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三板现状对机构投资者或创投的机遇是什么
随着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变得明朗化,新三板(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中的医药板块似乎迎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建立创业板市场,业内普遍预期“两会”后创业板将加速出台。
由于作为三板主体的新三板——中关村园区企业的升板前景事关投资者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投资热情,而创业板的推出对于新三板的刺激正在于为该系统内的挂牌医药企业提供新的升板通道,高科技医药企业拓殖新三板的猜想就此进入高潮。
不过,记者登陆中国政权业协会代办股份转让信息披露平台,其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登陆新三板的医药企业北陆医药、星昊医药、金豪制药从挂牌开始鲜有成交。
“上新三板的医药企业规模都很小,即使升板后出现爆发式增长,对整个医药板块的影响也是有限。不过,在融资困难的压力下,以及基于升板的考量,新三板还是中小医药企业可选的融资渠道之一。”
联动效应?
创业板的明朗化使得不少机构认为,新三板作为创业板“孵化器”,将获得空前发展。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成交量普遍不大,主要原因是交易方式和主板不同。”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周到向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新三板的交易方式是在投资者报价之后通过主办券商撮合来实现的,这种类似于柜台交易的方式,显然不如主板来得方便。
不过,创业板的明朗化使得不少机构认为,新三板作为创业板“孵化器”,将获得空前发展。目前,一些机构将国外创业板或深圳中小企业板新上市公司通常的市盈率,与机构投资者在新三板的投资市盈率作对比后,认为新三板挂牌企业一旦升入创业板,最初的投资将获得10倍以上的收益。
“业内最新的关于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一种说法是,没有赢利要求,只要通过科技部审核的‘高科技’企业都可获准上市。不过,目前对于‘高科技’的界定标准还没有出台。”兴业证券研发中心一位研究员如是向记者透露。
就此,上海证券研发中心一位分析师认为,鉴于目前创业板的上市标准还没有正式公布,国内创业板不论与纳斯达克创业板还是深圳中小板,都不具有可比性。据了解,纳斯达克创业板和深圳中小板目前对上市企业都有赢利要求。
被忽视?大潜力!
虽然交易冷清,但新三板系统内的医药企业其实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医药企业在新三板的交易量十分有限,不过,在宏观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的情况下,作为非周期性行业的医药类挂牌企业显然是避险的不错选择。
上述兴业证券的研究员表示,业内以前对新三板的医药企业都不太关注,不过从其主营的业务看,新三板系统内的医药企业其实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记者了解到,最先登陆三板的北陆药业上月28日刚刚发布了其最新的非公开定向增资方案。依据该方案,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认购人预计将购买不超过1250万股的股权,北陆药业此次增资融资额预期不超过人民币6662.5万元。
该公司公告显示,本次增发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新产品碘帕醇注射液、碘克沙醇注射液的研发及市场营销。目前国内上市的碘帕醇注射液仅有意大利Bracoo公司与其国内合资公司的产品“典比乐”,相比X线造影剂临床应用的广泛性而言,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
据悉,北陆药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显像药物生产企业,拥有国家各类新药证书4个。该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达到0.62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0.01%。
而上个月登陆新三板的金豪制药同样手握拳头产品。去年年底,该公司包括鼻疽菌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等8个生物反恐快速诊断试剂产品获得了SFDA的批准, 大部分都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同年12月19日,该公司与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就北京奥运会应对生物恐怖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开始进行实质性合作。
至于星昊医药,则是一家总资产、年销售额双过亿的新型现代高新技术医药企业,并且是上市公司双鹭药业的参股公司。
“新三板推出之际,上述3家企业定会首当其冲。”上述上海证券研发中心分析师说。
扩园的诱惑?
一方面,各地高新技术园区纷纷申请试点资格;另一方面,新三板亦渴望“新鲜血液”的注入。新三板之于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上还是不上?
其实,创业板渐行渐近只是一个方面,新三板扩容同样对高科技医药企业拓殖新三板形成了利好。
自去年10月中国证监会批准武汉市东湖开发区试行股权转让代办,新三板已不再是北京中关村企业的“独舞”。
事实上,目前在国内各大高科技园区存在大量达不到上市标准的医药企业。有消息称,深圳、成都、宁波、西安等地多家科技园区试点资格的申请,已报至科技部,正在等待最后审批。而上海、无锡、石家庄等高新技术园区业已纳入新三板的视线范围。
以石家庄高新区为例,该高新区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及的医药产业加工制造基础,有面向全国的医药流通服务中心和全国知名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药材生产基地,同时是第一家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目前该区管委会已经启动“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筹备工作,对于新三板石家庄高新区板块的需求十分迫切。
而另一方面,新三板同样渴望“新鲜血液”的注入。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投融资促进中心一行人专程到会向医药企业介绍新三板。
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扩容对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来说,等同于多了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
不过,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对于有融资需求的国内高科技企业来说,新三板不一定是最佳的途径。
“上新三板的医药企业规模都很小,即使升板后出现爆发式增长,对整个医药板块的影响也是有限。不过,在融资困难的压力下,以及基于升板的考量,新三板还是中小医药企业可选的融资渠道之一。”周到认为。
他表示,新三板企业的融资属于非公众公司定向融资,这类融资不需要通过证监会审批,其实不上三板也可以实现定向融资。是否上新三板,主要看企业自己的取舍。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如条件符合,国内的高科技医药企业其实没有必要去新三板绕个圈,直接到国外创业板上市,或许更为便捷。
『贰』 如何看待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不畅的问题
创业投资是以获得资本增值收益为目的具有循环投资特点的资本运作方式,它既不像一般的产业投资,通过经营产品来获得产业利润;也不像战略投资,为配合母公司的产品研发与发展战略而长期持有所投企业股权,它是以获得资本增值收益为目的,在投资过程中形成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封闭循环的投资。退出是创业投资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了通畅的退出机制,才能顺利完成资本循环,实现资本增值。国际上,常见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包括:上市、并购、股权转让、清算。各类退出渠道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能够满足不同企业融资需求,基于不同上市标准、不同监管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近年来,为适应创新创业发展需要,我国高度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16年国内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完成首发的数量上升到227家,融资金额略有下降,但也达到1496亿元;截至2016年底,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数突破1万家大关,达到10163家,总市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0558.11亿元;全国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40家,挂牌企业1.6万家,展示企业5.6万家。丰富的资本市场体系在调结构、助创新、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16年双创景气指数中退出渠道这一维度数据变化情况看,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出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虽然新三板挂牌企业增长迅猛但流动性仍然较差。近年来,受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的影响,新三板逐步成为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方便企业融资和投资者退出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实现了倍增,迈入“万家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但市场交易额却停滞不前,仅比2015年增加了2亿元,平均交易规模急剧下降,显示市场流动性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三板上挂牌企业质量仍然不高,向创业板、主板的转板机制仍未真正理顺,做市商制度也未真正建立。而为了解决挂牌企业融资问题,新三板挂牌企业只能更多依靠股权质押方式。据统计,2016年新三板共发生3828笔股权质押,数量是2015年的3.5倍多。
二是虽然整个私募股权投资并购退出表现火爆但与双创相关的创业投资并购退出有所下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受其影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并购退出异常火爆。2016年与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并购交易案例数同比上涨四成以上,交易金额同比实现翻番。但是,其中与双创密切相关的创业投资并购退出无论是案例数还是金额数,均呈现明显下降的情况。这与投资回归理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密切有关。
针对当前双创景气指数中折射出来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不畅的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快相关政策、制度的细化、完善与落地,针对创新创业企业特点,构建起由互联网股权融资、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组成的全链条创新创业融资生态系统。此外,要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促进创业企业成长壮大,提升新三板挂牌企业质量,为企业挂牌、转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叁』 新三板是创投市场吗
你好,这种概念和划分标准很模糊,
由于挂牌标准限制,沪深主板上市企业多为成熟期,或业绩比较稳定的公司,
而新三板市场更多的是初创期企业,投资这种企业的股权,可以理解为创投行为。
『肆』 创投业的退出机制是怎么回事
所谓退出机制,就是当风险投资人赚得盆满簸满的时候,他就要把自己的赢利变现成货币。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也好给自己的太太们和婊姨婊嫂们购买一些珠宝首饰,或者购买宝马名驹、巧克力、燕尾服、洋娃娃、伏特佳等等,以使生活过的滋润甜美。更重要的还是要向那些资金供给人,上交利润,以便争取资金供给人更加信任自己,从而继续把资金交给风险投资人来打理。争取更多的投机回报。
自从有了退出机制,风险投资人就如同蝙蝠出洞一般,开始了四处寻觅,漫天飞舞,惟恐落后。
如果没有退出机制,风险投资人就会躲在家里,上网打游戏收看电子邮件。以便减少日常的开支。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是一种风靡全球的投资方式。国际上权威机构的定义分别是[1]: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股权资本;相比之下,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则更为宽泛,即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的过程。从运作方式看,是指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在扶植高科技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帮助许多高技术企业取得了成功。国外研究表明,由风险资本组成的创业基金对本世纪三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即可编程计算机、晶体管和DNA的最终商业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创建期和成长期,风险投资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据美国“第一风险”投资信息公司1999年12月发表的报告[2],美国共有248家新公司在风险资本支持下上市,并创造了筹资194亿美元的新纪录。公司的报告显示,1999年,由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购并活动也创造了新的纪录,总金额达307亿美元。近50年来,风险资本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公司上市前的启动投资主要来自风险资本。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英国高科技产业比美国落后10年,主要是风险投资起步比美国晚了10年。可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撑,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不过风险投资和高科技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利,风险投资家决定是否投资的关键并不是项目的科技含量,而是看能否赚钱,能否实现资本的增值变现。)
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新纪元,要想使高科技企业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内许多学者都在关注着中国风险投资的状况,并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如《论中国风险投资的机制创新》(成思危,国研网,2001.1.5),《中国式风险投资之路怎么走》(成思危,国研网,2000.11.21),《试论我国目前发展风险投资的十大误区》(刘曼红,2000,《风险投资在中国》第139页),《我国目前风险投资热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张炜,2000),《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情况综述》(徐瑞娥,《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55期),《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陈德棉 何峥,《国际金融报》,2000年12月28日)等。他们都结合中国实际,或从宏观机制,或从微观主体入手探讨了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他们大都提到了融资和蜕资渠道较窄、政府资金过多、投资规模不大、法律不完善、政策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缺乏高水平的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家等等。这些探讨对加快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有很好的启发。
但是我认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在整个风险投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风险投资是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结合,而高收益必须通过一定的退出渠道实现。为了实现投资者的目的,就要求市场上有健全的退出机制,让投资者能够顺利的把资金撤出。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3],我国风险投资出现新趋势,政府投入在我国风险投资中的比例从2000年7月的70%降低到2001年7月的42.9%,非政府资金第一次获得优势比例。由此可见,我国的风险资本的融资渠道正在拓宽,投资主体也正在向多元化发展,然而与此相对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却仍然没有建立。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狭窄将成为发展风险投资最大的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重点关注这一问题。以下我首先将从风险投资的运作机理入手分析其退出机制。
二.从风险投资的运作机理看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的运作机理可以用风险投资的运作图(如图1)的形式概括:
风险投资的运作主要涉及投资主体(投资者)、中介机构(风险投资公司)与投资对象(风险企业)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者在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投资主体是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它可以是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民间私人持有资金、科研单位自筹资金、商业银行贷款以及外国投资等。
风险企业是风险投资的接受者。它拥有高新技术的创意或成果,但缺乏将成果产业化的资金。一旦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便可以实施成果的产业化,并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获得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经济回报。
风险投资公司是沟通风险企业与投资者的“桥梁”。它一方面向社会招募资金,同时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筛选,采用不同的策略将其投向风险企业,并积极介入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待时机成熟时,便通过适合的方式,从风险企业撤回增值后的资金,再投资于其他项目,以实现风险资金的滚动增值。
分析一下上图中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流程,可以清晰的看到,要使风险资本能够循环产生利润的关键就是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风险投资活动的链条就会中断,风险投资就无法实现投资增值和良性循环,也就无法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风险资本的退出途径也是其实现收益的途径。风险投资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获得投资收益的方式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主要是通过分红派息和股份增值来获得收益的;而风险投资则一般不以企业分红为目的,而是以股份增值作为报酬,必然要求有一个能创造出资本大幅增值的变现方式,这就有赖于有一个能顺利撤出的退出渠道。
其次,风险资本最根本的特征不仅仅在于它敢冒风险将资金投入到前景不明的产品或领域,更重要的是其资本和投资活动的循环流动性。一旦成功可以带着高额利润全身而退,进行新一轮投资,这更要求风险资本必须能够撤出。
再次,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为风险投资活动提供了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风险投资的对象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这些企业是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的综合集成,其价值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财务核算来确定,只能通过市场评价来发现和实现,评价其投资价值最好的标准就是看风险投资退出时能否得到大幅度的增值。
另外一个凸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重要意义的地方是,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所固有的高风险,使风险投资项目和非风险投资项目相比更容易失败。风险企业很难保持长期的高速成长,风险资本要想获得最高的回报就必须在被投资企业结束高速成长前退出投资以获得高额资本收益。一旦风险投资项目失败,不仅不能使资本得到增值,连收回本金也将成为很大的问题。因此一个便捷畅通的退出机制将帮助风险资本最大程度的避免损失。
可见,风险投资与其退出机制是永远不可分割的。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通常意味着高收益,而收益的获取、风险的转移,关键就在于退出环节。退出是实现风险资本盈利的渠道,并且是唯一的渠道。成功的退出不仅意味着高额回报,而且是风险投资进行新一轮投资的基础。因此,要发展风险投资,必须建立健全的退出机制,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进行风险投资。
国外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从国外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银行为中心的日德模式以及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美国模式。
日本、德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以银行为中心,风险企业习惯于从隶属于集团的投资公司和银行寻求资金的来源。一般认为,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是风险资本的最佳收获方式。因为企业发行股票的退出机制在资本的供给者和使用者之间确定了一种对未来企业控制权的结构的隐性合同。这种隐性合同对处理高风险条件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冲突是有效的。只有在存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小盘股市场的前提下,把企业股票发行作为潜在的主要退出机制才是现实的。在日、德这种以大公司、大银行为投资主体的模式下,市场结构中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风险企业要达到符合OTC市场的标准是相当困难的。由于缺乏一个比较具规模的活跃的小盘股市场,风险资本的退出主要以企业并购和股份回购为主,缺乏一个对企业家进行激励的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这种差距可以从OTC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和上市所需的时间这两方面的日美比较可以看出(如表1)。
可见,日本的机制是缺乏效率的。而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美国模式更加有利于风险资本的退出和风险投资业发展。以下将着重介绍美国模式。
美国的风险投资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就在于其发达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了多渠道的退出变现方式。美国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三大类,即公开上市、出售,以及资产清算。也有些学者分为四类[4]或者六类[5]。这些只是对这三大类进行细分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不影响问题的研究。
第一,公开上市即首次公开发行(IPO,即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通常是风险投资最佳的退出方式。IPO可以使风险资本家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转变为上市公司股票,实现盈利性和流动性,而且这种方式的收益性普遍较高;IPO是金融市场对该公司生产业绩的一种确认,而且这种方式保持了公司的独立性,还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以及保持持续的融资渠道。在美国,约30%的风险资本采取了这种退出方式[6]。但是公开发行上市需要市场环境的配合和较高的进入条件,退出的费用也比较昂贵。而且由于企业投资基金被认为是内幕人,其所持的股份受美国证监会144A条款的严格限制,基金在IPO后仅可转让少量股份,直到一定年限后才可逐步转让其他份额。
由于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较高,监管严格,而风险企业一般是中、小高科技企业,在连续经营历史、净资产、利润额等方面均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在主板市场上上市通常比较困难。因而不少国家都成立有专为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服务的二板市场,如美国的NASDAQ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比利时的E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二板块市场比主板市场上市略微宽松,上市规模偏小,主要为具备成长性的新兴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更加强了通过IPO方式退出投资的吸引力。
第二,出售。出售包含售出和股权回购两种形式。售出又分一般收购和第二期收购两种。风险企业上市(IPO)虽然是风险投资的黄金收割方式,但是由于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数量巨大,而市场容量有限,公开上市本身也存在前述的种种弊端,因此在实践中并不是采用最多的退出方式。事实上,在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上一直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是出售方式,尤其在股市行情不好时更是如此。近年来,以出售的方式退出在迅速发展的风险投资中比例越来越大。统计表明[7],退出方式中一般收购占23%,第二期收购占9%,股票回购占6%,三项合计占38%,总量上比IPO还多。[8]进入90年代,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五次兼并浪潮,每年兼并收购金额多达3000亿美元,收购兼并市场为风险资本家顺利出售自己的股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般收购主要指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由于买方无需支付现金,因此较易找寻买家,交易灵活性大。但是收益较公开上市要低,且风险公司一旦被一家大公司收购后就不能保持其独立性,公司管理层将会受到影响。
第二期收购是指由风险投资公司将其所持有的风险企业的股权转让给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由其接手第二期投资。如果原来的风险投资公司只出售部分股权,则原有投资部分实现流动,并和新投资一起形成投资组合;如果完全转让,则原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全部退出,但风险资本并没有从风险企业中撤出,转换的只是不同的风险投资者,因此企业不会受到撤资的冲击。
股权回购,是指风险企业以现金的形式向风险投资基金回购本公司股权。风险资本可以拿到现金(或可流通证券),而不仅仅是一种期权,可以迅速地从风险企业中撤出;而且股权回购只涉及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方两方面的当事人,产权关系明晰,操作简便易行;并且可以将外部股权全部内部化,使风险企业保持充分的独立性,并拥有足够的资本进行保值增值。
第三,清算或破产。这是在风险企业未来收益前景堪忧时的退出方式。[9]据统计,美国由创业资本所支持的企业,有20 %~30%完全失败,约60%受到挫折,只有 5%~10%的创业企业可以获得成功。[10]在美国,大约有32%的风险投资采用这种方式退出。这种方法通常只能收回原来投资的64%,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必须果断实施,否则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继续恶化,而且投入在不良企业中的资金存在着一定的机会成本,与其沉淀其中不能发挥作用,不如及时收回资金投入到更加有希望的项目中去。
从这些退出方式被采用的比例来看,根据对美国442项风险投资的调查[11],在这些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中,30%的风险投资通过IPO退出,23%通过兼并收购,6%通过企业股份回购,9%通过股份转卖,6%是亏损清偿,26%是因亏损而注销股份的。
『伍』 新三板给投资者带来什么好处
新三板对投资者的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是投资者价值投资的平台。在国内,股票往往成为许多投资者的 首选投资方式,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较大,并不真正代表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而且大多数的投资者更倾向于市场投机,而不喜欢长期持有公司股权。但新三板却不同,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投入新三板公 司的资金在短期内不可能收回,即便收回,投资回报率也不会太高。因此,新三板的投资更适合于价值投资,当然这种价值投资还可以在日后借助公司 的上市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其次,投资者可通过监管降低股权投资风险。新三板制度的确茸,使得挂牌 公司的股权投融资行为被纳入交易系统,同时受到主办券商的督导、全国股转系统公司与证监会的监管,自然比投资者单方力量更能抵御风险。主办券商的推荐 行为本身就是对引资公司的第一次筛选;其后的监督行为,也会影响挂牌公司的 内部治理结构,降低公司的运营风险。全国股转系统公司或证监会的监管则使得股权投资在充分的信息披露之下做出,降低了交易风险。所以说,讲三方主体的 引入,起到了降低股权投资风险的作用,极大地保护了投资者利益。最后,为创投、私募等机构拓展了退出的渠道。PE/VC在投资公司股权 时就已经将资金将来的退出机制考虑进去,目前常见的退出方式包括上市、 并购、回购、清算等。通常情况下,并购、回购、清算的周期都较长,相应的风险也较大,而通过IPO的方式退出是私募股权基金获利最大,也最乐意 接受的方式。新三板的搭建,实现了挂牌公司股份的价值发现和流动性,有利于投资者所持股份的市场定价和流动。对PE/VC来说,投资新三板拓展了 退出渠道,所以,新三板挂牌公司也因此成为PE/VC投资的热点
望采纳,谢谢!!!
『陆』 种子轮、天使轮、新三板定增、上市定增、战略投资、pre-A、A~G轮这些属于风险投资吗
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上市公司一般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公司所以上市公司的定增不属于风险投资
战略投资是指“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战略投资者致力于长期合作、谋求长远的合作关系和利益。
因此战略投资极可能是风险投资也可能不是,要看在什么阶段投入
『柒』 新三板概念股的分析
虽然同为高新区名称冠名的概念股,如果仔细分析各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实际上,他们受益于新三板扩容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对于这些概念股,不能一概而论,要通过各自主营业务来逐一分析概念对于他们的利好。
如果非要说高新园区这个概念的话,张江高科算是比较纯粹的概念股。2007年以前,张江高科的创投业务还处于政府主导的投资,有些投资效益不是很好,2007年,他们的创投业务打造了全新的团队,退出了效益不好的项目,全面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在这之后,张江高科的创投业务实现了质的转变。
公开信息显示,2007年,张江高科出资1.65亿元,成立了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浩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2009年出资1.98亿元成立上海浩凯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优质成长性企业。
2010年6月,浩成创投一次性出资10.2亿,设立上海张江成创投资有限公司并出资5000万元投资磐石葆霖基金,作为公司用于投资医药、医疗器械和金融板块优质项目的专门投资载体。2010年7月公司董事会通过上海张江成创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设立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的议案。此外,张江高科还出资1600万元参股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2010年,张江高科投资的三家企业上市,宣告其创投业务即将步入丰收期,对于园区具备成长能力的好企业,张江在当好“房东”的同时,直接参股当好“股东”,其主业完全是与园区发展紧密相关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和股权投资,一旦新三板扩容成行,张江高科技园区进入试点,无疑对于张江高科股权投资业务是一个重大利好。未来,创投业务的利润贡献将占到张江高科利润的三成。相比之下,东湖高新更像是一个东湖高新区的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主营业务比较分散,而苏州高新当前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房地产。公开信息显示,东湖高新的主营业务包括科技园建设、燃煤机组烟气脱硫、住宅建设、铬渣综合治理,其科技园建设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0%,且并没有专门从事创投业务的子公司。苏州高新则是以地产股闻名,当前在房产开发方面斩获颇多。
由此看来,对于新三板扩容这个概念来说,张江高科的受益程度应该是最大的。
『捌』 参与投资新三板企业的创投主要有哪四类
你好,目前新三板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主要有私募股权基金,PE和VC,券商自营资金等。
『玖』 新三板基金优劣势
财富管理新玩法
专门分析信托和私募资管计划的用益信托研究员廖鹤凯也注意到,最近几个月,定位于新三板的专项计划开始活跃,发行人有信托公司、公募基金子公司,还有普通的中小私募基金。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刚刚募集了其首只新三板基金,规模约4000万元,主要投资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定向增发,锁定期3年。他们认为,新三板中少数优质公司转板上市的概率很大,而未来随着新三板市场自身的活跃,交易退出也能有安全的溢价。这家私募基金对新三板前景非常乐观,给客户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能高达30%以上。
而上述私人银行兜售的产品来自一家大中型信托公司,资产计划在3000万元,他们的卖点同样是新三板的转板前景,“这相当于是投资于优质的PRE-IPO项目。”其中一位人士称。
宝盈基金子公司中铁宝盈3月份推出了“宝盈中证第一期计划”,拟投向高成长、做市交易及转板预期较高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要瞄准TMT、医药健康、节能环保、高端装备[0.82%]、新材料等行业。
其实产业投资基金中,早在2012年,由科技部出资3000万元阶段参股的武汉东湖创投成立了国内首只冠以“新三板”命名的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5亿元;中信证券[-0.15% 资金 研报]旗下直投公司金石投资也曾出资500万元专门成立专项基金专投新三板企业。现阶段,博时、招商、兴业基金旗下子公司和多家券商都已经或正在筹备发行新三板基金,投资新三板公司或投资将并入新三板公司的更小的创业项目。
总体看来,这类产品的数量还难以统计,普遍规模不大,在3000万~5000万元不等,投资人门槛在100万元或200万元。
新三板的最大特征是挂牌企业低标准、投资人高门槛。证监会对新三板对投资者适当性做了严格的明文规定:自然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终证券类资产市值在500万元以上。截至一季度末,新三板投资者开户数仅为13920户。因此新三板交易主体为机构投资人,大量个人投资者被挡在门外。
精明的机构投资人互作交易对手也是新三板交易清淡的原因之一,有声音呼吁新三板降低投资人门槛,不过从证监会表态看,这似乎不太可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日前表示,不宜用交易所思维讨论新三板,新三板挂牌门槛的低标准和投资者门槛的高标准正是符合改革方向。
这些新三板基金正在成为新三板重要的融资方。
其实更早的时候,新三板一些企业融资一度还使用过股权质押,向主办券商进行融资。还有专门从事并购基金的金融机构发起新三板并购基金,主要针对单一项目。他们有时会要求挂牌企业签订回购条款降低风险,或也作为主体以杠杆方式进行融资投资单个新三板项目,相当于并购基金管理人出资垫后,LP(有限合伙人)即普通投资人出资优先级,在满足一定期限后获得较低约定收益。
相对以上两种形式而言,这种个人投资者参与的私募财富管理计划,对新三板企业的投资更为分散,其实风险更大,将新三板市场当作PRE-IPO的PE投资,属于纯粹的高风险私募基金。
卡 定
斯 ( CASDAQ ) 增
达 平
克 台
你可以参考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