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美股交易员的几个问题。各位老人,老美股交易员,我想问一下我不是很明白的几个问题。
1,最主要是是市场行情不如以前,很多交易员不适应市场被淘汰,计算机代替不了交易员,SEC确实限制增多了,市场漏洞更少了,通道和手续费,软件费在增加。
2,美国股市成交量大,约占世界的一半左右,美股手续费很低,赚一个点都是盈利,SEC确实出台一些限空措施,但不少交易软件仍可以利用漏洞反空。
3,只是很多交易公司倒闭了,现在招新人都需要保证金,这种行情下想出来个交易员很难,至少一年,入行没门槛,单淘汰率很高,都是自愿走的。
4,最近几年确实在萎缩,主要是市场行情,但能赚钱的交易员仍很多。
5,美股交易员操盘方式很难再国内期货,股票市场套用
6.1-2万,有稳定盈利的交易员10-20个左右就差不多了,也有5-6个的。
2. 美股交易员和高频交易的有关问题,无从事经验者和广告复制者勿扰!
不建议你做,说的很好,其实都没有底薪的,培训合格,啥叫合格,你2000美元以上业绩就是合格,分你提成自然有5000多的工资了,哪个月没赚钱,就没工资,因为你当月不合格。当然美股的确没有那么好做了,行情太稳定,日内交易想多赚钱需要有大行情(多空)配合。而且你有媳妇,耽误了自己不要紧,别耽误了家庭。我做了7年,目前刚转行,也是因为不看好将来发展。如果追问我不再回答。
3. 有人知道高频交易么,是什么公司还是网络平台 可靠嘛,是国外的嘛
高频交易是指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计算机化交易,比如,某种证券买入价和卖出价差价的微小变化,或者某只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微小价差。这种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离交易所的计算机很近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以光速旅行的距离。
除了高速计算机的普及使高频交易成为可能以外,几次监管法规的变化也促进了高频交易的演进。199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另类交易系统规定”(Regulation 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s)的出台,为电子交易平台与大型交易所展开竞争打开了大门。两年以后,各个交易所开始以最接近1美分的单位而不是以十六分之一美元为单位报价,从而,造成买盘报价和卖盘报价之间的价差进一步缩小,并迫使靠这些价差赚钱的交易商寻求其他交易方式。
尽管高频交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专业人士的关注及监管机构的研究也逐渐对高频交易提出了监管意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5年推出的“全国市场系统管理规则”(Regulation National Market System)要求,交易指令必须在全国公示,而不再只是在各个交易所内公示。并要求各交易所签署书面规定,禁止其会员通过跨交易所的自动报价来获利。
4. WTS亚洲针对美股日交易(高频交易)的服务模式如何
指从那些一般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计算机化交易的方法。比如,某种证券买入价和卖出价差价的微小变化
5. 高频交易和量化交易有何不同
高频交易和量化交易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概述不同:
1、高频交易的概述:指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计算机化交易。
2、量化交易的概述:指以先进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庞大的历史数据中海选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
二、两者的作用不同:
1、高频交易的作用:这种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安置到了离交易所的计算机很近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以光速旅行的距离。
2、量化交易的作用:极大地减少了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三、两者的特点不同:
1、高频交易的特点:
(1)高频交易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程序化交易;
(2)高频交易的交易量巨大;
(3)高频交易的持仓时间很短,日内交易次数很多;
(4)高频交易每笔收益率很低,但是总体收益稳定。
2、量化交易的特点:
(1)纪律性。根据模型的运行结果进行决策,而不是凭感觉。纪律性既可以克制人性中贪婪、恐惧和侥幸心理等弱点,也可以克服认知偏差,且可跟踪。
(2)系统性。具体表现为“三多”。一是多层次,包括在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选择、精选具体资产三个层次上都有模型;二是多角度,定量投资的核心思想包括宏观周期、市场结构、估值、成长、盈利质量、分析师盈利预测、市场情绪等多个角度;三是多数据,即对海量数据的处理。
(3)套利思想。定量投资通过全面、系统性的扫描捕捉错误定价、错误估值带来的机会,从而发现估值洼地,并通过买入低估资产、卖出高估资产而获利。
(4)概率取胜。一是定量投资不断从历史数据中挖掘有望重复的规律并加以利用;二是依靠组合资产取胜,而不是单个资产取胜。
6. 高频交易 是什么啊朋友投资18000元,说两天见利300多元!请问谁知道这个啊会不会有风险
高频交易是由俗称“剥头皮”的交易演变而来的,也就是每笔交易获取极低的利润,进行频繁交易来获利。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依赖计算机,后者依靠人。那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主要是程序化来完成交易,是机械的。所以一个系统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能获利的。但是在某一个时间段是可以盈利的。
7. 网上有一种股票(hft高频交易),有谁知道这个会不会是骗人的啊
High Frequency Trading ( HFT )高频交易饱受舆论诟病,主要是因为包括很多专家在内的行业人士将损失和市场操纵归咎于高频交易模式,而不是操作风险管理缺陷和违规交易,甚至将市场不公平也归咎于它,而不考虑大机构行为和监管漏洞。
人们时常从媒体上了解到因为“胖手指”(Fat Finger),或者因为某个机构的订单程序进入了死循环而导致向市场中发出了巨量订单,加之高频交易算法迅速反应,造成市场崩盘或者剧烈波动的情况。很多人会说,如果没有高频交易,人脉就不会来不及反应,那么市场就不会这么动荡。高频交易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推波助澜,更加剧了市场波动。实际上,即便没有高频交易,市场参与者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开平仓的决策。当这种决策具有广泛一致性的时候,市场一样会出现剧烈波动,这个是市场中一个常态特征。
并不是所有高频交易策略都采用趋势跟随。市场深度的增加和各种不同的交易行为反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波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和策略对行情的看法并不一致。这类情况下大多数亏损的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参与者的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有严重缺陷造成的。比如,不按照交易规定或者策略设计执行操作,风险敞口过大而没有留存充足的风险准备金等。这类托辞,无异于一名日线操作的交易者抱怨一分钟线的波动太大。
同样的,相当多的市场参与者为了盈利也会费尽心思挖掘监管漏洞和利用甚至创造市场的不公平,闪单交易就是一个典型。闪单(Flash Order)的交易模式也是属于不公平交易的,与高频无关。即便在人工电话下单时代,券商交易员也会根据自己情况抬高、压低、延迟成交某些投资人的电话委托,这个也就是闪单(Flash Order)的原型。有券商资质的投行一直将该交易模式作为稳定收入来源之一,从人工到自动,后来还加入了分析客户订单的算法。虽然闪单交易已经因为曝光而被禁止,但还有各类不公平的交易模式,利用着监管漏洞,充斥在市场当中。比如前些日子因为BATS闪电崩盘导致服务器故障而暴露出的操纵市场事件。违规交易并不等同于高频交易。
除了上述一些误解,一些推销高频交易的专家有时也会有概念混淆,例如将低延时交易(Low-Latency trading)和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混淆为一个概念,其实并不然。与中国的券商总部集中然后交易所撮合的订单路径不同,欧美市场很多券商和交易所支持DMA交易模式(Direct Market Access,直接市场接入),即交易者的订单可以直接接入到交易所进行撮合。当然国内期货市场中上期综合交易平台(CTP)的出现的确改善了部分非上海总部券商客户交易上期和中金所标的的订单路径。
8. 为什么高频交易在外汇交易中令人又爱又恨
这个问题,我试试^_^。
高频交易一般就是超短线交易策略,有的人每天开仓下单超百次。如果策略有效,时机把握准确,心态过硬的话。那么,盈利来得很快!
但是高频交易面临着外汇交易成本的问题。手续费占到整个交易过程的20%到60%,甚至更高。一不小心,交易者很可能就变成(为他人)火中取栗的猴子。
所以,高频交易一般要求,网络速度给力,外汇平台有良心,或者像两仪交易法则里面解析的一样,唯有避开“特定的外汇交易时间段”和“不断的提高交易的胜率”!
9. 为什么美国高频交易能提现中国就不行
他们回答的都不对。中国是无法高频交易的,无论是在股票以及期货市场上,这主要是由于制度所造成的。我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两个交易所,但你无法在深圳市场买入中国石油。而美国有无数的交易商,每个交易商都可以买入中国石油,注意问题在于中国采用的是会员制度,美国是公司制度。由于美国交易商在客户下单时,会造成价格不一致,这才出现了高频交易。即有人在235678微秒卖出1股而在236945微秒买入2股。此时高频交易就可以套利了。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上的不同。中国是宏观交易,发达国家已进入微观交易中。所以高频交易压根在中国就不可能发生。至于报道。呵呵!谁有神经病也不会说自己是神经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