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权指数 > 服贸基金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服贸基金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7-26 12:52:53

❶ 投资驱动阶段有什么特征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即发生国际收支行为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如国际间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等劳务的有偿提供和接受。国际服务贸易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品活动领域而迅猛发展的。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订并生效,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经贸竞争的又一热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12月发表的1997年世界贸易年度报告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96年增长5%,1997年预计增至7%,总额将达2.7万亿美元。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产业进步的标志。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革命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的速度迅速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2.5%的两部。到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03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2、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包括:(1)国际运输(海运、空运和陆运);(2)国际旅游;(3)国际金融服务(包括保险);(4)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软件资料服务;(5)国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际电讯服务;(8)广告、设计、会计管理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服务;(15)国际投资服务;(16)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

3、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一般说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顺差国。据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78.6%,其中运输、投资净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项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业化国家占了15位,美国则以出口额2,026亿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业发展不平衡。随着服务贸易业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展,在服务业的行业区别越分越细的同时,行业发展速度则高低不同。传统的全球运输服务业仍在增长,但增速已趋缓,年增长率仅为2%;旅游业则增长了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及专利等的增长率则达到了7%。再次,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良好。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除了旅游业和劳务汇回款等个别项目(即基于劳务输出之上的项目)之外,它们在服务贸易上几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其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年亚洲各国和拉美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都达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欧各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均跨入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并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特别是自1986年国际服务贸易成为“乌拉圭回合”新议题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更成为政府、工商界和学术届关注的热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拨款资助学术届和智囊机构对这一领域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的经济学涵义、现实发展状况、争夺世界市场的策略以及各种可能的政策行为等。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对开放金融、保险、运输及商业销售等市场仍持谨慎的保护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图在这一新的国际经贸领域中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进入和开放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实践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这种历史演变的进程,从而导致世界贸易结构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具体说来,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阶段论,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增长,该国的产业结构将依次提升,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济发展到服务经济。本世纪60年代初,主要西方国家都已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即国内经济重心向服务业偏移。由各国经济能力增长所带动的产业升级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大规模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了对国际服务的更大规模的需求,使全球服务性产业的贸易总额有了高速增长的潜力。

2、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货物贸易流量不断扩大,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总值为例,1950年总计为611亿美元,1990年达33949亿美元,40年时间增长了近56倍,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服务等,都相应地在规模上、数量上成倍增长。而国际投资的迅速扩大和向服务业倾斜,不仅带动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而且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国际投资收益作为要素服务项目,其迅速扩张本身就构成海外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新科技革命,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了服务产业,使许多原先“不可贸易”的服务转化成“可贸易”的服务,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增加,范围扩大,例如一些传统的教育服务、健康服务一向被认为是:“不可贸易”的服务,现今可被储存在磁盘或软件中进行买卖。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还促使银行、保险、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为跨国界服务带来了机遇。其次,科学技术革命加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向他国流动,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利用本地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赚取外汇服务收入,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

4、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现代人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国际化,出国旅游、接受教育以及聘请专门人才等,即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说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在过去40多年间,旅游业成为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同社会生活国际化相关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凯恩斯革命
一百年以前,西方经济学界还很少有人谈及经济学应有宏观、微观之分。而今天,西方经济学家谈论起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时,却显得那么自然,好像这个问题如同一天有白昼和黑夜之分那样,无须争辩。但是,任何事物、任何提法若要被世人公认,总是有一个过程的,那末宏观经济学究竟怎么产生的呢?

1936年,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J.M.凯恩斯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凯恩斯在刚撰写通论的时候就开始造舆论,他给戏剧家萧伯纳的信中曾提及此事,并颇为自负地说,此书也许会对世界上关于经济问题的思考方法发生革命,引得世人拭目以待。果然,该书一出,的确轰动一时,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经济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凯恩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凯恩斯(John Mayoard Keynes,1883~1946年)的出生与马克思的逝世刚好同年。凯恩斯不能算一个单纯的经济理论家,有人责怪他一生花费在经济研究上的时间显得太少。

凯恩斯交友广泛,兴趣多样,当他还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念书的时候就是如此。凯恩斯曾在政府的印度事务部任过职,成绩卓著。他搞过实务,在皇家学院当过教员,还当过财务主管。这些职务也是显示他的才能的好机会,这个机构在1920年濒于破产,可是到了凯恩斯逝世的那年,就拥有净资产两百万英镑,凯恩斯对戏剧、文学、音乐和芭蕾舞艺术均有兴趣,他的夫人就是一名俄国芭蕾舞演员。凯恩斯对数学也有研究,大举尚未毕业,他就写过一本概率论的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凯恩斯曾任皇家印度财政大臣顾问团的顾问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战后,他作为英国财政部的主要代表参加了巴黎和平会议,但不久便辞职,原因是他对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深感不快,不主张要求德国赔偿。1944年,凯恩斯作为英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在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方面都作过重大的贡献。

除《通论》外,凯恩斯一生还写过许多著作,如《货币改革论》、《通向繁荣之路》、《怎样筹措战费?》等。但凯恩斯最主要贡献还是他的主要著作—反映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的《通论》。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

顾名思义,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大的经济问题的,也就是以研究社会整体的经济变量为己任的,凯恩斯的主要贡献也就在于此。

但不能简单地说,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只是从凯恩斯开始的。事实上,在凯恩斯之前,历代的经济学家诸如重商主义者、重农学派和以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学派,都研究过宏观经济问题。后人把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基本上归属于微观经济学,这虽说有几分理,但总显得牵强,倘若他们活着,未必会同意这样判断的。公正地说,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他们从未奠定过宏观经济学的基石。

重商主义者所关心的问题可以说主要是宏观经济问题。他们的兴趣所在是要了解决定整个经济生产能力的主要力量是什么?能否达到潜在的生产能力?因此他们强调经济增长的本原和原因。他们崇尚政府,认为如果不靠政府的干预,整个经济也许不能充分利用其潜力。他们极力主张,政府应当支配国内和国际的贸易,并强有力地控制货币的供应。

重农学派讨论的问题也是宏观多于微观。重农学派以法国经济学家魁奈为代表,也寻求经济增长的本原和原因,但不赞成对国内外贸易实行管制。他们的兴趣不在于货币,而在于引起经济增长的真正力量是什么?依他们看来,物质财富不是通过交换过程创造的,而是来源于农业或者自然界。著名的魁奈经济表把整个经济分成三个部门,农民、土地和非农业部门。这种分析方法给后人以极大的启示。像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的分析和列昂节夫的投入—产业表的经济计量分析,都受到魁奈经济表的启发和影响。

亚当·斯密竭力反对重商主义者的观点。他认为,在整个经济中不存在一种会阻碍达到最高生产能力的内在力量。当时就有些重商主义者认为,消费水平过低,储蓄过多,会引起萧条。但亚当·斯密认为储蓄会引起经济增长,因为储蓄与资本积累属同步,一部分人的储蓄意味着这部分钱让与他人投资之用,因此储蓄不会引起萧条。他反对国家干预贸易,主张自由放任和竞争,并认为竞争会使资源达至最大限度利用的程度。显然他研究的是宏观问题。但他认为,整个社会由于竞争而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起着政府干预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在宏观经济上似乎没有严重的任务。在当时,亚当·斯密力主政府要“廉洁”和减少干预。由于受他的思想影响,后人大多把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注意力从宏观转到了微观。

西方经济学家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观点,发展了经济学的微观方面。他们始终认为宏观经济决不会发生严重的问题,此论点以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供应自身创造需求最为著名,几乎他们都信奉“萨伊法则”。在他们看来,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最能有益于社会的。

但是、理论是要受实践检验的。“看不见的手”和“萨伊法则”并没有给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提供任何保证。事实教训着死抱着旧的教条的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及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一片混乱,百业萧条,物价猛跌,工厂倒闭,人心恐慌,局势动荡。至今,西方的人们谈论起那次危机还心有余悸。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1929年中开始的那次经济萧条,对美国来说,是一次空前规模的灾难。在1933年,经济降到最低点之前,以美元计算的国民收入减少了一半。总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失业人数上升到劳动力总人数的25%的空前水平”。

危机动摇信念,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崩溃过程逐渐加速。在这种存亡危急的时刻,西方经济学家被迫对现有的经济理论进行反省和批判,并企求新的理论来解释严峻的危机现实,以得出挽救资本主义的可行办法。于是时势造英雄,凯恩斯没有错过机会,他的理论伴随的宏观经济学说就应运而生了。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学说主要有哪些区别呢?

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所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提出了“充分就业”的概念。所谓充分就业,就是在一个具体工资水平上,人人有事做。

凯恩斯将失业的情况分为三种:一是由于某种专门劳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的,叫“磨擦失业”;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现有的工作不喜欢而情愿呆在家中,叫“自愿失业”;还有一种是由于在现行工资水平上,人们愿意工作而得不到工作,叫做“非自愿失业”。磨擦失业可以通过对劳动力的技能训练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迅速解决,自愿失业则是劳动队伍自身的选择,所以这两类失业不算真正的“失业”。因此只要解决了“非自愿失业”的问题,就可说得上充分就业了。

要想做到充分就业,就要求一种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肯定,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取决于聚集的有效需求水平。在他看来,以前的理论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假定供应会自行创造需求。当有人对萨伊法则提出疑问,认为过度的储蓄或者过度的消费也许会导致萧条时,古典理论总是这样解释:储蓄的决策总会导致投资的决策,而利率的变动又会使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平衡。凯恩斯对此则提出相反的结论。他认为,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利率的变化合影响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这就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

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既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聚集需求水平,又认为聚集的有效需求取决于对消费商品和投资商品的需求。就个人消费来说,“量入为出”,消费水平依赖于收入水平,消费额总是占收入额的一定比例,这种比例称为“消费倾向”。一般地说,这种比例或倾向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开支会增加得比比收入速度慢。

由此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当聚集的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时,据聚集的消费水平也增加,但不会象国民收入增加得那么快。这包含的意思就是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国民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小于1。消费的速度不及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多余的钱当然是用于储蓄。于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储蓄绝对额也增加。很明显,聚集需求量与实际消费量之间出现了—个裂缝,如果储蓄不及时转化为投资,那末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发生过剩,有效需求就会出现不足的现象。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减少国民收入水平。

就此可以做出推论:国民收入的均衡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只要需求不足,就会使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结果使在工人失业和资源闲置的条件达到国民收入的“均衡”。因此,在凯恩斯看来,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自行调节,那末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而通常的情况则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那末,储蓄会不会及时转化为投资呢?按照传统的理论,只要利率恰当,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凯恩斯对此又大唱反调。他认为,投资的数量不完全取决于利率,而主要依赖于预期的利润串。随着投资助增加,资本的预期收益会发生递减,这就叫做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利润和投资数量关系时常显得不稳定,因为投资决策是根据对将来的成本和销售收入的估计做出来的,所以利润期望值会对投资决策起相当大的作用。不肯定性、风险、期望、投资者的态度和信心都会对投资决策发生影响。因此,储蓄金额多了,利率再下降,不一定就会直接引起投资的增加。

凯恩斯认为,一味依靠利息率降低来刺激投资并未能始终奏效,有时投资可不受利率的影响,如果预期利润前景不妙,即使利息串再跌,只会造成储蓄多、投资少的现象。因为储蓄大于投资,所以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对于利率机制的解释,凯恩斯的见解与以往不同。以往的理论认为,利率是取决于储蓄和投资的两个函数的相互作用。在现行的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就会下降;反之,投资大于储蓄,利率就会上升。货币供应数量的变化既不影响长期的利率,也不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货币供应所能影响的只是价格水平。

凯恩斯的解释是,利率取决于个人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愿望和数量,也就是说,货币供应数量影响利率。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上,人们对持有货币的不同需求,凯恩斯称之为“灵活偏好函数”,它由三个动机组成:(1)出于交易的目的(个人购物,企业购买投入);(2)出于预防的目的(准备一笔钱以应付意外开支);(3)出于投机的目的(哪里收益高,钱往哪里投)。

出于前两种目的而持有的货币对利率变化的反映是不敏感的,叫做完全缺乏利成弹性,出于第三种目的而持有的货币对利率变化的反映是非常敏感的,具有利率弹性。利率下降得越低,到了一定的程度,出于第三种目的而持有的货币变得对利率的变化完全富于弹性。这种情况是在萧条时出现的,即货币数量的大量增加,不必再使利率下降。换言之,利率在低水平上维持不变,货币数量依然大量增加。人们手中持有货币增多,是出于第三种目的,因为利率如此之低;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在手中得失相差无几,不如握在手中为好。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饼”。他以此批评传统经济学只看到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前两种目的),而忽视投机性的货币需求(第三种目的)。

以往的理论认为货币有价值贮藏的作用,但不是很强调。凯恩斯特别强调此点;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受货币供应数量的支配。他最重要的、与古典学派关于利率问题的区别,就是关于货币投机需求的理论,即增加货币供应会导致利率下降,增加投资会增加国民收入,在非常低的利率水平上,货币供应全部会被投机需求所吸收。

概而言之,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涉及到了四个概念:(1)消费函数;(2)资本边际效率;(3)灵活偏好函数;(4)货币供应数量。只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充分就业总目标之间的关系,才算基本上掌握了凯恩斯学说。

还有一个必须提及的:凯恩斯的理论特色就是对经济波动的分析。他强调投资的作用,即投资的某种变化会导致收入的变化,而且是以当初投资的某种乘数(倍数)来变化的。这里暂不介绍乘数理论是怎么回事,先说说由来。这种乘数效应起初是由俄国经济学家杜根一巴拉诺斯基等提出来的,但从未从理论上正式阐明过。1931年,卡恩,这位凯恩斯在剑桥大学的同事具体地发展了这种分析。凯恩斯后来在《通论》中充分采用了这种乘数理论,尔后广为人所知晓。

基于这些理论,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他主张政府通过调节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在聚集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供应,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应该说,这种主张基本上是符合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实际情况的,因此凯恩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他认为,平衡预算的概念对决定政策不起作用,呼吁财政政策要从旧式的预算平衡的概念中解放出来。于是,古典经济学的预算平衡的原则从此被打破,许多国家的政府从不得已的预算赤字,逐步走向主动的、无所顾虑的赤字预算。赤字预算的确刺激了有效需求,但却又产生了通货膨胀等新问题,引起后来的经济学家为此而争论不休。

凯恩斯反对一味节俭。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社会道德规范认为储蓄、节俭是美德,极少宣传消费是善举,是刺激经济的良策。他引用过孟德维尔的寓言:蜜蜂社会由于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而繁荣;又由于节俭而衰落。以此说明节俭往往对社会不利。

为刺激经济发展,凯恩斯主张物价上涨。因为通过物价上涨使实际工资下降的办法,要比传统的主张降低名义工资的办法更为聪明、可取。降低名义工资也许会刺激企业的经济活动,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就个别企业来说也许行得通,但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做法并非良策。因为降低名义工资容易引起工人的反抗,而且降低工资水平会相应地减少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导致市场和生产的进一步紧缩。

凯恩斯也主张“济贫”。他认为,向富人征税再救济给穷人,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因为富人的钱越多,储蓄的钱会越多。而征税后储蓄会减少,再救济结穷人,使之用于消费,把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转用于消费,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生产,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还不止这些。从上述可以看出他的政策主张与他的理论观点是一致的。他的许多主张被西方国家当政者所采纳,尽管有的没有兑现,但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无论是赞成他的人也好,反对他的人也好,都不能不提到他和他的理论。历史不会使他湮没无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是凯恩斯。凯恩斯的思想一方面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受先辈经济学家的启发。关于有效需求刺激国民收入的问题并不是由凯恩斯首先提出来的。马尔萨斯的思想对凯恩斯的影向至深,而凯恩斯对马尔萨斯的钦佩之情则常常溢于言表。但西方经济学界并不认为在经济学上曾发生过“马尔萨斯革命”,而只承认凯恩斯革命。因为是凯恩斯而不是马尔萨斯对有效需求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相比之下,马尔萨斯在许多方面是含糊不清的。除个人原因外,还应当从社会根源上找原因。凯恩斯和马尔萨斯都遇到战争之后随之而来的严重失业和萧条,但凯恩斯碰到的问题比马尔萨斯所遭遇的要严重得多。有人说,凯恩斯的经济学是萧条经济学,也有人反对此说。不管如何,凯恩斯是通过对严重的萧条进行思考而产生出这些理论的。

可见,宏观经济学是与以往的经济学说的总体分析相对立而产生的。以往的理论其实并不能胜任总体分析,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产生萧条相失业的现实。于是,作为“凯恩斯革命”的一种结果,宏观经济学承担了这一任务。而以往的理论,规程则更多地用于解释“微观”——个别企业相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如此分工,似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可以各司其职,和谐共存了。
《国富论》研究

[size=3]国富论研究

"这一著作是完全应该受到推崇的,所有承认政治经济学重要性的人都一样推崇他(斯密)"

——李嘉图

"斯密博士是政治经济学现代体系的真正创始人。......斯密博士的著作必须放在那些有助于人类自由、开化和富裕等著作的最前列。"

——麦克库洛赫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他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马克思

"《国富论》与《圣经》,《资本论》同为人类不朽的智慧宝库"

——加尔布雷思

硕士阶段写的东西,转载请注明博客中国始发
国富论研究

"这一著作是完全应该受到推崇的,所有承认政治经济学重要性的人都一样推崇他(斯密)"

——李嘉图

"斯密博士是政治经济学现代体系的真正创始人。......斯密博士的著作必须放在那些有助于人类自由、开化和富裕等著作的最前列。"

——麦克库洛赫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他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❷ 论述:国际投资的驱动力量与特点和趋势。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即发生国际收支行为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如国际间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等劳务的有偿提供和接受。国际服务贸易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品活动领域而迅猛发展的。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订并生效,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经贸竞争的又一热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12月发表的1997年世界贸易年度报告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96年增长5%,1997年预计增至7%,总额将达2.7万亿美元。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产业进步的标志。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革命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的速度迅速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2.5%的两部。到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03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2、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包括:(1)国际运输(海运、空运和陆运);(2)国际旅游;(3)国际金融服务(包括保险);(4)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软件资料服务;(5)国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际电讯服务;(8)广告、设计、会计管理等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服务;(15)国际投资服务;(16)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

3、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一般说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顺差国。据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78.6%,其中运输、投资净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项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业化国家占了15位,美国则以出口额2,026亿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业发展不平衡。随着服务贸易业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展,在服务业的行业区别越分越细的同时,行业发展速度则高低不同。传统的全球运输服务业仍在增长,但增速已趋缓,年增长率仅为2%;旅游业则增长了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及专利等的增长率则达到了7%。再次,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良好。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除了旅游业和劳务汇回款等个别项目(即基于劳务输出之上的项目)之外,它们在服务贸易上几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其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年亚洲各国和拉美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都达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欧各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均跨入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并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特别是自1986年国际服务贸易成为“乌拉圭回合”新议题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更成为政府、工商界和学术届关注的热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拨款资助学术届和智囊机构对这一领域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的经济学涵义、现实发展状况、争夺世界市场的策略以及各种可能的政策行为等。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对开放金融、保险、运输及商业销售等市场仍持谨慎的保护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图在这一新的国际经贸领域中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进入和开放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实践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这种历史演变的进程,从而导致世界贸易结构和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具体说来,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阶段论,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增长,该国的产业结构将依次提升,逐步由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济发展到服务经济。本世纪60年代初,主要西方国家都已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即国内经济重心向服务业偏移。由各国经济能力增长所带动的产业升级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大规模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了对国际服务的更大规模的需求,使全球服务性产业的贸易总额有了高速增长的潜力。

2、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货物贸易流量不断扩大,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总值为例,1950年总计为611亿美元,1990年达33949亿美元,40年时间增长了近56倍,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国际结算服务等,都相应地在规模上、数量上成倍增长。而国际投资的迅速扩大和向服务业倾斜,不仅带动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而且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国际投资收益作为要素服务项目,其迅速扩张本身就构成海外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新科技革命,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首先,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了服务产业,使许多原先“不可贸易”的服务转化成“可贸易”的服务,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增加,范围扩大,例如一些传统的教育服务、健康服务一向被认为是:“不可贸易”的服务,现今可被储存在磁盘或软件中进行买卖。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还促使银行、保险、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为跨国界服务带来了机遇。其次,科学技术革命加快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向他国流动,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流量的扩大。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利用本地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赚取外汇服务收入,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

4、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现代人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国际化,出国旅游、接受教育以及聘请专门人才等,即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来说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在过去40多年间,旅游业成为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同社会生活国际化相关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凯恩斯革命
一百年以前,西方经济学界还很少有人谈及经济学应有宏观、微观之分。而今天,西方经济学家谈论起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时,却显得那么自然,好像这个问题如同一天有白昼和黑夜之分那样,无须争辩。但是,任何事物、任何提法若要被世人公认,总是有一个过程的,那末宏观经济学究竟怎么产生的呢?

1936年,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J.M.凯恩斯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凯恩斯在刚撰写通论的时候就开始造舆论,他给戏剧家萧伯纳的信中曾提及此事,并颇为自负地说,此书也许会对世界上关于经济问题的思考方法发生革命,引得世人拭目以待。果然,该书一出,的确轰动一时,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经济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凯恩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凯恩斯(John Mayoard Keynes,1883~1946年)的出生与马克思的逝世刚好同年。凯恩斯不能算一个单纯的经济理论家,有人责怪他一生花费在经济研究上的时间显得太少。

凯恩斯交友广泛,兴趣多样,当他还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念书的时候就是如此。凯恩斯曾在政府的印度事务部任过职,成绩卓著。他搞过实务,在皇家学院当过教员,还当过财务主管。这些职务也是显示他的才能的好机会,这个机构在1920年濒于破产,可是到了凯恩斯逝世的那年,就拥有净资产两百万英镑,凯恩斯对戏剧、文学、音乐和芭蕾舞艺术均有兴趣,他的夫人就是一名俄国芭蕾舞演员。凯恩斯对数学也有研究,大举尚未毕业,他就写过一本概率论的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凯恩斯曾任皇家印度财政大臣顾问团的顾问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战后,他作为英国财政部的主要代表参加了巴黎和平会议,但不久便辞职,原因是他对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深感不快,不主张要求德国赔偿。1944年,凯恩斯作为英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出席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在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方面都作过重大的贡献。

除《通论》外,凯恩斯一生还写过许多著作,如《货币改革论》、《通向繁荣之路》、《怎样筹措战费?》等。但凯恩斯最主要贡献还是他的主要著作—反映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的《通论》。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

顾名思义,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大的经济问题的,也就是以研究社会整体的经济变量为己任的,凯恩斯的主要贡献也就在于此。

但不能简单地说,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只是从凯恩斯开始的。事实上,在凯恩斯之前,历代的经济学家诸如重商主义者、重农学派和以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学派,都研究过宏观经济问题。后人把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基本上归属于微观经济学,这虽说有几分理,但总显得牵强,倘若他们活着,未必会同意这样判断的。公正地说,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他们从未奠定过宏观经济学的基石。

重商主义者所关心的问题可以说主要是宏观经济问题。他们的兴趣所在是要了解决定整个经济生产能力的主要力量是什么?能否达到潜在的生产能力?因此他们强调经济增长的本原和原因。他们崇尚政府,认为如果不靠政府的干预,整个经济也许不能充分利用其潜力。他们极力主张,政府应当支配国内和国际的贸易,并强有力地控制货币的供应。

重农学派讨论的问题也是宏观多于微观。重农学派以法国经济学家魁奈为代表,也寻求经济增长的本原和原因,但不赞成对国内外贸易实行管制。他们的兴趣不在于货币,而在于引起经济增长的真正力量是什么?依他们看来,物质财富不是通过交换过程创造的,而是来源于农业或者自然界。著名的魁奈经济表把整个经济分成三个部门,农民、土地和非农业部门。这种分析方法给后人以极大的启示。像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的分析和列昂节夫的投入—产业表的经济计量分析,都受到魁奈经济表的启发和影响。

亚当·斯密竭力反对重商主义者的观点。他认为,在整个经济中不存在一种会阻碍达到最高生产能力的内在力量。当时就有些重商主义者认为,消费水平过低,储蓄过多,会引起萧条。但亚当·斯密认为储蓄会引起经济增长,因为储蓄与资本积累属同步,一部分人的储蓄意味着这部分钱让与他人投资之用,因此储蓄不会引起萧条。他反对国家干预贸易,主张自由放任和竞争,并认为竞争会使资源达至最大限度利用的程度。显然他研究的是宏观问题。但他认为,整个社会由于竞争而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起着政府干预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在宏观经济上似乎没有严重的任务。在当时,亚当·斯密力主政府要“廉洁”和减少干预。由于受他的思想影响,后人大多把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注意力从宏观转到了微观。

西方经济学家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观点,发展了经济学的微观方面。他们始终认为宏观经济决不会发生严重的问题,此论点以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供应自身创造需求最为著名,几乎他们都信奉“萨伊法则”。在他们看来,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最能有益于社会的。

但是、理论是要受实践检验的。“看不见的手”和“萨伊法则”并没有给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提供任何保证。事实教训着死抱着旧的教条的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及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一片混乱,百业萧条,物价猛跌,工厂倒闭,人心恐慌,局势动荡。至今,西方的人们谈论起那次危机还心有余悸。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1929年中开始的那次经济萧条,对美国来说,是一次空前规模的灾难。在1933年,经济降到最低点之前,以美元计算的国民收入减少了一半。总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失业人数上升到劳动力总人数的25%的空前水平”。

危机动摇信念,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崩溃过程逐渐加速。在这种存亡危急的时刻,西方经济学家被迫对现有的经济理论进行反省和批判,并企求新的理论来解释严峻的危机现实,以得出挽救资本主义的可行办法。于是时势造英雄,凯恩斯没有错过机会,他的理论伴随的宏观经济学说就应运而生了。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学说主要有哪些区别呢?

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所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提出了“充分就业”的概念。所谓充分就业,就是在一个具体工资水平上,人人有事做。

凯恩斯将失业的情况分为三种:一是由于某种专门劳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的,叫“磨擦失业”;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现有的工作不喜欢而情愿呆在家中,叫“自愿失业”;还有一种是由于在现行工资水平上,人们愿意工作而得不到工作,叫做“非自愿失业”。磨擦失业可以通过对劳动力的技能训练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迅速解决,自愿失业则是劳动队伍自身的选择,所以这两类失业不算真正的“失业”。因此只要解决了“非自愿失业”的问题,就可说得上充分就业了。

要想做到充分就业,就要求一种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肯定,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取决于聚集的有效需求水平。在他看来,以前的理论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假定供应会自行创造需求。当有人对萨伊法则提出疑问,认为过度的储蓄或者过度的消费也许会导致萧条时,古典理论总是这样解释:储蓄的决策总会导致投资的决策,而利率的变动又会使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平衡。凯恩斯对此则提出相反的结论。他认为,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利率的变化合影响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这就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

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既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聚集需求水平,又认为聚集的有效需求取决于对消费商品和投资商品的需求。就个人消费来说,“量入为出”,消费水平依赖于收入水平,消费额总是占收入额的一定比例,这种比例称为“消费倾向”。一般地说,这种比例或倾向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开支会增加得比比收入速度慢。

由此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当聚集的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时,据聚集的消费水平也增加,但不会象国民收入增加得那么快。这包含的意思就是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国民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小于1。消费的速度不及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多余的钱当然是用于储蓄。于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储蓄绝对额也增加。很明显,聚集需求量与实际消费量之间出现了—个裂缝,如果储蓄不及时转化为投资,那末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发生过剩,有效需求就会出现不足的现象。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减少国民收入水平。

就此可以做出推论:国民收入的均衡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只要需求不足,就会使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结果使在工人失业和资源闲置的条件达到国民收入的“均衡”。因此,在凯恩斯看来,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自行调节,那末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而通常的情况则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那末,储蓄会不会及时转化为投资呢?按照传统的理论,只要利率恰当,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凯恩斯对此又大唱反调。他认为,投资的数量不完全取决于利率,而主要依赖于预期的利润串。随着投资助增加,资本的预期收益会发生递减,这就叫做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利润和投资数量关系时常显得不稳定,因为投资决策是根据对将来的成本和销售收入的估计做出来的,所以利润期望值会对投资决策起相当大的作用。不肯定性、风险、期望、投资者的态度和信心都会对投资决策发生影响。因此,储蓄金额多了,利率再下降,不一定就会直接引起投资的增加。

凯恩斯认为,一味依靠利息率降低来刺激投资并未能始终奏效,有时投资可不受利率的影响,如果预期利润前景不妙,即使利息串再跌,只会造成储蓄多、投资少的现象。因为储蓄大于投资,所以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对于利率机制的解释,凯恩斯的见解与以往不同。以往的理论认为,利率是取决于储蓄和投资的两个函数的相互作用。在现行的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就会下降;反之,投资大于储蓄,利率就会上升。货币供应数量的变化既不影响长期的利率,也不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货币供应所能影响的只是价格水平。

凯恩斯的解释是,利率取决于个人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愿望和数量,也就是说,货币供应数量影响利率。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上,人们对持有货币的不同需求,凯恩斯称之为“灵活偏好函数”,它由三个动机组成:(1)出于交易的目的(个人购物,企业购买投入);(2)出于预防的目的(准备一笔钱以应付意外开支);(3)出于投机的目的(哪里收益高,钱往哪里投)。

出于前两种目的而持有的货币对利率变化的反映是不敏感的,叫做完全缺乏利成弹性,出于第三种目的而持有的货币对利率变化的反映是非常敏感的,具有利率弹性。利率下降得越低,到了一定的程度,出于第三种目的而持有的货币变得对利率的变化完全富于弹性。这种情况是在萧条时出现的,即货币数量的大量增加,不必再使利率下降。换言之,利率在低水平上维持不变,货币数量依然大量增加。人们手中持有货币增多,是出于第三种目的,因为利率如此之低;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在手中得失相差无几,不如握在手中为好。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饼”。他以此批评传统经济学只看到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前两种目的),而忽视投机性的货币需求(第三种目的)。

以往的理论认为货币有价值贮藏的作用,但不是很强调。凯恩斯特别强调此点;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受货币供应数量的支配。他最重要的、与古典学派关于利率问题的区别,就是关于货币投机需求的理论,即增加货币供应会导致利率下降,增加投资会增加国民收入,在非常低的利率水平上,货币供应全部会被投机需求所吸收。

概而言之,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涉及到了四个概念:(1)消费函数;(2)资本边际效率;(3)灵活偏好函数;(4)货币供应数量。只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充分就业总目标之间的关系,才算基本上掌握了凯恩斯学说。

还有一个必须提及的:凯恩斯的理论特色就是对经济波动的分析。他强调投资的作用,即投资的某种变化会导致收入的变化,而且是以当初投资的某种乘数(倍数)来变化的。这里暂不介绍乘数理论是怎么回事,先说说由来。这种乘数效应起初是由俄国经济学家杜根一巴拉诺斯基等提出来的,但从未从理论上正式阐明过。1931年,卡恩,这位凯恩斯在剑桥大学的同事具体地发展了这种分析。凯恩斯后来在《通论》中充分采用了这种乘数理论,尔后广为人所知晓。

基于这些理论,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他主张政府通过调节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在聚集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供应,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应该说,这种主张基本上是符合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实际情况的,因此凯恩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他认为,平衡预算的概念对决定政策不起作用,呼吁财政政策要从旧式的预算平衡的概念中解放出来。于是,古典经济学的预算平衡的原则从此被打破,许多国家的政府从不得已的预算赤字,逐步走向主动的、无所顾虑的赤字预算。赤字预算的确刺激了有效需求,但却又产生了通货膨胀等新问题,引起后来的经济学家为此而争论不休。

凯恩斯反对一味节俭。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社会道德规范认为储蓄、节俭是美德,极少宣传消费是善举,是刺激经济的良策。他引用过孟德维尔的寓言:蜜蜂社会由于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而繁荣;又由于节俭而衰落。以此说明节俭往往对社会不利。

为刺激经济发展,凯恩斯主张物价上涨。因为通过物价上涨使实际工资下降的办法,要比传统的主张降低名义工资的办法更为聪明、可取。降低名义工资也许会刺激企业的经济活动,增加投资,扩大就业,就个别企业来说也许行得通,但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做法并非良策。因为降低名义工资容易引起工人的反抗,而且降低工资水平会相应地减少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导致市场和生产的进一步紧缩。

凯恩斯也主张“济贫”。他认为,向富人征税再救济给穷人,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因为富人的钱越多,储蓄的钱会越多。而征税后储蓄会减少,再救济结穷人,使之用于消费,把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转用于消费,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生产,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还不止这些。从上述可以看出他的政策主张与他的理论观点是一致的。他的许多主张被西方国家当政者所采纳,尽管有的没有兑现,但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无论是赞成他的人也好,反对他的人也好,都不能不提到他和他的理论。历史不会使他湮没无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是凯恩斯。凯恩斯的思想一方面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受先辈经济学家的启发。关于有效需求刺激国民收入的问题并不是由凯恩斯首先提出来的。马尔萨斯的思想对凯恩斯的影向至深,而凯恩斯对马尔萨斯的钦佩之情则常常溢于言表。但西方经济学界并不认为在经济学上曾发生过“马尔萨斯革命”,而只承认凯恩斯革命。因为是凯恩斯而不是马尔萨斯对有效需求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相比之下,马尔萨斯在许多方面是含糊不清的。除个人原因外,还应当从社会根源上找原因。凯恩斯和马尔萨斯都遇到战争之后随之而来的严重失业和萧条,但凯恩斯碰到的问题比马尔萨斯所遭遇的要严重得多。有人说,凯恩斯的经济学是萧条经济学,也有人反对此说。不管如何,凯恩斯是通过对严重的萧条进行思考而产生出这些理论的。

可见,宏观经济学是与以往的经济学说的总体分析相对立而产生的。以往的理论其实并不能胜任总体分析,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产生萧条相失业的现实。于是,作为“凯恩斯革命”的一种结果,宏观经济学承担了这一任务。而以往的理论,规程则更多地用于解释“微观”——个别企业相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如此分工,似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可以各司其职,和谐共存了。
《国富论》研究

[size=3]国富论研究

"这一著作是完全应该受到推崇的,所有承认政治经济学重要性的人都一样推崇他(斯密)"

——李嘉图

"斯密博士是政治经济学现代体系的真正创始人。......斯密博士的著作必须放在那些有助于人类自由、开化和富裕等著作的最前列。"

——麦克库洛赫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他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马克思

"《国富论》与《圣经》,《资本论》同为人类不朽的智慧宝库"

——加尔布雷思

硕士阶段写的东西,转载请注明博客中国始发
国富论研究

"这一著作是完全应该受到推崇的,所有承认政治经济学重要性的人都一样推崇他(斯密)"

——李嘉图

"斯密博士是政治经济学现代体系的真正创始人。......斯密博士的著作必须放在那些有助于人类自由、开化和富裕等著作的最前列。"

——麦克库洛赫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他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阅读全文

与服贸基金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