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私募股权基金的合法性:
第一, 参与私募的必须是合格投资人。合格投资人由证监会界定:最低认购100万,而且不允许带拖斗(不能拿亲戚朋友的钱)。这样界定,就是告诉你你得拿你全部钱的一部分来投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能拿别人的鸡蛋放在篮子里。(在美国,对投资人的要求是必须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或者年收入20万美元、或者夫妻俩加起来30万美元。而中国因为没有很好的财产登记制度,很难界定家庭的财产,所以金融界对合格投资者的界定是最低认购100万。) 所以但凡不考虑你是不是合格投资人就鼓动你投资的、低于100万以下的私募,基本上都是骗人的。
第二, 私募绝对不可以公开宣传。新基金法明文规定:不可以通过报刊,电台,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
第三, 投资人与管理人之间必须定合同,各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必须规定清楚。 细则请查询最新的基金法。要留心看合同要件和法律规定的是不是一样,很多假冒的私募合同做的很漂亮,但是一比对明显就是假的。第四, 新基金法规定私募人数不能超过200人。
Ⅱ 如何读懂私募基金合同
私募基金是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的,经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有定期业绩报告的投资于二级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基金。目前私募基金已经完全纳入监管层范围,私募基金已经规范化,透明化,保证私募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有些大型有实力的基金管理公司自主发行基金后,按正常程序也要完成基金的托管。若是通过信托公司通道发行,投资者购买私募基金,实际上与信托公司形成了买卖关系。从形式上看,是投资者和信托公司签订了信托合同。
私募基金是信托产品的一种类型,属于“指定用途”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内的股票市场,并适当参与债券投资和权证投资。
充分重视并理解基金合同的条款,是投资者购买阳光私募基金的必备环节。私募基金投资者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认真审视基金合同。
信托期限
和一般信托产品都有一个固定的期限不同,阳光私募基金一般不设固定的存续期限,只要产品的运行不触及终止条款,产品是长期运行的。
受益人
阳光私募基金在受益人的约定上,较其他类型的信托产品有特殊之处,那就是会有“一般受益人”和“特定受益人”。一般受益人是投资者自己,特定收益人是作为投资顾问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这个条款的设计,是为了实现阳光私募基金的超额业绩分成。在信托产品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前提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是可以和投资者按一定比例分享收益的。
单位净值的计算
目前私募基金单位起始净值为1元。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公布的同一个产品、同一个时间的净值,是可能存在差别的,差别点在于是否将相关的费用扣除,信托公司公布的净值肯定是已经扣除了相关费用的可供交易的净值。
封闭期
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后,一般会设定一个封闭期,封闭期是指投资者购买私募基金后,有一个最短的持有期限制。封闭期的长短,一般都在6个月或以上。在封闭期内,无论私募基金的业绩是大幅上涨、还是有所下跌,投资者都不能赎回。
除了“封闭期”的约定,有些阳光私募基金还会设一个准封闭期,它是在过了封闭期之后的又一段期间。过了封闭期,投资者是可以每月卖出一次产品了。但如果还有一个准封闭期,投资者在此期间卖出产品,还会涉及赎回费用,赎回的费率也会在基金合同中注明。
巨额赎回
在私募基金的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份额超过了上一个开放日基金总份额的20%,则会触发巨额赎回条款。这时,申请赎回恐怕就不能按时收到全部的赎回资金。当基金管理人认为有能力支付基金委托人的赎回申请时,按正常赎回程序执行。当基金管理人认为支付基金委托人的赎回申请有困难或认为支付基金委托人的赎回申请而进行的财产变现可能会对基金资产净值造成较大波动时,在基金管理人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上一日基金总份额的10%的前提下,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对于当日的赎回申请,按单个账户赎回申请量占赎回申请总量的比例,确定当日受理的赎回份额;未能赎回部分,由基金委托人在提交赎回申请时选择是否延期赎回或取消赎回。选择延期赎回的,将自动转入下一个开放日继续赎回,直到全部赎回为止。该条款实际是一个投资风险的提示条款。
投资运用的限制
该条款主要是对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给予一定的约束,建议重点关注“投资于1家上市公司股票的金额不得超过信托资产规模的比例”这个条款。这个比例一般为10%、20%和30%。10%意味着该基金最少要投资在10只股票中,30%意味着最少要投资在4只股票中。投资股票越集中,该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就越高。
费用
(1)认购费:购买私募基金通常需要缴纳1%的认购费,价外收取,即投资者认购100万元的私募基金,需要向银行账户汇入101万元。
(2)固定管理费用:私募基金每年需要缴纳1.5-2%的固定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包含信托管理费、银行托管费、律师费等一系列在私募基金日常运作中产生的费用。该费用通常按日计提,直接从信托总资产中扣除,投资者看到的基金净值已经扣除该费用。
(3)浮动管理费:按目前行业的俗成惯例,私募基金管理人通常收取20%的浮动管理费,该费用的提取方法是产品净值在创历史新高后,提取创新高部分的20%,作为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激励,这部分费用从信托资产中直接扣除。
(4)赎回费:绝大多数私募基金设有赎回封闭期和准赎回封闭期,其中赎回封闭期一般为1-6个月,期间不允许赎回,准赎回封闭期一般为6-12个月,期间允许赎回,但通常需缴纳3%的赎回费,即赎回费=赎回资金×3%。投资者在封闭期和准封闭期之后,进行赎回一般是没有任何费用的。
产品分红
私募基金是否分红,由信托公司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商定,投资者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大部分私募基金会在信托合同中明确分红的方式只有份额再投资一种。
风险揭示
私募基金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类型。在信托合同中,一般会将投资的风险进行列示。投资者应主要关注2个方面的风险。一是管理风险,即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不足,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理想投资回报的风险。二是委托人风险,即由于投资者没有考虑好资金的整体安排而导致的风险。
Ⅲ 私募股权基金协议签署有哪些注意事项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风险,指私募股权投融资操作过程中相关主体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己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怠于行使公司的法律权利等。具体风险内容如债务拖欠,合同诈骗,盲目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软化,监督乏力,投资不做法律可行性论证等。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私募包括两类,一是私募股权投资,一是私募证券投资。前者是指以非公开募集的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它与股票的“公开发行”相对;后者是指将非公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证券二级市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向广大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募基金”(如开放式基金)相对。在我国新的《合伙企业法》于2007年6月1日实施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由于它并不存在一个合法的实体,其法律地位是不明确的,但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样一种以非公开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的投资方式则是完全合法的。
Ⅳ 私募股权基金是怎么个意思呢
怎么说呢。私募是相对于公募而言的,所谓的股权投资基金,就是要以入股的形式来投资这个公司的基金产品,因此他限定了你不能对社会做宣传,吸引大批人来买你的基金,因为一个公司的股东是有上限的,最多50个,这样说你大概就明白了吧,不明白就追问我
Ⅳ 如何真正读"懂"一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同
对中国大陆一般的投资者而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较大规模地进入投资者视野,是在 2010 年。在此之前,这一行业仅有非常小规模的专业投资者参与。就算时至今日,不能正确区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等概念的投资者仍不在少数。
前不久的一次沟通会议中,我们还被投资者问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止损线是怎么设置的?”投资者对此问题陌生,究其原因,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本身非公开交易、信息保密要求高等特性有关。而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合同,许多投资者更是“望而却步”。
对一般的投资者而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金合同之所以难以阅读,主要有三个原因:合同太长、条款之间的勾稽关系太复杂、对于私募股权投资逻辑不了解。
本文更多的是希望结合过去的相关经验,通过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同的基本架构和思路进行梳理总结,帮助读者将合同“读薄”,即更有效、更快速地把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核心条款和要素设置情况。
为了相对快速地把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同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必须要将基金的介绍材料与协议文本交叉比对阅读,介绍材料往往是对基金的基本投资逻辑、基金架构和管理团队等信息的介绍,而协议更多的则是关于各方权责范围的约定。两者互有联系,但内容却并不完全重合,且在一定程度上,介绍材料恰恰是为了阐述合同无法包含、却又十分重要的信息而被撰写的。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阅读合同拆分为三个步骤:
1理解标的基金的基本投资逻辑
许多时候,这一步骤对于阅读合同是最为关键、最为核心,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同样是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者会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基金期限那么短(2 - 3年),而有的基金期限那么长(8 - 10年及以上);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基金合同把投资项目写得非常具体和清楚,为什么有的基金合同里则完全看不到具体项目的名字;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基金在协议里有股权回购的安排,有的基金则看不到具体的资金回流约定等等。有些投资者甚至使用上述条款上的差异,来判断标的基金的优劣,这是常见且非常有害的一种“常识”。
实际情况是,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真正的常识是不同的投资策略对应不同的合同框架,合同框架的安排与基金的优劣并无直接联系。
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逻辑是在非公开的市场中,投资专业机构通过长期的研究和生态圈建设,了解或预判市场中其他投资者尚未理解或者无法把握的趋势与机会,从而投资于这样的机会,并从中获利。
一般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可能将自己的预判和研究成果在协议或者募集的材料中进行详细阐述,也通常不会对拟投资标的进行明确约定,毕竟,这是基金的“秘密”武器,是基金赖以生存的基础。
而相应的,在私募股权基金当中,为了将研究形成的“预判”转化为投资的收益,有两个因素是绝对必要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时间”,既然是“预判”,那么现实的到来一定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或促成,这也就是为什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多需要设置较长的封闭期限,是为了基金所投资的创新企业价值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发酵”,最终酿成一坛好酒。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分散”,因为是“预判”,就一定会面临预判的趋势并不能到来(或者并未以预判的方式到来)的风险。为了尽可能降低这种“预判”的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要将投资分散,有的基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细分行业,有的基金则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阶段的公司,来分散风险。这一基本的投资逻辑决定了基金在募集时(一般情况下),不会在协议中约定具体的投资项目、也不会针对基金或者具体项目的回购进行安排。
对于具体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同的基金对应不同的投资策略,相应的,在条款的设计中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投资者应当先理解标的基金的基本策略框架,以相应的策略框架为基础阅读协议,这样才可能实现相对高效的理解。
理解标的基金的基本策略并不难,只需要把握其基本的投资范围、投资阶段、预计的投资退出方式(这些内容很可能不会直接写入合同,但会在基金的介绍文件中说明)即可。抛开策略直接阅读协议,往往会不得要领,无法正确理解协议结构和条款。
2在了解基金投资逻辑的基础上,了解标的基金的投资结构
基金的投资结构差异,可能带来费用条款、投资者表决机制和基金期限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例如,投资者需要了解所投资的基金主体是母基金,还是直投基金;是主基金,还是联接基金。
同一支基金的不同募集主体之间,在费用条款、基金期限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同样是采用主基金+联接基金的结构,有的基金会将费用安排在主基金中,联接基金层面除必要的运营费用之外,不收取其他费用;而有的基金则会采用主基金与联接基金各自收取费用的结构。
相应的,投资在主基金层面的投资者与投资在联接基金层面的投资者所看到的基金合同就会有一定的差异。投资者需要了解所投资基金的结构,才能对相关条款、权责和费用的具体情况准确理解。
3在了解基金策略和结构基础上,将合同结构进行拆分阅读
一般而言,在基金合同中,对投资者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可以分为 4 大部分:
1. 基金的基本要素信息,主要包括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目标、期限(包括投资期和延长期的设定)、缴款方式和时间要求等。其中有一个容易被投资者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基金的“释义”,一般而言,“释义”将会集中提供基金合同关键字的线索,对于投资者快速查阅基金的要素信息和关键条款十分有帮助。
2. 基金的费用和收益分配顺序,主要包括基金的运营费用范围和上限约定(如有)、托管费(如有)、后续投资者的追补差价及分配机制、管理费收取以及基金的收益分配顺序。其中,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分配顺序条款,可能相对于市场中其他类别基金的相关条款更为多变、复杂。这一情况是由股权投资基金本身的运行机制决定的,具体的分配顺序设置情况这里难以一一讨论。但一个容易被投资者忽略的事实是,即使是同样的分配顺序条款设置,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的投资阶段,不同的投资风格,所产生的最终实际分配效果可能截然不同。
3. 关于违约的约定,包括基金投资者的违约条款和基金管理人的违约条款,关注基金投资者的违约条款。这是为了了解投资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将会构成违约,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和后续处理程序;关注基金管理人的违约条款(包括关键人士条款),是为了了解投资者在哪些情况下,通过何种方式,可以更换基金管理人或者要求基金提前清算。
4. 关于基金的报告获取条款,包括基金年度报告的时间、信息披露的频率和内容框架等。这部分条款的内容相对较为标准,也易于理解。
以上 4 部分的条款内容并非合同的全部,但合同的条款设置主要是围绕这几个核心部分来构筑的。掌握这一核心内容框架,能够帮助投资者带有目的性地阅读合同,提升阅读的效率。
以上是我们对于基金协议的阅读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本文一再提及“快速、有效地阅读合同”,决非意欲提供一条阅读合同的“捷径”,只是希望为首次阅读合同的投资者提供框架和指引,帮助投资者把握合同阅读的重点。
完整地理解合同,需要投资者将合同的内容与合同之外的信息结合,交叉阅读和比对检查,而不仅仅是将合同通读一遍。
Ⅵ 看懂私募股权基金合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私募排排网为您解答,这个需要注意基本信息、基金费用、收益分配、违约条款以及关于运作抱告等条款。
Ⅶ 如何看出私募股权基金的骗局
要想看出私募股权基金的骗局就要先了解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
首先是分为两类:商业风险和违规风险
商业风险是指在私募股权基金进入公司后公司运营产生亏损或因其他原因产生的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这种风险是可控的且合理存在的,与收益相伴而生,商业风险转变为损失时,由投资人自行承担。要想规避商业风险就要选择信誉较好的基金公司的产品,详细了解基金投向和风控措施,慎重选择,该种风险谈不上骗局,属于正常市场风险。
违规风险又分为事前的违规风险和事后的违规风险,其中事后的违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在获得资金后挪用或转移,这时主要考验基金公司的监管运营能力,要想规避最好的方式是选择信誉较好的基金公司。
事前的违规风险可以说是基金公司参与的违规骗局,主要体现为超额募集或者改变投向等。这种骗局主要靠高回报和客户服务作为诱饵,要想甄别需谨记羊毛出在羊身上,目前实体经济能承受的财务成本大都不超过12%年化,扣除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客户服务成本和较高的销售提成、项目提成,能留给投资者的利润空间不会太大,万万不可贪图利息丢了本。所以说到底,抵制高利润诱惑和选择有信誉的基金公司是规避私募股权基金骗局的最重要因素。
Ⅷ 私募股权基金协议签署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风险,指私募股权投融资操作过程中相关主体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己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怠于行使公司的法律权利等。具体风险内容如债务拖欠,合同诈骗,盲目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软化,监督乏力,投资不做法律可行性论证等。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私募包括两类,一是私募股权投资,一是私募证券投资。前者是指以非公开募集的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它与股票的“公开发行”相对;后者是指将非公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证券二级市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向广大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募基金”(如开放式基金)相对。在我国新的《合伙企业法》于2007年6月1日实施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由于它并不存在一个合法的实体,其法律地位是不明确的,但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样一种以非公开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的投资方式则是完全合法的。更多私募股权基金尽在悟空说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