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摩尔定律
到底什么是"摩尔定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其实质是一样的。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是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还是"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就见仁见智了。
"摩尔定律"的由来:
"摩尔定律"的"始作涌者"是戈顿·摩尔,大名鼎鼎的芯片制造厂商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用年代初半导体制造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摩尔定律"的出台。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半导体厂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体管,紧接着于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电路。这种平面型制造工艺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采用一种所谓"光刻"技术来形成半导体电路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只要"光刻"的精度不断提高,元器件的密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平面工艺被认为是"整个半导体工业 键",也是摩尔定律问世的技术基础。
1965年4月19日,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应邀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观察评论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应这家杂志的要求对未来十年间半导体元件工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言。据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积仅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单块硅芯片上,将有可能密集65000个元件。他是根据器件的复杂性(电路密度提高而价格降低)和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作出这一推断的,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最低元件价格下的理杂性每年大约增加一倍。可以确信,短期内这一增长率会继续保持。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话。而在更长时期内的增长率应是略有波动,尽管役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一增长率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几乎维持为一个常数。"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摩尔定律"的最初原型。
"摩尔定律"的修正
1975年;摩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EEE的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长率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正。按照摩尔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学的美国人)一名编辑采访时的说法,他当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为"每两年国一番",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翻一番"。
然而,据网上有的媒体透露,就在摩尔本人的论文发表后不久,有人将其预言修改成"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密度或容量每18个月翻一番,或每三年增长4倍",有人甚至列出了如下的数学公式:(每芯片的电路增长倍数)=2(年份-1975)/1.5。这一说法后来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流传至今。摩尔本人的声音,无论是最初的"每一年图一番"还是后来修正的"每两年翻一番"反而被淹没了,如今已鲜有人知。
历史竟和人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原来目前广为流传的"摩尔定律"并非摩尔本人的说法!
"摩尔定律"的验证
摩尔定律到底准不准?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具体的数据。1975年,在一种新出现的电荷前荷器件存储器芯片中,的的确确含有将近65000个元件,与十年前摩尔的预言的确惊人地一致!另据Intel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从1971年4004处理器上的2300个,增长到1997年Pentium II处理器上的7.5百万个,26年内增加了3200倍。我们不妨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验证:如果按摩尔本人"每两年翻一番"的预测,26年中应包括13个翻番周期,每经过一个周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应提高2n倍(0≤n≤12),因此到第13个周期即26年后元件数应提高了212=4096倍,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预测,这与实际的增长倍数3200倍可以算是相当接近了。如果以其他人所说的18个月为翻番周期,则二者相去甚远。可见从长远来看,还是摩尔本人的说法更加接近实际。
也有人从个人计算机(即PC)的三大要素--微处理器芯片、半导体存储器和系统软件来考察摩尔定律的正确性。微处理器方面,从1979年的8086和8088,到1982年的80286,1985年的80386,1989年的80486,1993年的Pentium,1996年的PentiumPro,1997年的PentiumII,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摩尔定律的直接结果。与此同时PC机的内存储器容量由最早的480k扩大到8M,16M,与摩尔定律更为吻合。系统软件方面,早期的计算机由于存储容量的限制,系统软件的规模和功能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内存容量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呈指数增长,系统软件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其所包含的程序代码的行数也剧增:Basic的源代码在1975年只有4,000行,20年后发展到大约50万行。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1982年的第一版含有27,000行代码,20年后增加到大约200万行。有人将其发展速度绘制一条曲线后发现,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长速度甚至超 过了摩尔定律。系统软件的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对处理器和存储芯片的需求,从而刺激了集成电路的更快发展。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摩尔定律并非数学、物理定律,而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预测,因此,无论是它的文字表述还是定量计算,都应当容许一定的宽裕度。从这个意义上看,摩尔的预言实在是相当准确而又难能可贵的了,所以才会得到业界人士的公认,并产生巨大的反响。
"摩尔定律"的变种
摩尔定律的响亮名声,令许多人竞相仿效它的表达方式,从而派生、繁衍出多种版本的"摩尔定律",其中如:
摩尔第二定律:摩尔定律提出30年来,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的确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另一方面,Intel高层人士开始注意到芯片生产厂的成本也在相应提高。1995年,Intel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诺伊斯预见到摩尔定律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同年,摩尔在《经济学家》杂志上撰文写道:"现在令我感到最为担心的是成本的增加,…这是另一条指数曲线"。他的这一说法被人称为摩尔第二定律。
新摩尔定律:近年来,国内IT专业媒体上又出现了"新摩尔定律" 的提法,则指的是我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专家们预言,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
"摩尔定律"的终结
摩尔定律问世至今已近40年了。人们不无惊奇地看到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水平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提高。目前,Intel的微处理器芯片Pentium 4的主频已高达2G(即1 2000M),2011年则要推出含有10亿个晶体管、每秒可执行1千亿条指令的芯片。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吗?
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推理就可以知道: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问题只是这一极限是多少,以及何时达到这一极限。业界已有专家预计,芯片性能的增长速度将在今后几年趋缓。一般认为,摩尔定律能再适用10年左右。其制约的因素一是技术,二是经济。
从技术的角度看,随着硅片上线路密度的增加,其复杂性和差错率也将呈指数增长,同时也使全面而彻底的芯片测试几乎成为不可能。一旦芯片上线条的宽度达到纳米(10-9米)数量级时,相当于只有几个分子的大小,这种情况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将发生质的变化,致使采用现行工艺的半导体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摩尔定律也就要走到它的尽头了。
从经济的角度看,正如上述摩尔第二定律所述,目前是20-30亿美元建一座芯片厂,线条尺寸缩小到0.1微米时将猛增至100亿美元,比一座核电站投资还大。由于花不起这笔钱,迫使越来越多的公司退出了芯片行业。看来摩尔定律要再维持十年的寿命,也决非易事。
然而,也有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美国一家名叫CyberCash公司的总裁兼CEO丹·林启说,"摩尔定律是关于人类创造力的定律,而不是物理学定律"。持类似观点的人也认为,摩尔定律实际上是关于人类信念的定律,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一定能做到时,就会努力去实现它。摩尔当初提出他的观察报告时,他实际上是给了人们一种信念,使大家相信他预言的发展趋势一定会持续。
② 什么是黑色星期五
黑色星期五的意思如下:
美国圣诞大采购日:The 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每个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它跟美国一个重要的节日——感恩节(每个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只相差一天。
因为美国的商场一般以红笔记录赤字,以黑笔记录盈利,而感恩节后的这个星期五,人们疯狂的抢购使得商场利润大增,因此被商家们称作黑色星期五。这天,美国的某些大型商场将发布很多折扣和优惠促销,在年末开展最后一次大规模促销。第一次听说黑五的人,你可以理解它是美国的双11。
黑五电商每年黑五,各类的家居一定是折扣力度最大的。Walmart,Costco,Best Buy等各大商家都会在黑五期间拿出最诱人的折扣来吸引消费者,他们通常会提前发布折扣海报,让想要添置各类电器的消费者们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即便是对于很少打折的苹果产品,上述三家商店也会在黑色五年期间提供相应的礼品卡和折扣,这可以说是非常划算的。不仅如此,保健品以及母婴用品的价格也会优惠许多,有些商家也会以赠送礼品卡的方式来进行促销。
对于每逢过年回国探亲的时候功能齐全的保健品也是首选之礼。这些商店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都有自己的店面,所以不用担心在抢购其他商品的无法兼顾其他商品。
如果黑五当天,不方便出行,或是嫌排队太麻烦的同学,美国的所有电子商务平台也都会在黑五期间提供各种折扣和优惠,所以也拥有买到许多折扣商品的机会。
例如B&H是美国领头的电子产品电商平台之一,一直以高质低价吸引了许多忠实的顾客,但在黑五当天依然会有更加实惠的折扣价格。Amazon和eBay这样的大型电商当然也免不了加入黑五这场低价竞争大战中,众多折扣绝对能够让你在黑五买到想剁了手。
③ ADI公司发展史,NI公司, Inter公司发展史。。。。
Analog Device Inc. ,即“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另一译名是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
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Analog Devices, Inc. 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ADI)自从1965年创建以来到2005年经历了悠久历史变迁,取得了辉煌业绩,树立起成立40周年的里程碑。回顾ADI公司的成功历程——从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一座公寓大楼地下室的简陋实验室开始起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发展成全世界特许半导体行业中最卓越的供应商之一。
ADI将创新、业绩和卓越作为企业的文化支柱,并基此成长为该技术领域最持久高速增长的企业之一。ADI公司是业界广泛认可的数据转换和信号处理技术全球领先的供应商,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60,000客户,涵盖了全部类型的电子设备制造商。作为领先业界40多年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IC)制造商,ADI的产品广泛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诺伍德市,设计和制造基地遍布全球。ADI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被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 Index )。
ADI生产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Digital Singal Processor),代表系列有 ADSP Sharc 211xx (低端领域),ADSP TigerSharc 101,201,....(高端领域),ADSP Blackfin 系列(消费电子领域).
ADSP与另外一个著名的德州仪器(TI: Texas Instrument)生产的芯片特点相比较,具有浮点运算强,SIMD(单指令多数据)编程的优势, 比较新的Blackfin系列比同一级别TI产品功耗低.缺点是ADSP不如TI的C语言编译优化好.TI已经普及了C语言的编程,而AD芯片的性能发挥比较依赖程序员的编程水平.ADSP的Linkport数据传输能力强是一大特色,但是使用起来不够稳定,调试难度大.
ADI提供的Visual DSP ++2.0, 3.0, 4.0, 4.5 ,5.0编程环境,可以支持软件人员开发调试.
http://ke..com/view/471819.htm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帮助测试、控制、设计领域的工程师与科学家解决了从设计、原型到发布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通过现成可用的软件,如LabVIEW, 以及高性价比的模块化硬件,NI帮助各领域的工程师不断创新,在缩短产品问世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如今,NI为遍布全球各地的30,000家不同的客户提供多种应用选择。NI总部设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在40个国家中设有分支机构,共拥有5,200多名员工。在过去连续十二年里,《财富》杂志评选NI为全美最适合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作为最大的海外分支机构之一,NI中国拥有完善的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强大的研发团队。
20世纪70年代初期,詹姆斯·楚查德博士、比尔·诺林和杰夫·科多斯基三个年轻人在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中工作。因为从事对美国海军项目的研究,这些人使用了早期的计算机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当时数据收集方法的低效使他们十分沮丧,于是他们决定创造一种新产品,来使他们的任务变得轻松。 1976年,在詹姆斯·楚查德家的车库里,三个小伙子建立了一家公司。
最初公司命名时曾有过“长角牛仪器”、“得克萨斯数据”等创意,但提交申请时均遭到拒绝,于是最终采用了如今的名称:“国家仪器”。
公司成立后,从Interfirst银行贷款一万美元并购置了一台PDP-11小型计算机。设置和建造GPIB接口是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第一个成功的订单则是向位于圣安东尼奥的凯利空军基地推销而得的。由于三人受聘于学校,所以在1977年他们雇佣了第一位全职人员来负责订单、账单与客户服务。随着公司交易额的扩大,1978年,他们搬到了一个56平方米的办公室内。
1980年,三人从学校辞去工作全职投入公司的发展,公司也搬到了一个拥有50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为了帮助创收,公司接手了许多特别项目,包括油泵信用卡系统和美国海军声纳测试所需的波形发生器。到1981年,该公司已达成100万美元的销售大关,因此他们1982年迁移到拥有1000平方米的一间更大的办公室。
1986年,LabVIEW这一基于苹果机环境下的著名图形开发系统推出。这款软件使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可以生动的采用“电线”等图形进行编程,而非像之前一样基于代码来输入文字。通过人们更直观的使用和框架结构的减少,生产力得以大大提高,这使得LabVIEW一经发布便大受欢迎。次年,基于DOS环境的LabVIEW新版本LabWindows发布。伴随着这如今已成为旗舰产品的面市,NI提出了“软件就是仪器”的口号,开辟了虚拟仪器这一全新的概念。
此时的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已经拥有了100名员工,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每一份成就都会得到赞誉。在1987年,公司决定直接销售产品而非继续通过代理,于是在日本东京开设了第一家国际分公司。
1990年公司挪到了奥斯汀湖畔的一栋建筑里,并于1991年将其购置。因紧邻当地一座桥,又称为“硅丘桥点”("Silicon Hills = Bridge Point.")。1991年,公司通过LabVIEW获得了第一份专利。其后,他们相继发明了SCXI,LabWindows/CVI等,并开设了NI园区。
2002年,公司在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开设第一家海外工厂。
http://ke..com/view/5314752.htm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工程技术部和销售部以及6个芯片制造工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英特尔的创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现任经营高层是董事长克雷格·贝瑞特和总裁兼执行长保罗·欧德宁。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编辑本段
创办起源
1955年,“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离开贝尔实验室创建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并吸引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科学家加入,但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异行为引起员工的不满。其中被肖克利称为八叛逆的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朱利亚斯·布兰克、尤金·克莱尔、金·赫尔尼、杰·拉斯特、谢尔顿·罗伯茨和维克多·格里尼克,联合辞职并于1957年10月共同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安迪·葛洛夫于1963年在戈登·摩尔的邀请下加入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由于仙童半导体快速发展,导致内部组织管理与产品问题日亦失衡。1968年7月仙童半导体其中两位共同创办人罗伯特·诺宜斯、戈登·摩尔请辞,并于7月16日,以集成电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创办Intel公司。而安迪·葛洛夫也自愿跟随戈登·摩尔的脚步,成为英特尔公司第3位员工。
在安迪·葛洛夫的口述自传中表示,如果以他是公司第3位员工的角度来看,他是“英特尔创办人之一”。但若以所有权来说,因未受邀1美元价格购股,而是以首位自愿加入员工。
微处理器发展史
1971年:4004微处理器
4004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Busicom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
1972年:8008微处理器
8008处理器拥有相当于4004处理器两倍的处理能力。《无线电电子学》杂志1974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种采用了8008处理器的设备 Mark-8,它是首批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电脑之一——不过按照今天的标准,Mark-8既难于制造组装,又不容易维护操作。
1974年:8080微处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采用了8080处理器作为大脑——据称“Altair” 出自电视剧《星际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业号飞船的目标地之一。电脑爱好者们花395美元就能购买一台Altair。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
1978年:8086-8088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IBM 新个人电脑部门所进行的一次关键交易使8088处理器成为了IBM 新型主打产品IBM PC的大脑。8088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步入全球企业500强的行列,并被《财富》 杂志评为“70 年代最成功企业”之一。
1982年:286微处理器
英特尔286最初的名称为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能够运行所有为其前代产品编写的软件的处理器。这种强大的软件兼容性亦成为英特尔微处理器家族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产品发布后的6年里,全世界共生产了大约1500万台采用286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1985年:英特386?6?4 微处理器
英特尔386?6?4 微处理器拥有275,000个晶体管,是早期4004处理器的100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32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运行多种程序。
1989年:英特尔486?6?4 DX CPU 微处理器
英特尔486?6?4 处理器从真正意义上表明用户从依靠输入命令运行电脑的年代进入了只需点击即可操作的全新时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史学家David K. Allison回忆说,“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台彩色显示电脑,并如此之快地在桌面进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尔486?6?4 处理器首次增加了一个内置的数学协处理器,将复杂的数学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1993年:英特尔奔腾(Pentiu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整合“真实世界” 中的数据(如讲话、声音、笔迹和图片)。通过漫画和电视脱口秀节目宣传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一经推出即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1995年:英特尔高能奔腾(Italium Pentium)处理器
于1995 年秋季发布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设计用于支持32位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以及高速的电脑辅助设计、机械工程和科学计算等。每一枚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在封装时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级高速缓存存储芯片。强大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拥有多达550万个晶体管。不适应市场需要,过早夭折。
1997年:英特尔奔腾II(Pentium 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 处理器拥有7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MMX?6?4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该产品采用了创新的单边接触卡盒(S.E.C)封装,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图片;还可以对家庭电影进行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情景过渡;甚至可以使用视频电话通过标准的电话线向互联网发送视频。
1998年:英特尔奔腾II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设计用于满足中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尔为特定市场提供专属处理器产品的战略,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技术创新专门设计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商业应用,如互联网服务、企业数据存储、数字内容创作以及电子和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基于该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配置四或八枚处理器甚至更多。
1999年:英特尔赛扬(Celeron)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赛扬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Pentium I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处理器的70条创新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9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0.25微米技术。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至强(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奔腾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70条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著增强。并且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2000年:英特尔奔腾4(Pentium 4)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创作专业品质的电影;通过互联网发送像电视一样的视频;使用实时视频语音工具进行交流;实时渲染3D图形;为MP3 播放器快速编码音乐;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同时运行多个多媒体应用。该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就拥有4200万个晶体管和仅为0.18微米的电路线。英特尔首款微处理器4004的运行速率为108KHz,而现今的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初速率已经达到了1.5GHz,如果汽车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话,那么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只需要13秒。
2001年:英特尔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应用目标是那些即将出现的高性能和中端双路工作站、以及双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务器。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性能和低价格优势的全新操作系统和应用选择。与基于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的系统相比,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工作站根据应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预计可提升30%到90%左右。该处理器基于英特尔NetBurst?6?4 架构,设计用于为视频和音频应用、高级互联网技术及复杂3D图形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动力。
2001年:英特尔安腾(Itanium)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处理器是英特尔推出的64位处理器家族中的首款产品。该处理器是在基于英特尔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设计技术的全新架构之基础上开发制造的,设计用于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该处理器能够为要求最苛刻的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年: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Itanium2)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是安腾处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同样是一款企业用处理器。该处理器家族为数据密集程度最高、业务最关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计算应用提供英特尔架构的出色性能及规模经济等优势。该处理器能为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程、网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领先的性能。
英特尔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处理器内含创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执行绪技术。超执行绪技术打造出新等级的高效能桌上型计算机,能同时快速执行多项运算应用,或针对支持多重执行绪的软件带来更高的效能。超执行绪技术让计算机效能增加25%。除了为桌上型计算机使用者提供超执行绪技术外,英特尔亦达成另一项计算 机里程碑,就是推出运作时脉达3.06GHz的Pentium 4处理器,是首款每秒执行30亿个运算周期的商业微处理器,如此优异的性能要归功于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程技术,翌年,内建超执行绪技术的Intel Pentium4处理器时脉达到3.2GHz。
2003年:英特尔奔腾 M(Pentium M)/赛扬 M (Celeron 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英特尔855芯片组家族以及英特尔PRO/无线2100网卡是英特尔迅驰?6?4 移动计算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专门设计用于便携式计算,具有内建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和突破性的创新移动性能。该处理器支持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更轻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造形。
2005年: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
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绰号胶水双核,被别人这样叫是有原因的,PD由于高频低能噪音大,所以才有这个称号)
2005年:Intel Core处理器
这是英特尔向酷睿架构迈进的第一步。但是,酷睿处理器并没有采用酷睿架构,而是介于NetBurst和Core之间(第一个基于Core架构的处理器是酷睿2)。最初酷睿处理器是面向移动平台的,它是英特尔迅驰3的一个模块,但是后来苹果转向英特尔平台后推出的台式机就是采用的酷睿处理器。
酷睿使双核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第一次得到实现。与后来的酷睿2类似,酷睿仍然有数个版本:Duo双核版,Solo单核版。其中还有数个低电压版型号以满足对节电要求苛刻的用户的要求。
2006年:Intel Core2 (酷睿2,俗称“扣肉”)/ 赛扬Duo 处理器
Core微架构桌面/移动处理器: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3.6GHz)处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体管。移动处理器核心代号Merom。是迅驰3.5和迅驰4的处理器模块。当然这两种酷睿2有区别,最主要的就是将FSB由667MHz/533MHz提升到了800MHz。
2007年:Intel 四核心服务器用处理器
英特尔已经推出了若干四核台式机芯片,作为其双核Quad和Extreme家族的组成部分。在服务器领域,英特尔将在其低电压3500和7300系列中交付使用不少于具有9个四核处理器的Xeons。
2007年:Intel QX9770四核至强45nm处理器
先进制程带来的节能冷静,HI-K的引进使CPU更加稳定。先进的SSE4.1指令集、快速除法器,卓越的执行效率,INTEL在处理器方面不断领先
2008年:Intel Atom凌动处理器
低至0.6W的超低功耗处理器,带给大家的是难以想象的节能与冷静
未来:Intel Larrabee计划
Larrabee核心是由1990年的P54C演变而来的,即第二款Pentium处理器,当然生产工艺已经进化到45nm,同时也加入了大量新技术,使其得以重新焕发青春。
Larrabee发布的时候将有32个IA核心(现在的样品是16/24个),支持64位技术,并很可能会支持MMX指令集。事实上,Larrabee的指令集被称为AVX(高级矢量指令集),整数512位,浮点1024位。Stiller估计Larrabee每Hz的理论单精度浮点性能为32Flops,也就是在2GHz下能超过2TFlops。
Intel TerraFlops 80核处理器
这里的“80核”只是一种概念,并不是说处理器正好拥有80个物理核心,而是指处理器拥有大量规模化并行处理能力的核心。TerraFlops处理器将拥有至少28个核心,不同的核心有不同的处理领域,整个处理器运算速度将达到每秒万亿次,相当于现在对普通用户还遥不可及的超级计算机的速度。目前,TerraFlops计划只接纳商业和政府用户,但是根据英特尔的计划,个人用户也会在将来使用上万亿次计算能力的多核处理器。
英特尔处理器核的特点在于具有称之为“宽动态执行”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其工作功耗比为奔腾4提供处理能力的Netburst架构要低。“我们期望到今年底自顶向下百分之百地采用核微架构,”Otellini说,“今年全年,我们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取代所有的产品,甚至以核微架构的变种渗透到奔腾处理器和赛扬处理器的领域。这就赋予我们在每一个领域的性能领先地位,并赋予我们高度的成本优势。”
3月26日,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在北京宣布:英特尔将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兴建一座先进的300毫米晶圆制造厂。
2008年11月17日:英特尔发布core i7处理器
基于全新Nehalem架构的下一代桌面处理器将沿用“Core”(酷睿)名称,命名为“Intel Core i7”系列,至尊版的名称是“Intel Core i7 Extreme”系列。而同架构服务器处理器将继续延用“Xeon”名称。
Intel Core i7是一款45nm原生四核处理器,处理器拥有8MB三级缓存,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处理器采用LGA 1366针脚设计,支持第二代超线程技术,也就是处理器能以八线程运行。根据网上流传的测试,同频Core i7比Core 2 Quad性能要高出很多。
综合之前的资料来看,英特尔首先会发布三款Intel Core i7处理器,频率分别为3.2GHz、2.93GHz和2.66GHz,主频为3.2GHz的属于Intel Core i7 Extreme,处理器售价为999美元,当然这款顶级处理器面向的是发烧级用户。而频率较低的2.66GHz的定价为284美元,约合1940元人民币,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全新一代Core i7处理器将于2008第四季度推出。Intel于2008年11月18日发布了三款Core i7处理器,分别为Core i7 920、Core i7 940和Core i7 965。
core i7的能力在core2 extreme qx9770(3.2GHz)的三倍左右。IDF上,intel工作人员使用一颗core i7 3.2GHz处理器演示了CineBench R10多线程渲染,渲染开始后,四颗核心的八个线程同时开始工作,仅仅19秒钟后完整的画面就呈现在了屏幕上,得分超过45800。相比之下,core2 extreme qx9770 3.2GHz只能得到12000分左右,超频到4.0GHz才勉强超过15000分,不到core i7的3分之一。
1. 基于Nehalem微架构
2. 2-8颗核心。
3. 内置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
4. 每颗核心独享256KB二级缓存。
5. 8 MB共享三级缓存。
6. SSE 4.2指令集(七条新指令)。
7. 超线程技术。
8. Turbo mode(自动超频)。
9. 微架构优化(支持64-bit模式的宏融合,提高环形数据流监测器性能,六个数据发射端口等等)
10. 提升预判单元性能,增加第二组分支照准缓存。
11. 第二组512路的TLB。
12. 对于非整的SSE指令提升性能。
13. 提升虚拟机性能(根据Intel官方数据显示,Nehalem相对65nm Core 2在双程虚拟潜伏上有60%的提升,而相对45nm Core 2产品提升了20%)
14. 新的QPI总线。
15. 新的能源管理单元。
16. 45nm制程,32nm制程产品随后上线,代号Westmere。
17. 新的1366针脚接口。
Nehalem相当于65nm产品有着如下几个最重要的新增功能。
1. SSE4.1指令集(47个新SSE指令)。
2. 深层休眠技术(C6级休眠,只在移动芯片上使用)。
3. 加强型Intel动态加速技术(只在移动芯片上使用)。
4. 快速Radix-16分频器和Super Shuffle engine,加强FPU性能
5. 加强型虚拟技术,虚拟机之间交互性能提升25%-75%。
Nehalem的核心部分比Core微架构改进了以下部分:
Cache设计:采用三级全内含式Cache设计,L1的设计与Core微架构一样;L2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每个核心各拥有256KB的L2 Cache;L3则是采用共享式设计,被片上所有核心共享使用。
集成了内存控制器(IMC):内存控制器从北桥芯片组上转移到CPU片上,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内存读取延迟大幅减少,内存带宽则大幅提升,最多可达三倍。
快速通道互联(QPI):取代前端总线(FSB)的一种点到点连接技术,20位宽的QPI连接其带宽可达惊人的每秒25.6GB,远超过原来的FSB。QPI最初能够发放异彩的是支持多个处理器的服务器平台,QPI可以用于多处理器之间的互联。
Nehalem的核心部分比Core微架构新增加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New SSE4.2Instructions (新增加SSE4.2指令)
Turbo Mode (内核加速模式)
Improved Lock Support (改进的锁定支持)
Additional Caching Hierarchy (新的缓存层次体系)
Deeper Buffers (更深的缓冲)
Improved Loop Streaming (改进的循环流)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同步多线程)
Faster Virtualization (更快的虚拟化)
Better Branch Prediction (更好的分支预测)
2009年第四季度
Clarkdale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LGA1156接口,双核心四线程。它不但将是Intel(以及整个业界)的第一款32nm工艺芯片,也会是首次集成图形核心的处理器。与之对应的移动版本Arrandale采用类似的架构,只不过要到明年才会发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Clarkdale上只有处理器部分才是32nm工艺,同一基片上的独立图形核心(以及双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仍是45nm。
2010年八核处理器的诞生
2010年3月30日,Intel公司宣布推出Intel至强处理器7500系列,该系列处理器可用于构建从双路到最高256路的服务器系统。
芯片
http://ke..com/view/2396.htm
④ 关于几个美国作家和作品
Melville, Herman (1819-1891), American novelist, a major literary figure whose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metaphysical themes foreshadowed 20th-century literary concerns. His works remained in obscurity until the 1920s, when his genius was finally recognized.
Melville was born in New York City, into a family whose fortunes had declined. In 1839 he shipped to Liverpool, England, as a cabin boy. When he re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he taught school and then sailed for the South Seas in 1841 on the whaler Acushnet. After an 18-month voyage Melville deserted the ship in the Marquesas Islands and with a companion lived for a month among the natives, who were cannibals (see Cannibalism). He escaped aboard an Australian trader, leaving it at Papeete, Tahiti, where he was imprisoned temporarily. He worked as a field laborer and then shipped to Honolulu, Hawaii, where in 1843 he enlisted as a seaman on the U.S. Navy frigate United States. After his discharge in 1844 Melville began to write novels based on his experiences and to take part in the literary life of Boston, Massachusetts, and of New York City.
Melville's first five novels all achieved quick popularity. Typee: A Peep at Polynesian Life (1846) and Omoo, a Narrative of Adventures in the South Seas (1847) were romances of the South Sea islands. Mardi (1849) was a complex allegorical fantasy. Redburn, His First Voyage (1849), based on Melville's first trip to sea, and White-Jacket, or the World in a Man-of-War (1850), a fictionalization of his experiences in the navy, exposed the abuse of sailors that was prevalent in the U.S. Navy at that time. In 1850 Melville moved to a farm near Pittsfield, Massachusetts, where he became an intimate friend of the American writer Nathaniel Hawthorne, to whom Melville dedicated his masterpiece, Moby Dick; or The Whale (1851).
The central theme of this novel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Captain Ahab, master of the whaler Pequod, and Moby Dick, a great white whale that once tore off one of Ahab's legs at the knee. Ahab is dedicated to revenge; he drives himself and his crew, which includes Ishmael,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 over the seas in a desperate search for his enemy. The body of the book is written in a wholly original, powerful narrative style, which, in certain sections of the work, Melville varied with great success. The most impressive of these sections include the rhetorically magnificent sermon delivered before sailing and the soliloquies of the mates; lengthy “flats,” passages conveying nonnarrative material, usually of a technical nature, such as the chapter about whales; and the more purely ornamental passages, such as the tale of the Tally-Ho. These sections can stand by themselves as short stories of merit. The work is invested with Ishmael's sense of profound wonder at his story, but it nonetheless conveys full awareness that Ahab's quest can have but one end. And so it proves to be: Moby Dick destroys the Pequod and all its crew except Ishmael.
Moby Dick was not a financial success, and Melville's next novel, Pierre: or the Ambiguities (1852), a darkly allegorical exploration of the nature of evil, was a critical and financial failure. Today, however, it enjoys some acceptance by critics and the public. Israel Potter (1855), a historical romance, was equally unsuccessful.
The Piazza Tales (1856) contains some of Melville's finest shorter works; particularly notable are the powerful short stories “Benito Cereno” and “Bartleby the Scrivener” and the ten descriptive sketches of the Galápagos Islands, Ecuador, titled “The Encantadas.” The unfinished novel The Confidence-Man (1857), set on a steamboat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 satirizes the selfishness and commercialism of Melville's time. Between 1866 and 1885 Melville worked as a customs inspector in New York City in order to support himself. During this period he published poetry that has since gained increasing respect, including Battle-Pieces and Aspects of the War (1866), and the book-length Clarel (1876), about a troubled pilgrimage to the Holy Land. In 1891 he completed his last work, the novella Billy Budd, Foretopman (1924). It is the story of a young sailor, personifying innocence, who is doomed by the malevolent hatred of a ship's officer, personifying evil. The work was adapted as an opera in 1951 by the English composer Benjamin Britte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nglish novelist E. M. Forster, and both as a play and as a film in 1962.
___________________
Twain, Mark, pseudonym of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1835-1910), American writer and humorist, whose best work is characterized by broad, often irreverent humor or biting social satire. Twain's writing is also known for realism of place and language, memorable characters, and hatred of hypocrisy and oppression.
Born in Florida, Missouri, Clemens moved with his family to Hannibal, Missouri, a port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 when he was four years old. There he received a public school ecation. After the death of his father in 1847, Clemens was apprenticed to two Hannibal printers, and in 1851 he began setting type for and contributing sketches to his brother Orion's Hannibal Journal. Subsequently he worked as a printer in Keokuk, Iowa; New York City;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and other cities. Later Clemens was a steamboat pilot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 until the American Civil War (1861-1865) brought an end to travel on the river. In 1861 Clemens served briefly as a volunteer soldier in the Confederate cavalry. Later that year he accompanied his brother to the newly created Nevada Territory, where he tried his hand at silver mining. In 1862 he became a reporter on the Territorial Enterprise in Virginia City, Nevada, and in 1863 he began signing his articles with the pseudonym Mark Twain, a Mississippi River phrase meaning “two fathoms deep.” After moving to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in 1864, Twain met American writers Artemus Ward and Bret Harte, who encouraged him in his work. In 1865 Twain reworked a tale he had heard in the California gold fields, and within months the author and the story,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 had become national sensations.
In 1867 Twain lectured in New York City, and in the same year he visited Europe and Palestine. He wrote of these travels in The Innocents Abroad (1869), a book exaggerating those aspects of European culture that impress American tourists. In 1870 he married Olivia Langdon. After living briefly in Buffalo, New York, the couple moved to Hartford, Connecticut. Much of Twain's best work was written in the 1870s and 1880s in Hartford or ring the summers at Quarry Farm, near Elmira, New York. Roughing It (1872) recounts his early adventures as a miner and journalist;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876) celebrates boyhood in a town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 A Tramp Abroad (1880) describes a walking trip through the Black Forest of Germany and the Swiss Alps;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1882), a children's book, focuses on switched identities in Tudor England;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1883) combines an autobiographical account of his experiences as a river pilot with a visit to the Mississippi nearly two decades after he left it;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1889) satirizes oppression in feudal England (see Feudalism).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884), the sequel to Tom Sawyer, is considered Twain's masterpiece. The book is the story of the title character, known as Huck, a boy who flees his father by rafting down the Mississippi River with a runaway slave, Jim. The pair's adventures show Huck (and the reader) the cruelty of which men and women are capable. Another theme of the novel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Huck's feelings of friendship with Jim, who is one of the few people he can trust, and his knowledge that he is breaking the laws of the time by helping Jim escape. Huckleberry Finn, which is almost entirely narrated from Huck's point of view, is noted for its authentic language and for its deep commitment to freedom. Huck's adventures also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a panorama of American life along the Mississippi before the Civil War. Twain's skill in capturing the rhythms of that life help make the book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1884 Twain formed the firm Charles L. Webster and Company to publish his and other writers' works, notably Personal Memoirs (two volumes, 1885-1886) by American general and president Ulysses S. Grant. A disastrous investment in an automatic typesetting machine led to the firm's bankruptcy in 1894. A successful worldwide lecture tour and the book based on those travels, Following the Equator (1897), paid off Twain's debts.
Twain's work ring the 1890s and the 1900s is marked by growing pessimism and bitterness—the result of his business reverses and, later, the deaths of his wife and two daughters. Significant works of this period are Pudd'nhead Wilson (1894), a novel set in the South before the Civil War that criticizes racism by focusing on mistaken racial identities, and Personal Recollections of Joan of Arc (1896), a sentimental biography. Twain's other later writings include short stories, the best known of which are “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 (1899) and “The War Prayer” (1905); philosophi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essays; the manuscript of “The Mysterious Stranger,” an uncompleted piece that was published posthumously in 1916; and autobiographical dictations.
Twain's work was inspired by the unconventional West, and the popularity of his work marked the end of the domina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by New England writers. He is justly renowned as a humorist but was not always appreciated by the writers of his time as anything more than that.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writers, however, recognized the role that Twain played in creating a truly American literature. He portrayed uniquely American subjects in a humorous and colloquial, yet poetic, language. His success in creating this plain but evocative language precipitated the end of American reverence for British and European culture and for the more formal language associated with those traditions. His adherence to American themes, settings, and language set him apart from many other novelists of the day and had a powerful effect on such later American writers as Ernest Hemingway and William Faulkner, both of whom pointed to Twain as an inspiration for their own writing.
In Twain's later years he wrote less, but he became a celebrity, frequently speaking out on public issues. He also came to be known for the white linen suit he always wore when making public appearances. Twain receiv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1907. When he died he left an uncompleted autobiography, which was eventually edited by his secretary, Albert Bigelow Paine, and published in 1924. In 1990 the first half of a handwritten manuscript of Huckleberry Finn was discovered in Hollywood, California. After a series of legal battles over ownership, the portion, which included previously unpublished material, was reunited with its second half, which had been housed at the Buffalo and Erie County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in 1992. A revised edition of Huckleberry Finn including the unpublished material was released in 19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und, Ezra (1885-1972), American poet, critic, editor, and translator, considered one of the foremost American literary figures of the 20th century. Pound was a chief architect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modernism, a movement characterized by experimentation in literary form and content, exploration of the literary traditions of non-Western and ancient cultures, and rejection of the traditions of the immediate past.
_____
Thomas Stearns Eliot
Ernest Hemingway
William Faulkner
超过字数限制了。:)
⑤ 请问哪里有2009年度股票涨幅排名
钱塘大潮
⑥ 北京瑞特爱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瑞特爱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利用电极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和电阻式蓄热锅炉等设备和自主掌握的技术,为各类电力、热力用户提供热电平衡综合利用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区域供热、风电消纳、核电启动、热电平衡、冷热双蓄等工业及民用领域,使客户在蒸汽、热水等用能产品的使用方面更加合理、节能、高效。公司在热电平衡系统应用方面拥有独立的研发体系。公司为中国节能协会会员,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法定代表人:朱延辉
成立时间:2009-06-08
注册资本:266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6011996187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口139、140号2幢315室(园区)
⑦ 性病是什么样子的
由于性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症状自然因病而异。但性病的症状有一定的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对于诊断和治疗均有好处。一般讲,性病首先出现的是局部症状,即男女性器官上出现的不适,如溃疡、水疱、脓疱、瘙痒、疼痛等,男性易见尿频、尿急、尿痛及尿道口分泌物,女性易见外阴瘙痒、白带骤然增多。局部症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减轻或消失,但并不代表疾病已经痊愈,只能说明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病变向更深层发展,如男性出现了夜间阴茎勃起疼痛,会阴、肛门部不适,女性则月经失调、小腹疼痛等,这些症状都说明临近器官受累。男性可能已累及前列腺、睾丸、附睾,女性已累及附件、子宫等。进一步发展则病菌进入血液,传到更远的部位。常见的如梅毒的皮肤损害,手掌、皮肤出现红色梅毒疹,甚至出现脱发。淋病亦可有皮肤淋菌性脓疱疮、淋菌性关节炎、淋菌性心内膜炎等。下面就一些常见症状的可能疾病分述如下:
(1)尿频、尿急、尿痛:可见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
(2)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可见于淋病。
(3)尿道口清稀分泌物:可见于由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
(4)龟头包皮红肿:可见于淋病、龟头包皮炎、阴部疱疹等。
(5)阴部赘生物:可见于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阴部良性肿瘤等。
(6)外阴、龟头包皮溃疡:可见于包皮龟头炎、阴部疱疹、梅毒、淋病、软下疳、第四性病、第五性病、艾滋病、固定红斑型药疹等。
(7)生殖器脓疱:可见于淋病、阴部疱疹、疥疮。
(8)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见于梅毒、软性下疳、腹股沟肉芽肿、性病淋巴肉芽肿、艾滋病等。
(9)周身皮疹:可见于梅毒。
(10)外阴部瘙痒:可见于阴虱、疥疮。
(11)白带恶臭:可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淋病、霉菌性阴道炎等。
(12)生殖器部疼痛:可见于淋病、阴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
一般来说,大多数性病只要能及早发现、及时彻底治疗是可以治好的,而且梅毒、淋病、非淋病性尿道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泌尿道支原体病、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炎、尖锐湿厌、生殖器疤疹、阴部念珠病、阴虱病、阴部癌疹等都有较好的特效药。但艾滋病尚无特效疗法,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
⑧ 黑色星期五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关键在于自己的一个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如果你不去多想什么也没有,但是有的东西该防范还是要防范的,比如是病毒中的星期五
13和星期五相遇为什么令西方人恐惧?
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航天器在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一些人指出几乎是灾难性的阿波罗13登月使命证明数字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在这天,有些人会因为恐惧而下不了床,还有些人会拒绝乘飞机,买房子,甚至购买胜券在握的股票。而如果星期五与13号重合,那就是特大倒霉日了。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不会像往常一样乘飞机或做生意,商业损失可达8到9亿美元。他估计在美国这种恐惧折磨着几千万人民。
德塞还是一名民间传说史学家,他也是《恐惧和乐趣》的作者,他说对于黑色星期五的恐惧在远古就根深蒂固了。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
德塞把对13的恐惧追溯到一个有关12位神在他们的天堂瓦尔哈拉殿堂进行宴会的挪威神话。没被邀请的洛基是宴会上的第13位客人,他到达那儿之后,便让黑暗之神Hoder用带有槲寄生尖端的箭射击快乐喜悦之神Balder。Balder 死了,整个地球都陷入了黑暗和哀伤之中。从那一刻起,数字13便成了不祥之兆。
在圣经中也涉及到不吉利数字13,背叛耶稣的传道者犹大是最后的晚餐中的第13个客人。同时,在古罗马,传说中聚集了12组巫婆,而第13个被认为是恶魔。
纽瓦克特拉华大学数学和科学教育资源中心的科学家托马斯‧费斯勒说,数字13遭遇如此不幸是由于它的位置在12之后。按照费斯勒的说法,数字科学家认为12是一个“完全”的数字,一年12个月,黄道十二宫,奥林匹斯山12位神,赫拉克勒斯12劳方,以色列12个部落,以及耶稣的12位传道者。而超过12一点点,13就“稍微超过‘完全’一点点”,这个数字就变的不安定。
对13的恐惧在现在仍然很强烈,根据德塞的调查,80%的高楼没有第13层,很多机场漏过了第13扇门,医院和旅馆通常没有房间号13。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街道,门牌号12和14之间是12.5。在法国闻名的十四行诗社交名流中,他们曾经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宴会的第14位客人就可以摆脱一种不幸的命运。
至于星期五,它是知名的基督徒耶稣被迫害的日子。有些圣经学者认为伊芙诱惑亚当食禁果也是在星期五。或许最重大的一种信仰,是认为该隐在13号的星期五杀害了埃布尔。
★另一种说法
在西方,13号正逢星期五,被称为“黑色星期五”。
有很多的西方人忌讳“13”,原因是,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到每月的13日这一天,12个巫婆(witch)都要举行狂欢夜会,第13个魔鬼撒旦就会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西方人不仅忌讳“13”日,也忌讳有“13”数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许多楼房都没有第13层。
很多西方人也忌讳“星期五”。圣经说,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后,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据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
传说,犹太教(Judaism)以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为休息日,称为安息日(Sabbath)。
英国从前常常在星期五处死罪犯、因此星期五有时也叫“绞刑日”。
正因为有上述传说,西方人就很是忌讳“13”,同时也忌讳“星期五”,要是“13日”这一天正好赶上“星期五”,则被认为更不吉利,称之为“黑色星期五”。
现在“黑色星期五”的含义好象不仅仅指13日与星期五重合的日子,很多人把“最倒霉的日子”称之为“黑色星期五”,不管这一天是不是13日,也不管这一天是不是星期五。
分析家认为,问题不在这两个日子有什么魔法,而是忌讳这两个数字的人心理在作怪。以为“13日”再加上“星期五”就是是最“险恶”的日子。
不仅普通人,名人也惧怕“13日”和“星期五”。每当这时,歌德总是睡大觉;拿破仑绝不用兵,俾斯麦不签署任何条约,即使是不触动任何人根本利益的文件他也不愿签字。美国前总统胡佛·罗斯福也很迷信。有人还记得,每月“13日”罗斯福都不出行,尽管并非每个13日都赶上“星期五”。
其实,并非所有“13”都是不祥之兆。有的欧洲人就很喜欢13:以色列曾被分成13部分;救世主恰恰就是13日降临的;欧洲神秘的占卜术中有许多13,比如说,有13眼天泉、13座天门、信奉上帝的人希望得到13种神药。而在古埃及,在玛雅人(印第安民族群)的心目中,13象征着上帝的青睐。有人认为13不仅不晦气,而且会给人带来运气。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林德伯格前12次都以失败告终,却在第13次飞越时获得成功……
长期以来,人们为克服迷信(superstition),崇尚科学做了许多工作。例如,1791年,英国一家造船厂准备造一条大船。厂家特意选择“13”号开工,这一天正是“星期五”,而且这条船的名字也叫“星期五”。大船第一次下水航行的日子还是“星期五。
★病毒---黑色星期五
文件型病毒与其他病毒如引导区型病毒工作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各种PC机病毒中,文件型病毒所占的数目最大,传播广,采用的技巧也多种多样。
黑色星期五就是一种文件型病毒,它是个早在1987年秋天就被发现的老牌PC机病毒,流传最广,变种很多,别名也多。除了它的多个变种之外,基于其发展出来的其他病毒也最多。
一般来说,黑色星期五感染文件后,会在文件的末尾放有标志串 “sUMsDos ,一些病毒检测程序以此作为识别黑色星期五病毒的标志,但是很多黑色星期五病毒的变种已将这个标志变成各种各样的其他字符串。
黑色星期五病毒是一个内存驻留型的病毒。它感染COM型文件和 EXE型文件,一些变种也感染.SYS、.BIN和.PIF文件以及覆盖文件。病毒进入内存半小时之后,整个PC机的运行速度会降低到原速率的十分之一左右,并在屏幕的左下角开出一个黑色的窗口。检查黑色星期五病毒是否驻留内存的方法是检查中断向量表中的8和21号中断向量段地址是否为同一地址,以及执行过的文件是否被加长,特别是EXE型文件是否被反复加长。
由于黑色星期五病毒出现得早,如KV300等查毒软件都可以检查和清除病毒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