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经理的薪酬待遇大概是多少
据格上理财一份统计显示,目前私募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4000亿元,同时有11家公司的规模突破了50亿元。之前宝盈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王茹远离职后,在上海成立私募基金,据说20亿元的规模遭遇秒杀。按私募业的管理办法,假设其管理的基金能够有10%的收益,就是2个亿,管理人从中提成20%的回报,单此一项,管理人的年收入就高达4000万元,再加上1%的管理费收入,一个成功的私募管理者的收入令公募基金的经理望尘莫及。当然,如果是操作不当,出现亏损也很有可能一败涂地——基金只能清算结束。
另一方面,来自同花顺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共有199名基金经理离职。这大大超过2012年和2013年全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2012年有111人离职,2013年有138人离职),使今年成了基金经理变更最频繁的一年。伴随着众多的基金经理请辞,公募中有5年以上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群体也越来越少。同花顺数据显示,548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达到10年以上的只剩下7位。而基金经理职业年限达到5年以上的,只有90位。在这548只基金中,有184只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年限在2年以下,占比约三分之一。
面对牛市预期下的私募新一轮发展机遇,公募基金业开始搭建更好的平台希望留住人才。据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侯明甫表示,上投摩根将首家尝试在业内推出“种子基金”,随后还将有“影子股权”计划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据介绍,该基金公司将拿出超亿元的公司自有资金推行种子基金计划,这在公募业内尚属首家。
所谓“种子基金”计划,就是有意愿的投研人员可按自己的投资策略建立投资模型,然后申请进行模拟电脑操作,试运行足够长时间段后,公司对期间的运行进行绩效考评,一旦被认可就可以申请设立种子基金,公司将拿出部分自有资金,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投研人员也可根据自身意愿投入个人自有资金。该种子基金将公开透明运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一旦受到市场认可,也会考虑转为公募基金产品。侯明甫解释道,“这其实是公司内部人才的一个孵化机制,我们给有创业冲动的人才足够的机会,同时内部也会严格控制整个流程。拿公司自己的资金尝试,哪怕失败也是公司的资金,不涉及投资人的利益。”他还表示:“私募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公募肩负着服务满足99.6%的普通大众投资理财的需求,因此用创新的制度留住合适的人做对的事是我们的使命。”他透露下一步公司将考虑实行股权激励计划,让更多的员工与公司有更紧密的联系,并分享公司的收益。
兴业全球基金(微博)近期不但传出了提高基金经理原有薪资待遇的消息,同时还推出了“业绩排名奖金”和“持基计划”。所谓业绩排名奖,就是如果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在市场上各类别排名中,如排进前三分之一、前四分之一、前六分之一的,基金经理都将获得不同的奖励。为了加大力度,公司还将排名的时间段做了区分,即上述排名分别有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等四个时间段,只要业绩足够优秀,某只基金可以重复获得奖励。
“持基计划”则是基金经理可以使用自有资金投资自己管理的基金,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提供1:1的配资跟投,产生的收益归基金经理个人。其中基金经理最高投资额度为80万元。
『贰』 私募股权公司工资怎么样
笼统的问题,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
我只能说,好的公司,钱多事少,年会直接发现金。不好的,钱少事多,年终奖都困难。用我们老板话说就是,管理资金量不到一定等级的私募基金公司,活的相当艰辛。要是有机会跟他们谈业务,务必请他们喝杯星巴克关怀下他们
『叁』 目前私募基金经理待遇如何
“100万人产生一个”、“年薪百万、多金有才”……不久前,深圳一名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在《非诚勿扰》征婚时,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相比公募,私募的薪酬体系更为灵活,基金经理有可能拿到更丰厚的报酬,这就难怪连汇添富原总经理林利军这样的公募老总都“奔私”了。
沪上一名私募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私募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管理费和业绩提成。一般情况下,公司会拿走业绩的20%,而其中的1/5则属于投研团队。
以上海一家知名私募为例,该公司的产品组合规模约为20亿美元,若赚1个点便是2000万美元,公司拿20%就是400万美元,投研团队则将获得其中的80万美元,由于研究团队与投资团队的提成基本等比例,所以研究团队实际可拿到40万美元。
多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即便同是研究员,最后拿到手的奖金也千差万别,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岗位的收入可能差十倍。
薪酬揭秘
一家好的私募到底能有多赚钱,又有多大方?朱雀投资提交在股转系统的公开转让说明书道出了隐情。
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包括基金管理费、投资顾问费、浮动业绩报酬、认购费等。浮动业绩报酬即通常所说的提成,通常为单位净值超过面值或约定业绩基准部分的20%。
上半年,朱雀录得总营业收入约4.53亿元,其中浮动业绩报酬部分占比最高约为4.18亿元,净利润2.73亿元。其中,仅“支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一项就达到9503万元左右,占到上半年净利润的34.8%,按朱雀投资上半年总人数66人计算,人均半年收入就达到了约144万元。
不过,无论是私募还是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都远远高于后台员工。同样,即便都是做研究员,收入情况也是两极分化。
“私募高的很高,低的很低,我知道基本工资是1万块的人很多。最后奖金是看你荐股的好坏与赚钱的程度。这种体制也是大多数私募采用的,导致牛市赚很多钱,熊市比较难熬。”上海一家新成立公募的投资总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北京一家私募的投资总监温权(化名)也告诉本报记者,投研薪酬采用的是市场化的计算准则,人与人不一样,差距甚至达到十倍。以研究员的年终奖来说,论能力和贡献从10万到近百万都有。“工作两年内的话,一般是20万~30万一年的总薪资。研究员也没那么好做,百里挑一。”他说。
“一个点拿40万美元,年终奖一般就是这个。当然也还要加上平时的base(基本工资)。”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员告诉记者,平时一般月薪就是发定薪,年末根据考核业绩来发奖金,而重阳投资则是相对另类。
“重阳的模式就是基本工资很高,应届生做研究员的月薪就是2.8万~3万元,资深的就更高了,指数级别地上升。所以就不是直接和业绩挂钩,主要是看今年你的表现怎么样,然后决定给你N月的base。”上述上海的私募研究员说。
“一部分私募相对比较现实,就是承包制,挣钱的时候就海挣,不挣的时候就没了。挣了钱就拍屁股走人,因为后面如果是熊市的话就白干了。”温权表示。
“至于公募,一个普通研究员进来也就是2万元,毕业只有1年的话,2万元都拿不到的。在卖方做了两三年后在买方做1年,研究员大概是2.5万的水平。在上海,一般的基金经理是3万~4万的月薪。不包括年终奖。”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资总监向本报记者透露。
晋升考核
百万年终奖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比拼在还没毕业时就已经开始。
深圳一家规模超百亿的私募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去年公司新招投研团队10人,收到简历约2000份,参与首轮面试的人数达到100人。
基金经理这一层面的考核就更为复杂严格。
以上述深圳大型阳光私募为例,基金经理的考核主要有两项:投资研究及对组合收益的贡献——是否大比例超过指数基准。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私募的投研进阶为“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高级基金经理-投资委员会委员”,一路下来大约需要8~10年,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要3~5年,而公募则相对体系化,几年的基金经理助理之后再往上就是基金经理。
研究员晋升基金经理助理前,有四关要过:做研究写分析报告,去调研写调研报告,还要写一些行业的深度分析及上市公司的深度分析。成为基金经理助理后,除了继续做研究,还要过模拟组合及荐股这两关,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基金经理。
“一个非常严格的考评标准,全部量化后打分,每个季度考评一次,连续两年表现优秀,考评都不错,就可以上来了。”一位接近该私募的投资人士介绍称。
同时,一些私募投资人士也表示,创业后通常找的团队成员是此前与自己有过合作的同事或熟悉的业内人士。“我现在这两个研究员都是我自己带过的,用着也放心。”温权表示。
不过,在一个固定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投资经理,对其他体系会有较长的适应过程。“一些研究员要看3年以上的,你用1年的业绩来考核人家也未必合理。”业内人士指出,重阳投资不同于其他私募薪酬制度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他们对研究员的考核时间周期较长,这种模式也适合长期考核。
“不同的培养体系也有一定的不兼容性。如果体系比较独特,在其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研究员必须在这个体系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单打独斗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做太好。”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员亦表示。
搭建团队
招了两名研究员后,温权发行了他“奔私”后的第一只产品。
“仓位没敢太高,刚刚开始建好安全垫。”温权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投研团队以其为核心,两名研究员都是此前在公募任职研究总监时的下属。
上半年来,像温权这样“奔私”一度成为基金业潮流,但下半年碰到断崖式下跌行情,公募“奔私”潮趋缓。
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78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69家基金公司,其中6月份离职的基金经理达51人。7月份至今,离职基金经理数减少为79人。
“团队很重要,要找到合适的团队。我并不想迅速做私募,做得越快可能也死得越快,结局可能不是很好。这是当时没有去私募的一个考虑。”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资总监表示。
一方面,鉴于市场周期波动性的不可避免,私募盈利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管理费受产品设立的节奏、数量和规模影响,与现有产品赎回、清算退出、业绩表现等也相关。而管理规模、业绩表现还受到诸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市场情绪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同时,是不是要“奔私”创业,基金经理们的思量不同。一旦创业,意味着无法像此前那样一心专注于投研,租办公场地、联系发行渠道等都要落到自己身上,搭建团队更是核心。
鉴于不同基金经理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在做初始团队搭建时,基金经理通常围绕核心竞争力来进行,若着眼于未来的建设显得异常重要。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今年可能赚了几千万、一个亿,你并不能保证明年不会吐出去。”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资总监表示。
一位此前在公募搭建过团队的私募老总也表示,做公募时着急出成绩,会挖熟手;但创立私募后,考虑的是长期的事业,也不急于第一年就做出好成绩。
『肆』 私募基金的直销团队市场上薪资是怎么样的,具体架构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做薪酬绩效管理
大多数公司薪酬绩效是一个人在做,薪酬福利专员主要是设计公司的薪酬体系,核算工资,员工的其他福利等;绩效专员主要是是负责设计绩效考核流程和绩效方案,针对公司各岗位实施绩效考核,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估等。具体的岗位职责,你可以在网络上搜索,都有。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祝福你好运··
『伍』 私募基金行业的平均待遇水平如何
现在做私募薪金很高的,一般最少一个月5000,很多月薪2,3万。但是能力要求很高的。是个很好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找对公司很重要。
『陆』 私募股权基金的公司工资为什么那么高
私募股权基金本身就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投入很大,涉及的面很广,所以,收入也相对较高。
『柒』 有哪位老大知道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经理的薪资范围
私募基金经理并不是职业经理人,所以也没有薪资这一说法。
收入分为三大块。
一是和公募基金一样会得到一定比例的管理费
二是把自己的资产投入到基金中,并在投资成功后以投资人的身份获得的利润
三是作为基金管理人,按照基金契约可以拿到投资后利润的一个百分比,具体的百分比依照每个基金建立时的契约不同而不同
所以总的来看,私募基金经理收入水平会因为投资表现而天差地别
『捌』 高管薪酬过高吗
首席执行官们不但实际收入数额很大,而且比起高管圈子以外的人来,他们的相对收入也很高。一项研究表明,最近几十年来,与普通员工的薪金相比,首席执行官的薪酬水平从1970年的30比1,大幅飙升到了2000年的120比1。此外,某个部门也就是金融服务业的首席执行官的薪酬水平,又超过了非金融公司领导者的薪酬水平。有人对一个特别选定组税级(tax bracket)最高的1%群体中位居前十分之一的人群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这个层次的人群中,非金融公司的高管占3.9%。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投资银行领导者占5.2%,基金经理占4.8%。
在过去一两年中,关于华尔街高管的薪酬和奖金数额的报道可谓连篇累牍,而且对这些人薪酬水平的争论也一直没有降温的迹象。对很多人来说,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政府是否应该监管金融服务部门高管的薪酬。
沃顿商学院的会计学教授约翰•科尔(John Core)和韦恩•盖伊(Wayne Guay)刚刚就这一问题完成了一篇题为《监管金融服务业的薪酬恰当吗?》(Is There a Case for Regulating Executive Pay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stry?)的论文。尽管科尔无法接受我们的访谈,不过,沃顿知识在线有幸请到了盖伊和同事克里斯•阿姆斯特朗(Chris Armstrong)来讨论今天的商业环境中的高管薪酬问题。
韦恩•盖伊:
很高兴来到这里接受访谈。这是我为沃顿商学院举办的一个研讨会写作的论文,这个研讨会的题目是《崩毁之后的金融业未来》(After the Crash, the Future of Finance)。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的,在去年的一段时间里,围绕企业高管的薪酬问题,人们提出了很多监管的问题,并提出了很多监管措施,这些措施并不仅限于金融服务领域,而是涵盖了更大的范围。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试图在某种背景下来观照高管薪酬的问题,并将金融服务业的状况与其他行业的状况进行比较。为此,我们逐点研究了一系列针对薪酬监管的各种提案,并讨论了这些提案的优点和欠缺。
你们在这篇论文中总结说,人们没有理由监管金融服务业的高管薪酬,得出这个结论有两个理由,第一,监管者主张的那些总体原则已经在很多这类公司实施了;第二,因为监管者和其他人提出的提案,可能无法取得他们预期的目标。韦恩,你能就此谈谈吗?盖伊:我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篇论文是我和会计学教授约翰•科尔合作的,他也在沃顿商学院教学。我们当然不想让人们认为我们的观点是:高管薪酬根本就无需监管,金融服务业的高管薪酬根本就不需要监管。我们的观点是:就高管薪酬而言,监管者和其他人极力主张的那些总体原则,大多数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已经在遵照执行了。我想,这些总体原则还有改进的空间,它们永远都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人们提出的某些提案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在我们看来,有些提案似乎不愿意进行重大的改革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行动需要非常谨慎,要认识到,数十年来,薪酬实践在很多行业和很多企业中一直在不断演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某些提案表示赞同。我想,那种应该抛弃所有的东西的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保留那些好的东西并进行某些改革,但是,不是将所有的东西都扔掉。
克里斯•阿姆斯特朗:
是的。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合情合理的。我认为,论文作者提出了很好的论据,他们逐一查看了那些提案。我从总体上同意他们的大部分结论。
韦恩,你们在论文中谈到,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 Geithner)提出了五点建议,他谈到,要将薪酬实务与股东的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此外,薪酬实务还要促进各个金融机构的稳定,要促进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我想谈谈其中的两点:第一点是,薪酬计划应该能正确衡量绩效表现,并能对绩效表现给予奖惩;第二点是,薪酬计划应该与健全的风险管理统一起来。我们就只谈谈这两个方面吧。你们认为,大部分金融机构,华尔街的大部分机构,现在是这么做的吗?盖伊:是的。我想,人们普遍存在这种一种观念,那就是这些企业根本没有执行按绩效付酬(pay for performance),这些企业大都没有将薪酬与绩效表现捆绑在一起。可是,如果你看看数据,以客观的眼光来看看数据,你就能发现,这些数据证明,大量企业都在实践按绩效付酬,事实上,如果你将美国的薪酬体系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高管薪酬计划比较一下,你就能发现,美国的薪酬计划与绩效表现的联系比其他国家要紧密的多。
具体来说,我们在这篇论文中,针对金融服务行业的状况,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与其他行业最高行政官的薪酬比较起来,银行业的薪酬状况有什么显著的差别吗?我们确实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多大差别。所以,如果人们想利用某个论据来反对为金融服务业中的银行高管支付薪酬的方式是说不通的我们没有发现这个行业的薪酬实践有什么特殊性。
阿姆斯特朗:
我简单说两句,我认为,按绩效付酬这个术语会误导人们。这篇论文的作者指出,我们应该关注财富的变化,并以此作为奖励措施的根据,同时应该关注年收入也就是首席执行官得到的薪金。这些薪金对企业的绩效表现可能并不敏感,但是,他们的整个股票投资组合则对企业绩效非常敏感。投资组合价值的变化才代表着首席执行官财富的真正变化。
阿姆斯特朗:
是的,他的投资组合价值也会降低。
这就是他或她遭受的打击。
盖伊:我同意克里斯的观点。这也是人们对按绩效付酬最严重的误解之一。人们会时常注意首席执行官的年度奖金或者他们的薪金,之后惊呼,伙计,公司今年的表现可不怎么样啊,我觉得他们的奖金不应该减少这么少,看起来,根本就不是按绩效付酬的。但是,人们在做出这种判断时没有注意到的是,首席执行官手里可能持有组织要求他持有的价值达数千万美元的股票和期权。如果企业的股票价格下跌了30%或者50%甚至更多,那么,他的个人财富也会大幅缩水。这才是他遭受重挫的地方。
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按绩效付酬的重点在于激励企业高管,我想,人们对按绩效付酬有些感情用事。看到按绩效付酬,脑子里马上就会想到奖励和惩罚我们确实应该按绩效奖励或者惩罚他们。但是,除非这些奖励和惩罚能激励企业高管更出色地工作,否则,企业的股东并不怎么关心这些奖惩措施。所以,要想全面把握按绩效付酬和奖惩实务的内涵,应该仔细想想这样一个问题:企业高管有为股东的最佳利益而工作的动机吗?激发这一动机的正是企业的股票和期权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高管积累的所有股权收入。
韦恩,在这篇论文的引言部分,你们谈到了针对高管薪酬展开的论争,这些争论不但针对金融机构,而且也针对美国所有的公司,这样的论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但是,我们都知道,只是到了最近的18个月到24个月,因为华尔街遭受的灾难以及公众对首席执行官薪资和奖金的抗议,这种论争才冲到了前台。在我看来,纳税人、政治家和其他人之所以对他们的薪酬水平存在异议,用财政部官员的话来说,是因为这些机构的领导者险些造成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虽然他们卷入了如此不负责任的行为,可为什么他们每年依然能挣500万、1,000万甚至1,500万美元呢?你认为,人们提出的是个合情合理的问题吗?盖伊:我想,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毫无疑问,首席执行官的薪酬之所以让人们如此关注,是因为那是很大一笔钱,这一点无需回避,大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的确挣到了很多钱,薪金数额确实巨大。不过,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首席执行官们的薪酬是否过高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薪酬都很高。比如,医生、律师、对冲基金经理、演员和音乐家的薪金收入都很高。所以,要想正确看待他们的薪酬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基准。你认为,一位首席执行官恰当收入水平的基准是什么呢?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试图提出几个比照的基准。
我们提出的一点,也是很多论文作者都谈到的一点是,首席执行官的薪酬水平会随着他们运作的组织规模的增大而上涨。因为企业的规模一直在增大,所以,企业高管的薪酬也在水涨船高,这是因为运作一个非常复杂的全球性大组织是个困难得多的工作。此外,我们也试图将他们的薪酬水平置于对冲基金经理以及私募股权基金经理薪酬水平的背景下来考察,后者的薪酬实务处于监管之外,而且股东不会介入确定他们薪酬的过程。另外,我们还试图以全世界的薪酬水平以及其他国家的薪酬水平为基准,来考察美国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在这篇论文中,就为什么说薪酬水平是否完全失控尚不清楚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各种论据。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回避高管薪酬确实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的事实。收入最高的人群与普通工人之间收入水平的悬殊差异一直在不断扩大这一事实,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很多关注。或许,人们确实应该对此表示关注。不过,我们希望认真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对此应该如何应对。
以常识判断,首席执行官薪酬的数额是否太大了呢?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在这篇论文中,你们关注的重点是金融机构,但是,非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们每年的收入有时也会高达5,000万甚至6,000万美元。这些数字一直盘桓在普通人的脑子里,他们觉得,即使单从表面来看,这么大的数字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正如你刚才谈到的,近年来,首席执行官的收入与工人收入相比的倍数在大幅飙涨。克里斯,你能简单谈谈这个问题吗?
阿姆斯特朗:
初看起来,他们的薪酬确实是个相当大的数字,但是,如果你静下来客观地想一想,同时,想一想这些高管做出的决策,你会发现,这些决策会给股东带来数千万、数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的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薪酬只是他们可能创造的价值的一小部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他们破坏的价值的一小部分。薪酬与他们创造的价值相比的比例确实很小。
薪酬实务在近年来的改变,是不是反映出了人们对首席执行官的薪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已经过高了的关切呢?盖伊:毋庸置疑,最近二十年来,首席执行官的薪酬水平没有下降。事实上,正如我们在论文中谈到的,他们的薪酬水平上升了。在最近两年中,他们的薪酬水平有所下降,部分原因在于很多企业既包括金融服务机构,也包括其他行业的企业糟糕的绩效表现。但是,这段时间薪酬变化的程度,并没有薪酬结构、薪酬透明度以及薪酬确定程序的变化更为显著如果我们认为首席执行官的薪酬过高了,那么,我们自然会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们普遍提出的一个理由是,公司董事会确定薪酬的程序有缺陷,董事会没有独立于首席执行官的影响之外,首席执行官在董事会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他们操纵董事会,首席执行官为自己确定薪酬水平,所以,这个程序并不是个独立运作的程序。
但是,我认为,薪酬确定程序恰恰是在过去10年或者20年中取得巨大进步的环节。从很大程度上而言,董事会是独立的,它们现在的独立性要远远高于20年以前。薪酬委员会是完全独立的,董事会从外部顾问和其他地方获取建议的数量一直在增长,基准评价也更加普遍了,此外,董事会工作内容的披露和透明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不过,我们并没有看到首席执行官的薪酬水平出现下降。所以,我对这一结果的解读是,实际上,薪酬确定的程序,并不是造成薪酬问题的原因,虽然这个程序已经变得越来越好了,可我们并没有看到薪酬水平下降的结果。所以,在我看来,薪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而不是来自于有缺陷的程序。
『玖』 私募基金工资待遇怎么样
目前,私募基金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金融领域。一直以来,人们都说金融在行业里面是金字塔的顶尖,而私募是金融领域的金字塔顶尖。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由少部分的高收入人群和大部分的低收入人群,以及一部分的中等收入人群构成的。不同私募机构,不同的职位,个人能力不同,收入也是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理财师的收入构成是四五千的底薪加提成。能力强的人,年薪百万、千万,而刚入行、没有资源和能力等的可能就拿个底薪。待遇从来都是和能力相匹配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拾』 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人员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申请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2、通过中国证监会或者其授权机构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证券投资法律知识考试;
3、具有3年以上基金、证券、银行等金融相关领域的工作经历及与拟任职务相适应的管理经历,督察长还应当具有法律、会计、监察、稽核等工作经历;
4、没有《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和基金从业人员的情形;
5、最近3年没有受到证券、银行、工商和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
(10)私募股权基金高管薪资水平扩展阅读
独立董事还应当条件:
1、具有5 年以上金融、法律或者财务的工作经历。
2、最近3 年没有在拟任职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股东单位、与似任职的基金管理公司存在业务联系或者利益关系的机构以任职。
3、与拟任职的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他董事、监事、基金经理、财务负责人没有利害关系。
4、直系亲属不在拟任职的基金管理公任职。