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熊奇是富二代吗 熊奇有多少钱啊,能成为85后风险投资人,熊奇什么背景啊年纪轻轻履历丰富商海沉浮
熊奇,国内知名经济学家,知名天使投资人,业界著名股海网特邀分析师,财经专栏作家。曾任股海网特邀财经分析师,和讯财经投资专家,赶牛网财经专家,网易财经专栏作家;长期致力于公司监管、公司治理、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熊奇早期有大量的财经文章本名或笔名发表于《经济观察报》《看天下》《凤凰财经》《第一财经周刊》《商界》《商界评论》《新浪财经》《网易财经》《中国金融网》《重庆商报》《证券市场红周刊》《和讯网》《新华网》《凤凰网》《南方周末》等。这两年似乎沉寂了。权威网络上说,熊奇曾任职中国银河证券、中国交通银行、创业投资公司、和讯财经、商界传媒集团等,同时担任中国最专业的股票投资、学习、分享、交流互动社区“股海网”特邀分析师。于“股海网”股市会客厅直播财经,以及在线解答全国网民股民,在圈内引起了极大反响。中国人称“投资教父”的华尔街弄潮儿汪潮涌是熊奇的同门师兄,同样毕业于名校蕲春一中的信中利控股董事长汪潮涌,亦是熊奇在中国创投界的偶像。熊奇正沿着汪潮涌当年的方向,屡屡放弃手边炙手可热的金融工作,中途辞职弃岗,全心伙同合伙人,筹备属于自己的公司中。现居湖北。熊奇是天使投资创始合伙人,中国最年轻的投资人。毕业后不久便被邀请回母校给大学生师弟师妹们发表了演讲。特牛逼的一人物。年纪轻轻就很会赚钱。会赚钱还特别会玩。榜样一枚啊。互动上还说,熊奇永远忘不掉自己20岁的时候,因为月息30%的中国绝无仅有的超级高利贷,贷来十数万的资金整进股市,刚开始赚的盆满钵满,乡下人的熊奇没见过来钱这么快的,得意忘形没有即时抽出来,最后欠下一屁股债,把整个大学学费赔进去都不够还个零头的那段艰苦的岁月。满天下的打杂做夜工,凌晨翻墙翻门回大学宿舍只为还债。当时很多大学老师把熊奇作为反面教材,给师弟师妹们做样板,有的老师当面笑话,没有背景不安分的熊奇,这辈子也别做梦起来了。熊奇当时很不以为然,险些辍学。这些都不知道是民间传言还是事实。不过有其中任何一个传奇的经历的话,熊奇都堪称同龄人中的另类和佼佼者。现在不知怎么搞的,低调归隐了?纸媒,平面媒体上现在也少见熊奇的身影了。谁知道他又消失到哪去了呢不是有句话吗,大师的想法有时跟疯子一样,非常人所不能理解,熊奇 现在又干嘛去了,到哪沉淀去了,头脑里或许在构思什么,谁知道呢?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又加天然的冒险家精神,没准哪天腾空出世,像当年乔治·索罗斯空袭东南亚一样,带来泰铢多大的震荡,谁知道呢?
『贰』 马云创业初期持股比例有谁知道是多少
在创业初期,马云是一人独大的,之后随着融资扩大、股权的不断稀释,才降到了现在的8.9%。马云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本人的不可替代性。
1、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书的时候,首次披露了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以机构持股来看,日本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达34.4%。雅虎第二,持股比例为22.5%。二者合计57%。以个人持股来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股比例仅为8.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股比例为3.6%,而阿里巴巴CEO陆兆禧、COO张勇等高管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
2、1999年3月,马云凑够5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网站正式上线。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听说阿里巴巴后,飞赴杭州洽谈投资,在和马云谈了4天后,决定辞职加入阿里巴巴。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两次共从软银等国际投资机构融资2500万美元。
3、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15年10月23日,《2015信中利·胡润IT富豪榜》发布,51岁的马云及其家族以1350亿元资产蝉联中国IT业首富,在13年里财富增长540倍。
『叁』 熊奇是做什么的啊为什么会去给全国股民电视直播财经,讲解国际经济形势和演讲金融投资呢
熊奇,国内知名经济学家,知名天使投资人,业界著名股海网特邀分析师,财经专栏作家。曾任股海网特邀财经分析师,和讯财经投资专家,赶牛网财经专家,网易财经专栏作家;长期致力于公司监管、公司治理、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熊奇早期有大量的财经文章本名或笔名发表于《经济观察报》《看天下》《凤凰财经》《第一财经周刊》《商界》《商界评论》《新浪财经》《网易财经》《中国金融网》《重庆商报》《证券市场红周刊》《和讯网》《新华网》《凤凰网》《南方周末》等。这两年似乎沉寂了。
权威网络上说,熊奇曾任职中国银河证券、中国交通银行、创业投资公司、和讯财经、商界传媒集团等,同时担任中国最专业的股票投资、学习、分享、交流互动社区“股海网”特邀分析师。于“股海网”股市会客厅直播财经,以及在线解答全国网民股民,在圈内引起了极大反响。
中国人称“投资教父”的华尔街弄潮儿汪潮涌是熊奇的同门师兄,同样毕业于名校蕲春一中的信中利控股董事长汪潮涌,亦是熊奇在中国创投界的偶像。熊奇正沿着汪潮涌当年的方向,屡屡放弃手边炙手可热的金融工作,中途辞职弃岗,全心伙同合伙人,筹备属于自己的公司中。现居湖北。
熊奇是天使投资创始合伙人,中国最年轻的投资人。毕业后不久便被邀请回母校给大学生师弟师妹们发表了演讲。特牛逼的一人物。年纪轻轻就很会赚钱。会赚钱还特别会玩。榜样一枚啊。
互动上还说,熊奇永远忘不掉自己20岁的时候,因为月息30%的中国绝无仅有的超级高利贷,贷来十数万的资金整进股市,刚开始赚的盆满钵满,乡下人的熊奇没见过来钱这么快的,得意忘形没有即时抽出来,最后欠下一屁股债,把整个大学学费赔进去都不够还个零头的那段艰苦的岁月。满天下的打杂做夜工,凌晨翻墙翻门回大学宿舍只为还债。当时很多大学老师把熊奇作为反面教材,给师弟师妹们做样板,有的老师当面笑话,没有背景不安分的熊奇,这辈子也别做梦起来了。熊奇当时很不以为然,险些辍学。这些都不知道是民间传言还是事实。不过有其中任何一个传奇的经历的话,熊奇都堪称同龄人中的另类和佼佼者。现在不知怎么搞的,低调归隐了?
纸媒,平面媒体上现在也少见熊奇的身影了。谁知道他又消失到哪去了呢
不是有句话吗,大师的想法有时跟疯子一样,非常人所不能理解,熊奇 现在又干嘛去了,到哪沉淀去了,头脑里或许在构思什么,谁知道呢?
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又加天然的冒险家精神,没准哪天腾空出世,像当年乔治·索罗斯空袭东南亚一样,带来泰铢多大的震荡,谁知道呢?
『肆』 汪潮涌是何方神圣
华工学人:汪潮涌
By cai, Wed Jul 26 22:31 2000 [HUST Alumni Forum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www.hust.org)
--------------------------------------------------------------------------------
发信人: ot (icefan), 信区: HGStudent
标 题: 华工学人:汪潮涌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Wed Jul 26 19:26:34 2000), 站内信件
汪潮涌一年融资2亿美金
1965年出生于湖北一个普通家庭。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管
学院首批MBA班最年轻的学员。
1985年20岁赴美国留学并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博士候选人资格。
22岁进入华尔街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
。
1990年进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担任纽约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成为来自中国大
陆的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
1992年,在美国《债信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破产概率与债信变化》报告,获标准
普尔年度总裁奖,并入选《普尔工商名人录》。
1993年,受聘于摩根·士丹利,由纽约总部派往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任
高级经理,负责中国公司股票融资业务。
1995年被提升为亚洲公司副总裁并调任北京代表处,任首席代表。
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全职担任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顾问。
1999年5月创办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融信投资控股公司。
2000年5月,在信中利公司内部信息网的基础上推出中华资本网。
在一年时间里,信中利公司为12家高科技企业募集资金2亿多美元;为20余家政府机
构、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担任投、融资咨询顾问;直接投资15家高科技企业,主要客
户包括北大青鸟、中国家庭网、中华在线、瑞星科技等,同时,还运营企业孵化器业务
。
以两分钟的时间看完汪潮涌不加任何修饰的简历,就知道,其间的故事是这张新闻
纸里容不下的。何况,他也不愿意再过多对媒体讲述自己的故事。
窗外是炎炎夏日,一袭浅色纯棉装的汪潮涌儒雅而洁净地清瘦着,得体而温和,和
他在国贸西楼那间不算豪华的办公室一样让人觉得很舒服。
“投资家总是在幕后的,一般不与媒体打交道。在摩根·士丹利的时候公司对我们
甚至有这种要求。现在,我接触媒体,并不是业务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传教的心
情。” 填补空白的定位—— 为中小民营企业投融资服务
信中利公司定位在为国内中小民营高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这是根据市场需
求,经过认真的可行性研究的,填补了国内一个空白。”汪潮涌现在对这一决策仍十分
满意,而做“第一”则是他一贯的追求。汪潮涌认为国内除了民生银行外,证券公司、
大投资公司基本上是忽视这块需求的;而国外大投资银行由于成本等等原因也不做这种
业务。“在摩根·士丹利,1个亿美金以下的项目都是没兴趣做的。”这是一个断层。这
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之迫切显而易见,而汪潮涌引入国际资本的优势大得用武之地。
汪潮涌说,别看今天这些民营企业小模小样,可它们是未来新经济的中坚。而我仅
仅凭着早入手就得以与他们为伍,做他们的顾问,这是我的幸运。以后的华尔街回归者
恐怕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而许多外国投资机构虽有投资中国的想法,但由于语言、文化、商业环境等背景的
隔膜,总觉得进中国门槛有些高,需要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中介机构介入,而这正是汪
潮涌的优势。在他这一年做成功的投资顾问业务里就有一些客户是从未在中国投过资的
外国公司。
而且,与民营企业打交道强调的是专业性服务,“灰色”的东西少,对“关系经济
”不在行的汪潮涌来说也是一种“扬长避短”。无可匹敌的业绩—— 国内民营投行顾问
和天使投资第一人
“国内不少企业比我勇敢多了,对融资程序、基本礼仪都不甚了了,两手空空就敢
出去找投资人,希望凭一张嘴说就引起投资人的兴趣。其实这很天真。”与此相反,汪
潮涌在业务上经验老道。从业绩上讲他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民营投资银行顾问和天使投资
人。这显然得益于他多年海外投资银行从业背景,他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国际资本
市场整合能力。
“投行顾问是所有顾问业中的最高境界,虽然回报已经很丰厚了,但毕竟是人力资
源密集型的产业,是一种很难复制的服务,要追求更高的回报,自然要进行直接投资。
”
目前,汪潮涌更侧重竞争更激烈、回报更高的风险投资。与一般风险投资基金不同
,他的投资大部分是个人资金。“我投的企业有2、3家可能在纳斯达克上市。”
汪潮涌直接投资的制胜法宝是基于投行顾问的独特运作方法。在为企业做投行顾问
,提供私募、购并、战略咨询中发现有前途的项目,选择已处于成长期的参与投资,以
贯彻他坚持的“变现战略是投资首要考虑因素”。
身兼投行顾问和投资人双重角色时,基于对汪潮涌筛选、孵化项目能力的信任,更
相信他对自己财富的爱惜,他的融资能力也随之提升。
“像我这样的人,在华尔街还有很多,但在我之前,没有人跳出来这么做。就我所
知现在有一些人回国来做类似的事了,也许会形成这样一个风潮。”
“那么会加大竞争压力吗?”记者问。
“谈不上竞争吧。从经历和业绩来讲,大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市场很大
,做还做不过来呢。”有骄人的业绩做支撑,加上表达上的平和态度,汪潮涌的自信并
不显得咄咄逼人。
谈到奋斗目标,汪潮涌要做的是中国的摩根和软银。
这是一次言犹未尽的采访。临别,汪潮涌送了我一本由他做中文版序的《沃伦·巴
菲特传》。那序言是一篇自然、真切的好文章,那样纯正的文风久违了。在读万科老总
王石、前大通银行全球并购部高级经理、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王冉们的精彩文字时
我也有这种汗颜的感觉。我想,将来无论有怎样的成功与失败,汪潮涌都将是一个值得
以一本书来书写的人物。
--------------------------------------------------------------------------------
『伍』 信中利股票今天收盘价格
20.68元。关注国信证券浙江分公司,一个有价值的微信公众号,【投资早知道】【投顾看市场】【国信谈股论金】,相信对你投资理财会有所帮助。
『陆』 中科招商坑了投资人拖累新三板 下一复牌PE是谁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停牌三个月有余的中科招商4月11日复牌,收盘报12.84元/股,当日股价接近腰斩。其中,“受伤”最重的,就是昔日曾参与中科招商定增的投资者,相较于中科招商此前18元/股的定增价,各路投资者悉数被套。
而与参与其定增的“小伙伴们”相比,中科招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朗科科技31.50+0.601.94%
大连圣亚34.99+0.491.42%
三变科技19.12+0.000.00%
天晟新材13.49+0.000.00%
鼎泰新材27.70+0.000.00%
商却因在去年股市调整期间大肆举牌而赚得盆满钵满。2015 年中科招商营业总收入构成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8.4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5.99%,正是由于其所持上市公司股票上涨。值得一提的是,中科招商“扫货”所用资金,除挂牌募资所得资金外,几乎都来自三次定向增发。
同时,中科招商作为三板成指的成份股,暴跌行情直接导致三板成指下挫2.19%。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认为,中科招商有可能仅仅是类金融企业复牌的第一弹,对整个新三板市场而言只是半只靴子落地,而与中科招商停牌原因类似的九鼎投资等新三板PE类金融机构何时复牌,或也将拖累新三板指数。
复牌大跌套牢多家机构
中科招商去年12月21日宣布因筹划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12月22日开市起停牌,最晚恢复转让日为 2016年4月20日。今年4月8日,中科招商再度公告,称筹划事项失败,股票于4月11日复牌。
中科招商公告称,公司原筹划参与一家上市公司的配套融资,后因资本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推进合作存在困难而终止;随后,公司与另一家上市公司就双方合作设立产业基金进行洽谈并签署保密协议,经过多次磋商,公司与该上市公司就基金方案的关键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受此影响,中科招商复牌当日股价下跌46.39%,接近腰斩。昔日曾参与其定增的投资者悉数被套。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2015年3月25日,中科招商在登陆新三板5天之后,发布了第一次定增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拟对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人定增2.8亿股,共计50.4亿元。
事实上,2015年中科招商进入新三板资本市场之后,共进行了4次定增,除一次定增被证监会中止,另外三次均已完成实施,募资总金额高达95.5亿元。
据新华网报道,近日陷入兑付危机的“快鹿系”也联合上海东虹桥金融控股集团投资3亿元参与中科招商的第四轮定增,以18元/股的价格认购了1667万股,目前浮亏8601.72万元。
此外,中科招商在挂牌前进行了两次定增:2015年1月以10.83元/股向两名投资者募集4.95亿元;2月以18元/股的价格向10名LP进行债转股,总额达到18.47亿元,并没有募集到现金资产。
挂牌后也进行了两次定增:2015年3月26日,中科招商继续以18元/股的价格向35名投资者募资50.4亿元;4月10日,同样以18元/股的价格向15名投资投资者募资35.1亿元。如果按照这一价格计算和近两日的下跌,参与定增的机构和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就连一向被奉为“一哥”的王亚伟也没能避开中科招商这只“黑天鹅”。王亚伟旗下的外贸信托-昀沣2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中科招商的第十大股东,持有2777万股,股权占比为1.54%,相较于18元/股的定增价,已经浮亏近30%,达1.43亿元。
募资抄底股市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中科招商定增“坑”了众多投资者,但是中科招商自己却在去年股市调整期间大赚。
中科招商2015年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29亿元,同比增长 158.78%;利润总额为16.64亿元,同比增长 191.03%;净利润为11.85亿元(其中,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5亿元),同比增长 179.35%。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相比2014年营业总收入大增的原因正是中科招商举牌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上涨。根据年报的信息,2015 年度营业总收入构成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8.4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5.99%,该部分收入为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上涨所致。
数据显示,2015年中科招商的全资子公司中科汇通一共对1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投资,总耗资达24.02亿元。
根据中科招商自己的说法,举牌的行为是响应了国家救市的号召。但中科招商举牌伊始,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这是一次短期的抄底行为,而中科招商用后面数次大手笔证明这是一次有计划的长期举牌行为,整个股灾期间中科招商接连举牌了16家上市公司之多。
朗科科技在2015年7月8日午间公告,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汇通(深圳)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于7月6日、7月7日在二级市场以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了246.87万股公司股,持股比例升至10.0661%。中科汇通由第四大股东变为第二大股东。另外两家上市公司天晟新材和三变科技也在7月8日一同公告,7月7日,中科汇通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两家公司,持股比例均上升到5.01%。除了这三家公司之外,中科汇通7月7日和8日还举牌大连圣亚和鼎泰新材。
截至目前,中科汇通已经举牌16家上市公司,并成为海联讯和设计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同时中科招商多次发布了多笔对外投资的公告,一方面给现有子公司注资,另一方面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多家子公司。
根据中科招商自己的说法,举牌的行为是响应了国家救市的号召。但中科招商举牌伊始,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这是一次短期的抄底行为,而中科招商用后面数次大手笔证明这是一次有计划的长期举牌行为,整个股灾期间中科招商接连举牌了16家上市公司之多。
对此,有北京地区投行人士戏称:“6月17日大盘触顶之后,迎来的迅猛调整就好像超市放出大折扣一样,而这时在今年进行了巨额融资的中科招商恰好准备好了钱要买东西。”
警惕新三板PE类金融股复牌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中科招商只是近期新三板停牌的PE类金融机构复牌的第一家,在中科招商之后,还有九鼎集团、信中利、达仁资管等。特别是九鼎集团,停牌原因与中科招商类似(重大资产重组等),2015年亦进行了百亿元的定增融资,停牌时间200多天甚至比中科招商还长。
中科招商作为三板成指的成份股,暴跌行情直接导致三板成指下挫2.19%。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认为,但这有可能仅仅是类金融企业复牌的第一弹,对整个新三板市场而言只是半只靴子落地而已。
另外半只靴子可能取决于两个不确定性因素:第一,九鼎何时复牌;第二,九鼎、中科招商是否会纳入创新层,进而放大对指数的拖累效应。
新三板分层大戏即将在5月初拉开序幕,这被认为是能与2014年8月推出做市商制度相媲美的第二波大利好。然而与做市商制度红利带来的市场投资热情相比,这轮制度红利市场似乎并不买账。春节以来,新三板做市指数始终在低位徘徊,流动性也不容乐观。
与上一波行情相比,本轮红利行情迟迟难以启动,与一些“靴子”尚未落地有很大关系。可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做市商账面收益率仍然高达27%左右,是潜在的“做空”力量;第二,今年年中新三板将迎来一波私募到期潮;第三,九鼎、中科招商等复牌对指数和市场整体可能造成不利影响,需要消化;第四,分层后的新政亦需要半年左右的“测试期”才能趋于明朗。
监管层对类金融企业监管趋严,政策预期偏负面。2015年12月25日,证监会明确要加强对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监管,暂停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在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并对前期融资的使用情况开展调研。今年1月19日,股转系统通过窗口指导通知各主办券商,“所有类金融机构全部暂停办理挂牌手续,无论项目处于何种状态”。
而从挂牌结构看,目前新三板总市值排名前10位的挂牌企业中,金融业有6家,占新三板总市值的15.36%;从融资结构看,2015年新三板的多元金融企业定增实际募集金额超过422亿元,占全部挂牌企业的比重高达32%。
『柒』 新三板停牌潮来袭时好还是坏
企业长期大面积停牌,可能是新三板市场特有的现象。
新三板规定企业停牌原则上不应超过3个月,很多企业就“活用”规定,“原则上”无限期停牌。
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截止6月23日,新三板停牌公司数量已增至880家,停牌超过100天的非IPO企业已有179家,1.22万人次被关其中。
长期停牌造成的“无法退出”,让新三板投资者格外蓝瘦。一般来说,“刊登重要公告、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因IPO受理停牌”是新三板公司停牌的三大主要理由,但是有不少公司停牌的真实原因其实只是“怕交易拉低股价”。
一、880家新三板公司加入停牌行列,停牌进入加速度
停牌正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一股趋势!
根据Choice数据,2016年6月底,新三板停牌企业只有261家;2017年4月底,增加到551家;而到2017年6月23日,已经增加到了880家。
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三板企业停牌已经进入加速度。即使剔除276家因为年报未披露而停牌的公司,5月仍有76家停牌,而进入6月,进一步增加到95家,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想离开新三板”是这股停牌潮的幕后推手之一。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880家停牌企业中,有86家就是因为要摘牌,而其中83家是从2017年才开始停牌的;还有94家企业是因为IPO被受理而停牌,其中30家是进入2017年后才停牌的。
除了摘牌和IPO,其它企业停牌原因则比较笼统,“重要事项未公告、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是被用的最多的两个理由。
不过对于那些长期停牌的公司来说,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二、179家非IPO企业停牌时间超过100天,最长的超过3年
一家三板公司停牌可以停多久?“原则上”是无限期。
股转2015年11月发布执行了最新的停复牌操作规定,根据这份规定,“股票暂停转让期间,应当至少每十个转让日披露一次未能复牌原因以及相关事件进展”。为了解决无合理理由长期停牌的问题,该指南还增加了最晚恢复转让日和申请延期恢复转让的规定,“暂停转让原则上不应超过3个月”。
请注意是“原则上”,并不是强制规定。股转爸爸原本是出于好意,为了呵护市场,结果很多公司“活用”了股转爸爸的好意,“原则上”无限期停牌。“甚至有公司在消除最初导致停牌的因素之后,笼统地以‘ 正在筹备重大事项’为由继续停牌”,安信证券首席研究院诸海滨在研报中这样写道。
像这样长时间停牌的企业有多少呢?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新三板目前停牌超过100天的非IPO公司已经达到179家。其中停牌时间最长的ST桦清,从2014年1月13日开始停牌到2017年6月16日,已经整整过去了1250天,超过三年。
在ST桦清面前,著名的“停牌小王子”九鼎集团也要甘拜下风,排在第二。从2015年6月8日九鼎投资借壳A股停牌开始,已经停牌739天,两年多一点点。
其他企业也不示弱,停牌时间超过18个月的企业就有7家,停牌时间在12—18个月的企业有14家,在6—12个月区间里的企业则有77家,另外还有81家企业停牌时间在3—6个月区间里。
为什么这些企业要长期停牌呢?
读懂新三板研究员了解到,大部分公司的确存在影响公司股价的重要事项,不过也有部分公司只是出于“市值管理”的目的,“据我们所知,其实有的公司并不是因为有重大事项而重组,只不过怕交易拉低股价而一直处于停牌状态,有的公司甚至知道我们机构要交易了,提前在我们交易前停牌了”。
三、1.22万名“股东”被埋,等待他们的大概率还有复牌暴跌
公司长期停牌,“坑”的自然是迫切需要退出的投资者。
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被关的投资者人数可不少。这179家企业挂牌初始股东为2788人次。截止目前,总股东已经达到1.50万人次,增加了1.22万人次。需要提醒的是,这里面有重复的部分。
但从这些企业的历史定增金额来看,被关的资金可不少。
截止目前,这179家企业中有100家在挂牌后发过定增,占比达到55.86%。而且这些企业融资能力一点也不弱,融资总额达到了376亿元。376亿元是什么概念,今年以来截止6月6日,新三板企业总融资额才575亿元。
很多投资机构现在很难受,比如停牌已超4个月的宣爱智能,就让“四川信托-皓熙新三板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只基金躺了枪。这家机构2015年认购了宣爱智能230万股,此前一直在退出,根据最新的年报数据,该信托计划还持有宣爱智能116万股。
有些机构在停牌股上连续“踩雷”,某机构旗下就有8只产品买到了停牌股。
有的机构因为所投企业停牌,到期产品被迫延期。今年3月份,大业信托就发布临时公告,称其发起设立的“大业信托·新三板5号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将自动延期,延期的理由是“持有挂牌公司股票停盘致使信托财产无法变现”。 该信托计划自2017年3月6日起将自动延期,直至信托财产全部变现为止。
不过,好在大业信托与投资者签订的《信托合同》中有过约定,“如本合同约定的信托计划终止情形出现时,信托财产因持有的挂牌公司股票停牌、市场交易量不足等原因致使无法全部变现的,则全体受益人同意本信托计划自动延期,直至信托财产全部变现为止。因信托财产不能全部变现而延期的,延期期间产生的全部信托费用由受益人承担。”
面对投资企业的无限期停牌,投资者能做的其实很有限。“我们也很困扰,只能跟企业沟通,一般情况下也会得到企业的反馈,不过什么时候复牌不是我们能掌控的,除此之外没有太好的办法”,某知名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读懂新三板研究员表示。
不过也有股东“逼宫”成功,致使企业提前复牌的案例。2016年12月15日,停牌一年多的信中利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2016年12月16日起恢复转让,公告中有些“无奈”地表示,公司整改仍未完成,复牌是鉴于公司股东的诉求。
不过就算股票成功复牌,还有暴跌在等着投资者。12月16日开盘后,信中利的股价从复牌前的14元/股一路最低跌至4元/股。截至收盘,股价为5元/股,当天跌幅达到了64.29%。
这一年多来,新三板估值中枢不断下移,投资者成了惊弓之鸟。在新三板,很多重组成功的公司也难逃复牌暴跌的命运,一般公司可想而知。
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2017年1月份以来复牌的做市企业一共有70家,复牌当天股价下跌的有50家,占比达到71.42%,这70家企业当天股价涨幅中位数为-5.87%。
那些本来就停在高位的公司,一旦复牌会怎么样,不敢想象,未来等待这些投资者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捌』 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的相关介绍
“商业模式+金融模式”创造溢价融资模式
尽管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REITs的股价平均下降了50%,但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创造了年均7.8%的回报率。对美国案例的研究显示,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成功的关键是稳定的投资回报,且这一回报应比当时的长期国债收益率高2-4个百分点。
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价值创造秘诀,是好的商业模式与好的金融模式相结合,打造出可持续扩张的增长路径,并通过规模效应创造溢价。它们共同的核心都是通过商业模式提高商业地产回报率,通过金融模式打造规模效应,放大商业优势。
特色商业模式+稳健财务策略
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通过对收购物业的重新布局和再招商,挑选特色商家、打造由商家核心组成的特色商圈,创造增值收益,然后利用规模效应将这一增值优势放大。同时,为了保持分红持续稳定以及一定的增长性,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在相对保守的财务策略下,通过股票和优先股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手段筹集资金,每年收购新的改造目标,保持了每股红利增长的纪录 。
上世纪60年代以郊区的住宅和零售物业为主,1970年高价出售了所持住宅物业,转向零售地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其他地产商都热衷于购买新物业时,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瞄准市区周围成熟社区的老建筑。这类地区人口密度大、收入水平高,而且由于闲置土地少,进入门槛高,现有商业地产的竞争压力较小,再开发的风险也较低。当然,这些地区的物业通常并不便宜,所以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将目光聚焦于那些老旧物业(FRT的很多物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楼),通过翻新(Remer chandise)、重新招商(Redevelop)、重新布局(Revitalize)来使其重获新生,这即是公司的“3R”战略
规模化经营+稳健金融模式
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通过低价收购表现不佳的商业地产,然后凭借规模化优势引进大型连锁商,将租金水平提高到行业平均水平,从而创造了平均每年11-12%的投资回报。同时,更强调一种标准化的扩张模式,并借助投资管理基金扩张,将负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以保持长期而持续的融资能力。 汪潮涌,1965年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1990年,进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担任纽约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成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1999年5 月创办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融信投资控股公司。汪潮涌先生为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ChinaEquity Group Inc.)董事长与CEO.创建于1999年5 月的信中利,是中国领先的民营商人银行(Merchant Bank ),致力为中国高成长企业提供专业化与国际化的投、融资服务,其主要业务包括风险投资、投资银行业务及投资管理业务。作为投资人,汪先生担任北京瑞星电脑科技公司、朗新信息技术公司、中华数据广播技术公司、大鹏控股公司等公司董事。同时汪先生也是国家经贸委/ 世界银行项目顾问、国家开发银行投资业务顾问以及香港中华创业投资协会创始理事及秘书长。
在归国创业之前,汪先生在国际著名金融机构任职十多年,是中国留学生最早进入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之一。1987-1990 年,汪先生任职于美国大通银行纽约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工作。1990-1993 年,汪潮涌先生任职于标准普尔证券评级公司,担任纽约结构融资部副主任,从事资产证券化评级业务。1993-1998 年,汪先生曾就职于美国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任亚洲公司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作为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创始人之一,汪先生直接参与和负责为财政部、中国银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实业、北京大唐发电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海外融资业务,海外融资总额达数十亿美元。
1999年至今,汪先生全面负责信中利的投资与投资银行业务,在科技、传媒与金融服务领域共投资十多家公司,也为十多家中国公司私募融资数亿美元。2000年与2001年,汪先生分别被评选为中国20名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信中利也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本土风险投资公司”。
相关人物---汪潮涌
汪潮涌先生于1984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士学位,1984-1985 在年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1985年赴美留学并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1999年,汪潮涌先生建立了信中利,为大中华区的高科技企业提供投资银行及直接投资服务。汪先生在硅谷和中国大陆投资了多家高科技企业,并在其中担任董事。
1998年到1999年,汪先生担任国家开发银行高级顾问,参与筹备和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
1993-1998 年间,汪先生就职于美国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担任亚洲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作为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创始人之一,汪先生直接参与和负责为财政部、中国银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实业、北京大唐发电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海外融资业务,海外融资总额达60亿美元。
1990-1993 年,汪潮涌先生任职于标准普尔证券评级公司,担任纽约机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3 年内参与评级的资产抵押债券超过300 亿美元。
1987-1990 年,汪先生任职于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工作。
『玖』 汪潮涌的大事记
1965年出生于湖北蕲春一个普通家庭。15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批MBA班最年轻的学员。
1985年20岁赴美国留学并获美国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博士候选人资格。
22岁进入华尔街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总部,从事不动产融资与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
1990年进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担任纽约结构融资债券部副主任。成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位标准普尔高级职员。
1992年,在美国《债信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破产概率与债信变化》报告,获标准普尔年度总裁奖,并入选《普尔工商名人录》。1993年,受聘于摩根·士丹利,由纽约总部派往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任高级经理,负责中国公司股票融资业务。
1995年被提升为亚洲公司副总裁并调任北京代表处,任首席代表。
1998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全职担任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顾问。
1999年5月创办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融信投资控股公司。
2000年5月,在信中利公司内部信息网的基础上推出中华资本网。
在一年时间里,信中利公司为12家高科技企业募集资金2亿多美元;为20余家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担任投、融资咨询顾问;直接投资15家高科技企业,主要客户包括北大青鸟、中国家庭网、中华在线、瑞星科技等.同时,还运营企业孵化器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