结果,许多基金越来越求助于高额头寸来放大股票多头的战略,从而对冲基金开始向多种类别发展,所谓“对冲”,不过是象征性的意义罢了。
(3)低潮阶段:1969-1974年
1969—1970年的股市下跌给对冲基金业以灾难性的打击,据报道,SEC在1968年底所调查的28家最大的对冲基金,至70年代末其管理的资产减少了70%(由于亏损和撤资),其中有5家关门大吉。规模较小的基金情况则更糟。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再次使对冲基金急剧萎缩。
(4)缓慢发展阶段:1974-1985年
从1974—1985年,对冲基金重新以相对秘密的姿态进行运作。虽然宏观对冲基金在此期间崭露头角,但总的说来发展不是太快。
(5)大发展阶段:90年代之后
对冲基金是随着金融管制放松后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出现兴盛起来的,特别是90年以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对冲基金迎来了大发展的年代。1990年,美国仅有各种对冲基金1500家,资本总额不过500多亿美元。90年代以来,对冲基金高速增加,最近两年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据美国《对冲基金》杂志调查,目前约有4000家基金资产超过4000亿美元。据基金顾问公司TASS的资料表明,目前全球约有4000多对冲基金,比两年前的数目多出逾一倍,所管理的资产总值则由1996年1500亿美元,大幅增加至目前的4000亿美元。而美国先锋对冲基金国际顾问公司的资料则认为,对冲基金目前在全球已超过5000个,管理资产在2500亿美元以上。另据预测,今后5-10年间,美国的对冲基金还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其资本总额的增长将高于15%。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对冲基金正在把退休资金以及各种基金会和投资经理人吸引过来,形成更强大的势力。5年前,退休资金和各种基金会的投资在对冲基金资本总额中仅占5%,现在已猛增到80%。
5、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对冲基金组织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有对冲基金。欧洲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基金,但正式名称不叫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声名显赫,许多人猜想它一定是“巨无霸”(“600磅的大猩猩”),其实大部分的对冲基金规模并不大。按资本总额来区分:5亿美元以上的仅占5%;5000万-5亿美元的约占30%;5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65%。约有四分之一的对冲基金总资产不超过1000万美元,有人说,“它们的运作像个小作坊,通常是在仅有一两个人的办公室里工作。”
排名前10位的美国国际对冲基金依次为:美洲豹基金(资产100亿美元)、量子基金(资产60亿美元)、量子工业基金(资产24亿美元)、配额基金(资产17亿美元)、奥马加海外合伙人基金(资产三类17亿美元)、马弗立克基金(资产17亿美元)、兹维格-迪美纳国际公司(资产16亿美元)、类星体国际基金(资产15亿美元)、SBC货币有价证券基金(资产15亿美元)、佩里合伙人国际公司(资产13亿美元)。
排名前10位的美国国内对冲基金依次为:老虎基金(资产51亿美元)、穆尔全球投资公司(资产40亿美元)、高桥资本公司(资产14亿美元)、帽际基金(INTERCAP,资产13亿美元)、罗森堡市场中性基金(资产12亿美元)、埃林顿综合基金(资产11亿美元)、套利税收等量基金(资产10亿美元)、定量长短卖资金(资产9亿美元)、SR国际基金(资产9亿美元)、佩里合伙人公司(资产8亿美元)。
二、对冲基金与金融风险
90年代以来,对冲基金行业获得极大的发展,其表现引人瞩目,而90年代也是国际金融动荡不安,风险日增的年代,从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债券市场危机机墨西哥危机,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世界似乎越来越不得安宁。许多人指责对冲基金是金融风险之源,特别是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对于这一流行的说法,我们先作一般性的讨论,然后再引证资料,介绍一些对对冲基金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所作的实证分析。
1、对冲基金与金融风险:一般性讨论
一般来说,对冲基金并不具有较其他机构投资者更不安全的特性,理由如下:
(1)相对较小的规模。到1997年底,对冲基金全球资产仅3000亿美金,而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超过20万亿美金,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的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及非金融性公司所管理的资金高达11万亿美元,全球共同基金则在1996年就已有7万亿美元之多。
(2)大部分对冲基金不用杠杆或所用的杠杆比例小。有人或许会说,对冲基金虽然规模小,但使用杠杆作用大。事实并非如此。VHFA的研究表明,对冲基金整体上运用的杠杆比较适度。约30%的对冲基金不运用杠杆,约54%的对冲基金运用小于2:1的杠杆(1美元当作2美元投资),只有16%的对冲基金运用大于2:1的杠杆(即借贷额超过了其资本额)。极少数的对冲基金的杠杆大于10:1。并且大多数运用高杠杆的对冲基金进行各种各样的套利战略,因此其杠杆的量不一定是其实际市场风险的一个准确尺度。与此同时,银行、公司及机构投资者也运用杠杆,考虑到它们管理的资产加起来数倍于对冲基金,谁的作用更大不难想象。
(3)对冲基金信息匮乏。有人认为,对冲基金还可利用“羊群效应”,自己作领头羊。如果这是真的话,将取决于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对冲基金的管理费用较低,人员很少,同时
J.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大事记
1996年:公司在原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及九家金融机构为出资人;公司独立开发出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实现了债券登记托管和交易结算的电子化;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开发出债券发行系统和公开市场操作系统,为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搭建了技术平台,并首次采用远程数量招标方式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央银行融资券;参与并完成世界银行“中国国债托管清算结算系统与场外市场”、“中国政府债券簿记系统设计”和“中国债券市场风险控制机制与信息系统建设”技援项目,为公司业务的开展和市场架构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997年: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中国人民银行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依据该办法,财政部授权本公司主持建立和运营全国国债托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各商业银行停止在证券交易所证券回购及现券交易的通知》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始建立,公司被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为市场的债券托管与结算机构,承担银行间债券市场统一托管结算职能;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暨一级交易商管理暂行规定》,公司开始承办公开市场业务的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为公开市场业务提供相应的技术平台和业务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特种金融债券托管回购办法》颁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公司承担特种金融债的托管、信息播报、统一结算及代理抵(质)押权人职能。
1998年:债券发行系统启用,当年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以招标方式发行金融债券410亿元,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由此实现了从派购发行向市场化发行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债券信息网建成和启用,成为主管部门指定的市场信息披露平台,促进了市场透明度的提高;全面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实物国债保管库的移交接收工作,实现了实物国债保管库的统一管理;企业债开始实行记账式发行,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公司行使企业债总托管人职能,开始提供中央企业债及其他一些企业债的托管服务。
1999年: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改善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公司制定了《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规则(试行)》和《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应急规则》;财政部通过债券发行系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记账式国债,由此开始了以远程招标方式进行的国债无场化发行。
2000年: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金融机构,公司主要负责人由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管理,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的管理,财务上接受财政部的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颁布,公司被指定为市场的债券登记、托管与结算机构。根据该办法,公司会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组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市场的规范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办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司围绕结算代理业务进行了大量的业务技术准备,从而为农信社等小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法人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2001年:公司党委成立,受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统一采用债券收益率计算方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债券净价交易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完成对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相关的技术改造;制定《债券拍卖操作规程(试行)》;结束实物国债库房管理业务,圆满地完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批实物国债的保管任务。
2002年: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格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机构投资人在公司开户数量有较快增长,公司加大了培训和服务的力度;商业银行国债柜台交易中心业务处理系统投入运行,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级托管体制初步形成,公司作为一级托管人发挥了重要的服务与监督功能;客户账务语音查询复核系统建成使用,为投资人提供了自我保护的渠道;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二期)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获得“银行科技发展一等奖”。
2003年:配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美元债券;完善债券发行系统,支持财政部实现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国债发行,促进了国债一级市场的统一;取消企业债券托管凭证,实现企业债券托管电子化,与八家企业债券承销商的柜台交易系统联网;成功进行异地灾备中心的切换演练,验证了异地灾备系统的业务支持能力和公司的系统安全保障水平;适应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编制了中国债券指数和中国债券收益率曲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公司领导班子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管理。
2004年:成功进行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第三期的升级改造,并顺利上线运行,公司的业务系统功能和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与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联网运行,实现商业银行债券交易的“券款对付”结算。这是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公司结算业务向国际标准又迈进了一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推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结算及保证金、保证券管理服务;协助中国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国内第一只商业银行次级债,商业银行充实附属资本有了新的途径;通过商业银行国债柜台业务系统,配合财政部成功发行国内第一只电子记账凭证式国债,为我国今后采用电子记账方式向个人发行不可流通国债进行了有益尝试;配合财政部进行了国库现金管理方式的创新探索,提前赎回了部分存续期内的国债;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债券结算业务合作协议,实现了公司的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与香港金管局的中央结算系统单向联通,为有外汇经营权的内地金融机构参与港币债券市场投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安全和低成本的结算渠道。
2005年:中央债券综合系统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债券交易报价系统连接运行,初步实现了债券交易、结算的直通式处理(STP);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三期)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经过一系列业务和技术准备,成功地配合市场推出了债券远期交易、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债券以及熊猫债券等新品种;公司与联网客户签署《客户服务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增强了托管结算服务的规范性;与明讯银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培训、研发、跨境结算业务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银监会、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的领导及国内外相关金融机构人士到会祝贺。开展小额支付系统质押额度管理业务和大额支付系统自动质押融资业务,配合制定相关业务的管理办法和规则规程。根据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规定,先后设计开发并上线运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国债买回”业务系统,大力支持国库现金管理市场化运作。推出债券双边借贷业务。
储蓄国债(电子式)柜台业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进一步扩大了个人投资者的债券投资渠道。中债收益率曲线与估值完成升级,开始进入商用领域。建设完成客户电话服务平台,建立了客户信息和知识库的共享及客户需求的快速反馈机制。推出债券估值服务和数据下载通道服务,进一步方便客户业务操作。智能统计系统上线,及时、准确地为主管部门和市场成员提供各类债券统计分析数据。组织签订《丙类结算成员客户服务协议》和《债券发行、登记及代理兑付服务协议》。成功组织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异地灾备系统的切换运行,提高系统的安全等级和应对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置能力。与全美证券托管公司、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亚洲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加拿大证券学院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7年:公司通过发行系统及公开市场交易系统等业务平台支持1.55万亿特别国债的发行,有效配合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实施。“2007年中国铁路建设债券”通过债券发行系统成功发行,成为首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采用招标方式发行的企业债券。中债收益率曲线被中国银监会指定为各商业银行债券类资产估值定价和风险管理的基准,被中国证监会指定为所有证券基金持有的银行间债券估值定价标准,被中国保监会指定为保险公司进行动态偿付能力压力测试的基准。推出担保品逐日盯市服务。推出持仓指数和定制指数。开通中国债券信息网网站英文版,网站点击率在国内同类网站中居领先水平。研究制定《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和应急反应效率。进一步完善灾备系统,成功进行柜台业务系统异地灾备切换运行。信息产品质量检测和分析系统上线,每年向市场发布《中债价格指标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进一步完善了中债价格指标产品体系。中央国债数据字典和ISIN资料管理系统成功上线运行。
推出以全债市场为样本的中债综合指数。与明讯银行就跨境结算业务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国内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债券市场投资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便利途径。与欧清银行签定《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8年:推出非银行金融机构DVP结算业务。中债电子密押系统上线运行,完善了密押管理方式。资金账户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为与债券相关的资金清算与结算尤其是DVP结算业务提供了力的业务与技术支持。全年办理债券交易结算突破百万亿元。经国家公安部安全测评中心评估,我公司的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债券发行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支持系统、自动质押融资系统为第三级,小额质押额度管理系统、债券柜台业务中心系统为第二级,并在公安部予以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发行系统首次支持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成功招标发行,成为广泛涵盖银行间市场各债券品种的发行业务平台。中国债券信息网全面改造上线运行。与人民日报新闻信息中心合作,公开出版《中国债券》月刊。“中债价格指标产品”被中国证券业协会列为证券从业人员后续培训的选修课程。《债券托管结算业务》、《全国债券从业人员培训教材》(三本)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织开展的“2006-200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评审活动中,获得“教材类”一等奖。
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一行视察我公司。要求公司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立足于促进全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努力发挥债券统一托管结算的基本职能,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创新,扎实稳妥地推进自身的快速发展。银监会、证监会正式发文明确,在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试点工作中,我公司做后台,负责上市商业银行在交易所债券交易的登记、托管、结算工作。 公司参股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柜台中心系统改造及40家试点银行储蓄国债联网接入工作。建设统一语音查询平台。
425家非银行机构与我公司签订DVP结算相关协议,开立资金专户,结算面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成功实施IT系统评估项目,为进一步做好IT建设和规划打下基础。与人民日报新闻信息中心合作,公开出版《中国债券》月刊。“开发完成债券业务实时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异常信息。制订《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债券利息核算方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信息披露操作细则》、《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操作细则》、《储蓄国债(电子式)相关业务实施细则》等业务规章。全面启动公司文化建设工作,制订《公司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公司文化纲要》。成立公司纪委及纪检监察办公室。
2010年:业务量稳步增长,全年支持发行各类债券突破千期;完成债券结算量162.81万亿元,同比增长33.38%;年底债券托管余额突破20万亿元。新一代客户端正式上线运行,在功能上具备更强的兼容性,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渠道和更人性化的服务界面。 在不断提升质量、扩大市场影响力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债信息产品的市场化运营。基本完成担保品管理系统开发工作,并起草了相关协议和制度。非金融企业债券招标发行系统、债券业务实时监测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拟定《业务监测管理办法》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结算额度监测预警方案》,制定《境外机构投资者业务指引》和《债券账户业务指引》,修订《客户服务协议》。公司搬入新办公楼(金融街10号),并成功完成系统迁移工作,初步建立了“三中心”格局下的系统运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