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快速成长,全球私募基金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和金融市场的逐步深化,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私募基金的重要目标市场,同时本土私募基金也显示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私募基金在全球及我国境内的深入拓展对全球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安全、市场稳定和投资者收益都形成了较大影响。
从国际经验看,传统类型的私募基金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主,证券投资基金为辅。但在私募基金的演化与国际化扩张进程中,私募基金经营范围的综合化趋势愈加明显,私募基金的投资范畴涵盖了从股权投资到证券市场投资、甚至包括房地产投资等的全方位投资领域。我国私募基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雏形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发展相对滞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非正规私募基金发展迅速,先期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也有相当部分转为私募证券基金。据2005年人民银行的一项调查,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私募基金总额在7000-9000亿元人民币之间。2006年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趋向活跃。清科集团发布的2006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当年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与国际实践相比,中国私募基金市场在基金类型、基金资本构成、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其主要特点概括如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缓慢,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速;外资及中外合资基金占据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主要份额;传统行业成为私募基金关注的焦点;外资私募基金对中国传统国有企业和行业龙头并购案例逐步增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存在方式、运作方式和操作策略较为灵活,但运作不规范的现象较多;私募基金对于拟上市企业项目的竞争十分激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退出通道为所投资企业公开发行上市,且以境外上市为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较高,普遍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对私募基金的有效监管滞后。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本土私募基金的发展路径与国际实践并不相符,大量的私募基金选择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偏重于投机套利等资本炒作行为,而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有助于国民经济整体福利提升的产业支持不够,这也直接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发达现象的发生。
更需要指出的是,曾经兴盛一时的风险投资基金也有相当部分并没有始终坚持其主业,而进入了"短、平、快"的证券市场来获得短期收益。因此,中国私募基金市场仍是一个不对称的畸形市场,市场上尚缺乏真正意义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且由于法律真空使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但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法律环境已经趋好,证券市场日趋理性规范发展,中国私募基金市场的不对称和不规范的色彩将逐步减轻。
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对未上市企业的投资,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股权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并提升企业整体形象。预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将会继续提速,同时预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将逐步规范化发展。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将成为私募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私募基金在基金市场分额的比重逐步提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逐渐成为私募基金存在的重要方式,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将成为私募基金的重要投资对象,本土私募基金发展将逐步提速,政府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将逐步规范化。
私募基金市场发展也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也填补了银行信贷与证券市场的真空,推动了资本市场"脱媒化"的进程。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商业银行也迎来了业务拓展的新机遇。
首先,可以财务顾问业务为切入点,发展私募基金类中间业务。目前,财务顾问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介入资本市场、开拓投资银行业务的突破口。其次,开展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投资者对于本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为私募基金提供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有效防止基金管理人违规交易、欺诈客户及挪用基金资产等行为的发生,因此该项业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第三,商业银行应在分业经营的政策框架内,借鉴国外模式研究发起成立独资或者是控股投资公司的可行性方案。具体可与信誉较好且有全球化运作经验的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同出资成立投资公司,在国内先行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第四,防范商业银行银行贷款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私募基金的风险。
B.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有哪些
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IPO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一般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经营达到理想状态时进行。当被投资的企业公开上市后,私募基金再逐渐减持该公司股份,并将股权资本转化为现金形态。IPO 可以使投资者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转变为可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实现资本的盈利性和流动性。根据Bygraveand和Timmons的研究发现,IPO 退出方式可以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获得最大幅度的收益。
IPO退出方式主要的有利之处在于:
1、能够让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
对于PE的投资方来说,通过IPO退出能使其获得较其他方式更为可观的收益,一般可达投资金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尤其是在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目标企业公开上市的股票价格相应较高,基金公司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所持股份,可以获得超过预期水平的高收益。例如2007 年11 月6 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融资额高达15 亿美元,其投资者软银、高盛约获得超过34倍的收益率。IPO是金融投资市场对被投资企业价值评估的回归和投资的价值凸显,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使得PE退出获得高额的回报。
2、是实现投资者、企业管理层、企业自身三方利益最大化的理想途径。
在投资者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所持股份也会因股市较高的市盈率而获得大幅增值,若在二级市场套现可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被投资企业也由私人企业变为公众企业,除了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以外,更增强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IPO所募集的资金有力地保障了企业规模经济和战略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张的需求。企业为成功上市经历的股改、完善治理结构、清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也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从而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着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3、有利于提高PE的知名度。
目标企业IPO的成功,实际是对私募股权基金资本运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肯定,不仅提高了目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提高了私募股权基金的知名度。一方面,私募股权基金通过IPO退出所获得的丰厚收益将吸引更多有着强烈投资愿望和一定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前来投资,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轮私募股权投资。另一方面,在市场优质项目源较为匮乏的时期,IPO退出的成功也会扩大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人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为其获得优质企业项目资源创造了条件。
IPO作为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具有实现PE和目标企业双赢的效果。但就现实情况来看,IPO退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1、上市门槛高。
各国股票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都比较高,因为涉及到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对其监管十分严格。拟上市企业需要满足诸如主体资格、经营年限、公司治理方面的较高规范和要求,使得大批企业望而却步,而PE的投资收益也可能因为退出渠道不顺畅而有所减少甚至发生亏损。鉴于此,创业板上市成为了新兴中小企业的第一选择。
2、IPO所需时间长、机会成本高。
即使被投资企业满足上市条件,繁琐的上市程序使得企业从申请上市到实现上市交易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加上对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原始股东持股锁定期的规定,PE从投资到真正退出之间的周期相当长。从机会成本考虑,在等待IPO退出过程中,市场上一定存在很多投资机遇,可能会错失更好的投资项目。
C. 私募股权基金是什么意思
私募股权基金是从事私人股权(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基金。主要包括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或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两种。追求的不是股权收益,而是通过上市、管理层收购和并购等股权转让路径出售股权而获利。
除单纯的股权投资外,出现了变相的股权投资方式(如以可转换债券或附认股权公司债等方式投资),和以股权投资为主、债权投资为辅的组合型投资方式。
这些方式是私募股权在投资工具、投资方式上的一大进步。股权投资虽然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式,其主导地位也并不会轻易动摇,但是多种投资方式的兴起,多种投资工具的组合运用,也已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
(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机遇扩展阅读:
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发展迅速,新募集基金数、募集资金额和投资案例与金额等代表着投资发展的基本数据将会长时间保持增长状态,这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数量多、发展快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首先源于其相对较长的投资周期。因此,私募股权基金想要获利,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不仅要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还要为企业带来利益,这注定是个长期的过程。
再者,私募股权投资成本较高,这一点也加大了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此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风险大,还与股权投资的流通性较差有关。
D. 私募基金的背景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全是由投资者个人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雏形。
现代PE产业先后经历了4个重要时期的发展。1946~1981年的初PE时期,一些小型的私人资产投资以及小型企业对私募的接触使PE得到起步。1982~1993年的第一次经济萧条和繁荣的循环使PE发展到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债券为资金杠杆的收购浪潮,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几乎崩溃的杠杆收购产业环境下仍疯狂购买著名的美国食品烟草公司雷诺纳贝斯克(RJR Nabisco)中达到高潮。PE在第二次经济循环(1992~2002年)中得到洗涤并经历了其第三个时期的进化。这一时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浮现出一系列金融和经济现象,比如储蓄和贷款危机,内幕交易丑闻以及房地产业危机。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在19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2003~2007年成为PE发展的第四个重要时期,全球经济由之前的互联网泡沫逐步走弱,杠杆收购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而使私募企业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2007年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IPO中我们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阔,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其GDP份额已达到4%~5%。迄今为止,全球已有数千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其中的佼佼者。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
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类似,我国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探索和发展也是从风险投资开始的,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改革的决定》中提到了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问题,随后由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等部门筹建了我国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公司)。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量的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进入我国,从此在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中掀起了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浪。
第一次投资浪潮出现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这一阶段的投资对象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海外投资基金大多与中国各部委合作,如北方工业与嘉陵合作。但由于体制没有理顺,行政干预较为严重,投资机构很难找到好项目,而且当时很少有海外上市,又不能在国内全流通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后找不到出路,这导致投资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时以失败告终,这些基金大多在1997年之前撤出或解散。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出台,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极大鼓舞了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掀起了第二次短暂的投资风潮。国内相继成立了一大批由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市政府设立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和中科院牵头成立的上海联创、中科招商。2000年年初出台的《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是我国第一个有关风险投资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为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了相关的原则。同时,我国政府也积极筹备在深圳开设创业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推动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但当时由于还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板,基金退出渠道仍不够畅通,一大批投资企业无法收回投资而倒闭。
前两次的私募股权投资热潮由于退出渠道的不顺畅而失败,但这种情况在2004年出现了转机。2004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制度创新——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这为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所以2004年以后出现了第三次投资浪潮,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案例开始出现。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控股股权,这也是国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时也诞生了第一家有国际资本控股的中国商业银行。由此发端,很多相似的PE案例接踵而来,PE投资市场渐趋活跃,从发展规模和数量来看,本轮发展规模和数量都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
进入新世纪后,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日益吸引留学海外的中国学子回国创业发展。一个高科技项目,一个创业小团队,一笔不大的启动资金。这是绝大多数海归刚开始创业时的情形。不要说网络、搜狐这样的网络公司,就是UT斯达康这样的通讯公司,创业伊始,也不过是三两个人,七八杆枪。只是因为不断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融资,这些公司才最终从一大批同类中脱颖而出。
海外学人创业投资事业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共40多家,总市值300多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正推动新技术及传统产业发展,创造了企业在中国发展、在海外融资的新模式。
近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突破了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围。有来自多行业、多领域的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对此,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指出,“这些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它们带来的中国概念也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好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高级管理层大多拥有海外留学背景。”
以北京中关村(000931行情,股吧)科技园区为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国企业中,海归企业为数不少。这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海归企业,正在由推动国内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扩展到推动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 。
以网络、新浪、搜狐、携程、如家等为代表的一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企业给国内带回了大批风险投资,这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极大地催化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同时,国内几乎所有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掌门人大都是清一色的海归,IDG资深合伙人熊晓鸽、鼎晖国际创投基金董事长吴尚志、赛富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红杉基金中国合伙人沈南鹏、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丁健、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张颖、北极光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邓锋、北斗星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吴立峰、启明创投创始人及董事总经理邝子平、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合伙人王兟等10多位掌管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的海归人士。大部分风险投资都是通过海归或海归工作的外企带进国内的。这些投资促进了国内对创业的热情,促进了一大批海归企业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创业投资行业的进步。
总体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发展迅速,新募集基金数、募集资金额和投资案例与金额等代表着投资发展的基本数据将会长时间保持增长状态,这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数量多、发展快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E. 私募股权投资的机遇,你注意到了吗
政府建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完善公平税收政策、放宽机构投资者准入、政府出资引导机制、支持长期投资等方面。
投资就像品茶,入口苦涩回味甘甜。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可以坚持到底的人不多。盈亏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在投资的路上,希望能够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恩美路演
F. 我国现阶段发展私募基金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私募基金又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投
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其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
协商进行的。
私募基金具有以下优势:
1、由于私募基金是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的,因此,其投资目标可能会更
具有针对性,更像是为客户度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更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
资要求。
2、由于政府对私募基金的监管要求不同,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会更加
灵活。
3、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因此,其投
资更具隐蔽性,收益可能会更高。
私募基金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1、由于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不完善,相对不利于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
在私募基金可能取得更好收益的同时,也蕴涵着较大的风险。
据有关资料介绍对冲基金的一大特点是投资战略绝对保密。基金管理人除
向投资者口头介绍基本操作和以往投资回报率等大致情况外,不需要在事先或
事后透露在哪个市场或哪个方面进行投机等具体情况,投资者投资于对冲基金,
可以说,完全是出于对基金经管者的一种信任。因此,私募基金存在着更大的
代理风险。
2、由于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不完善和受政府监管较少,因此,不能完全
避免私募基金有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资
本市场的整体稳定。
目前,如果在中国推出私募基金,将会对我国的基金业和证券市场产生深
远的影响。对于现有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可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
面,私募基金的推出增加了基金的品种,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将有所拓展;另
一方面,私募基金的推出,其他一些符合条件的机构如投资咨询顾问公司也可
以担当基金管理人,这无疑增加了基金业的竞争。但无论怎样,私募基金的推
出以及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最大的收益者,应该是基金的投资人。
三、发展私募基金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如果要发展私募基金,在指导思想上应该循序渐进,绝不能一开始
把步子迈得过大。
其次,对私募基金的管理主体应该有严格的限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
在基金理之前防范管理风险,也使得私募基金的管理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
第三,对投资者资格做出严格限定。私募基金的特点要求有成熟的合格的
投资者,这样投资者足够成熟,才能适合投资于私募基金,才能承受私募基金
的风险。我们所讲的成熟,至少应该具有一定的资金规模以及理性的投资理念。
在现阶段推出私募基金,必须在法律上有更严格的规定,比如,对私募基金的
投资者最低的投资限额应该大幅度增加。
最后,对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也要有具体的规定,防止为逃避公募基金监
管而出现大量的私募基金。
G. 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历程
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类似,我国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探索和发展也是从风险投资开始的,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尝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改革的决定》中提到了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问题,随后由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等部门筹建了我国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公司)。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量的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始进入我国,从此在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中掀起了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浪。
第一次投资浪潮出现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这一阶段的投资对象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海外投资基金大多与中国各部委合作,如北方工业与嘉陵合作。但由于体制没有理顺,行政干预较为严重,投资机构很难找到好项目,而且当时很少有海外上市,又不能在国内全流通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后找不到出路,这导致投资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时以失败告终,这些基金大多在1997年之前撤出或解散。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出台,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极大鼓舞了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热情,掀起了第二次短暂的投资风潮。国内相继成立了一大批由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市政府设立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和中科院牵头成立的上海联创、中科招商。2000年年初出台的《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是我国第一个有关风险投资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为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了相关的原则。同时,我国政府也积极筹备在深圳开设创业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推动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但当时由于还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板,基金退出渠道仍不够畅通,一大批投资企业无法收回投资而倒闭。
前两次的私募股权投资热潮由于退出渠道的不顺畅而失败,但这种情况在2004年出现了转机。2004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制度创新——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这为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所以2004年以后出现了第三次投资浪潮,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案例开始出现。2004年6月,美国著名的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从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控股股权,这也是国际并购基金在中国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时也诞生了第一家有国际资本控股的中国商业银行。由此发端,很多相似的PE案例接踵而来,PE投资市场渐趋活跃,从发展规模和数量来看,本轮发展规模和数量都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
进入新世纪后,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日益吸引留学海外的中国学子回国创业发展。一个高科技项目,一个创业小团队,一笔不大的启动资金。这是绝大多数海归刚开始创业时的情形。不要说网络、搜狐这样的网络公司,就是UT斯达康这样的通讯公司,创业伊始,也不过是三两个人,七八杆枪。只是因为不断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融资,这些公司才最终从一大批同类中脱颖而出。
海外学人创业投资事业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共40多家,总市值300多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正推动新技术及传统产业发展,创造了企业在中国发展、在海外融资的新模式。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突破了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围。有来自多行业、多领域的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对此,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指出,“这些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它们带来的中国概念也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好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高级管理层大多拥有海外留学背景。”
以北京中关村(000931行情,股吧)科技园区为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国企业中,海归企业为数不少。这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海归企业,正在由推动国内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扩展到推动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
以网络、新浪、搜狐、携程、如家等为代表的一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企业给国内带回了大批风险投资,这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极大地催化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同时,国内几乎所有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掌门人大都是清一色的海归,IDG资深合伙人熊晓鸽、鼎晖国际创投基金董事长吴尚志、赛富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红杉基金中国合伙人沈南鹏、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丁健、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张颖、北极光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邓锋、北斗星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吴立峰、启明创投创始人及董事总经理邝子平、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合伙人王兟等10多位掌管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的海归人士。大部分风险投资都是通过海归或海归工作的外企带进国内的。这些投资促进了国内对创业的热情,促进了一大批海归企业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创业投资行业的进步。
总体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发展迅速,新募集基金数、募集资金额和投资案例与金额等代表着投资发展的基本数据将会长时间保持增长状态,这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数量多、发展快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H. 如何看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
2014-2015年对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地位在监管层面受到肯定,行业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促进产业整合、活跃投资市场,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意义也受到了中央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此同时,PE机构设立公募基金、挂牌新三板等新的举措也不断推高着PE投资市场的热情。不论是在专业化方面深耕细作,还是向大资管平台的转化;在目前市场化的大环境下,股权投资机构将获取更多发展空间,这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数量多、发展快所带来的投资机遇,中国市场已经进入股权投资的大时代。
I. 人民币基金的发展存在哪些机遇
所谓“时势造英雄”,人民币基金的异军突起,是与我国的股权投资市场日益完善分不开的。笔者认为人民币基金的发展存在着如下机遇:
一、股权投资法律政策的完善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人民币基金的法律构架,本土和外资投资机构在设立和募集人民币基金的过程中基本上已有法可依。近年来,《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新版《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陆续出台生效。随着法律制度日渐完善,人民币基金在我国的设立与投资在已经基本没有法律障碍。
对外国投资者来说,目前并没有令其太“为难”的法律、行政或外汇规定,限制境外创投基金成立人民币基金、投资于境内项目以及所投项目在内地上市。而内地资本市场无论从利益还是从政策来看,都成为可以选择的退出途径。对比与外币基金,人民币投资在某些情况下可简化审批流程,有助于避免官僚障碍,加速投资流程,使得国外投资人获得原来只有国内基金才能享有的迅速行动的优势。另一方面,人民币基金将使得投资人可以更快地把海外投资转化成人民币。这也使人民币基金成为众多外国创投的自然选择。
二、人民币基金融资渠道的拓宽
人民币基金的快速发展,与募集对象后备资源充足是分不开的。随着股权投资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渴望分享股权基金投资带来的收益,同时愿意为它承担风险。在这个有投资意愿的群体中除了富有的个人、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也不乏国有资产的身影,国有企业、政府引导基金等都有意参与。
2008年多类金融资本获准涉足股权投资领域,使创投和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大为拓宽。2008年3月,证监会决定适度扩大券商直投试点范围,华泰、国信等八家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相继获准开展直投业务。2008年4月,全国社保基金获准自主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2008年6月,银监会就《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征求意见,准备对已经展开的信托类私人股权投资业务进行规范和指引;2008年10月,《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出台,对地方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做出明确规范;2008年11月,保险机构获得国务院批准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将稳妥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金融企业和其他优质企业股权试点;2008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使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成为可能。
人民币基金的另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创投引导基金,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地政府成立创投引导基金的热情高涨,创投引导基金成为人民币基金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30个市级以上地区都设立了创投引导基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在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股权投资市场募资困难的情况下,优势开始变得明显。创投机构在引进资金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优质的项目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支持。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这些资源对创投机构显得更加重要,能够相对降低投资的风险,因此创投引导基金对创投机构而言具有绝佳的吸引力。
三、人民币基金投资退出渠道的吸引力
过去活跃在国内的风投机构,面临的是“两头在外”的发展环境,即海外募资,通过投资中国公司的海外控股公司,并实现海外上市退出,但是随着限制政策的出台及上市成本不断提高,海外上市难度越来越大,而通过国内资本市场退出逐渐开始被国内外投资机构看好,境内退出吸引力明显。
经历了本轮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A股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极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不论是本土还是外资投资机构都纷纷表示看好中国A股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的发展前景。随着创业板在深圳交易所的创立,人民币基金投资的退出渠道更加完善,这无疑加速了中资或者外资投资者设立人民币基金的热情。
从被投企业的视角来看,与多年前大部分民营企业选择去海外上市相比,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各方面的法律都比较完善了,民营企业家对海外上市已没有特别大的偏好。相比之下,中国资本市场低上市成本、较高市盈率、低风险以及文化和法律本土化等各方面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将境内上市作为其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
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诸多要素中,其他类型的资本市场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如场外交易市场(OTC)、被称为“新三板”的代办股权转让系统、以及全国各地产权交易所支持VC/PE投资活动的举措等。相信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退出渠道的日臻完善,将会刺激越来越多的国内资金融入中国VC/PE市场,引发新一轮人民币基金的投资热潮,然而,在人民币基金发展得风声水起的同时,不能否认人民币基金发还存在着自身的问题,人民币基金在未来的前景不光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四、应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基金的融资渠道
从资金种类划分,人民币基金分为两种:纯人民币基金和外资基金。这两种基金都存在募集资金结构有待改善的问题。
纯人民币基金,即投资人全部来自境内机构或个人,这种募资结构在当前境内对于外汇资本管制较严的情况下,是较为可行也是较为普遍的募资结构。人民币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社保基金、国家开发银行、地方政府成立的产业引导基金及部分企业。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地方社保基金尚未获批投资市场化的人民币基金,因此合格的成熟LP还十分有限。
合资基金,即基金中不仅仅包括人民币资金,还包括部分外币资金,这种募资结构主要是由部分外资创投机构参与所致。外币资金主要来源于境外的基金或外资创投所管理的离岸基金。由于外汇投入资金需按项目进行审批,投资境内上市公司审批获准难度较大,以及行业准入方面的限制等,外汇资金进入境内人民币基金非常有限。有消息称,上海市政府已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申请,建议取消对在浦东新区注册成立的境外基金的资金使用限制,为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筹集人民币资金和在华投资提供便利。如果该项申请能够获批,无疑会极大地刺激境外资金涌入境内的人民币基金市场,募资来源必将有所改善。
五、中国缺乏成熟,适合的LP
人民币基金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上优秀的管理人团队(GP)及成熟的投资人团队(LP)相互配合与信任。
目前,境内的GP有些是靠资本雄厚和背景深厚这些粗放的特征和优势来经营人民币基金,有的GP是从券商或投资银行转型而来,大多没有直投的经验,缺乏成功的案例或可跟踪的记录来证明其能力,无法获得LP的充分信任,相关专业人才储备匮乏。
国外的基金中,LP主要由养老基金、大学基金、专门投资基金等组成。而现在境内的LP来源多为民营企业和个人,而境内的LP还不习惯把钱交给专业人士管理,对投资决策和管理多有插手或参与的欲望,这很可能影响GP管理的专业性。有的LP来源于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考量显得尤为重要,给GP的投资决策造成压力,势必也会影响其投资的独立性。同时,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呈现的高速发展,使得境内LP对于投资周期以及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高,他们希望投资于赚钱快、收益高的项目,从而过多地干预GP的投资决策。
股权投资是专业性活动,特别是风险投资需要专业的眼光和服务,对人民币基金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的创业投资机构与中国投资者来说,LP要给GP时间和空间,通过GP的专业产生效益,同时GP和LP双方需要找到效率与监管之间的平衡点,只有这样,境内人民币基金才会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