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康诺西什么时间上市
您好,上周才申购的,大概两周左右会上市,关注一下公司的公告信息。
股票万1的开户流程可以发给你,望采纳!
『贰』 深圳市康诺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广东省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沙伟勇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状态:登记登记机关: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局注册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宝岗北路华胜西货仓办公区108、109号
法定代表人:沙伟勇
成立时间:2002-07-26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0344717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宝岗北路华胜西货仓办公区108、109号
『叁』 硬盘的硬盘简介
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进行复位和调整。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碟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1.1956年,IBM的IBM 350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储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问世,它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就被确立。
2.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 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储存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1991年,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4.1970年到1991年,硬盘盘片的储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储存密度。
5.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Quantum)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6.1996年,希捷收购康诺(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66规格上市。
8.1999年,容量高达10GB的ATA硬盘上市。
9.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
2000年3月16号,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
10月,迈拓(Maxtor)收购昆腾硬盘业务。
10.2001年:新的磁头技术,此时的全部硬盘几乎均采用GMR,该技术最新的为第四代GMR磁头技术。
11.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并成立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Hitachi GST)。
12.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erpendicular recording),该原理是将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储存空间。
13.2005年12月21日,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收购迈拓(Maxtor)。
14.2007年1月,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erabyte的硬盘,比原先的预定时间迟了一年多。硬盘的售价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购得2.75GB硬盘空间。
15.2007年11月,Maxtor硬盘出厂的预先格式化的硬盘。被发现已植入会盗取在线游戏的帐号与密码的木马。
16.2010年12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日前同时宣布,将向全球OEM厂商和部分分销合作伙伴推出3T
B、2TB和1.5TB Deskstar 7K3000硬盘系列。
17.2011年3月8日凌晨,WD西部数据公司宣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出资43亿美元收购日立全资子公司,同为世界级硬盘大厂的日立环球存储技术公司(HGST)。
『肆』 请问硬盘都有多大的把知道的全说了
硬盘的容量有40GB、60GB、80GB、100GB、120GB、160GB、200GB、250GB、300GB、320GB、500GB、640GB、750GB、1000GB、1.5TB、2TB、3TB、4TB
『伍』 制造硬盘最早哪几家
最早的硬盘是IBM发明的
最早制造硬盘的希捷。
硬盘及生产商历史见下:
1.1956年,IBM的IBM 350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储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问世,它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就被确立。
2.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 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储存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1991年,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4.1970年到1991年,硬盘盘片的储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储存密度。
5.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Quantum)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6.1996年,希捷收购康诺(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66规格上市。
8.1999年,容量高达10GB的ATA硬盘上市。
9.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
2000年3月16号,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
10月,迈拓(Maxtor)收购昆腾硬盘业务。
10.2001年:新的磁头技术,此时的全部硬盘几乎均采用GMR,该技术最新的为第四代GMR磁头技术。
11.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并成立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Hitachi GST)。
12.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erpendicular recording),该原理是将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储存空间。
13.2005年12月21日,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收购迈拓(Maxtor)。
14.2007年1月,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erabyte的硬盘,比原先的预定时间迟了一年多。硬盘的售价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购得2.75GB硬盘空间。
15.2007年11月,Maxtor硬盘出厂的预先格式化的硬盘。被发现已植入会盗取在线游戏的帐号与密码的木马。
16.2010年12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日前同时宣布,将向全球OEM厂商和部分分销合作伙伴推出3T
B、2TB和1.5TB Deskstar 7K3000硬盘系列。
17.2011年3月8日凌晨,WD西部数据公司宣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出资43亿美元收购日立全资子公司,同为世界级硬盘大厂的日立环球存储技术公司(HGST)。
『陆』 电脑硬盘什么样子的啊结构什么样啊工作原理是什么样的
硬盘(港台称之为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简称HDD 全名 温彻斯特式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硬盘硬盘种类硬盘技术机械硬盘接口ATAIDESATASATA ⅡSATA ⅢSCSI光纤通道SAS接口尺寸制造厂商物理结构1.磁头2.磁道3.扇区4.柱面逻辑结构3D参数基本Int 13H 调用现代硬盘结构扩展Int 13H基本参数一、容量二、转速三、平均访问时间四、传输速率五、缓存数据保护扩展分区相关名词磁头数薄膜感应(TFI)磁头网络硬盘固态硬盘DNA硬盘故障表现维护保养1.读写过程中且忌断电2.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3.防止受震动4.减少频繁操作5.恰当的使用时间6.定期整理碎片7.使用稳定的电源供电8、不要强制性关机虚拟硬盘展开硬盘硬盘种类硬盘技术机械硬盘接口ATAIDESATASATA ⅡSATA ⅢSCSI光纤通道SAS接口尺寸制造厂商物理结构1.磁头2.磁道3.扇区4.柱面逻辑结构3D参数基本Int 13H 调用现代硬盘结构扩展Int 13H基本参数一、容量二、转速三、平均访问时间四、传输速率五、缓存数据保护扩展分区相关名词磁头数薄膜感应(TFI)磁头网络硬盘固态硬盘DNA硬盘故障表现维护保养1.读写过程中且忌断电2.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3.防止受震动4.减少频繁操作5.恰当的使用时间6.定期整理碎片7.使用稳定的电源供电8、不要强制性关机虚拟硬盘展开
编辑本段硬盘硬盘种类硬盘分为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HDD);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硬盘技术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
西部数据在最新的硬盘上采用了该技术来减少空闲时功耗。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碟片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碟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目前希捷和日立数据的部分型号采用了该技术。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机械硬盘1.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储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问世,它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被确立。
2.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储存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1991年,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4.1970年到1991年,硬盘盘片的储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储存密度。
5.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Quantum)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头发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6.1996年,希捷收购康诺(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66规格面世。
8.1999年,容量高达10GB的ATA硬盘面世。
9.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
3月16日,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
10月,迈拓(Maxtor)收购昆腾。
10.2001年:新的磁头技术,此时的全部硬盘几乎均采用GMR,该技术目前最新的为第四代GMR磁头技术。
11.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并成立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Hitachi GST)。
12.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erpendicular recording),该原理是将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储存空间。
13.2005年12月21日,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收购迈拓(Maxtor)。
14.2007年1月,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erabyte的硬盘,比原先的预定时间迟了一年多。硬盘的售价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购得2.75GB硬盘空间。
15.2007年11月,Maxtor硬盘出厂的预先格式化的硬盘,被发现已植入会盗取在线游戏的帐号与密码的木马。
16.2010年12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日前同时宣布,将向全球OEM厂商和部分分销合作伙伴推出3T
硬盘(15张)B、2TB和1.5TB Deskstar
7K3000硬盘系列。
17.2011年3月8日凌晨,WD西部数据公司宣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出资43亿美元收购日立全资子公司,同为世界级硬盘大厂的日立环球存储技术公司(HGST)。
编辑本段接口ATA全称Advanced
Technol
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外部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空间,不利计算机散热,将逐渐被SATA 所取代。
IDE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俗称PATA并口。
SATA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SATA ⅡSATA
Ⅱ是芯片巨头Intel英特尔与硬盘巨头Seagate希捷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0MB/s进一步提高到了300MB/s,此外还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SATA硬盘都可以使用NCQ技术,除了硬盘本身要支持NCQ之外,也要求主板芯片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
SATA
Ⅲ正式名称为“SATARevision3.0”,是串行ATA国际组织(SATA-IO)在2009年5月份发布的新版规范,主要是传输速度翻番达到6Gbps,同时向下兼容旧版规范“SATARevision2.6”(也就是现在俗称的SATA3Gbps),接口、数据线都没有变动。SATA3.0接口技术标准是2007上半年英特尔公司提出的,由英特尔公司的存储产品架构设计部技术总监Knut Grimsrud负责,Knut Grimsrud表示,SATA3.0的传输速率将达到6Gbps,将在SATA2.0的基础上增加1倍。
SCSI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S接口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编辑本段尺寸⒊5英寸台式机硬盘;风头正劲,广泛用于各种台式计算机。
硬盘内部⒉5英寸笔记本硬盘;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桌面一体机,移动硬盘及便携式硬盘播放器。
⒈8英寸微型硬盘;广泛用于超薄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及苹果播放器。
⒈3英寸微型硬盘;产品单一,三星独有技术,仅用于三星的移动硬盘。
⒈0英寸微型硬盘;最早由IBM公司开发,MicroDrive微硬盘(简称MD)。因符合CFⅡ标准,所以广泛用于单反数码相机。
0.85英寸微型硬盘;产品单一,日立独有技术,已知用于日立的一款硬盘手机,前Rio公司的几款MP3播放器也采用了这种硬盘。
制造厂商希捷(Seagate)
希捷 logo
希捷公司成立于1979年,现为全球第二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希捷在设计、制造和销售硬盘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提供用于企业、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2005年并购迈拓(Maxtor)2011年4月收购三星(Samsung)旗下的硬盘业务。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全球知名的硬盘厂商,现为全球第一大硬盘制造商,成立于1979年,目前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全球五大洲用户提供存储器产品,2011年3月收购日立之后,市场份额达到将近百分之50,取代希捷成为名副其实的硬盘老大。
日立(HITACHI)
HITACHI日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跨国集团之一.台式电脑硬盘,笔记本硬盘都有生产。于2002年并购IBM硬盘生产事业部门。于2011年3月被西部数据收购。
东芝(TOSHIBA)
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主要生产移动存储产品。
三星(Samsung)
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的简称。生产的硬盘提供用于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2011年4月19日,希捷正式宣布以13.75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三星硬盘业务。2011年12月20日,希捷宣布已完成对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旗下硬盘业务的收购交易。
编辑本段物理结构1.磁头
硬盘内部结构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普及。
2.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3.扇区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4.柱面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单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无论是双盘面还是单盘面,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编辑本段逻辑结构3D参数很久以前,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Disk Geometry). 即磁头数(Heads),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
其中:
磁头数(Heads)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 最大为255 (用8 个二进制位存储)
柱面数(Cylinders) 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1023(用 10 个二进制位存储)
扇区数(Sectors) 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最大为63(用 6个二进制位存储)
每个扇区一般是512个字节, 理论上讲这不是必须的,但好像没有取别的值的。
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
255 * 1023 * 63 * 512 / 1048576 = 7.837 GB (1M
=1048576 Bytes)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
255 * 1023 * 63 * 512 / 1000000 = 8.414 GB (1M
=1000000 Bytes)
在CHS 寻址方式中,磁头,柱面,扇区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到 Heads - 1。0 到Cylinders - 1。1 到Sectors
(注意是从1 开始)。
基本Int 13H 调用BIOS
Int 13H 调用是BIOS提供的磁盘基本输入输出中断调用,它可以完成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的复位,读写,校验,定位,诊,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CHS 寻址方式,因此最大识能访问 8 GB 左右的硬盘(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说明,均以 1M = 1048576 字节为单位)。
现代硬盘结构在老式硬盘中,由于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
(与软盘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也就是说,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采用这种结构后,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
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软件), 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3D参数,如 LBA,LARGE,NORMAL)。
扩展Int 13H虽然现代硬盘都已经采用了线性寻址,但是由于基本Int13H 的制约,使用BIOS Int
13H 接口的程序,如 DOS 等还只能访问8
G以内的硬盘空间。为了打破这一限制,Microsoft 等几家公司制定了扩展Int 13H 标准(Extended Int13H),采用线性寻址方式存取硬盘,所以突破了 8 G的限制,而且还加入了对可拆卸介质(如活动硬盘) 的支持。
编辑本段基本参数一、容量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MiB)或千兆字节(GB/GiB)为单位,1GB=1000MB而1GiB=1024MiB。但硬盘厂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统,就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1024换算的),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
二、转速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现在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4200rpm、5400rpm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10000rpm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SCSI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10000rpm,甚至还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
三、平均访问时间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
四、传输速率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目前Fast ATA接口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为16.6MB/s,而Ultra
ATA接口的硬盘则达到33.3MB/s。2012年12月,两80后研制出传输速度每秒1.5GB的固态硬盘。[1]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五、缓存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编辑本段数据保护1.S.M.A.R.T.技术
S.M.A.R.T.技术的全称是Self-Monitoring,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即“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在ATA-3标准中,S.M.A.R.T.技术被正式确立。S.M.A.R.T.监测的对象包括磁头、磁盘、马达、电路等,由硬盘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而更先进的技术还可以提醒网络管理员的注意,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把重要数据文件转存到其它安全扇区,甚至把文件备份到其它硬盘或存储设备。通过S.M.A.R.T.技术,确实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S.M.A.R.T.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对渐发性的故障进行监测,而对于一些突发性的故障,如盘片突然断裂等,硬盘再怎么smart也无能为力了。因此不管怎样,备份仍然是必须的。
2.DFT技术
DFT(Drive Fitness Test,驱动器健康检测)技术是IBM公司为其PC硬盘开发的数据保护技术,它通过使用DFT程序访问IBM硬盘里的DFT微代码对硬盘进行检测,可以让用户方便快捷地检测硬盘的运转状况。
据研究表明,在用户送回返修的硬盘中,大部分的硬盘本身是好的。DFT能够减少这种情形的发生,为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避免因误判造成数据丢失。它在硬盘上分割出一个单独的空间给DFT程序,即使在系统软件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也能调用。
DFT微代码可以自动对错误事件进行登记,并将登记数据保存到硬盘上的保留区域中。DFT微代码还可以实时对硬盘进行物理分析,如通过读取伺服位置错误信号来计算出盘片交换、伺服稳定性、重复移动等参数,并给出图形供用户或技术人员参考。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念,硬盘子系统的控制信号可以被用来分析硬盘本身的机械状况。
而DFT软件是一个独立的不依赖操作系统的软件,它可以在用户其他任何软件失效的情况下运行。
3.加密技术
现代社会人们对隐私的保护欲越来越强烈,硬盘加密技术开始发展。文字、图形、数字密码保护是最基本的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开始应用到硬盘技术当中。
编辑本段扩展分区由于主分区表中只能分四个分区,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设计了一种扩展分区格式。基本上说,扩展分区的信息是以链表形式存放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首先, 主分区表中要有一个基本扩展分区项,所有扩展分区都隶属于它,也就是说其他所有扩展分区的空间都必须包括在这个基本扩展分区中。对于DOS
/ Windows 来说,扩展分区的类型为0x05。除基本扩展分区以外的其他所有扩展分区则以链表的形式级联存放, 后一个扩展分区的数据项记录在前一个扩展分区的分区表中,但两个扩展分区的空间并不重叠。
扩展分区类似于一个完整的硬盘,必须进一步分区才能使用。但每个扩展分区中只能存在一个其他分区。此分区在
DOS/Windows环境中即为逻辑盘。因此每一个扩展分区的分区表(同样存储在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中)中最多只能有两个分区数据项(包括下一个扩展分区的数据项)。
『柒』 一个鸡蛋清含多少蛋白质以及关于奥斯康诺蛋白质粉的问题
1:所有的禽蛋类(包括鸡蛋)都属於酸性食物。一个鸡蛋去掉壳和"内膜"(中药名称叫做"凤凰衣")之后,在外面裹着一层厚厚的鸡子白、鸡蛋白或称鸡蛋清,鸡子白是由三层成份组成的,其外层及内层都比较稀薄,而中层因含有0.3%黏蛋白(mucin,占鸡子白总重量的65%),故而较为黏稠。每100克中约含有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3克(详见表1)。按水份和固形物所占比重,则含水份88%,固形物12%,固形物中大约90%是蛋白质,内有:卵白蛋白(ovalbumin)占75%,卵类黏蛋白(ovomucoid)占15%,卵黏蛋白(ovomucin)占7%,伴白蛋白 (conalbumin)占3%。
2:公司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品牌效应.
3:每天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一勺蛋白质粉倒入牛奶中服用效果最佳.
『捌』 香港安盛保险的康诺产品是储蓄型的吗
.
是 的, 五 舟 港 险 可 以 为 您 提 供 购买 英国 保 诚 , 美 国 友 邦 , 法 国 安盛 等 世 界 权 威 保险 公 司 的 隽 生
五 舟 港 险 t e l:( 4 0 0 —— 8 6 9 —— 1 3 7 7 )
.
.
.
.
.
.
.
.
.
.
....................................................................
----------------------------------------------------------------------------------------
绍尔斯造出打字机后,奇怪地发现一个打字员正常击键时老是出故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绍尔斯跑去请他的妹夫——一名数学家兼学校教师帮忙.他妹夫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键盘上把那些常用的连在一起的字母分开,这样击键的速度就会稍稍减慢,也就减少了故障的发生.x0d绍尔斯很乐意地采纳了他妹夫的建议,将字母按一种奇怪的QWERTY顺序排列.为了避免发生故障而不得不将字母杂乱无章地进行排列,告诉公众这一事实或许会让绍尔斯觉得尴尬.于是,他巧妙地耍了一个花招,说这样排列是最科学的,可以加快人们的打字速度.x0d而实际上,绍尔斯的这个说法,已经被英国打字机发展史方面的权威人士认定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欺骗活动之一”,是“彻头彻尾的谎言”.x0d奇怪的是,那些与绍尔斯设计不同的、更为科学的键盘竟然被历史淘汰了,而人们却渐渐习惯于使用这种编排古怪的键盘.x0d人们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设法发明打字机.1714年在英国,亨利·米尔为一台机器申请专利,这种机器的名字叫“誊印字母的人造机器或工具,用它可以像书写一样, 单个字母独写,或数个字母连续写,所有书写内容都可以整洁准确地用大写字母誊抄在纸张或羊皮纸上,与印刷不相上下”.那台机器可能买不出去,因为没有人能记住它的名字.x0d第一台使用的打字机是1868年在美国由克里斯托佛·莱瑟姆.肖尔斯取得专利权的.他的机器被称为打字机.他有活动的架子,有让打字纸转行的控制杆,还有按字母顺序排列的键盘.x0d但是肖尔斯有一个问题.在他最初的模型上,它的“ABC” 键这种排列,在打字员快速击键的时候,常常引起键堵塞.肖尔斯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各键互不干扰,他的解决办法是让打字员别打得太快.肖尔斯请求他的内兄重排键盘,不让最常用的字母考得太近,要让铅字连动杆能够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样他们就不会碰撞在一起堵塞机器.新的排列便是打字员今天使用的QWERTY排列.当然,肖尔斯称新的排列是科学的,能够提高速度和效率.其实它所提高的唯一效率就是让打字员的速度慢下来,因为几乎不管打英语的哪个词都要求打字员的手指在键盘上跨越更长的距离.x0d打字机的优点当然大于这个键盘的缺点.打字员们很快记住了奇怪的字母排列, 打字机一下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打字员熟记了字母的新排列,打字速度提高之时,打字机的制作技术也有了改进,字母键也不再像最初那样容易堵塞了.x0d以现在的目光看,肖尔斯发明的键盘实在不怎么样,它的字母排列方式缺点太多.例如,英文中10个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个离规定的手指位置太远,不利于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键盘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过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英语里也只有三千来个单词能用左手打,所以用起来十分别扭.有人曾作过统计,使用QWERTY键盘,一个熟练的打字员8小时内手指移动的距离长达25.7公里,一天下来疲惫不堪.遗憾的是, 千百人的习惯成自然, QWERTY键盘今天仍牢牢占据着计算机的输入领域,虽然有人早就设计出更科学的键位排列,却始终成不了气候.现代计算机键盘根本不存在金属棒之类的累赘,这当然是肖尔斯们始料不及的事.x0d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键盘叫做"快蹄键盘",原文为"QWERTY",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字看起来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键盘上第一排字母的组合.请看下列三排字母:x0dQ W E R T Y U I O Px0dA S D F G H J K Lx0dZ X C V B N Mx0d第一部打字机在1868年面世, 这是所有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有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既难记忆又难熟练.原来的键盘基本上是照着字母顺序排列,但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撑键盘的机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调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样.据说其原因是这样的:x0d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x0d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x0d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x0d这种排列方式的确为入门者带来不少输入的困扰,其实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推出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战,这个键盘还没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团体积极推广这款名为"德弗札克"的键盘,也许不久的将来,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将被广为采用.
键盘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开始相继有英、美、法、意、瑞士等国家的人发明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最早的键盘就是那个时候用在那些技术还不成熟的打字机上的。直到1868年,“打字机之父”——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获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经营权经营,又于几年后设计出现代打字机的实用形式和首次规范了键盘,即现在的“QWERTY”键盘。
为什么要将键盘规范成现在这样的“QWERTY”键盘按键布局呢?这是因为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而打字机是全机械结构的打字工具,因此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发明了QWERTY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键。肖尔斯在1868年申请专利,1873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机成功投放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有今天键盘的排列方式。
QWERTY的键盘按键布局方式非常没效率。比如:大多数打字员惯用右手,但使用QWERTY键盘,左手却负担了57%的工作。两小指及左无名指是最没力气的指头,却频频要使用它们。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仅占整个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为了打一个字,时常要上上下下移动指头。
1888年全美举行打字公开比赛,法院速记员马加林按照明确的指法分工展示了他的盲打技术,错误只有万分之三,使在场人惊讶不已,据记载马加林的奖金是0元, 从这以后很多人效仿这种盲打,在美国也开始有了专门培养打字员的学校。
由于盲打技术的出现,使得击键速度足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然而在60年后(1934年),华盛顿一个叫德沃拉克(Dvorak)的人为使左右手能交替击打更多的单词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排列方法,这个键盘可缩短训练周期1/2时间,平均速度提高35%。DVORAK键盘布局原则是:1、尽量左右手交替击打,避免单手连击;2、越排击键平均移动距离最小;3、排在导键位置应是最常用的字母。
比DUORAK键盘更加合理、高效的是理连·莫尔特(Lillian Malt)发明的MALT键盘。它改变了原本交错的字键行列,并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后退键”(Backspace)及其他原本远离键盘中心的键更容易触到。但MALT键盘需要特别的硬件才能安装到电脑上,所以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到了20世纪中期,键盘又多了一个用武之地——作为电脑的基本输入设备。另一方面,至今,“QWERTY”键盘仍然是使用的最多的键盘布局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劣势产品战胜优势产品”的例子。
IT人物传记:QWERTY键盘发明人--肖尔斯
今天,个人电脑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是键盘和鼠标。
通用101键或102键键盘根据英文字母的排列方式而命名,称为QWERTY键盘。毋庸置疑,它“脱胎”于英文打字机。比尔·盖茨曾用这种键盘来说明什么叫“事实上”的标准:“英语打字机和计算机键盘上排字母的顺序是QWER?TY,没有一条法律说它们必须这样排列。但它们却行之有效,大多数用户会执着于这种标准。”有趣的是,这种排列方式并不是合理的布局。
QWERTY键盘的发明者叫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生活在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是《密尔沃基新闻》编辑。肖尔斯在好友索尔协助下,曾研制出页码编号机,并获得发明专利。报社同事格利登建议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打字机,并给他找来英国人的试验资料。
在倾注了肖尔斯与两位合伙人数年心血后,1860年,他们制成了打字机原型。然而,肖尔斯懊丧地发现,只要打字速度稍快,他的机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按照常规,肖尔斯把26个英文字母按ABCDEF的顺序排列在键盘上,为了使打出的字迹一个挨一个,按键不能相距太远。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手指的动作稍快,连接按键的金属杆就会相互产生干涉。为了克服干涉现象,肖尔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键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间距尽可能排列远一些,延长手指移动的过程。
反常思维方法竟然取得了成功。肖尔斯激动地打出了一行字母:“第一个祝福,献给所有的男士,特别地,献给所有的女士。”肖尔斯“特别地”把他的发明奉献给妇女,他想为她们开创一种亘古未有的新职业———“打字员”。1868年6月23日,美国专利局正式接受肖尔斯、格利登和索尔共同注册的打字机发明专利。
以现在的目光看,肖尔斯发明的键盘字母排列方式缺点太多。例如,英文中10个最常用的字母就有8个离规定的手指位置太远,不利于提高打字速度;此外,键盘上需要用左手打入的字母排放过多,因一般人都是“右撇子”,所以用起来十分别扭。有人曾作过统计,使用QWERTY键盘,一个熟练的打字员8小时内手指移动的距离长达25.7公里。然而,QWERTY键盘今天仍是电脑键盘“事实上”的标准。虽然1932年华盛顿大学教授奥古斯特·多芙拉克(A.Dvorak)设计出键位排列更科学的DVORAK键盘,但始终成不了气候。 鼠标是美国科学家道格拉斯·恩格巴特(D.Engelbart)在1964年发明的。尼葛洛庞帝教授在《数字化生存》里写道:“当初他设计鼠标是为了指点文件,而不是作画。但是这个发明却流传下来,而且今天随处可见。”
恩格巴特是位卓越的思想家、发明家和电脑先驱人物,一生著有25部著作,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他在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人机交互和网络技术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天才的预见并提出理论框架。他穷其一生的精力,想为人类研制出增加智慧的计算机,鼠标只是他一个附带的小发明。
恩格巴特二战期间曾担任过舰艇雷达技术员,战后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他常常幻想着电脑也能像雷达一样显示图形,并可以通过操纵杆来控制操作。1964年,在国防部高级规划研究署(ARPA)资助下,恩格巴特建立了一个“扩增研究中心”来实现他的梦想。1968年,在美国秋季计算机会议上,恩格巴特向与会者展示了他的新发明:用一个键盘、一台显示器和一个粗糙的鼠标器,远程操作25公里以外的一台简陋的大型计算机,在当时仍然采用穿孔卡输出的人群中间,引起了极大地轰动。
恩格巴特鼠标原型的外壳用木头精致地雕刻而成,仅有一个按键,而不像现代鼠标有三个按键。它的底部安装着金属滚轮,用来控制光标的移动。1970年获得专利时,这个小装置的名称是“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美国有人开玩笑说,只有男人才会想到把它叫做“鼠标”,因为在美国俚语里,“老鼠”(Mouse)亦有“女朋友”的寓义。
1972年,施乐公司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研制出图形界面的“阿托”(Alto)微电脑,研制者中间就有从恩格巴特实验室“跳槽”的人,他们把鼠标配置在这台电脑上,作为一种方便的图形控制装置。1983年,苹果公司也跟着把他们的第一个鼠标装备在“丽萨”(Lisa)微电脑上。从此,鼠标逐渐成为个人电脑必备的输入设备。(n104)
目前,电脑对人体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科学使用电脑,减少电脑和网络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工作间隙注意适当休息,一般来说,电脑操作人员在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该休息10分钟左右。并且最好到操作室之外活动活动手脚与躯干。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自我心理测定。
二是注意工作环境 电脑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亮或过暗,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荧光屏上而产生干扰光线,工作室要保持通风干爽,能使那些有害气体尽快排出,尽量用非击打式打印机减少噪音。
三是注意正确的操作姿势 应将电脑屏幕中心位置安装在与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线上,最好使用可以调节高低的椅子。坐着时应有足够的空间伸放双脚,不要交叉双脚,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四是注意保护视力 要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要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在40-50厘米,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面积减小到最低。如果出现眼睛干涩、发红,有灼热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那就需要到医院看眼科医生了。
五是注意补充营养 电脑操作者在荧光屏前工作时间过长,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会被消耗掉,而视紫红质主要由维生素A合成。因此,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而多饮些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会有利于吸收与抵抗放射性物质。
六是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电脑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的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
电脑族的保健
电脑族可多喝 绿茶、菊花茶
电脑族除了多接触到电磁辐射外,电脑荧光屏的闪动对眼睛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长期使用电脑者,易患眼病。专家认为,平时多喝绿茶可起到一定的抗辐射作用。此外,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电脑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无害。
许多人都知道,长期使用电脑会影响健康。
电脑族容易带来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以及眼部疾患。
眼睛处于紧张状态
由于电脑族久坐电脑前,看东西较近,迫使眼睫状肌处于收缩紧张状态,从而使晶体变凸以适应视近物,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就会导致近视。视觉的过度疲劳还会引起房水运行受阻,较易导致青光眼。同时,干眼症、白内障、角膜溃疡和视网膜剥脱等,也是长期使用电脑者易患的眼病。
电脑族除了多接触到电磁辐射外,电脑荧光屏的闪动对眼睛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让人出现流泪、视力减退、头昏脑涨等不适征状。
绿茶抗辐射作用
专家认为,平时多喝绿茶可起到一定的抗辐射作用。《神农本草》把茶列入365种药物之中,并说“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专家认为,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特别是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抗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此外,茶叶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肠壁和肝脏的作用下,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具有滋养眼睛、缓解眼睛疲劳、预防夜盲症的作用。
使大脑更敏捷
不久前,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喝茶可以阻止人体中一种酶的合成,这种酶会破坏脑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媒介乙酰胆碱。因此,喝茶对常用电脑的上班族来说,又多了项使大脑更敏捷的好处。
过去陆陆续续的医学报告显示,茶叶中经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700多种,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酚类、皂甙、生物碱、茶氨酸、色素、芳香物质等。
菊花茶呵护眼睛
此外,电脑族也可用菊花茶“呵护”眼睛。华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护眼睛的作用,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
菊花茶加入枸杞
《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菊花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电脑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无害。
喝菊花茶方法简单,只要将市面上销售的,干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来喝就可以,平时可以定时泡一两杯菊花茶来喝,能达到眼睛保健的作用,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视力也有帮助。
也有人喜欢在菊花茶中加入枸杞,泡出来的茶就是有名的“菊杞茶”,具有更高的护眼睛作用,因为菊花与枸杞都是中药护眼的药材。
值得注意的是,菊花性凉,虚寒体质,平时怕冷,易手脚发凉的人不应该经常饮用,应该适量的喝。
电脑族可多喝 绿茶、菊花茶
电脑族除了多接触到电磁辐射外,电脑荧光屏的闪动对眼睛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长期使用电脑者,易患眼病。专家认为,平时多喝绿茶可起到一定的抗辐射作用。此外,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电脑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无害。
许多人都知道,长期使用电脑会影响健康。
电脑族容易带来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以及眼部疾患。
眼睛处于紧张状态
由于电脑族久坐电脑前,看东西较近,迫使眼睫状肌处于收缩紧张状态,从而使晶体变凸以适应视近物,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就会导致近视。视觉的过度疲劳还会引起房水运行受阻,较易导致青光眼。同时,干眼症、白内障、角膜溃疡和视网膜剥脱等,也是长期使用电脑者易患的眼病。
电脑族除了多接触到电磁辐射外,电脑荧光屏的闪动对眼睛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让人出现流泪、视力减退、头昏脑涨等不适征状。
绿茶抗辐射作用
专家认为,平时多喝绿茶可起到一定的抗辐射作用。《神农本草》把茶列入365种药物之中,并说“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专家认为,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特别是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抗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此外,茶叶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肠壁和肝脏的作用下,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具有滋养眼睛、缓解眼睛疲劳、预防夜盲症的作用。
使大脑更敏捷
不久前,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喝茶可以阻止人体中一种酶的合成,这种酶会破坏脑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媒介乙酰胆碱。因此,喝茶对常用电脑的上班族来说,又多了项使大脑更敏捷的好处。
过去陆陆续续的医学报告显示,茶叶中经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700多种,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酚类、皂甙、生物碱、茶氨酸、色素、芳香物质等。
菊花茶呵护眼睛
此外,电脑族也可用菊花茶“呵护”眼睛。华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护眼睛的作用,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
菊花茶加入枸杞
《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菊花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电脑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无害。
喝菊花茶方法简单,只要将市面上销售的,干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来喝就可以,平时可以定时泡一两杯菊花茶来喝,能达到眼睛保健的作用,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视力也有帮助。
也有人喜欢在菊花茶中加入枸杞,泡出来的茶就是有名的“菊杞茶”,具有更高的护眼睛作用,因为菊花与枸杞都是中药护眼的药材。
值得注意的是,菊花性凉,虚寒体质,平时怕冷,易手脚发凉的人不应该经常饮用,应该适量的喝。
谨防电脑危害
OFFICE里,电脑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件办公用品,很难想像,如果没有了电脑,我们将如何工作。但遗憾的是,当我们享受着电脑带给我们的一切方便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它在身心两方面对我们健康的威胁。所以,了解电脑“病”,防治电脑“病”,已经成为我们刻 不容缓的事情。为了全面了解电脑对OL身心的负面影响,我们特地组织这次策划,全面介绍缓解OL们最难逃脱的八大电脑“病”的窍门和方法。
罪状一:电磁辐射
症状:失眠、内分泌紊乱
致病原因:显示器热度过高,在工作时就会有相当多的电磁辐射,它会使空气发生电离作用,不断产生正电荷(正离子),并不断与空气中的负离子中和,导致负离子的含量几乎为零。负离子多有益,正离子就多有害,长期处于正离子过多的环境中,它们通过呼吸进入肺,然后随血液循环被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使人的血液、体液呈酸性,延缓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使毒素囤积在体内。使人失眠、免疫力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等。
缓解方法
1. 仔细地打扫办公环境。因为正离子会牢牢地吸附在灰尘颗粒上,灰尘越多,则正离子越多。
2. 多喝茶。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助吸收放射性物质。
3. 显示器散发出的辐射多数不是来自它的正面,而是侧面和后面。因此,不要把自己显示器的后面对着同事的后脑或者身体的侧面。
4. 常喝绿茶。绿茶是近几年来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养生饮品,因为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儿茶酚以及维他命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使副肾皮质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对于情绪暴躁有很大改善。不过,最好在白天饮用,以免影响睡眠。
5. 绿豆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薏仁则可以健脾止泻、轻身益气,经常需要熬夜工作或是心烦气躁、口干舌燥、便秘时,对于消除烦躁情绪非常有帮助。
6. 勤洗脸可以防止辐射波对皮肤的刺激。
7. 在电脑桌下摆放一盆植物或水,可以吸收电脑所发出的电磁波。
8. 尽量使用液晶显示器。
9. 穿着防辐射肚兜。
罪状二:灰尘场
症状:皮肤过敏
致病原因:处于开机状态的显示器周围会形成一个静电场,它差不多会把整个房间的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吸入自己的场中,从而使得面部皮肤受到刺激,会出现过敏起疹等现象。坐在电脑前,你的周围便充满了含有大量灰尘颗粒的空气,因此,使用者的皮肤非常容易产生皮疹等过敏现象。
『玖』 硬盘多少钱
移动硬盘按大类分为两种:品牌的和组装的。
这两种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是由移动硬盘和盘盒组成的。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品牌的移动硬盘赋予产品更多的功能,像所谓的数码伴侣等。而组装的移动硬盘则只具有存储功能。
品牌的移动硬盘价格越是组装产品的1.5倍,国产品牌如爱国者、纽曼等等。世界品牌则以IBM为著名,当然价格也很著名!
组装的移动硬盘,比较实惠,而且使用性能也不差。买一个移动硬盘,40G的大约500多,80G的大约800元;(移动硬盘本身的质量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全球不过那么几个移动硬盘生产商,好与坏之分,只是个人喜好而已,个人觉得你喜欢什么就是什么,除了IBM的价格稍高一点,其他的产品价格相差不大。)再加上一个150元的盘盒就OK了。
值得注意的是,盘盒决不可以贪便宜,这个不见虽小,但关系重大,关系到数据安全和移动硬盘的使用性能,一般150元的盘盒质量就够用了。当然你也可以看做工,做工精细的基本上质量就没问题!
所有的移动硬盘都是用的一个外置硬盘盒,里面装一个笔记本硬盘。
日立的笔记本硬盘还不错,盒子一般。建议自己单买个质量好点的盒子,再但买个笔记本硬盘装上。
日立 HITACHI V6稳定型移动硬盘报价 ¥580
日立 HITACHI V3稳定型 (40G)移动硬盘报价 390
日立 HITACHI V3稳定型 (80G)移动硬盘报价 ¥780
日立 HITACHI V3稳定型 (100G)移动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