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三板监管存在哪些缺陷
监管力度不足
新三板采用的是不同于主板交易制度的协议转让交易与做市商制度。但随着近期新三板的火爆,许多问题也随之而生。新三板采用的交易方式会提高资金流动性,但也很容易被人为操纵价格。协议转让的特性容易引发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由于新三板并不像主板市场一样设置涨跌停范围,一旦股价被人为操纵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波动。此外,传统交易所市场的内幕交易在新三板市场中亦有发生,而企业披露信息不严等现象也经常出现。
❷ 新三板企业IPO之路有多难
看企业资质。啥都不懂就别瞎搞了。
❸ 新三板企业IPO有多难
基本现在无法转板,虽然有转板构思,但是真的转板政策什么时候下来谁都不知道,而且如果能够上主板,谁还去上新三板,除非业绩暴增,从新IPO,不然暂时没有其它办法
❹ 企业上新三板最怕什么
最怕企业业务不明确,税收账目混乱,还有公司的股权不明晰,超过200人股东,或者其他不满足上新三板的条件等等。
❺ 新三板中国目前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新三板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重大的问题。
(一)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问题
作为一个全国性场内交易市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一直没有充裕起来,大部分挂牌企业的股份转让甚至为零,很大一部分挂牌企业前10大股东的股份占比达到100%,只有个别挂牌企业的交易相对活跃。新三板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挂牌企业的股份转让交易寡淡,使得市场的价格发现以及后续的股份转让、融资等功能没能有效凸显。
(二)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制度
考虑到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业,股本较小、交易有限、市场流动性较差,新三板市场在交易制度中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在运行一年多的基础上,做市商制度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维系、价格发现以及股份转让交易等提供了制度性支撑,为新三板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是,做市商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亦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自有资金。做市商做市服务占用自有资金,做市服务的供给能力受到自有资金规模的影响。该机制要求做市商以自有资金和挂牌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为了防范风险和保障收益,做市商要求的折扣率非常大,这对于企业是不利的。同时,该机制直接导致挂牌首日股份转让高溢价问题。
二是价差恰当性。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中,做市商的利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利得;二是买进报价和卖出报价的差额。由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较差,做市商的做市成本较高,做市商恰当的选择就是降低股份买进的成本并保持较大的价差水平。做市商制度在价差和收益的束缚下,整体就呈现出了流动性不足的格局,而且将会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流动性枯竭机制,亦使得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完善。
三是微观结构。第一,在新三板市场中,做市转让挂牌公司的占比仍然较低。截至2016年2月20日,新三板可以做市转让的股票公司占所有挂牌公司的比重约为24%;第二,由于做市转让存在双向交易,而且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做市转让比协议转让的家数要低很多,做市转让的主导性在新三板股份转让中并未凸显;第三,挂牌公司比较倾向于协议转让。协议转让规模较大,交易简单,而且做市转让存在股份占用的问题;第四,做市报价规则对于做市商制度亦有技术性影响。
最后是市场行情对做市商制度的影响巨大。如果新三板市场一路向好,那做市商最为理性的选择是持有股份,获得资本利得,这比做市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要更高。以2014年第四季度为例,资本利得是价差收入的130倍;2015年一季度,该比例仍然高达78倍。如新三板市场面临调整或大幅下跌,那做市商的理性选择就是消极报价或降低报价频率。这也使得新三板做市机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新三板分层制度
新三板分层制度的设计及实施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市场分层机制的建设,相当于建立了一种遴选机制,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风险特征的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制度的差异化安排。政策的设计意图是明晰且正确的。但是,新三板分层机制对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培育创新创业成长型企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解决中小微
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不是真能起到主导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机制设计上,新三板分层机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分层机制最为成熟的是纳斯达克市场,但是,其分层机制的形成是市场自下而上引致的。纳斯达克市场2006年创立全球精选市场层,其中很多企业已经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成了优秀企业,需要采用差异化的安排来适应企业的变化。同时,分层机制的创立也是为了吸引大型创新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其目的是为了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竞争。
从流动性改善看,分层机制对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改善有待观察。如果新三板市场的供求匹配存在巨大错配、交易定价机制不合理、市场融资及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不凸显,那么,处于创新层的挂牌公司慢慢地也会被市场的体制机制问题所影响,其流动性亦会慢慢被消蚀,而处于基础层的挂牌公司甚至会慢慢滑入无人问津的底部,成为“僵尸”挂牌企业。分层制度实际上并不带来市场流动性的增加,只是改变了市场流动性的结构。
从交易机制设计上,新三板分层之后是否能够在创新层引入竞价交易体系。如果还是延续做市商制度,那么需要加快解决做市商制度的诸多问题。如果要引入竞价交易体系,那么就要求创新层挂牌企业有很大的投资需求,这个巨大的投资需求应该来自哪里?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不会将资产配置在新三板创新层。创业板在风险暴露时刻的流动性就比较差,新三板创新层的流动性整体很难比创业板更好。大幅降低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是有害的,不是合适的政策选择。为了适应创新层的发展,交易机制的设计仍然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四)新三板转板机制
《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2015年11月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应该“坚持新三板独立市场地位”,“新三板挂牌不是上市的过渡安排,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探索与区域股权市场的对接机制”。
转板的可能性是众多新三板挂牌企业挂牌的重大动力,特别是在IPO暂停或者IPO排队现象严重的情况下,新三板挂牌再转板至创业板或中小板是很多挂牌企业的“迂回”战略。在转板的“诱惑”下,新三板成为中小微企业拥抱资本市场的热土。
由于我国股票发行和上市是分离的,通过证监会审核公开发行之后,还需要获得交易所的批准再进行上市交易。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发行和上市同步推进,平时没感觉到发行与上市的分离。如果挂牌企业是在新三板退市再到创业板发行及上市,那么这能算转板吗?这本质上是企业公开发行及上市的正常申报和审核。在市场的预期中,转板机制是在新三板挂牌发行之后,在符合一定条件和通过交易所审核之后,能够直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目前监管机构对转板机制并没有明确,仅是笼统地说明要进行股转系统的挂牌企业向创业板转板试点的研究。
对于转板模糊性的影响,监管部门和市场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新三板中资产规模、业务收入和股本较大的企业,实际上有一部分都是基于转板而去新三板挂牌,希望在新三板挂牌、进入创新层后能够进入转板绿色通道,走出一条公开发行上市的快车道。那么,有一个问题接踵而来,这么多企业是一起都试点进入创业板,还是继续走IPO程序?如果能够直接到创业板上市交易,那么创业板的IPO审核程序就形同虚设,新三板将成为创业板上市的中转站。这对于创业板和新三板的市场定位、经济功能和层次区分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如果持续,对于市场供求匹配、市场机制发挥和市场功能拓展等都是极其不利的。
(五)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
在反思新三板流动性问题中,投资者适当性也一直是个重要议题。即投资者及其资金的供给无法跟上新三板挂牌公司规模扩张的速度,造成了整个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错配,从而使得新三板的流动性较差。倘若以2015年底和2016年年初的扩张速度,那么,在2016年下半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将超过1万家,到时,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错配问题将更加凸显,市场整体的流动性将更差。
❻ 新三板企业IPO遭遇什么新烦恼
今年以来,新三板企业热衷通过IPO路径寻求资本市场升级之路,但当前有IPO计划的新三板企业遇到了“新烦恼”。
目前,新三板达到IPO标准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截至8月下旬,新三板11000多家挂牌企业中,达到法定基础上市条件的占55%。这就是说,已有相当数量的公司与市场建立时的主体预设不一致,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加快完善市场功能。
❼ 新三板企业融资难,各种缺钱怎么办
挂牌没钱?找“挂牌贷”
除了比较“传统”的股权质押,全国股转系统的众多合作银行还推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挂牌企业在各个阶段、各种情形下的多类型服务。
有的企业体量小、现金资产不太充裕或周转比较苦难,尤其是一些中小创新企业,想挂牌却无力支付券商上百万的辅导费用,虽然地方政府有补贴,但是资金全部到位往往需要挂牌成功,而券商有时要求企业先支付一部分资金,这时候企业就会犯难了:要是账上资金给了券商,这几个月如何周转啊?别着急,可以试试找银行办个“挂牌贷”。所谓挂牌贷是指全国股转系统合作银行只针对拟在新三板挂牌,并已和相关推荐机构签订推荐挂牌辅导协议的中小企业,根据当地政府对其补贴金额,给予其一定额度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企业挂牌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或生产经营周转的贷款业务。目前推出这种业务的银行有光大银行、浦发银行(600000)和广发银行等。
发展要钱?诸多抵押贷
对于新三板企业来说,融资发展应该是第一要务,但是到哪里融资呢?定向增发?要面对各种投资人的精挑细选,要是市场行情冷淡,还可能没人敢投,行业不行,也没人敢投……总之,各种困难。但是如果你愿意换种思路,愿意以抵押或质押一定资产的形式进行融资,那路子可能会宽广很多。
如果你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多,那好,现在知识产权也可以质押!光大银行、贵阳银行和西安银行等纷纷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企业可以用自己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从银行办理贷款,例如西安银行推出了这样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企业(或其主要股东)以其合法拥有且可转让的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进行质押而获得银行的贷款,质押率最高可以达到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45%。
如果你是一家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你可以使用应收账款进行质押从而获得银行贷款,目前,杭州银行、西安银行等银行都推出了这种创新业务。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提供保证或担保从银行获得保证保险贷款或担保贷款,还可以通过已有投资机构的背书从银行获得投联贷……总之,这种需要抵押、质押或保证的贷款五花八门,也是目前的主流。
不想抵(质)押?找“信用贷”
当然,如果你不想通过抵押、质押或者担保这种有包袱的方式获得资金,你也可以试试信用贷款——无抵押、无质押、无担保哦!目前,华夏银行(600015)、交通银行、兴业银行(601166)、齐鲁银行和杭州银行等诸多银行都推出了信用贷款。
例如,华夏银行推出了以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为己任,专为轻资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出无需抵押、无需担保的特色融资产品—信用贷。流动资金贷款单户授信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授信期限不超过1年。
大咖缺钱?找“精英贷”
如果你是一家新三板企业的董事长、董秘等高管甚至核心技术人才想借钱买房买车呢?有办法吗?当然有,咱们的新三板企业齐鲁银行推出了人性化的精英贷:针对齐鲁银行已做授信的"新三板"挂牌和拟挂牌企业高管的个人消费、经营融资等需求,视具体情况匹配相应的额度。企业高管包括:原始股东、核心员工及一致行动人等。
到底是深入三板企业阵营的银行啊,知道三板大咖们的实际需求,搞出这么个人性化的产品!
做市没劲?找“做市诚信贷”
如果你是一家做市转让企业,倦于做市的无滋无味,别急,做市也是有好处的,怎么着?杭州银行推出了做市诚信贷:主营业务突出、有较好成长性,同时财务状况清晰、负债率较低的做市挂牌企业,额度一般不超过2000万元。请注意这是信用贷款哦!是不是爽翻了?
此外,对于做市转让企业,信用贷款的额度都会比一般企业高。例如,兴业银行推出的信用贷款,对于已挂牌企业额度是800万,如果是做市企业则有1000万额度;再如齐鲁银行的信用贷款,普通企业额度只有300万,如果是做市企业那就有500万额度了。你看,做市企业还是会被区别对待吧。
兼并收购缺钱?找“并购贷”
当然,如果你是一家打算兼并收购的企业但是自己却没有充足的资金,也不打算发行过多的股份,毕竟发行股权容易稀释其他人的权益也容易丧失控制权啊。那好,广发银行、齐鲁银行等银行推出了并购贷款。
所谓并购贷款是指为满足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在并购交易中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和费用的需要,以并购后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并购方综合收益或其他合法收入为还款来源而发放的贷款。合法收入为还款来源而发放的贷款。
简直是要上天的节奏啊,这也可以!事实上,去年11月推出的《分层意见稿》就提出要在创新层试点推出并购贷款的政策红利,你看,这就来了。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产品外,还有很多综合性和结构性的产品,例如招商银行推出的“小贷通”业务,该产品涵盖挂牌贷、股权质押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科技补贴贷、订单贷、知识产权贷、供应链融资和上市贷等全流程业务产品。
再如,广发银行推出的结构化融资:广发银行为达到调整客户资本结构、优化客户负债期限、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的目的,通过综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股权融资工具、债务融资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它标准化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上市融资、股权私募、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贷款、票据、债券(商业票据)等,设计出的有机、综合、完整的独立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业务。
总之,银行正在为新三板企业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产品服务,就看企业会不会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