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三板的前世今生,现状和国家政策分别是怎样的
1、新三板的前世今生
2、新三板的现状和国家政策
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继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大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旨在帮助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了鼓励中小企业踊跃挂牌,突破发展瓶颈,各省因地制宜给出了不同的政府补贴方案和发放金额。此外,在2015年底出台的新三板分层制度(具体内容可去第一路演的三板问答查看),尤其是创新层的出现,更是将新三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原本仅仅将新三板看成是主板和创新板桥梁的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认清了新三板未来的方向。
新三板作为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在未来可能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导。
『贰』 新三板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2000年,为解决主板市场退市公司与两个停止交易的法人股市场公司的股份转让问题,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出面,协调部分证券公司设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被称之为“三板”。
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称为“新三板”。随着新三板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将逐步形成由主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网络和产权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即新三板),首批扩大试点新增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
2013年底,新三板方案突破试点国家高新区限制,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七千多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叁』 新三板前景好吗
2017年,新三板变数相对较大。经过一年的下滑,市场信心得到恢复,政策也呈现正面。从2017年开始,将逐渐面临早期机构投资者退出的问题。新三板投资者降低门槛,新的做市商,退市制度,竞价制度也将对未来的新三板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是倒金字塔形,主板的股票无论数量和市场价值是倒置的金字塔,中小板和创业板在金字塔中间,新三板仍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虽然外资市场是金字塔型,但美国纳斯达克接受全球中小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值都是金字塔下方。
历史表明,这是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新一年半的三板市场发展现在有11326家,今年也有4000多个发展,新三板的股票会出现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万也不足为奇。随着交易机制的开放,无论主题,概念,数量,市盈率等,都比主板的选择性更高,更好。未来买入新三板股票,他将是在主战场上的真正投资。
『肆』 医药行业上新三板容易吗
不太容易:两票制下,医药行业上新三板被否的主要原因还是合规问题,所以药企要上市,需要律师的协助,比如“好医代”app不仅能为药企解读各地医药政策,还能为医药代表的日常工作提供合规支持,医药代表能合理合法地拿到报酬、不踩政策高压线,药企的合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医药行业上新三板之前运用“好医代”app进行医药行业合规的实操是有必要的。
『伍』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一、大湾区三大城市医药制造业产值破百亿
根据火石创造统计数据,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城市中医药制造业产值规模最大是深圳市,总产值达344亿元,其次是广州市,医药制造业产值达314亿元。另外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医药制造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目前,2019年最新数据仍未公布。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陆』 新三板市场目前现状如何未来发展又将去向何方
我国的新三板市场未来的发展,就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交易系统将实施电子化交易并配套做市商制度,同时国家将设立孵化基金支持挂牌企业实施融资和发展。据有关机构预计,5年内新三板挂牌公司将超过3,000家,新三板总市值将超万亿元。
『柒』 新三板中国目前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新三板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重大的问题。
(一)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问题
作为一个全国性场内交易市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一直没有充裕起来,大部分挂牌企业的股份转让甚至为零,很大一部分挂牌企业前10大股东的股份占比达到100%,只有个别挂牌企业的交易相对活跃。新三板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挂牌企业的股份转让交易寡淡,使得市场的价格发现以及后续的股份转让、融资等功能没能有效凸显。
(二)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制度
考虑到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业,股本较小、交易有限、市场流动性较差,新三板市场在交易制度中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在运行一年多的基础上,做市商制度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维系、价格发现以及股份转让交易等提供了制度性支撑,为新三板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是,做市商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亦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自有资金。做市商做市服务占用自有资金,做市服务的供给能力受到自有资金规模的影响。该机制要求做市商以自有资金和挂牌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为了防范风险和保障收益,做市商要求的折扣率非常大,这对于企业是不利的。同时,该机制直接导致挂牌首日股份转让高溢价问题。
二是价差恰当性。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中,做市商的利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利得;二是买进报价和卖出报价的差额。由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较差,做市商的做市成本较高,做市商恰当的选择就是降低股份买进的成本并保持较大的价差水平。做市商制度在价差和收益的束缚下,整体就呈现出了流动性不足的格局,而且将会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流动性枯竭机制,亦使得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完善。
三是微观结构。第一,在新三板市场中,做市转让挂牌公司的占比仍然较低。截至2016年2月20日,新三板可以做市转让的股票公司占所有挂牌公司的比重约为24%;第二,由于做市转让存在双向交易,而且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做市转让比协议转让的家数要低很多,做市转让的主导性在新三板股份转让中并未凸显;第三,挂牌公司比较倾向于协议转让。协议转让规模较大,交易简单,而且做市转让存在股份占用的问题;第四,做市报价规则对于做市商制度亦有技术性影响。
最后是市场行情对做市商制度的影响巨大。如果新三板市场一路向好,那做市商最为理性的选择是持有股份,获得资本利得,这比做市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要更高。以2014年第四季度为例,资本利得是价差收入的130倍;2015年一季度,该比例仍然高达78倍。如新三板市场面临调整或大幅下跌,那做市商的理性选择就是消极报价或降低报价频率。这也使得新三板做市机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新三板分层制度
新三板分层制度的设计及实施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市场分层机制的建设,相当于建立了一种遴选机制,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风险特征的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制度的差异化安排。政策的设计意图是明晰且正确的。但是,新三板分层机制对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培育创新创业成长型企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解决中小微
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不是真能起到主导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机制设计上,新三板分层机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分层机制最为成熟的是纳斯达克市场,但是,其分层机制的形成是市场自下而上引致的。纳斯达克市场2006年创立全球精选市场层,其中很多企业已经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成了优秀企业,需要采用差异化的安排来适应企业的变化。同时,分层机制的创立也是为了吸引大型创新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其目的是为了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竞争。
从流动性改善看,分层机制对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改善有待观察。如果新三板市场的供求匹配存在巨大错配、交易定价机制不合理、市场融资及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不凸显,那么,处于创新层的挂牌公司慢慢地也会被市场的体制机制问题所影响,其流动性亦会慢慢被消蚀,而处于基础层的挂牌公司甚至会慢慢滑入无人问津的底部,成为“僵尸”挂牌企业。分层制度实际上并不带来市场流动性的增加,只是改变了市场流动性的结构。
从交易机制设计上,新三板分层之后是否能够在创新层引入竞价交易体系。如果还是延续做市商制度,那么需要加快解决做市商制度的诸多问题。如果要引入竞价交易体系,那么就要求创新层挂牌企业有很大的投资需求,这个巨大的投资需求应该来自哪里?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不会将资产配置在新三板创新层。创业板在风险暴露时刻的流动性就比较差,新三板创新层的流动性整体很难比创业板更好。大幅降低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是有害的,不是合适的政策选择。为了适应创新层的发展,交易机制的设计仍然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四)新三板转板机制
《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2015年11月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应该“坚持新三板独立市场地位”,“新三板挂牌不是上市的过渡安排,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探索与区域股权市场的对接机制”。
转板的可能性是众多新三板挂牌企业挂牌的重大动力,特别是在IPO暂停或者IPO排队现象严重的情况下,新三板挂牌再转板至创业板或中小板是很多挂牌企业的“迂回”战略。在转板的“诱惑”下,新三板成为中小微企业拥抱资本市场的热土。
由于我国股票发行和上市是分离的,通过证监会审核公开发行之后,还需要获得交易所的批准再进行上市交易。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发行和上市同步推进,平时没感觉到发行与上市的分离。如果挂牌企业是在新三板退市再到创业板发行及上市,那么这能算转板吗?这本质上是企业公开发行及上市的正常申报和审核。在市场的预期中,转板机制是在新三板挂牌发行之后,在符合一定条件和通过交易所审核之后,能够直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目前监管机构对转板机制并没有明确,仅是笼统地说明要进行股转系统的挂牌企业向创业板转板试点的研究。
对于转板模糊性的影响,监管部门和市场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新三板中资产规模、业务收入和股本较大的企业,实际上有一部分都是基于转板而去新三板挂牌,希望在新三板挂牌、进入创新层后能够进入转板绿色通道,走出一条公开发行上市的快车道。那么,有一个问题接踵而来,这么多企业是一起都试点进入创业板,还是继续走IPO程序?如果能够直接到创业板上市交易,那么创业板的IPO审核程序就形同虚设,新三板将成为创业板上市的中转站。这对于创业板和新三板的市场定位、经济功能和层次区分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如果持续,对于市场供求匹配、市场机制发挥和市场功能拓展等都是极其不利的。
(五)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
在反思新三板流动性问题中,投资者适当性也一直是个重要议题。即投资者及其资金的供给无法跟上新三板挂牌公司规模扩张的速度,造成了整个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错配,从而使得新三板的流动性较差。倘若以2015年底和2016年年初的扩张速度,那么,在2016年下半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将超过1万家,到时,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错配问题将更加凸显,市场整体的流动性将更差。
『捌』 请教各位财经大神,新三板的历史与现状还有国家政策怎么样
定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转系统)
之所以叫新三板是因为之前有一个老三板,用来承载元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退市企业的公司股权转让的,为了拯救老三板的交易冷淡,证监会决定拉进一些高科技企业,恰好与国家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不谋而合,所以06年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新三板,12年,为了让新三板真正成为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国家决定做大新三板市场,把原来中关村一个试点,扩展到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四个高科技园区,13年,原先“新三板”一直挂靠在深交所下面,随着市场越做越大,国家决定让其自立门户,也就是在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金融街正式揭牌,作为独立的公司在工商总局注册,负责新三板的运营管理,13年12月大规模的扩容,彻底的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展到全中国,全国各地的企业,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到新三板上市,2014年8月,政府推出了做市商制度,通俗解释就是允许中间商来大拆小,让入股新三板的门槛大大降低,彻底改变了此前不温不火的交易情况,随着市场量迅速提升,新三板挂牌企业也开始呈指数增长,2014年年初的时候,挂牌企业仅365家,2014年一年的时间膨胀到1572家,2016年,随着新三板交易规则逐步完善,迎来了新三板的爆发之年,6月27日新三板分层正式实施,953家企业入围创新层,9月12日,私募做市试点业务,正式启动。
『玖』 新三板与国外场外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答:三板在我国是刚刚起步,以前是只面向北京中关村的企业,现在经过一轮扩容之后,现在又增加了天津滨海新区,上海张江和武汉东湖。未来还可能继续扩容。新三板主要是针对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在各家政府都很支持,鼓励企业在新三板上挂牌上市。国家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新三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