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71年来实现了哪些弯道超车
实现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
Ⅱ 国内外对资产证券化的难点的研究进展
入世:中国开放资本项目的催化剂
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学术界和政府决策层对允许资本跨境自由流动的合理性提出质疑。部分人士直言不讳地将不受限制的、动荡的资本流动视作引发和延长危机的主要因素(克鲁格曼1998,斯蒂格利获1998)。亚洲危机及其后的学术争论显然对中国的决策者产生了影响。不仅最初在90年代中期设定的到2000年大幅度取消汇率和资本管制的目标被悄然取消,而且中国政府从此不愿公开谈及整个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许多分析家由此认为中国已经无限期地推迟了资本项目自由化,目标似乎遥遥无期。
笔者却认为:尽管没有官方公布的时间表,实现完全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将比目前广泛预期的提早很多。这一目标可能在5年而不是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发挥的强有力的催化作用。
入世对资本项目的影响
与入也相关的贸易自由化受到众多关注的同时,入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首先,根据一系列双边协议所规定的世贸准入条件,中国已承诺进行大幅度的贸易改革。平均关税税率将由目前的17%左右降低到10%以下。信息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和电信设备)作为中国进口中增长最快的产品,到2005年将享受零关税率。更为重要的是,绝大部分非关税壁垒如限额、执照和许可证将被取消。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七大贸易国。入世所要求的更彻底的贸易自由化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预计到2005年中国的年均贸易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
贸易限制的减少及贸易额的扩大将大大增加实施现有外汇及资本管制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削弱这些管制的有效性。中国于1996年12月1日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尽管资本帐户并未开放,依然对资本流动实行严格管制,资本外逃却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原因在于开放的经常帐户使资本管制难于完全有效。贸易瞒报(特别是进口高报和出口低报),不遵守结售汇制度,逃避官方对对外借款的批准和监督(如广国投的破产案例),走私、猖撅的骗税及贪污等都成为资本外逃的重要渠道。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项,至少有一部分可归因于资本非法外逃(胡祖六,1998b)。近年来关于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的努力显然未能减少错误与遗漏的数额。
考虑到中国进行资本管制的实际经验,可以十分肯定的是,入世后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将进一步削弱这些管制的有效性。一个显而易见的两难境地是,只要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的管制就难以完全实施。贸易体制越开放,资本遗漏和外逃的渠道就越多。笔者认为,这一明显的事实将促使政府决策者更早而不是更确地放宽甚至取消资本项目管制。他们将认识至办此全面的资本管制,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而且还会导致大量扭曲和无效的资源分配。
其次,作为入世条件的一部分,中国将在今后的5年内大幅度开放其金融服务贸易。外资银行将在入世的两年后获准经营中国企业的人民币业务,五年之后经营中国居民的零售业务。外资保险公司将获准经营中国企业和居民的寿险业务和财险业务,同时现有的地域限制将在入世五年内逐步取消。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将获准与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外方股权不超过33%)。同样,外国证券公司也将获准同国内的机构组建合资公司(外方股权不超过33%),经营国内人民币证券的发行、销售和交易。这些旨在部分开放金融服务贸易的措施,将对资本项目产生深远的影响。外资金融机构能够向居民如中资企业和家庭,以及非居民如跨国公司提供在岸和离岸的金融服务,将不可避免地促进跨境资本流动,致使现有的管制过时或失效。
除了这些开放措施,入世还涉及接受一系列的协议,包括商品贸易多边协议(其中,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h)最为人知)、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以及知识产权中与贸易有关部分的协定(TRIPS)。值得注意的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禁止成员国对与提供协定中规定的服务有关的资本交易施加限制。尽管这些协定的主要目的是服务贸易自由化,而不是资本自由流动。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全球范围内(不同于区域的范围,如经合组织或欧盟),按照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规定,要求取消部分资本管制。服务贸易总协定因而敦促像中国这样的新成员国重新审视并放松那些可能实质性阻碍外资金融机构有效进入市场的资本管制。
最后,中国对入世所做的一揽子承诺也要求开放曾~度限制外国投资的行业。这些新开放的行业将包括电信科贸和国内零售及批发。外国投资对其它行业的参与将进一步增加,主要是制造业、农业,也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领域在开放程度方面已经优于很多国家,入世之后将更加开放。到2005年,年均外商直接投资预测可达到1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如此大幅度的上升将大大增加相应的跨境金融交易,如股本与债务融资、跨国公司为对冲风险要求进行的利率与货币互换,以及盈利、红利、利息收入、资本增值和本金的汇回。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全面渗透,以及跨国公司在其财务计划与风险管理中需要的一系列复杂而又崭新的金融交易的扩展,将对中国现有的汇率与资本管制提出严峻的挑战。
资本项目自由化将成为改革进程的自然延伸
中国在资本管制方面的已有经验对管制的有效性产生了严重的疑问。中国入世之后,将采取重大措施放开商品及服务,特别是金融服务的贸易。届时,维持资本管制的难度可能越来越大。此外,继续实行资本管制与国内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的目标是不相容的,因为资本管制引起扭曲,诱发资本外逃,降低透明度并因此增加系统的腐败,同时限制了有效的定价及资本配置。因此,资本自由化将成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进程的自然延伸。尽早自由化将促进国内的结构改革,保证中国的企业和银行在入世之后提高效率,以迎接全球竞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中国已加快了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步伐,其中民营化是改革战略的核心。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选择了国内最大的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包括中国移动、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石油及中国联通等等。但是,将要民营化的国有企业数量众多,意味着中国不能仅仅依赖国际资本市场,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发展国内资本市场,以成功地实现民营化目标。
民营化带来的是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与减员增效,由此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及支离破碎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巨大压力。为了对这些令人痛苦的改革提供社会及政治支持,政府在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金方面进行了改革。长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资金完全有保证的民营养老体系,辅之以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以此为退休人员提供最低的养老金。为了向养老金制度转换提供资金,中国将寻求民营化收入与发行长期公债相结合的策略。因此,重要的一环是发展一个有深度、有流动性的资本市场,以此吸纳新的民营化,并允许政府出售所持上市(即业已部分民营化)公司的股权。
中国的股票市场尽管只有10年的发展历史,但其市值已达5900亿美元。中国股市令人惊异的发展得益于个人高储蓄率及公众对持有高风险证券的“好胃口”。不过,中国股市主要为零售投资者驱动,因而流动性差。缺乏深度而且波动性大。国内大规模民营化计划中大量等待发行的股票可能带来市场巨跌甚至崩盘的威胁,并引发政府所担心的社会不安定。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向市场引入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养老金和保险公司。随着国内基金管理行业的发展,政府打算吸引外国投资者通过“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的计划进入国内市场。
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计划有望在今后的18-24个月内引入,这将成为迈向更为自由的资本框架的重要一步。它将首次允许外国资金——尽管是受控制的——进入国内人民币证券市场。外国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无疑将对国内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推进若干重大改革,包括民营化和养老金改革。
此外,放松资本管制也将帮助中国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进入其刚刚起步、经历了飞跃发展并具有巨大潜力的信息技术产业。同样地,放松资本流动也有助于作为中国政府另一个战略目标的西部大开发。正如在中国沿海省市经济起飞所显示的那样,外国投资将在中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追赶过程中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成功的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前提条件
如果中国入世将最终削弱其资本管制,同时中国认识到资本自由化将大大有利于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目标,那么唯一剩下的就是可行性的问题,即中国能否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实现完全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可能的风险。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多数分析家持非常怀疑的态度。广泛认同的观点是,中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作好迎接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准备。
这一观点存在两方面的错误。首先,夸大了封闭的资本项目保护中国免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作用。正如本文曾指出的那样,中国的资本管制实际上远不如广泛认为的那样有效,这有大量的有关资本外逃的文献为证。中国得以避免亚洲金融危机恶性传染的真正原因是中国此前在宏观调控方面的成功。中国政府在1993—1996年实行的紧缩政策有效治理了几乎失控的通货膨胀,同时抑制了经济过热及房地产的投机泡沫。1994年以来的货币紧缩政策及财政整顿恢复了宏观稳定并扭转了外部失衡,经常项目稳步改善,官方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正是这些经济基础性因素,而非资本管制,使中国具备足够的能力在亚洲危机中应对恶劣的外部冲击,并避免了人民币贬值(胡祖六,1998a,1998b)。
中国顺利过渡到开放的资本项目需要同样的宏观条件。坚实的基础及良好的经济政策,对于中国充分享受资本自由流动的益处,同时避免自由而多变的资本流动的潜在不稳定效果,至关重要。
脆弱的国际收支状况通常是资本项目自由化的主要障碍。但是,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在目前与中期展望均显稳健。尽管经常项目的盈余在中国入世之后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及入世之后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涌入的前景,意味着中国在中期内不可能经历大规模的、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适度的外债规模及充实的外汇储备也为抵御外部冲击提供了保障。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实力成为资本项目自由化成功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放开资本项目的第二个条件是良好的国内金融体系。这可能是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但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了金融改革。中国已经迅速关闭了丧失清偿能力的金融机构,如广国投、海南发展银行和一大批面临困境的“小国投”。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并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这些大银行的坏账。中国政府还为处理大量有问题的农村信用社制定处置预案。此外,中国政府还表明了国有银行民营化的意向,目的是强化其资本基础并改善其经营。中国人民银行也努力完善其审慎监管的能力。中央银行的目标是在今后几年里放开国内利率。入世之后银行部门的逐渐开放将引入竞争和国际经验,促进国内银行系统的重组。尽管要使银行部门恢复健康耗时而费力,但中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一段时间(如3-5年)内持续努力改革国内的金融部门将强化其基础,从而大大提高中国放开资本管制的成熟度。
最后,为了更好地应对入世之后的外部冲击,中国已经开始从目前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渐过渡。国际经验表明,僵化的汇率制度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体系下是不可持续的。灵活的汇率及审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大大减少在开放资本帐户条件下货币危机和国际收支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中国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将有利于其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结论
入世将大幅度推进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对外贸易的自由化,促进贸易和资金流动,并加快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鉴此,入世将对中国目前的资本管制体系产生巨大的压力,明显威胁这些管制的有效性。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使提高了的贸易开放度与持续的资本流动限制之间的冲突凸现出来。同时,加速进行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养老制度改革、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将扩大对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需求,由此对大幅度放开资本管制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资本自由化将成为中国国内改革进程的自然延伸。中国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的进展以及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换,也将促进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进程。由此,本文预测中国有可能在5年,而不是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不过,资本自由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可能持续5年的时间内逐步实现。自由化也不意味着各种类型的资本自由流动同时实现,而可能是先放开流入本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其次是逐步开放外商对国内人民币证券投资,再次是本国具备条件的企业对海外直接投资,然后是本国对外借款举债,最后延伸到国内居民的对外证券投资。
尽管中国争取入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中国即将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使资本自由化问题提上了日程。对中国尽早放开资本项目而言,入世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尽管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的领导层对待资本流动更加慎重。考虑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国的决策者可能密切关注国内金融部门改革的顺序及资本项目自由化。如果金融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实现完全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机就不成熟。同时,还应强调有利于资本自由流动的货币和汇兑机制。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开始向更为灵活的汇率体制转换,以更好地应对入世之后的外部冲击及变化不定的资本流动。
入世之后将实施的大规模的贸易改革和早于一般预期的资本自由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利益,推进其经济改革进程,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生产率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显然,中国采取一个更为自由化的贸易和投资体制也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Ⅲ 高分跪求一篇文献综述,最好是社会科学类的。
集成电路研究综述
(涂希文)
【摘要】: 集成电路(IC)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发明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其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IC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异常迅速,技术进步日新月异。IC技术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关系到国家产业竞争力和国家信息安全。虽然目前中国IC产业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说都不算发达,但伴随着全球产业东移的大潮,中国的经济稳定增长,巨大的内需市场,以及充裕的各类人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将会崛起成为新的世界IC制造中心。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当今世界IC产业的主要国家及区域的现状及未来计划进行调研,结合我国的IC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欲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中国IC的振兴之路。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分析研究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二章,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比较,对于集成电路的发发展进行了回顾,着重介绍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其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并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提出了构建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创新战略的战略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五章,研究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创新战略的对策和措施。第六章,全文总结与展望。综合并集成前面各章的相关结论,得出一些综合性结论要点。集成电路发展研究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尽管做了一些研究,但仍然存在不足,很多重要的问题还有待于今后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产业 现状 趋势 对策
集成电路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片,经加工制造,将元气、有源器件和五连线集成在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执行某种电子功能的微型电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经历了从小规模集成(SSI) 、中规模集成(MSI)到大规模集成(LSI)阶段,乃至进入超大规模集成(VLSI)和甚大规模集成(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ULSI)阶段。尤其在过去的30年中,集成电路几乎完全遵循摩尔定律发展,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以后,其设计规模由VLSI、ULSI向G规模集成(Giga-Scale Integration,GSI)的方向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功能,甚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都能够被集成到单个芯片之中。电子系统设计已从板上系统(System on Board,SoB)、多芯片模块(Multi-Chip Moles,MCM)进入到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时代。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体现出如下特点: 特征尺寸越来越小,芯片面积越来越大,单片上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时钟频率越来越高,电源电压越来越低,布线层数越来越多,I/O引线越来越多。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组织给出了1997年到2009年美国集成电路工艺发展趋势。随着集成度的提高,芯片内部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集成电路设计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设计和适应小规模的设计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为了设计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人们越来越借助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数字电路不断增强的应用要求,集成电路的发展将对社会的法展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全球IC的快速发展,对IC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对东道国市场结构效应的影响成为国际投资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资进入方式的选择。不同的进入方式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本土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也是不同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建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并存的情况下,本土企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IC产业的变迁为中国IC产业的崛起带来了机遇,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中国不仅能成为IC产业的新兴地区,更能成为世界IC强国。在世界IC产业风云骤变之际,相对薄弱的中国IC产业蕴含着潜龙腾空的契机。
第二章 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比较
美国于1981年由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了MOSIS计划。该计划除了提供多项目晶片(MPW)服务外还订出了一套与厂家无关的设计规则和元件库,符合MOSIS规则的设计将可以在所有支持MOSIS规则的厂家进行生产。美国国家安全局(MOSA)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从1985年开始介入该计划。支持该计划的厂商有IBM、AMI、安捷伦、惠普、TSMC、SUPERTEX、PEREGRINE等,已经可以支持0.13微米的设计和制造。由于MOSIS计划的实施卓有成效,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欧洲一直在跟踪美国的MOSIS计划。欧盟发起的EURO PRACTICE是一个面向工业界的类似美国MOSIS的集成电路组织,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荷兰、挪威、丹麦、英国、西班牙、瑞典、瑞士、爱尔兰等十一个国家的61个生产、设计和培训机构提供多种统一标准的包括多项目晶片在内的服务。
韩国的IDEC(IC DESIGN EDUCATIN CENTER)是在韩国政府和主要的半导体工业界与1995年成立的以培养人才为主的支持机构。
我国仅台湾省的国家晶片设计中心(成立于1991年)。其宗旨是“为提升基础研究水准,建议成立类似美国MOSIS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单位,提供微电子系统设计人员更方便之IC制造服务;并推广IC设计概念至咨讯、通讯、消费性电子、精密机械、自动化、航天航空、光电等领域之产业及研究发展单位。”
此外,国际上对于CPU的研究与实验性实施很多,而真正能够生产的却很少。主流体系结构的完整硬件描述层出不穷。欧洲空间局(ESA)公布了完整的SPARCV7和SPARCV8的HDL(VHDL,VERL LOG)描述。但是高速CPU的设计和实施关键却是集中在集成电路版图上,例如,美国DEC公司的ALPHA处理器在1992年就以0.75微米的工艺实现了64位处理器21064,并达到了200兆赫的时钟频率,稍后,以0.5和0.35微米的工艺实现了21164,分别达到了300和433兆赫的时钟频。中国远落后于之,我国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根本原因:一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继在上海、成都设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工厂之后,英特尔公司宣布,将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立该公司在亚洲的第一个300毫米晶圆工厂,这使英特尔成为继法国STM公司之后,第二家在中国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外半导体巨头;二是落后在整体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在集成电路的总体设计能力方面提升较快,龙芯、众志等都是中国自主设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廖小罕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我国的主流芯片设计与美国相比还有几年的差距,“这几年就意味着差很多,因为在IT行业,产品的设计都是以月来计算的。” 廖小罕认为,集成电路设计是智力问题,只要我们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有好的团队,就能拉近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同时我们也有一定规模的芯片生产能力。但要形成规模化的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与原子弹的生产不同,集成电路产业化涉及面非常广,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总体上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及封装测试业三业并举、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但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装备制造业有待逐步建立起来。
由于高端的芯片制造技术和设备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的竞争能力,关系到国家战略,所以我国一直没有放弃发展计算机芯片产业的努力,“86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都把集成电路设计列入其中。我们在追赶,但别人进步更快,从整体上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目前仍相对落后。而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还是国家工业化水平低。
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所属的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珂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状况。李珂介绍说,按照摩尔定律,半导体技术18个月就要前进一代,目前45纳米技术最为先进,65纳米技术次之,90纳米技术为当下国际主流技术,在国内也是领先的。从技术水平看,我国集成电路近5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国内领先的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大约有5年左右的差距,问题是整体水平相差很大。
集成电路生产中所需设备96%需要进口,原材料半数以上需要进口。如封装过程中需要的金丝线,国内的生产工艺达不到要求,高纯度的气体、试剂等都需要从国外买进。“这些东西不是我们不能做,麻烦的是工艺和品质得不到保障。”李珂强调说。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该项目是近几年来中美经济合作最大的项目之一,将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并将从推动人才发展、改进基础设施和产业供应链等方面,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政府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管什么样的企业来华建厂,都不能替代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只有我们自己不断地创新发展,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自身的实力,才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多的话语权。”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强调。
第二章 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
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产业规模比上年下滑1.3%,其衰退幅度甚至大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下滑的幅度。从往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07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的增幅为23%,2006年增幅为32.5%,巨大的反差已足以说明芯片制造业所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与2001年因网络泡沫破裂而导致的半导体产业急剧下滑相比,200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衰退幅度虽然不像当年那样大,但其波及的产业领域更广,并且持续的时间还难以预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国市场销售额为5973亿元,同比增长6.2%,这是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四季度,国内许多集成电路业工厂订单量减少10%以上,产能利用率不足30%。2008年全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88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3.4个百分点。其中,11月电子信息产品月进出口额出现负增长。2009年3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约38.94亿个,出口总金额约为16.86亿美元,比2月增长19.4%,比2008年同期减少13.9%。1-3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出口约87.12亿个,比2008年同期减少19.7%;累计出口总金额约为42.52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减少21.5%。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从2008年11月开始,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额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截止2009年3月底,我国集成电路的出口额已经连续5个月同比出现负增长。其中,1月份的同比降幅最大,达37.6%;2月和3月的同比降幅有所趋缓,分别为12.3%和13.9%。1月、2月和3月集成电路的出口金额呈逐月上升趋势,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余波还未消散,对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的深远影响还有待观察。2008年11月,国家宣布今后3年,铁路建设投资将达到3.5万亿元,作为相关产业的集成电路行业将从中获益。国务院不久前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又明确指出,将“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对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来说,政策环境正在不断改善,都将为行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应紧紧抓住扩大内需为集成电路产业带来的机遇,重点开拓新市场和技术应用新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企业在特定领域技术和产品的领先优势。
2009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仍将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增幅将继续回落。预计2009年产业的整体增幅在4%左右。从2008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业的发展情况看,产业均受市场的低迷影响,制造业所受的影响最为明显。全年芯片制造业规模增速仅为1%,各主要芯片制造企业均不同程度出现产能闲置、业绩下滑的情况。封装测试业虽然也普遍遇到订单下降、开工率不足的问题,但情况相对较好,全年的行业增幅在7%左右。
除了与别国技术上的差异外,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很多通用的体系结构及其细节都被人申请了专利,这个情况使得我国的工作很难进行,需要国家高层领导人站在国家和民族战略利益的高层次以国家行为进行协调。
今天,我国已经具备了物质条件和一定的技术能力,因为我国境内已建成和在建一批集成电路生产线,其生产工艺及参数可以掌握和控制。同时我国已经拥有一些关于集成电路体系结构和数字与模拟设计的专门人才,通过政府的主导,合理组织这些资源,使我国在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方面突飞猛进是可能的。
第四章 构建我国集成电路创新战略
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要研究集成电路的发展规律,形成共识;要统一规划,集中领导;要完善创新体系,加快技术创新;要抓住信息产业转移机遇,优化产业链结构;要向高技术密集、新知识密集转移;要增强、提升大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要解决好我国IC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加强海峡两岸IC产业的合作;要提高我国 IC 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总之,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战略产业,其已成为一些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集成电路设计要与整机开发相结合,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整机企业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设计开发市场较大的整机所需的各种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开发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成电路产品,有条件地逐步扩大国内现有的集成电路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加强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现有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扩大产品品种。实施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企业或投资机构在国内建立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
第五章 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由政府主导制订出集成电路的长期发展计划和具体的发展技术规范,鼓励国内厂商、大学和科研机构采用,其技术和人才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和扶持。建立国家电路设计中心,开发和维护一套可信、可靠的设计工具、设计规则、各种先进的和普及的电路库等基础数据。培养、吸引和保持大量的人才,为今后的大发展打好基础。采取严格保密制度,以国防、国家安全和政府应用为突破口,打破专利限制,全面掌握各类技术,同时积极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制定出一系列对应方案,化解和顶住可能发生的外部压力。
二、对国家批准的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因集中采购产生短期内难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占用资金问题,采取专项措施予以妥善解决。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为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关键专用材料企业以及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相关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具体办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三、国家大力支持重要的软件和集成电路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适当支持。鼓励软件企业加强技术开发综合能力建设。国家鼓励、支持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加强产业资源整合。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为实现资源整合和做大做强进行的跨地区重组并购,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支持引导,防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通过现有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资金和政策渠道,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中小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创业。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主要支持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四、充分利用多种资金渠道,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整体突破,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紧紧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重点支持基础软件、面向新一代信息网络的高端软件、工业软件、数字内容相关软件、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关键应用系统的研发以及重要技术标准的制订。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要做好有关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在基础软件、高性能计算和通用计算平台、集成电路工艺研发、关键材料、关键应用软件和芯片设计等领域,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研发项目。鼓励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软件企业大力开发软件测试和评价技术,完善相关标准,提升软件研发能力,提高软件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
五、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需要临时进口的自用设备(包括开发测试设备、软硬件环境、样机及部件、元器件等),经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确认,可以向海关申请按暂时进境货物监管,其进口税收按照现行法规执行。对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质检部门可提供提前预约报检服务,海关根据企业要求提供提前预约通关服务。对软件企业与国外资信等级较高的企业签订的软件出口合同,政策性金融机构可按照独立审贷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提供融资和保险支持。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推动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创造条件。
六、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人民政府可对有突出贡献的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级人才给予重奖。对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产业基地(园区)、高校软件学院和微电子学院引进的软件、集成电路人才,优先安排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在所在地落户。加强人才市场管理,积极为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招聘人才提供服务。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软件工程和微电子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加强软件工程和微电子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育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和指导。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采取与集成电路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建立微电子学院,经批准设立的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可以享受示范性软件学院相关政策。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支持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微电子学院与国际知名大学、跨国公司合作,引进国外师资和优质资源,联合培养软件和集成电路人才。按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要求,加快软件与集成电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落实好相关政策。制定落实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引进和出国培训年度计划,办好国家软件和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积极开辟国外培训渠道。
第六章 集成电路发展展望
在国家各项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下,集成电路设计业将是今后3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预计其今后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9%,到2011年设计业规模将达到845.4亿元。随着大量在建芯片生产线的陆续投产,国内芯片制造业在未来3年也将呈现止跌回升的势头,其3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为5.8%,到2011年时其销售收入规模预计为465.07亿元;封装测试业未来则将保持目前稳定发展的势头,到2011年其销售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736.7亿元,年均符合增长率为6.0%。
【参考文献】
【1】 中国商情网, 2008-2009年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J]
【2】 燕斌,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M],天津大学,2004
【3】 宫敏,各国的集成电路发展策略[J],科技专题,2002(6)
【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A],2011
【5】 徐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物理设计理论与算法[M],清华大学,2009(9)
【6】 刘萍萍,FDI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2009
Ⅳ 关于香港的资料
回归
第二阶段的谈判是1983 年7 月12 及13日两开,地点在北方北京。中方团长姚广、英方团长是驻华大使柯利达。会后新闻公报形容,双方的会谈是“有益的和有建设性的。”
不过,由于双方在初期的会议中,对主权及治权方面有很大分岐,引起了香港市民的不安。1983 年9 月22 、23 日第四轮会谈后,消息传到香港,导致香港出现了市民抢购食品、挤兑外币(美元)的狂潮,9 月24 日,更创下一美元兑八点六港币的最低点。其后港府宣布改变港币发现制度,并订出港币七点八元兑一美元的指令性汇率。
1983年10 月19 、20日,双方举行第五轮会谈,中英公布中恢复了“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形容词。
1983年12月的第七轮会谈后,公报称双方回顾了会谈的进程和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会谈已进入新阶段。
1984 年4 月,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抵达香港,他在港发表声明,公并宣布英国放弃199 7 年之后对香港主权。声明表示:“要达成一分能使本港在19977 年以后仍然继续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在此一段期间,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频频访问英国。在1984 年2 月,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更提出了“罗保动议”,引起各界的争议。
1984年6 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7 月份,英国外相贺维再访北京。8 月1 日,贺维抵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中英双方已同意协议大纲及主要条款。
1984 年9 月26 日,中、英双方终于在北京草签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
地理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仅大于全中国面积的万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发展土地少于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40%。
东印度公司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成功地成立往返中英两国的海运企业,然后有很多英国商人来到中国。东印度公司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广州成立了一个贸易站。因英国需在中国大量采购茶叶,而中国不需向英国购货,故导致英国严重贸易逆差,几近出现白银荒。后来英国人向中国倾销鸦片,平衡两国贸易,但此举使中国出现贸易逆差,白银大量外流,致通货膨胀;民众也因吸食鸦片而损害健康。于是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岛的事件。
被侵占过程
两国的贸易磨擦终导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至1841年)。清朝被英国打败,英国海军的查理•义律与清朝大臣琦善谈判后签订《穿鼻草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义律根据协议,于1841年1月20日登陆今上环水坑口街 (Possession Point) 一带,并占领香港岛。但清政府认为琦善无权割地而不承认穿鼻草约,并将琦善革职。而当英国政府收到《穿鼻草约》的消息后,亦对条约中无提及开放通商而大为不满,于是改派砵甸乍(Henry Pottinger)为全权代表到中国。之后战事扩大,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宁波、上海、镇江,抵达南京下关。清政府被迫命耆英于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正式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自此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
Ⅳ 纪检监察系统里怎么实现追赶超越
第一.部分 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否定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是指( )。 A.主观性原则 B.主体决定客体的原则 C.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D.客体依赖主体的原则 3.理解全部历史的“钥匙”是( )。 A.社会思想史 B.阶级斗争史 C.政党活动史 D.劳动发展史 4.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度是( )。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的关节点 C.事物存在的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5.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作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 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 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成的 6.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 C.毛泽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 问题 D.邓小平理论无需向前发展了 8.以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三讲”是指( )。 A..讲党性、讲原则、讲政治 B.讲政治、讲学习、讲党风C.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讲原则、讲政治、讲党风 9.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 )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平衡,是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 关键。 A.货币 B.资本 C.商品 D.纸币 1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12.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 A.培育市场体系 B.转变政府职能 C.价格体系改革 D.国有企业改革 1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 )的社会规范。 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丸 14.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 A.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15。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故意予以减刑、假释 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判处( )。 A.徇私舞弊罪 B.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 C.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 D.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罪 16.在我国,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 )。 A.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B.发布命令、指示和规则 C.发布命令、决定和条例 D.发布命令、指示和部门法规17.关于死刑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死刑判决都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B.死缓并非独立刑罪而只是死刑的执行方法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D.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满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 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8.甲扬言杀害乙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器的 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19.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是( )。 A.国家权力机关 B.政府机构 C.各级党委 D.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军事机关 20.下面( )在省建委和市建委之间不存在。 A.领导关系 D.指导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协作关系 21.行政组织与环境协调的机制主要有:行政参与、行政委托、行政职能界定与转变和( )。 A,行政诉讼 B.行政反馈 巳行政分权 D.行政授权 22.行政监督机关是( )。 A.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B.国家的各级检察机关 C.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的反贪局 D.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23.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 )。 A.上级机关 B.同级机关 C.层次级别较高的主管部门或机关 D.主送机关 24.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 )。 A.上行文 B.平行文 巳通知 D.下行文 25.北京市政府向国务院各部委制发(主送)的乒\文属于( )。 A.呈请性文件B.平行文件 C.上行文件 D.下行文件 26.以下有关公文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 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B.通用公文,又称行政公文,指各类机关普遍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函等 C.通知的作者广泛,不受机关性质与级别层次的限制 D.函为不相隶属机关间相互往来的正式公文,对受文者的行为没 有强制性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 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是( )。 A.社会有机体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用精神的眼光来考察、研究人类社会 D.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 们( )。 A.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概括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C.贯穿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D.规定了社会历史的根本性质 3.无产阶级专政同一切剥削阶级专政不同的特点在于它是( )。 A.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B.维护全体人民利益的工具 C.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也是最后一种类型的国家 D.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共和制国家 4.“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 )。 A.人是社会的主体 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 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5.由于过量砍伐,使得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害频 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 A.事物的量变超过了限度,就会引起质变 B.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矛盾的精髓原理指(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绝对相对关系D.普遍特殊关系 7.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 )。 A.保持高速度增长 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8.共产党的领导主要包括( )。 A.政治领导 B.经济领导 C.文化领导 D.思想领导 9.我国不可能实行同时同步共同富裕的政策,是因为( )。 A.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B.同步富裕是空想 C.劳动者的能力有差别 D.两极分化可以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10.关于货币政策,正确的说法是( )。 A.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整货币的需求量,使货币的需求量和供应量 相适应,从而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B.货币政策的总目标是保持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C.现实中存在着均衡的货币政策、比较“松”的货币政策和比较“紧”的货币政策三种不同的货币 政策 D.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社会总需求不足,一般不宜采 取松的货币政策 11.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是( )。 A.国家基本保险 D.企业补充保险 C.个人储蓄保险 D.社会赞助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 )。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以物质文明发展的需求为方向 巳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D.四项基本原则 13.在我国,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 )。 A.审判机关的监督 B.检察机关的监督 C.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 D.公安机关的监督 14.被告人田某准备用匕首去杀丁某,但在去往丁某家的路上,突然肚子疼痛,便回家中,田 某的行为不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D.犯罪未得逞 1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 的犯罪分子 C.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从犯,可以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6.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D.天气预报 17.我国民法调整( )。 A.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 B.平等主体的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C.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发生 的损害赔偿关系 D.婚姻家庭关系 18.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监督的有( )。 A.人民政协对法律的监督 B.社会舆论的监督 C: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D.共青团的监督 19.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协调有( )。 A.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协调 B.各级绿化委员会的协调 C.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协调 D.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协调 20.我国公务员进行职位设置时,必须 在确定( )“三定”的基础上进行。 A.职能 B.机构 C.编制 D.职务 21.下面哪些是政府职能机关?( ) A.人事部 B.民政厅 C.公安派出所 D.计委 22.公文的签收是由( )完成的。 A.外收发人员 B.通讯人员 C.内收发人员 D.机关领导人或部门负责人 23.通告的正文部分由哪几部分构成?() A.发布通告的依据,目的 B.通告事项 C.结语 D.执行的具体要求 24.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 公文可分为( )。 A.法定正式公文 B.通用公文 C.非法定正式公文 D.专用公文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古今中外所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我死以后,世界不是改变了而是停止了。 3.斗争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4.个别包含一般,但一般并不包含个别。 5.真理是相对的,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6.哲学上的物质就是实物。 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利用外资。 9.只有彻底否定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很大。 11.“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12.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 13.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并不都是法的渊源。 14.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15.一个国家通常只有一个法律体系因而也只能有一种法律意识。 16.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 17.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无论何种情况下,行政机关都有可能成为行政相对方。 1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对于享受宪法权利,承担宪法义务,所有公民都是相 同的。 19.“行政领导者”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行政领导主体的职务活动、职务行为;二是指行政领 导主体。 20.在政府机关中从事党务社团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也是国家公务员。 21.村民委员会也是一级国家行政机构。 22.指示这类公文不限制制发权限,党、政、军各级领导和机关向下布置工作时均可制发 指示。 23.为使上行文能及时得到处理,应在文中多标注几个主送机关。 2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立卷归档、清退、暂存与销毁。第二部分 主观题四、案例分析题 1.黄某,男,19 岁,农民。1988 年 10 月经体检、政审合格后,县征兵办公室确定该青年到) 某军区炮兵师服现役。但是,黄某突然隐匿,逃避征兵。事情发生后,县征兵办公室找到他的父 母,进行说服教育。他父母始终不说出儿子的去向。后经查找,发现黄某藏在其姑母家。县征兵 办公室把黄某找回,进行了批评教育。黄某拒不答话。后来了解到他逃避征集的原因主要是其未 婚妻扯他的后腿,就又做他未婚妻的工作,仍未做通。根据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某乡人民政 府依法强制黄某履行了兵役义务。 问:某乡人民政府强制黄某履行兵役的宪法根据是什么 2.美国兰德公司被誉为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决策咨询研究机构之一。在研 究苏联公开发表的空间技术文献后,于 1946 年就写报告给政府,预言苏联将于 1957 年发射人 造地球卫星,提出政府当年的战略措施应是加速研制人造卫星。但是,美国政府首脑 对此不屑一顾。结果 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人造卫星真的上天了,大出美国政府意外。查对五 角大楼的档案, 竟然早已被兰德公司所预见, 并且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与兰德公司所推算的时间误 差竟不超过一周。 年代中期, 70 美国研制成功中子弹后很得意, 兰德公司却指出: 他们早在 1958 年就打报告给国防部,提出应当立即搞中子弹,政府听不进去,以致延误了十年之久。美国政府 一查果然如此。 试从行政决策咨询角度分析一下这一案例。 五、公文改错(指出下列公文中的 8 处错误) 关于推荐孙鹏等十位同志参加 x X 考察活动 的请示报告 X 财发[1996]05 号 省外办: 根据你办《关于组织 X X 省第九届对外交流考察活动的通知》精神,经我局研究决定,同意 推荐孙鹏等 10 位同志参加 X X 考察活动,名单附后: x X 行 沈大华 高级会计师 X X 所 孙 鹏 所长 ... ... ... 报告当否,请批示。 x X 市财政局 1996 年 2 月 10 日 六、论述题 试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A 5.C 6.D 7.B 8.C 9.D 10,A 11.C 12.D 13.B 14.C 15.C 16.A 17.B 18.A 19.B 20.D 21.C 22.D 23.B 24.B 25.B 2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 4.ABD 5.ACD 6.CD 7.BD 8.AD 9.ABC 10.BC 11.ABC 12.AD 13.AC 14.ACD 15.ABC 16.BC 17.ABC 18.ABCD 19.AB 20.ACD 21.ABD 22.ABC 23.ABC 24.BD 三、判断正误 1.√ 2.X 3.X 4.√ 5.X 6.X 7.X 8.X 9.X 10.X 11.√ 12.X 13.√ 14.X 15.X 16.√ 17.X 18.X 19.X 20.√ 21.X 22.√ 23.X 24.√第二部分 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 1.我国宪法第 55 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 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我国兵役法对此作了具体规 定。黄某被确定为应征公民,经体检、政审合格,应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依法服兵役。而他却 逃避征集, 屡教不改。 因而某乡人民政府根据宪法、 法律的有关规定, 强制其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2. ①象兰德公司这样的决策咨询机构在现代政府决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他们能从科学的、 客观的角度,基于事实、数据和资料,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和判断。有时候决策建议不一定被政 府采纳,但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测是正确的。 ②从美国政府多次忽视兰德公司的建议可以看出, 政府决策中枢系统和信息系统方面存在一些问 题。决策中枢系统往往就是几个领导人,他们的政治眼光,知识和经验,判断力,甚至当时的心 理状态,都直接影响着对政府建议的采纳。因此,从观念上重视决策咨询系统的意见至关重要。 否则,将会导致决策的失误。 五、公文改错 ①标题中“请示和报告”矛盾,应去掉“报告” ②发文号不应加“0”,改为 X 财发[1996)5 号 ③主送机关简称不对,应为“x x 省” ④名单中应将“孙鹏”提前 ⑤推荐人员应先写名字,后注明单位和职称; ⑥结尾应改为“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 ⑦发文时间应大写:一九九六年二月十日; ⑧加盖印章。 六、论述题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 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这个根本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对当前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 对世界上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 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近 20 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 总结和借鉴 国际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是一个比较完备的又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 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Ⅵ 华为手机一跃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品牌,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华为手机现在真是非常给国产品牌长脸,去年的前三个季度,华为手机的销量已经超过苹果手机了,而在最后一个季度,苹果又反超回来,但是平均下来都是差不多的。
并且华为手机的BGCEO余承东说,华为手机在今年一定可以做到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这份自信不会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是背后的研发团队有了足够的努力,并且在其他方面也有进步。
在5G、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消费者业务单元将成为场景的入口,5G时代的来临也会催生更多的硬件前端以及消费需求。
这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我也期待着华为的下一步发展!
Ⅶ 明晰产权 建设矿业市场主体
摘要 矿业企业市场主体的产权界定有其特殊性。国有矿业企业的产权界定可通过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等措施实现;通过推进探采一体,建设完整的市场主体。民营矿业企业也需要界定产权,实现体制转型升级,解决民营矿业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给民营矿业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对于国有地勘单位要事企分开,明晰产权、使地勘企业成为商业性地勘市场主体;地勘行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分类改革组建原则和操作方式,建议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由中央统一组建,生产经营类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重组。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矿业企业是矿业市场主体。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要使市场在矿产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市场,培育和建设产权明晰的矿业市场主体。
一、界定产权,建设完整的矿业市场主体
政府要通过健全法规、规范制度、制定政策、改善环境等工作培育和建设市场主体。建设矿业市场主体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通过产权界定,明晰产权。没有明晰的产权,就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就谈不上市场经济。我国目前经济非均衡发展,除了市场不完善外,还缺乏真正的市场主体。没有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很难发展成有效的市场经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明晰产权是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主体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矿业企业市场主体的产权界定有其特殊性。矿产资源作为矿业企业重要生产要素其产权归国家所有,国家行使矿产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矿产资源产权是通过在矿产资源所有权上设定的他物权——“矿业权”的方式来实现的。“矿业权”是矿业权人的财产权(用益物权)。我国目前的产业目录中没有“矿业”,而是将“矿业”分割为二:“采矿”划归采掘业,划为B门类,划入第二产业,产业组织实行企业体制;“矿产勘查”和各种“地质技术服务业”一并划入M门类(广义服务业),划入第三产业,产业组织实行事业体制。法规没有“矿业权”规定,只有“探矿权”和“采矿权”规定。这种分类同国际标准不符,在全球独一无二(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矿业”覆盖探采全过程,归属第一产业)。我国这种探采分离的产业分类造成管理体制上探矿、采矿分离,造成矿产资源产权制度不衔接。矿业覆盖探采全程的市场经济国家,探矿权制度和采矿权制度是通过市场机制自然衔接,我国两权制度人为断开,中间插一道采矿权行政审批;阻断了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事业体制勘查单位没有动力,没有活力,使其经济活动在国家统计分类中,没有生产增加值。没有产权界定,形不成市场主体。国有矿业企业探采分离,不是完整的市场主体。矿产勘查的事业体制导致地质勘查市场主体缺失,是国有地勘单位转变为企业体制的产业羁绊。
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应将“勘查”与“采矿”合并为“矿业”,根据中国矿业大国和矿产品消费大国国情,划为第一产业较为合理。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矿业市场主体,有利于地质找矿,有利于矿业发展。
二、国有矿业企业的产权界定和市场主体建设
探采一体,建设完整的市场主体。国有矿业企业的产权界定改革的第一步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探采分离(国家投资找矿,企业采矿)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探采(机制上)一体化(自己找矿或买矿,探矿投入进入采矿企业成本),建设完整的矿业市场主体。现在的情况是一些老国有矿业企业还在吃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投资勘查形成资源储量的老本(一些矿业企业交了价款),相当多的矿业企业自己找矿或买矿。
油气资源禀赋特征以及矿业企业在机制上主动与国际惯例靠拢,在同样的矿业体制下较早走上了探采一体化的路子,收到积极效果。大庆油田的发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探采结合、技术经济结合,突出效益;生产科研结合,突出应用;当前长远结合,突出战略目标,因而取得50年稳产的光辉业绩,又制定了大庆100年发展目标。大庆的发展除了资源禀赋条件外,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实行探采一体,产权制度进行局部改革,促进了发展,也为今后产权界定改革奠定了基础。
国有矿业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推进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界定产权,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国有矿业企业市场主体建设的重要举措。要解决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半市场经济”特征。国有矿业企业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配置资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抓手,始终处于“半政府工具、半市场主体”状态,政企分不开,也不能分,政府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有亲有疏,实行差异化政策。这种体制曾经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阶段,使我国在很短时间走过了经济发展的追赶期。但在超越一定时限后,这种体制弊端日益显现。国家拥有的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是“国有矿业企业”。而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同时拥有、管理和控制着庞大的国有矿业企业,并与其保持着复杂的关系,对国有企业行政干扰太多,国有矿业企业很难自主经营。政府无法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我国产业实际相吻合的股份制公司体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经营权分离,解决政企不分问题。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经营,解决“国有资产实现形式”。这种股份制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保障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白银有色公司改革历程是我国矿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市场主体建设的一个缩影。白银公司是1954年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大型铜硫联合企业,铜硫产品连续18年全国第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探明资源枯竭,体制机制制约,公司陷入困境十多年,在经历了国家政策性关闭和债转股支持,引进中信集团战略投资30亿元,改制成“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控股,企业经营,政企分开;探采一体,一方面走出去到国内外寻找接替资源,同时开展白银周边深部找矿成效显著,成果丰硕。目前控制铜铅锌钼资源量1500万吨,黄金1140吨等,2011年公司总资产达277.44亿元,在国内有色及贵金属生产企业均排第二。
国有矿业企业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实质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体制上实现政资分开。对于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改革有其特殊形式和特殊意义。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以资源性资产(实物资产)的价值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通过矿业权人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资产增值过程实现的;一部分是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投入的产业资本。政资分开,可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权益转换作为股份制矿业企业中的国家股权,与矿业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目前国家权益是通过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体现的),有效地处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公权)和矿业权企业所有(私权)的经济关系,公平合理地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和市场主体矿业企业的权益。这种管资本不管企业的制度安排,政府可站到企业之外,正确处理与市场关系,解决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其他资本平等竞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在新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从产权开放和产业开放两方面着手。
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一种产权结构,是相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而言的,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就有所发展。截止2012年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占到总企业户数的52%。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总数378家,非公有股权比例已经超过53%。
矿业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产权界定,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对于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维护矿业权产权企业所有,对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对于国有资本放大,非公资本效益发挥有着特殊意义。矿业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早有发展,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典型。该公司由起步于1992年的福建紫金集团改制成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坚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互取所长,2013年股权结构中非国有股约占71.2%,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条主线,坚持国际化、项目大型化、资本证券化方向,增强公司的发展竞争力。2013年集团总资产为668.98亿元,在当年中国黄金及有色金属企业中,紫金矿业占全国矿产金产量的8.9%,利润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黄金企业利润总额的10.66%;占全国矿产铜产量的7.05%。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矿业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有了新的发展,比如今年2月19日中石化宣布,公司启动油气销售业务重组,引入民资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持股不超过30%。
面对新形势,国有矿业企业要做好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国家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方案确定之后,按照中央分类改革,“一企一策”原则,提出自己企业股权结构,推进改革。对地勘企业是一个新的机遇,在规范整装勘查的管理和界定整装勘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将促进整装勘查的发展。
三、民营矿业企业的产权界定和市场主体建设
民营矿业企业要界定产权,实现体制转型升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和矿业发展,我国民营矿业企业有了长足发展。民营矿业企业突破传统的以计划体制为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对推动我国矿业发展,对我国矿业体制改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全国非油气矿山企业103795个,民营矿业85663个,占82.53%;全国各类矿山企业从业人员671.11万人,民营矿业327.2万人,占48.75%;全国各类矿山开采矿石总量(原矿量)98.10亿吨,民营矿业45.69亿吨,占46.57%;全国各类矿山矿产品销售收入1.61万亿元,民营矿业6441.94亿元,占40.03%;全国各类矿山利税总额3083.81万亿元,民营矿业1260.94亿元,占40.88%。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既不是“国进民退”,也不是“国退民进”,它们的目标是双赢。目前,双赢目标还不能做到,因为它们还不完全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在矿业市场主体建设中,在国有矿业企业体制改革的同时,民营矿业企业要界定产权,实现体制转型升级。
民营矿业企业成立初期产权不清,家长制管理。民营矿业企业做大了,没有适时界定产权,也没有走法人治理结构道路,接班人选择,或者选贤,或者选亲,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民营矿业企业产权必须界定清晰,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走法人治理结构道路,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是民营矿业企业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的必由之路。
解决民营矿业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目前民营矿业企业发展仍遇到很多障碍。在市场准入、政策待遇、资源配置、资金融通和法律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同时,由于行政干预过多,办证程序复杂,矿山企业税负太重等问题,严重打击了民营资本办矿的积极性。
建议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修改完善《矿产资源法》,删除对民营矿业及小矿山的歧视性规定,删除“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一章。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完善市场,提供信息,改善市场环境,使民营矿业企业在市场配置矿业权中和国营矿业企业一样,自由交易、上市、并购、重组等。政府做好监管和服务,改善民营矿业企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给民营矿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不是对立,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有矿业企业多数规模大,实力雄厚,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民营矿业则具有机制灵活,创新意识强的优势。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将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阔领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二者在融合中取长补短,发挥更大优势,实现“国民共进”、“公平竞争”。《决定》提出:“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一个“民企发展式”的新命题,对民营矿业发展提供的新发展机遇。
四、国有地勘单位的产权界定和市场主体建设
事企分开,界定产权,建设市场主体。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国家成立了地质部管理下属地质勘查单位,在事业体制下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几十年来,在为地质找矿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国有地勘单位本身也在发展壮大。截至2012年,全国从事非油气地质勘查工作的队伍59.79万人,全国地质单位总资产5762.09亿元,全国国有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2184.89亿元。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99年我国实施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省级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中央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公益性地质工作。在推进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推进地质勘查工作的市场化改革,保障我国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等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重要成绩,是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历史的里程碑。
由于属地化改革没有顶层设计,政策不到位,缺乏行业指导,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不能完全落实国办37号文“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同意划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和国办4号文“按照企事分开的原则,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精神。多数单位在事企混合体制下开展工作,“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不少省(区、市)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实施主体不清,多数国有地勘单位是事企不分,公商一体。在这种混合体制下,公商不分,事企不分,产权不清,国有地勘单位难以成为市场主体,发展没有压力,创新没有动力,既影响公益性地质工作,又导致地勘市场主体缺失,影响地勘工作的市场化进程;既影响地质找矿,又影响矿业发展,最终使地勘队伍不能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坚定贯彻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主体改革决定,落实中央5号文件精神,实现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地勘单位事、企分开的改革目标。建实建强公益类地质队伍,以优异的公益性地质成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晰产权,使地勘企业成为商业性地勘市场主体,为找矿突破、矿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地勘行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事企分类的划分。事企分类的基础是在厘清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界限的基础上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公益性地质工作是为政府提供社会所需公共产品,商业性地质工作是地勘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产品归市场投资主体。
在事企分类划分中,首先确定公益类事业队伍规模。公益性地质事业队伍规模,由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性地质工作需求决定。根据我国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社会、生态、民生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大地质”各工作部类的需求,确定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的规模,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相应确定各省(区、市)公益类地质工作队伍规模。
确定公益类地质事业队伍规模,划分地勘单位事企分类。分别承担公益性地质工作、商业性地勘工作和生产经营。
明确地勘行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组建原则和操作方式是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
建议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中央统一组建。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基础建实建强,各省(区、市)组建的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组织实施全国公益性地质工作,这样的体制适应公益性地质工作特点,符合我国国情。
生产经营类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重组。根据市场需求及本身优势,明晰产权,组建各类市场主体。一是以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为资本,组建组织机构精干,能多方筹资,可灵活运作,具备承担找矿风险素质的小型找矿公司,形成勘查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找矿人员丰富的知识、技术及信息资源。按照物质资本投入与人才资本投入共同创造财富,知识创新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力量的原理,运用产权激励,员工持股,激发活力;二是条件具备的建立探采一体的矿业公司,这已在全国各地地勘单位中有成功的典型;三是与国有矿业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发挥国有矿业公司的资本优势和地勘单位的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明晰产权,优势互补,逐渐发展组建大型跨国矿业企业,建设我国重要的矿业市场主体;四是以地矿部门多年积累并不断创新的专业技术为资本,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专业化分工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标志,也是生产要素资源充分利用,专业技术资本化,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五是建立混合所有制地勘企业。地勘单位与民营企业合作,地勘单位发挥知识、技术、信息、人才优势和目前地勘单位拥有的矿业权优势,民营矿业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资金充裕优势,明晰产权,股份合作,组建混合所有制地勘企业,实现地勘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和地质找矿突破双重目标。
国有地勘单位事企分开、产权界定改革的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是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作为从事艰苦工作的特殊行业,顶层设计中要有特殊政策。其中以下几条建议列入顶层设计之中。
一是鉴于国有地勘单位事企分开、产权界定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建议国家设立《地勘行业创新和产权改革引导基金》,用作支持地勘单位科技创新和产权改革的专项投入,引导社会大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合作资本形式向地勘单位投入。
二是在这次地勘行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对于国有地勘单位庞大的离退休职工,在国家事业单位离退休社会统筹政策规定还未出台前,建议作为试点,实行社会化管理,并制定过渡期政策,在过渡期内离退休人员同等对待。
三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已出台的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助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
市场的存在依赖于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是市场主体竞争、合作、交易、交流的平台。健全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市场,把由市场承担的功能完全交给矿业市场,使不同类型的矿业企业平等竞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开放投资领域,实行“非禁即入,平等对待”,除了法律和“负面清单”明令禁止的领域,每个企业都可以自由进入,吸引多元投资主体、营运主体,发挥投资带动发展的关键作用,激发矿业市场主体生机活力,保障矿业健康发展。
(原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年10期)
Ⅷ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的运行机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与美元霸权
[编者按]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认真研究二战遗产,本刊在2005年第8期、第9期设立专栏,旨在对二战后国际体系的变迁、战争与和平理念的演进、国际机制与国际关系伦理的构建等重大问题进行政治透析。文章刊后,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鉴于此,本期特选登了一篇探究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变迁与美元霸权之关系的文章,意在从经济层面来分析二战遗产,现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内容提要] 与19世纪英国主导的金本位制相比,二战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组织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运行结果尽管保证了一段时期内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最终维护的是美元霸权。因此,即使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国际金融体系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仍然使美元霸权得以继续维持。
[关键词]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全球经济失衡
[作者简介] 李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 邮编:100732)
[中图分类号] F1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9550(2005)10—0014—06
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完全结束,美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即在国际贸易领域创建国际贸易组织(后演化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国际金融领域创建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美国主导建立的这种国际经济体系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稳定,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领域出现的权力真空。①另一方面,任何制度和规则都不可能是中性的,制度与规则的制定者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就布雷顿森林体系而言,美国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确立了美元霸权。本文所使用的“美元霸权”概念并不限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带给美国的铸币税收益,而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即由于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作为“中心国”),美国可以从“外围国家”获取一系列资本流动收益。这些收益包括:弥补国内储蓄缺口,其他国家承担美国经济调整的负担(财政赤字、泡沫经济、经常项目收支赤字)等。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美元霸权并没有随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瓦解而终结。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最重要的遗产,美元霸权仍然是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面对目前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美元霸权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重生”的争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元霸权仍将会继续得以维持。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宣告了金本位制垮台的同时,也宣告了英国作为世界经济领导者的终结。然而,同为战胜国和前世界经济领导者,英国自然不甘心被排除在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定过程之外。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戈IJ”之争。虽然最终结果是以“怀特计划”为蓝本,但英国的努力也没有完全白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某些方面还是体现了“凯恩斯计划”的立场。和战前的金本位制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如黄金供给量的有限性与国际经济活动扩张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更多反映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绝对霸主地位和利益。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是大国之间的一项联合行为。具体地说,是在美国主导下的一项联合行动,而不像国际金本位制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有44个国家参加,所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于1946年正式生效。而在金本位制的形成过程中,曾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英国并没有能够把各国召集起来宣布在某一特定时期推行金本位制。1816~1821年间英国就已经完成了向金本位制的转变,但直到1870年只有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采纳了金本位制。186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金融会议是金本位制在国际范围内实施的转折点,来自欧洲、美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最终决定实施金本位制。但英国并不是巴黎会议的代表,只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并且拒绝把英制单位与国际通行的十进制单位统一起来。如果把1867年的巴黎会议作为国际金本位制的起点,到1897年在世界主要大国(俄国与日本正式实施金本位制)内完成,这一过程持续了30年的时间。②
第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拥有一整套规则,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这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终目标是为商品、服务贸易自由化或取消国际收支管制创造一种环境。为此,它的具体目标包括:首先,通过废除外汇管制建立以世界性货币自由兑换为基础的多边支付体制。
其次,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做到维持合理的汇率稳定,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以及进行必要的汇率调整。最后,促使成员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稳定的有机结合。③这些都是国际金本位制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尽管是美、英两国立场的妥协结果,④但基本上反映了美国的利益。首先,作为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凯恩斯计划”力图降低黄金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怀特计划”则主张未来世界货币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其结果是确立了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平价,但同时黄金与美元之间只能在中央银行层次上自由兑换。英国的这种要求客观上也符合了美国的利益。其次,与国际金本位制的汇率决定机制不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同时,为照顾英国的利益,协议规定了在“未具体说明的条件下”,成员国可以调整汇率,从而形成了“可调整的”固定汇率机制。最后,与此相联系的是第三种妥协,英国要求对货币可兑换加以控制,美国则要求货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协议结果是:成员国资本项目下货币兑换可以加以控制,但经常项目下必须保持可自由兑换。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从形式上看,这和战前英镑的地位很相似,然而它们的维持机制却不完全相同。在金本位制下,英镑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人们不会怀疑英镑的真实价值。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只是与黄金保持一种固定的官价。一旦人们不再相信美国有能力维持黄金的美元官价,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从而诱发兑换黄金的浪潮。
通过确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元在为全球贸易提供交易与储备手段的同时,美国也从中获得了美元霸权的巨大收益。首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处在世界银行家的地位上,因此其对外投资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的经常账户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为满足其他国家对美元的巨大需求,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由本国发行的价值被高估的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其收益是不言自明的。其次,美元被人为高估使美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它可以入不敷出,保持经常账户的赤字,而不用担心美元的贬值。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基本上是一个资本与商品市场不受控制的中心地区。欧洲与日本的资本由于受战争的破坏,构成了新兴的外围地区。处于外围的日本与欧洲国家为了保持在美国商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需要不断地买人美元,以避免本币对美元的升值。它们选择低估本币,控制资本流动和贸易,积累外汇储备,运用中心地区(美国)作为金融中介融资。20世纪50—60年代期间,日元和主要欧洲货币被严重低估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的理念:压低本国的工资水平,进而也是限制消费,以扩大投资(表现为出口的增加)。实际上,汇率低估和压低工资就像硬币的正反面。计算这一时期日元和欧洲货币实际汇率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把日本与欧洲国家的工资折合成美元进行比较。⑤反过来,美国主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外围地区提供长期信贷。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期,美国的经常账户开始出现赤字,但上述格局仍能继续维持。原因之一是外围国家愿意把积累的美元储备重新投入到美国(如购买美国国债);原因之二是由于美国成熟高效的资本市场,它可以进口短期资本,出口长期资本,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原因之三,与上述格局相联系,在这一体系中,美国感受不到需要调整经济失衡的压力。对美国而言,它不需要在黄油与大炮之间进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冷战时期美苏军备竞赛中美国能够最终获胜的原因之一)。以美元计价的有价证券源源不断地被外围国家中央银行所吸纳,其结果是美元的坚挺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并存。美联储无须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做出选择(像菲利普斯曲线所预测的那样)。当然,美国政府也不需要刻意约束其财政支出,它可以在不需要增税的前提下,享受廉价的海外资本。
与巨大的美元霸权收益相对应,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美国付出的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和同一时期多边贸易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了确立战后的多边贸易体制,美国曾经倡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并以《哈瓦那宪章》的形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但是美国国会却以损害美国立法权限为由否决了这一方案,最终不得不演化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美元的霸权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为基础的,其自身存在着难以持续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特立芬难题”。按照特立芬的说法,如果美元与黄金要保持固定官价,其他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机制,美国的经常账户就必须保持顺差或维持平衡,否则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同时,为了维持全球经济与贸易的扩张,把美元输送到世界各地,满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国的经常账户又必须是逆差。这种“两难困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不可持续的。尽管在它的早期阶段,美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输出美元,但全球范围内仍然呈现出“美元荒”的局面。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得不使用成员国所交纳的黄金购买美元和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发行美元债务筹集美元。
尽管存在“特立芬难题”,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60年以前的运转还是正常的。美国经常账户真正出现问题是在1959年,加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在竞选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美元地位的模糊立场,国际社会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发生了质疑,由此引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参见图1)。1959年10月,美国大选前伦敦黄金市场的黄金价格曾经一度升至40美元/盎司。黄金官价与市场价格的分离进一步诱发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于是1961年美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一起出资共同组建了“黄金总库”,以平抑黄金价格的波动。1965年以后因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海外军事支出大幅上升,经常账户盈余也随之迅速消失,致使1968年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黄金总库也随之崩溃,黄金的双价制成为现实。到197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十国集团”通过签署《史密森协议》,宣布黄金官价从35美元/盎司降低为38美元/盎司,同时其他货币也相应对美元升值。即便如此,美元危机的势头仍然无法被遏制。到1973年,运行近30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宣告瓦解。至于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一事实的事后确认。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其自身固有矛盾的体现。
对美国而言,这既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从上述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期阶段,美国从中所能获得的美元霸权收益呈下降趋势。换句话说,维持黄金官价的成本越来越高。
第一,其他国家对美元地位的信心已不再基于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而是越来越多地关注美元的实际含金量。因此,美国国内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直接诱发外国中央银行向美联储兑现黄金。美国于1947年前后持有全球70%的黄金储备,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这一比例已经降到50%以下,受“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影响,1958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出现了大幅下降。⑥到1968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到25%。
第二,协调发达国家集体行动的难度越来越大。美国组建黄金总库的初衷是希望其他国家分担维持黄金官价的成本。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协调集体行为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美国之外的黄金总库成员国只拿出其黄金储备的不足1/3部分投入到黄金总库,并且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仍然有权向美联储兑换黄金。事实上,在黄金总库存在的整个时期,这些国家持有的黄金储备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在不断增加。法国的情况最为突出。1965年法国从美国购买了8.84亿美元的黄金,而其当年的经常账户顺差为6.19亿美元;1966年两者分别为6.01亿美元和3.90亿美元。⑦法国兑换的黄金数量越多,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向美联储兑换黄金的动力也就越大。1968年黄金总库崩溃以后,成员国之间不得不签署一个“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规定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向美联储兑换黄金的额度只限于新增加的美元储备,而不允许把原先积累的美元储备来兑换。即便如此,当对美元的信心在1970年全面丧失时,这一“君子协定”也最终失去了仅有的一点约束力。
第三,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开始受到挑战。美元霸权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美国可以无须考虑对外经济失衡而自主决定国内经济政策。然而,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期,美国的这种特权已经得不到其他国家的认同。当美元发生危机时,其他国家已经不愿意分担美国的责任,而是要求美国实施紧缩性的财政金融政策,通过通货紧缩提高美元的价值。1968年法国就公开向美国提出了这一要求,在得不到允诺的情况下,法国宣布退出黄金总库,并致使黄金总库垮台。
第四,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开始受到了挑战。作为世界货币,美元一直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主体币种。虽然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但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够替代美元的主导地位。: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SDR)。特别提款权并非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然而,它却标志着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
鉴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无法继续维护美元霸权地位,放弃它就成为美国的一种自然选择。
三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美元霸权
对美国而言,建立与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要获取美元霸权的收益。因而,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如何继续保持美元霸权就成为美国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础。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年期间是美元霸权的低谷,也是美国经济的低谷。伴随日本与欧洲经济的崛起,其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进入80年代以后,里根政府的经济改革在为美国经济重新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使美国经济出现了新一轮的失衡,经常账户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了4%。对这次失衡的调整再次展示出美元霸权的地位: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和主要欧洲货币大幅升值。结果是美国的经常账户得到了改善,到90年代初期基本上实现了平衡。自那时起,伴随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常账户再次陷入失衡。2004年经常账户赤字与GDP之比达到了6%,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占全球经常账户盈余的75%,这也就是为什么把美国对外经济失衡称之为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所在。⑧目前,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方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运行模式相比,目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的特点,但它反映了一个基本的趋势,这就是美国仍然在获取美元霸权的收益。
第一,美国可以无须承担汇率稳定的责任而选择自主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双挂钩”机制要求美国有义务维持美元汇率的稳定。而在浮动汇率制时代,美国已经免除了这项义务。面对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增加的对外债务,美国仍然可以实施低利率政策,并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实施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政策。
第二,美国仍然可以利用外围国家实施“追赶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推行“入不敷出”的经济政策。由于经济发展和金融自由化,日本、欧洲国家已经完成了经济追赶的任务,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外围”阵营“毕业”,而亚洲、拉美等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加入到了“外围”阵营之列(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它们要么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要么在全球市场上微不足道)。为了完成经济追赶目标,它们选择了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与欧洲的发展模式:高估本币、钉住美元、促进出口、积累美元储备,反过来把积累的美元储备重新投入到美国(从IT泡沫崩溃之前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转向IT泡沫崩溃之后投资于美国国债)。同时,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进一步促进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个循环中,美国再次获得了美元霸权所带来的收益:低储蓄率、高消费率、低利率、低通货膨胀率与高经济增长率并存。这种模式也被某些经济学家称之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⑨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同的是,即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断增加,但美元实际汇率却在不断升值,甚至在美国沦为净债务国,对外债务金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这一趋势仍然没有改变。
第三,美国可以把调整经济失衡的负担转嫁给其他国家。从2001年开始,美国政府对美元贬值采取了“善意忽略”的政策(实为自由放任)。结果是美元实际汇率一直呈现下跌之势,其中主要是对欧元和其他发达国家货币的贬值。与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之后的情况不同,迄今为止的美元贬值不仅没有使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缩小,反而继续恶化。
对于未来的调整方式,经济学家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人认为最终仍然是由全球来承担调整的压力。⑩第一种可选择的方式,也是最理想的方式,即在既定的汇率水平下消除经常账户赤字。这要求美国贸易伙伴的增长率高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只有贸易伙伴实现更高的增长率才能吸纳更多的美国出口。1990~2004年间,美国经济累计增长幅度为45%,欧洲和日本分别为29%和25%,而其他贸易伙伴的增长率都高于美国。在美国经济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欧洲和日本要弥补这种增长缺口是很困难的。即使能够做到,它们也只占美国出口的35%,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经常账户收支不平衡问题。与此相关的另一种出路是美国降低消费,提高储蓄率,减少进口,这将有可能引发美国与全球的经济衰退。第二种方式是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发生变化,更多投向美国资产,即外国投资者购买更多的美国债券和股票,增加美元储备。这只会带来美元暂时的升值,长期内是更大规模的调整。第三种方式是美国提高利率。同样的逻辑,如果仅提高利率,美国将会积累更多的债务和需要支付更多的投资收益。面对“双赤字”,美国需要提高利率与降低财政赤字并举。需要说明的是,减少经常账户赤字需要降低财政赤字,但降低财政赤字本身并不足以解决经常账户收支不平衡问题。第四种方式是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改变决策,停止购买美元,降低持有美元的比例。这将是全球范围内对美元需求的重大调整,其中,如果人民币不再钉住美元,在美元大幅贬值的同时,欧洲货币将会大幅升值。很显然,在美国看来,解决其对外失衡的根本出路是外部世界。与此相联系的最后一种方式,也是美国最希望的,就是签署第二个“广场协议”:美元贬值。这既不会触发美国经济衰退,又能够解决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考虑到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净债务国,美元大幅贬值客观上还将减轻其债务负担,正像美国泡沫经济崩溃由全世界共同分担损失一样。
可以预见,此轮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布雷顿森林体系留给美国的美元霸权遗产仍然会持续下去。
注释:
①查尔斯.金德伯格在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时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已经丧失了领导全球经济的能力,继而为美国所替代。由于英国没有能力,美国又不愿意承担稳定国际经济体系的责任,致使该体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些责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跌价出售的商品提供开放的市场;二是提供反经济周期的长期贷款;三是在危机时期实行贴现。“当每个国家都转而保护它自己国家私利的时候,全世界的公共利益就遭受到抛弃、被损害的命运,而这时所有国家的私利也就随之受到了损害”。参见[美]查尔斯.金德伯格著,宋承先、洪文达译:《。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348页。
② C.M.Meissner,“A New World Order:Explain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Classical Gold Standard,”NBER Working Paper Serie,No.9233,2002.
③[澳]A.G.肯伍德、A.L.洛赫德著,王春法译:《国际经济成长:1820~199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页。
④B.Eichengreen,“Global Imbalances and the Leasons of Bretton Woods,”NBER WorkingPaper Series,No.10497,2004.
⑤ B.Eichengreen,“Global Imbalancs and the of Bretton Woods,”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10497,2004.
⑥在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中,美国对法国、英国、以色列的军事行为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迫使它们撤出苏伊士运河。这是随后导致法国反对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⑦B.Eichengreen,“Global Imbalancs and the of Bretton Woods,”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10497,2004.
⑧Obsffeld,M.and K.Rogoff,“Global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and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s.”Paper prepared for the Brookings Panel on Economic Activity.2005.
⑨按照这种观点,目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本身并不构成问题。只要外围地区继续实施现行的发展战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述循环就能够继续良好地运转下去。参见M.P.Dooley,“et al An Essay on 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9971;M.P.Dooley,“et al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ollateral for a Total Return Swap,”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10727,2004.
⑩O.Blanehard,“et al The U.S.Current Account and The Dollar”NBER Working Parer Series.No.1113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