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加入了一个股票群,推荐股指,3万可以开通股指机构账户,就可以交易,用的是牛资管,是不是骗局纠结
毫无疑问的骗子,正规股指期货门槛50万,其他的还用说吗
『贰』 博锐资管大师是股指期货的软件吗
股指期货他不是软件,每一款软件都可以看股指期货,如果你是操作,那就要到你开户公司下载,就可以了
中国证监会上周已发布修订后的《期货市场客户开户管理规定》,解决机构投资者期货市场开户问题。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法律法规,平稳有序推进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工作。
中金所上周末修订出台《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管理办法》(下称“新办法”),引入套利业务的制度措施。此前,套期保值体现的形式就是机构投资者只能在期指做空为主。对于新措施的出台,有期货公司营业部表示,短期对开户数的影响还未能显现。国泰君安研究员认为,伴随更多券商与基金专户参与交易、信托入市、基金公募入市等,机构在期指市场中的参与度将逐步提升,期指持仓/成交比重也将逐步增长。
『肆』 资管计划的优势
资管作为一种新产品的出现,还在那么快的时间内得到如此快速的增长,存在即是合理,所以我们不必要一味地去排斥它,该怎么样去看待它呢?
先说说最基础的,结构性,本质方面:
和信托一样都是融资通道的一种,结构大致上没有区别,只不过发行主体不一样,信托由信托公司发行,资管由公募基金的子公司发行。信托公司是属于银监会监管的,而资管是属于证监会监管的。
从发行方资质和牌照优越性上面来讲:
信托公司:大部分都有十年以上的产品发行和运营经验,经过银监会数次整顿之后,仅剩下六十余家牌照,持股股东经过多年竞争,实力普遍很强。
资管公司:大部分是前年底或者去年成立的新公司,基本均由公募基金控股,股东实力也都不弱。
信托公司有多年的兑付历史,而资管公司目前产品大部分都是去年才发出,尚未有兑付历史,假如融资方无法按时还钱,抵押无法变现,公司是否会兜底为客户兑付本息,还需时间验证。
但资管的投资范围方面比信托有优势,范围限制较小,例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目前只有8家信托公司可以开展股指期货业务,融资融券还未对信托开放,而券商资管就不存在限制或者限制相对较少。
从融资费用角度看:
据个人所了解,通过券商资管发行产品的通道费用大概在0.3%,信托在1%左右,托管费方面,券商大概是在0.1%,信托在0.2%-0.25%这个范围。这个双方都利弊参半,信托公司费用高,盈利丰厚,有足够的资金为信托项目兜底,为刚兑提供了保障。但是费用过高会导致好的项目的流失,资管通道费用相对较低,对接项目而言,更有优势,因为往往好的项目,是不愿意拿那么高的费用去融资的。但是也不排除急用钱的融资方为了更快的融到资而选择信托通道,因为就目前而言,信托通道融资速度要比资管快。
从监管层面方面来看:
这一点很多人都觉得无关紧要,但是我个人觉得恰恰相反,这个反而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尤为突出,行规跟管理者密不可分,刚兑潜规则源自于05年左右,银监会在处理金新信托,庆泰信托,伊斯兰信托等事件的基础上的表态和要求不出现单个信托产风险,自此,刚兑潜规则就逐渐形成,个人认为这跟监管层的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银监会监管的是银行和信托,银行业是要求绝对安全,保本的,银监会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无风险,保障客户资金,而证监会监管的券商,基金向来都有着买者自负的理念,当资管产品出现风险,无法偿还客户本金的时候证监会是否也会要求资管公司类似的赔偿兑付,这个尚不得知。
从客户角度来看:
信托300万以下的名额只有50个,而资管有200个,很充裕,对小额客户来说好很多,不怎么需要考虑额度问题,同时因为通道费托管费中间费用的减少,同等融资费用的项目制作成产品,客户的收益也会相应增加。
假如我是客户,我会怎么样去选择:
资管和信托都会是我选择的范围,因为资管公司的股东们也不是吃素的,资金池规模也都比较庞大,一个新的通道的打开,还在萌芽阶段,我相信不会有哪个人会舍得把这个香饽饽丢掉,所以资管产品这几年个人觉得还是比较适合去买的,我相信资管公司的管理人们也都不是傻的,前面的产品就算出问题兜底概率还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还需要打开市场,就像做生意一样,前面经常都要亏本经营,到后面才赚钱。信托的话,因为总体来说,这七八年来,信托公司出事项目占比非常非常低的,而且出事之后需要信托公司兜底垫资的情况就更寥寥无几了,根据前面所说的,信托公司的各方面费用很高,所以同时盈利不少,加上各大通道来抢饭碗,信托公司不会轻易把自己那么多年的刚兑金字招牌打破,同时他们暂时也有足够的资本,所以假如我是小额客户的话,我可能会优先考虑资管,避免遇上拿不到小额额度的情况,又要重新选产品浪费时间,大额的话,资管和信托同时考虑,还是要根据公司,项目具体分析,尤其是资管产品,在公司注册资本较低的情况下,抵押物的足值尤为重要,是首要考虑条件。
『伍』 什么是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
各家银行都有提供短期理财产品可供选择,一般的门槛都在三~五万元。
获益率要高的话,找一些有担保的借款人,一般获利在1.6~3.1%每月。
『陆』 中国有做空股指或做空股票的基金卖吗
首批做空基金证监会报批。
证监会公布的最新基金募集申请显示,中欧、中海和国泰三家公司已经正式上报了做空基金,三者均以沪深300指数为跟踪标的。
ETF可以借助融资融券模式将能实现杠杆和做空功能。当投资者看好后市阶段表现时,可以融资买入ETF,有望获得超越指数表现的收益;而在不看好市场阶段表现时,可以融券卖出ETF,有望在指数下跌时获得收益,从而丰富这几只ETF的盈利模式。
以往,投资者购买ETF,只有在股市上涨阶段,即市场处于多头时才有获利的可能,但随着ETF正式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多空均有获利的可能,从而使ETF具有类股指期货的功能。
(6)券商资管觊觎股指期货扩展阅读:
做空就是卖掉一只股票的意思,不看好该股票的,认为该只股票要跌。其中用做空投机是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则卖高买低,将手中借入的股票按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再归还,获取差价利润。其交易行为特点为先卖后买。
实际上有点像商业中的赊货交易模式。这种模式在价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够获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货进来卖出,等跌了之后再买进归还。
涨涨跌跌如同日夜转换,牛熊转换如同四季转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股由于快速无限量上市和无限量低成本股东变现造成了牛短熊长。
『柒』 乾和资管做股指期货正规吗
去正规的期货公司做不久好了
『捌』 券商资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及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中国的金融板块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继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之后,急剧增长的财富管理市场,开始吸引券商入场“争食”,就目前形势来看,券商借助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转型,将是大势所趋。
据《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00年的6280元增长到2015年的21966元。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高净值家庭的数量,将从2015年的207万户增长到388万户,保持年均13%的增速,可投资金融资产将达到100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5%。
作为财富管理的“富矿”,除了证券公司,家族财富管理亦为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所觊觎。2014年以来,国内多家商业银行都通过私人银行、家族信托等途径,切入家族财富管理市场。券商进入之后,必将面临与银行、信托公司的竞争。
『玖』 平安互联网金融抢了谁的奶酪
平安集团布局陆金所,强势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陆金所是一个重要的借贷市场参与者,毫无疑问将分食商业银行的蛋糕;同时,以陆金所网站为平台的小额资管业务,对金融市场主体也将造成一定的冲击。短期而言,平安的“小额资管”不会触动信托及券商资管、基金资管的利益。但长期而言,考虑到平安集团内部有信托及券商牌照,该部分增量资金是否会用于平安集团体系内信托机构及券商、基金的金融产品,尚有待观察。
通过布局陆金所,平安集团完成了其互联网金融战略的核心环节。在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公募基金、信托等领域布局落定后,平安确立了金融混业的领军者地位。而陆金所的设立,则是平安集团觊觎民间金融及互联网金融乃至综合金融产品交易所的重要一步,此“手筋”之强悍,着实体现了平安集团高超的战略能力。借此强势杀入互联网金融,必定会触动不少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号称以互联网起家的民间金融机构的奶酪,也会给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机遇。互联网上强者恒强的原理同样适用于互联网金融,平安的陆金所布局及其给金融行业竞争态势带来的影响值得思考。
一、通过P2P抢了商业银行的奶酪
1、P2P达到商业银行的效果
正如笔者在另一篇文章《无惧央行叫停—平安ABS可尝试借道陆金所》所分析的,陆金所通过P2P的交易模式,将平安集团下属平安汇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平安汇富”)通过平安银行对“平安聚鑫”或平安体系外的企业所发放委托贷款形成的债权分拆出售(如彩虹系列产品),实现了“准资产证券化”,从而回收流动性。
如果此种交易由平安集团左手转右手,如“彩虹—福岳01K号”产品,则实际起到了平安聚鑫向社会投资者进行融资的效果。而如果此种交易由平安集团发放委托贷款给无关联的社会融资主体,如“彩虹—旻萱”,则平安的债权转让理论上可以无限循环,平安集团事实上通过“平安汇富”实现了商业银行功能。与传统银行不同的是,此种模式回收资金依靠债权转让,而出借资金依靠委托贷款。
2、不是银行胜似银行
如前所述,虽然平安汇富没有吸存功能,但债权转让却可以实现资金回流;虽然平安汇富没有放贷功能,但银行委贷可以帮助实现放贷。没有银行牌照,客观上同样可以达银行的存贷效果。
同时,平安汇富的委托贷款模式,不受巴赛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也不受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适用民间借贷的4倍利率上限)的约束,其放贷的乘数效应远远高于普通商业银行。资金利用率更高,“息差”的空间更大。
由此可见,平安集团的陆金所布局毫无疑问是动了商业银行的蛋糕,陆金所不是平安集团赚取零花钱的P2P平台,而是一个重要的借贷市场参与者。
二、“小额资管”或许利好信托、券商资管和基金资管
“小额资管”产品在陆金所网站上的描述为“财富汇系列”,这是陆金所为定向委托投资关系的委托人及受托人提供的居间服务。通过陆金所的居间服务,委托人将自有资金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投资于指定投资标的,以获取投资收益。在陆金所网站上,所表述的资产受托管理人为平安集团旗下平安汇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平安汇富”)。定向委托投资的标的为指定标的,且均为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发行的正规金融产品。这一产品模型,笔者在《平安互联网“小额资管”呼之欲出----法律风险不容小觑》已经论述。虽然当前陆金所网站目前并没有“财富汇系列”产品在售,但“小额资管”产品一旦推出,必定对有关金融市场主体造成影响。
“小额”与“大额”是一个相对概念,当前我国有关资管类产品管理的规则中,均规定了单一投资者认购产品金额的下限。如《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规定“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而《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也规定了单个投资者投资金额下限为人民币100万元。低于100万元,即可理解为“小额”。
投资限额规定,导致大量投资者无法成为信托公司或券商资管及基金资管的客户,而如果陆金所小额资管计划能够上线运营,则可能会引导众多中小投资者间接投资于信托产品或券商、基金等资管产品,从而为信托公司和券商资管计划、基金资管计划带来资金增量。
短期而言,平安的“小额资管”不会触动信托及券商资管、基金资管的利益。但长期而言,考虑到平安集团内部有信托及券商牌照,该部分增量资金是否会用于平安集团体系内信托机构及券商、基金的金融产品,尚有待观察。
从平安集团设立陆金所的布局,不难看出,平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长远战略和良苦用心。动了谁家奶酪,谁家短期受益,如何应对?也许是众多金融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